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镰仓时代有一部书籍叫《明惠上人传》,其中记载了北条泰时年轻时候与北条义时的一段对话。1221年,当时正值后鸟羽上皇联合了在京的“北面武士”和“西面武士”,准备武力剿灭镰仓幕府之际。北条泰时对此深感恐慌,他引用了当初平清盛对抗皇室以致名誉扫地的前车之鉴,表示“普天之下,无非王土。今悍然与抗,非臣子之义。宜束身诣阙,唯命是听······以保余生矣”。而北条义时直接搬出了我国历史上周武王和汉高祖的例子,认为只要天子不仁不义,做臣下的有权力去匡正他。
这段对话可以看出年轻时的北条泰时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人,他很在意大义名分,害怕成为平将门、藤原纯友乃至平清盛那样的人。但后来这次“承久之乱”还是被北条义时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搞定了,北条泰时在事后还担任了六波罗探题。
我认为这次战乱对他影响很大,此后他开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思路。生性保守的他骨子里抗拒战争,希望能够寻求一种更加柔和的管理办法,而不是像之前那几个人一样那么激进。
1224年,北条义时暴毙。1225年,北条政子和大江广元也都相继死去。这时的北条泰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政治理论,他认为过度的集权一定会激化矛盾,所以他独自掌权后立即设立了评定众,开始主动的去分享权力,并借此团结了一帮有力御家人。不得不说这个办法很奏效,不仅让镰仓幕府的统治更加稳固,而且还使北条家的势力在这一时期彻底甩开了其他家族,“得宗专政”也是从这时开始的。
1232年的北条泰时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他将他的政治理念变成了法律文献并在这一年颁布,就是题主在题目中提到的《御成败式目》,俗称为《贞勇式目》。这部武士基本法一直被沿用到了明治维新,它的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着日本法律逐渐摆脱了中国古代法律的束缚,开始构筑具有“日本特色”的法律体系。
可以说,1232年的北条泰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此后六百多年的日本历史,《贞勇式目》让幕府能够更加有效的管理和约束大量的武士,也让幕府有了能够彻底超脱于朝廷体系之外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