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2021年618有哪些降噪耳机值得入手? 第1页

  

user avatar   dai-yu-xiao-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1年最新耳机总结归纳推荐请看:

今年已测评三星Galaxy Buds Pro、三星Galaxy Buds2、索尼WF1000XM4、小米降噪耳机Pro、小米降噪耳机3Pro、红米AirDots3Pro、华为FreeBuds4、漫步者NeoBuds Pro、漫步者TWS1Pro、漫步者LolliPods Pro、华为FreeBuds4i、一加Buds Pro、OPPO enco free2、VIVO TWS2、Fiil CC Pro、CG Pro、QCY T11等等数十款TWS耳机。详情请看我的专栏:


那么回到正题,首先还是再介绍一些主动降噪耳机的相关概念。虽然说可能有些是便产品开发的内容,但也当一个小科普吧,并且可以让一些对降噪耳机深层原理感兴趣的人了解降噪耳机的价值和难点。

降噪耳机原理

首先从一个误区开始说起。我在公开场合看到的降噪耳机的原理的描述基本上都是:“麦克风捕捉外界噪声,耳机产生一个反相的声音然后两者叠加抵消。”

但是如果真的只是在耳机外表面用麦克风捕捉噪声,耳机本身是会对噪声进行一定的过滤的,真正传到耳道的噪声与耳机外界的噪声是不同的,如果此时使耳机产生一个外界麦克风捕捉的噪声,则会生成一个新的噪声。

没有降噪耳机会这么干,大家常见的声波抵消那张图只是一个物理原理上的图。

如果这部分校准调节做的不好,就会产生新的噪声,例如电流声之类的,或者降噪效果低于理论预期。当然,不少算法压根不会去动一些频段,就规避了这个问题。

如果是耳机外表面的麦克风,通常会加滤波器,模拟耳机对噪声的滤波作用。这个滤波器通常是IIR的,因为IIR的延时低于FIR。一个Bi Quad滤波器,也就是二阶IIR滤波器,占的缓存相对较少。而如果是FIR滤波器,常规的1024~4096占的缓存比IIR EQ高很多。所以即便FIR对相位的控制有时比IIR更方便更精准,但很多降噪算法依然使用IIR,就是为了保证实时性。

至于耳机内部的麦克风,如果真的只是将麦克风测量到的声音直接反相,也会把耳机正在播放的音乐消除掉。所以应该把测试到的耳机内部声音,去除掉正在播放的音乐在耳机内的声音,或者更具体的是去除掉正在播放的音乐在耳机内的声音的预测值,这与耳机的频响曲线有关。这也是不少主动降噪耳机音质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即便有时频响看上去并不差。因为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频响导致的,而是算法导致的。当然,实际中更复杂一些,也有一些更新的算法。请注意,降噪耳机如果由于降噪算法对回放音质的影响,是无法通过EQ修复的。

其实耳机ANC是所有ANC场景中最简单的之一。例如,车载的主动降噪比耳机复杂很多,例如与音乐耦合的算法就比上面讲的耳机音乐预测更复杂,而且会根据噪声源不同分为EOC、RNC等等。车载不同作为之间的独立声区技术则更复杂一些。

然而,以上说的也只是研发中实验室内所发生的。最终的实际产品降噪效果好坏还与量产一致性以及相关算法优化有关系。通常,对于传统HiFi耳机而言,相位一致性并不是特别重要。一来是人耳本身对相位并不敏感(简短解释,实际上相位对声音是否影响要分很多不同情况讨论,篇幅有限暂不展开讲解),尤其是耳机这种无反射系统,通常只要保证左右单元相位差别不太离谱就可以。但是对于主动降噪耳机,相位就显得异常关键。主动降噪的原理就是耳机在耳道内发出与噪声反相的声音进行抵消。相位有偏差,抵消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带来的主观感知就是降噪效果下降。频响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对单元的量产一致性的要求比大多数HiFi耳机要高。所以想要做出优秀的降噪耳机,成本会比不带降噪功能的蓝牙耳机高很多。成本的增加并不仅仅是多出的降噪麦克风和芯片算法。这也是为什么好的降噪耳机价格始终没发做到很便宜的原因。

然而,这也只是理想状态下。实际量产毕竟要考虑良率和成本等诸多原因,不可能做到完美。有些厂家要求高,例如苹果BOSE索尼华为。那么即便相似的方案最终实际产品的效果也要比产线控制一般的厂家要好。除非是降噪算法方案更先进。而对于一些产品尤其是低价位的降噪耳机,买到的产品实际效果就有可能像抽奖一样,有的好有的一般。或者干脆就和实验室的样品有差距。不同的厂家和产品,在量产上投入的成本可能相差十几倍几十倍。假设某降噪耳机管控成本是1块钱,那么另一个厂家可能花20块。

降噪耳机的实际效果和佩戴以及厂家对此的解决方法有不小的关系。几年前的降噪耳机,如果设计的佩戴比较贴合,通常会比不怎么贴合的实际表现要好。然而,近两年已经有厂家量产了佩戴自适应算法,解决因为低频泄漏而导致的降噪性能以及低频下潜表现下降的问题。这样的设计容错率会更好,例如苹果去年年底推出的AirPods Max,只不过那款耳机重量重了些。

这里再补充一点一些人经常问的对人声和风噪的降噪效果。首先,目前基本上没有能够完全滤除较大人声的降噪耳机。一种解释是,人声作为人类的沟通方式,经过长期进化,就是保证人声即便有损失的情况下也能尽可能的传达内容。所以人声从人类生理的角度而言,就很难被消除或者忽略。

风噪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噪声。目前比较好的解决方案之一还是靠多麦克风进行算法处理,但通常TWS耳机没法放太多麦克风,麦克风之间的距离也比较有限。所以理论上头戴式耳机的抗风噪能力比TWS耳机好。但这也仅仅是理论上。

至于实际选购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我之前测评过大部分主流的降噪耳机,这里是说一些结论:

头戴式降噪耳机

头戴式主动降噪耳机算是降噪耳机中的经典品类,并且型号也比较稳定。如果让我只推荐一款,我觉得我会首先推荐经典中的经典BOSE QC35II。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这款耳机的降噪性能直到2021年的今天依旧表现不俗
  2. 经过几年的沉淀,价格已经到了常年1399的水平,618优惠价只要1099,这个价格能买到BOSE这款耳机真的没得说
  3. 这款耳机重量轻,佩戴非常舒适,是我戴过的头戴式无线耳机中佩戴舒适性数一数二的。

当然,BOSE这款耳机也不是没有缺点。主要的不足在音质如果和2021年目前表现较好的降噪头戴耳机相比,真的不太行。不过放眼整个头戴式降噪耳机,目前BOSE QC35II只能用真香来形容~

头戴式降噪耳机还有两款比较值得推荐的。一款当然就是BOSE QC35II的老对手,索尼WH-1000XM3。这款耳机基本上和BOSE的那款价格一致或者稍微贵100。相比于BOSE,索尼这款耳机的音质更好,但是重量稍微重一些并且我个人觉得夏天佩戴比BOSE那款热,而且降噪测试结果稍微比BOSE差一点。但综合降噪和音质依旧是不错的选择,尤其考虑到1399左右的售价。

BOSE与索尼这两款耳机详细对比测评请看:

其实索尼还有一款我去年年底测评过的千元左右不错的头戴式降噪耳机H910N,但是这款耳机售价在1099元左右并且再低也低不了多少,WH-1000XM3我预测618可以到1299元左右。那么这两三百的差价,肯定还是买WH-1000XM3划算,降噪表现比H910N好。

再有就是AKG N700NCM2,这款耳机是依照哈曼曲线设计的,调音会比BOSE和索尼那两款好但是降噪性能稍弱。相比前代N700,2代还改进了低噪表现。这款耳机价格大概在1499元左右,今年618应该还会有更低的价格。

我个人从综合对价格、降噪、音质等方面的考虑,认为还是这三款值得推荐。几百块的头戴蓝牙降噪耳机我之前测过真的没有表现较好的。

总结一波:优先降噪需求选BOSE QC35 II,优先音质需求选AKG N700NCM2,“我全都要”选索尼WH-1000XM3~

如果要我三选一,2021年目前这个时间节点我会选BOSE QC35II,价格确实已经足够合理,夏天来了佩戴确实更舒适。音质确实是三者中较差的,但我基本上不用耳机听歌。如果有比较多听歌需求,也可以考虑另外两款。(BOSE这款6月1号会有优惠价,可以先收藏一波)

而BOSE后来出的700和索尼后来出的WH-1000XM4没有什么大突破更多是功能性的小修小补,价格却贵了不少,只是说性价比没那么高,有更多预算当然可以考虑。

尤其是苹果用户。如果不差钱,可以考虑苹果自己的AirPods Max。

并且苹果这款耳机有佩戴泄露自适应补偿,可以有更好的佩戴容错,实际降噪表现兼容性比一些传统的降噪耳机更好。只不过这款耳机重量重了些。


入耳式降噪耳机

入耳式降噪耳机可以分为TWS真无线降噪耳机和项圈式降噪耳机,其中TWS降噪耳机由于极佳的便利性,应该是目前非常流行的。相比之下,项圈式降噪耳机由于具有“防丢”的属性和较长的单次续航,也有着一定的市场份额。但确实TWS降噪耳机确实很风靡,所以先介绍基于我过去对数十款降噪耳机测评中比较值得推荐的TWS降噪耳机。

漫步者LolliPods Pro。这款耳机降噪表现在我过去测评过的500元以内的TWS降噪耳机中算是不错的,并且低噪控制相对来说也不错,只不过音质确实有些拉垮,甚至还不如漫步者自己的TWS1 Pro。但是价格不贵,平时300多,618有望降到299。如果这款耳机真的能降到300以内,还是很香的。就算300多,也依旧算是入门不错的选择。适合只想做纯降噪耳机使用且不想花太多钱买耳机的用户。如果对音质有一定的要求,建议还是考虑千元左右和2000元左右表现不错的几款型号。

三星Galaxy Buds Pro算是目前很值得考虑的一款。同时拥有者相对不俗的降噪效果和音质。并且支持空间音频(但是要安卓UI3.1才行)。这款耳机的首发价格是1299,目前经常1199,618优惠价仅969元,相比之下目前市面上其他千元TWS降噪耳机可能就没什么竞争力了。

不过,有传闻这款耳机长期佩戴会导致耳部炎症。本人并非医学专业,对此不敢妄下定论。但是央视请的专家说入耳式耳机可能都会导致耳部皮肤损伤。这个问题可能是入耳式耳机通病。所以在此提到前面的佩戴问题。如果真的对此很介意,推荐大家购买半入耳式的耳机或者头戴式耳机。

华为FreeBuds Pro。华为这款耳机是去年下半年发布的,测评过。简而言之,降噪效果相比于苹果AirPods Pro还是略逊一筹,音质表现不错。不过作为一款千元TWS降噪耳机,能有这样的表现还是值得推荐的。这款耳机发布价格1199,常年价格1099,打折时据说可以到800多。如果618能降到800左右,在2021年的今天依旧是比较值得推荐的。然而这款耳机佩戴上可能稍微有点不太贴合,这一点建议还是大家能亲自实际体验一下。不过,由于三星新出的Galaxy Buds Pro只比华为这款耳机贵100,所以其实如果不是华为手机用户的话,个人更推荐再加100去买三星那款,如果预算够的话。或者说除非华为这款能比三星便宜很多,否则个人还是推荐买三星那款Galaxy Buds Pro。

至于OPPO ENCO X,即便这款耳机的调音存在问题。但是在去年的众多千元TWS降噪耳机中,OPPO的这款表现相对来说还算不错,所以当时我是推荐的。但是时过境迁,在2021年的今天,尤其是众多新款TWS耳机发布,这款耳机我暂时并不推荐,如果实在是新品都比较拉垮,也许我还会推荐这款吧。

也就是说目前千元TWS降噪耳机,比较值得推荐的还是三星Galaxy Buds Pro和华为FreeBuds Pro,而如果这两款对比的话,我还是更推荐三星的Galaxy Buds Pro,即便稍微贵了100块。结论清晰明了~

除了入耳式耳机,也有非入耳式的降噪耳机,例如三星Galaxy Buds Live和Freebuds3。适合一些不太习惯入耳式耳机佩戴又想要主动降噪功能的用户。然而,前段时间华为最新发布的FreeBuds4,实际表现可能大家也有所耳闻,所以我还是比较推荐这款三星的Buds Live,价格还便宜100块。

详细测评请看:

苹果AirPods Pro。这款耳机虽然是两年前推出的,但是直到现在依旧没有其他耳机能够全方位综合超越它。即便在2021年的今天,其降噪效果依旧不俗,并且音质依旧说得过去。底噪控制仍然很好。佩戴我个人觉得不算最舒适的但也是名列前茅。又有苹果生态神秘加成,苹果用户如果预算充足,完全没必要靠谱其他品牌的型号,苹果这款就是理想选择。或者说只要没有一款产品可以全方位大幅度超越苹果这款产品,那么苹果用户的优先选择就是这款AirPods Pro。(今年618活动价仅1349元

并且这款耳机即将支持Apple Music的杜比全景声空间音频。

这款耳机发售时1999元,目前常年1599元,618价格可能会降到1499元。为什么说可能呢,因为苹果的高冷气质一般是不参与618活动的,不知道今年会不会破例。虽然说空间音频表现其实并不是特别理想,但确实有总比没有好。而且在此强调,毕竟这是两年前推出的产品,就算2021年的今天有人能做到类似的效果,也并不是什么特别值得炫耀的事情。

至于经常被一些人复制粘贴的苹果“白开水”调音,我就在这里多说一句。如果一款耳机没有音染,那就是HiFi高保真的。是音质好的象征。很多人会说这样的声音没有感情,实际上是非常滑稽的说法。需要特定奇怪音染的耳机才能让某种音乐类型像魔法一样更好听、真实的声音没有感情等等。甚至有些根本不符合一些基本的逻辑,真实的声音没感情意思是歌手都是机器人没感情?

进一步细讲。不论如何,有很多人在使用存在严重音染的耳机在“发烧”,很多时候,这是他们的首选使用并且通常按照他们的说法,花费了不少钱。但仅从还原的角度上来讲,如果音乐制作时采用相对均衡自然的监听设备,那么这种回放时严重扭曲音乐的做法,是对所有创作人员的不尊重,是对音乐中艺术家和音乐制作者的不尊重。这个道理任何人都没法诡辩吧,扭曲了创作者的本意怎么能叫尊重艺术呢?

真实的声音难听,那这不就等于骂这些“发烧友”自己平时最喜欢听的音乐的制作者嘛?不就等于骂他们喜欢的歌手声音难听嘛?逻辑不就是这样吗?

更具体点,一个“发烧友”用个比较贵但有明显音染的HuFi耳机听周杰伦,这个时候如果你跟他说这耳机不HiFi,声音不真实,有音染,频响曲线不标准。他急了,然后说,真实的声音难听,这个耳机调音好听。那不就等于骂周杰伦声音难听吗?还是周杰伦的录音师水平不行?还是方文山的词写的不好?除了这些还能什么难听?

这么邪门的事情,居然在一个号称“热爱音乐、追求艺术、为了极致HiFi”的圈子里有那么多人信,我有时候想一想都就觉得离谱。。。更何况苹果这款耳机也不是没有音染。人声高频会暗淡一些。音质表现并不是我测评过的TWS耳机中最好的,我也并不是仅从音质的角度推荐它。

还有一款则是BOSE QC EarBuds。简而言之综合表现和苹果差不多,但是有一定的底噪并且佩戴个人觉得有些问题。(并不是每款BOSE耳机鲨鱼鳍都是一样的)更何况这款耳机售价2299,比三星Galaxy Buds Pro贵了整整1000块。实属并不是特别性价比。但是产品本身还是可以的。

我又突发奇想了这款耳机的应用,因为有鲨鱼鳍(虽然佩戴难受),这款耳机也可以作为一款高端运动耳机来使用?如果有人有运动需求的话。

至于项圈式降噪耳机,目前比较值特推荐的是华为FreeLace Pro。降噪效果比小米降噪项圈耳机稍微差点但是音质表现好一些。

详细测评请看:

其实小米那款降噪项圈耳机性价比依旧超高,但是不知为何原因貌似断货了。不知道618还能不能有货。


不推荐耳机型号(悄悄地)

某降噪仓:

某舒适豆:

这两款算是我见到你懂的比较多的型号,然而实际表现,大家可以看我过去的测评。这里就不多说了,点到为止。


结语

主动降噪并不是什么黑科技,原理几十年前就有。民用主动降噪耳机随着近几年的激烈竞争和高速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目前耳机市场趋于同质化,降噪耳机更是如此。降噪方案基本上把持在几家新品商手中。开放给一般耳机厂商的调节权限也很低,很多只有一个参数可调甚至完全不能调。

也许最终降噪耳机行业真的到了价格差不多表现也差不多的地步,那么就完全看生态环境选购。这样其实思考起来也比较简答,苹果手机买苹果耳机、华为手机买华为耳机、小米手机买小米耳机、三星手机买三星耳机。。。

以上就是我个人测评过的值得购买的降噪耳机总结。当然,如果你不想要主动降噪,只想要一个被动隔音的隔音耳塞,那么市面上主流的隔音耳塞我也做过详细测评:

并且如果想要睡觉使用,还是推荐买隔音耳塞。耳机这种含有硬质材料的产品,可能因为睡觉时翻滚而损伤耳朵。

最后我想吐槽一句,为啥索尼新款降噪豆这么难产,这都2021年年中了。。。

更多耳机相关选购请看:

更多音箱相关选购请看:

谢谢大家长久以来对我的支持!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麦文学关于耳机的某些观点? 
  2021年 618 有哪些耳机值得入手? 
  求推荐2-5k元左右的撸铁健身用的耳罩式耳机,一定要防汗和降噪,哪位大神推荐一下? 
  千元级的hifi便携播放器真的不如手机吗? 
  千元内耳机求大佬推荐? 
  谁能推荐几款性价比高的降噪耳机/耳塞? 
  总预算 8k-10k 的大一新生数码套装有哪些推荐? 
  五百元左右我买耳机还是耳放音质提升多一些?推荐一下? 
  请问耳机的「解析力」是什么力? 
  2020 年真无线蓝牙耳机/TWS耳机有哪些推荐?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我组建的5.1系统没有包围感?
下一个讨论
遇到杠精该怎么回击?





© 2024-05-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