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与激情在爱丁堡大学门口不远拍的,我校也是日常围观呢
且不说引以为傲和追星是不是一回事儿,退一万步,单说追星而言。“高学历不屑于追星”,“正经人谁追星”这种价值观本身就很偏狭,从里到外透着一种莫名其妙的道德优越感和道德绑架的味道,还颇有一种社会舆论要给你推崇或规范一个固有行为规范的节奏。
但凡出现这种人们试图通过宣扬某种价值观来把各种议题泛道德化的时候,我都是不以为然的,即使这几乎就是过去几年来肉眼可见迅速发展的一种舆论趋势。必须说,今天很多人期待和试图建立的统一、强大且宽泛的道德风尚,如果不拿捏好分寸是有副作用的,特别会体现在对多元化、社会活力的伤害和对人群之间搞道德指控或绑架的鼓励。
且不说没毕业的在读大学生大部分是高中学历,能不能算“高学历”人群。就算硕士博士,怎么还不屑于追星了呢?高学历者也是人,也有多样的兴趣爱好。就算苦逼工作忙,追星时间不多,怎么不追星还成了某种高学历的政治正确了吗?我周围都是博士,我也没看出来除了专业领域知道得比较多以外和普通人差别在哪里了,要是谁整天装B说不屑于如何如何大概率才是价值观有问题。
已经改革开放解放思想40年了,大学生爱不爱追星,围观不围观某个剧组都是个人选择,用不着上升到“高学历不屑于追星”的理论高度,更不能成为大搞道德绑架和歧视他人的理由。
如果在读大学生群体把不围观不追星宣扬成一种标榜自己学历高、正经,歧视其他人群的依据,给单纯个人选择套上抬高自己、贬低他人的论调。那我看这高中学历的素养真不咋地,有待提高,而这大学教育也很失败。
要是我认识的哪个博士说出“正经人谁追星”这种带有歧视意味的话,我会觉得这个人书都白读了。
充分说明牛津大学不务正业,学术凋敝,日落西山,早晚完蛋。
其实很简单,只是有些人不愿意承认
简单直白通俗纯粹的说
就是某剧组拍摄的电视剧一点也不有名,好看,精彩
这个剧组的导演演员一点也不有名。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明星。
他们只是虚拟世界里的明星。
简单的说就是这些人不够格。
再别的领域他们是万人追捧的明星,但是到了现实的某些地方,你是谁?或许小有名气,但是不值得我追捧。
更重要,人家是纯粹的去拍戏,而某些剧组是以拍戏为名想要去被围观追捧,享受那种荣光。
这大致类似某些明星在机场顾用保安,表面看好像很讨厌人多,其实真要没人,他们就会很失落,很不开心。
答案虽然简单,但是有些人总是不愿意承认的。
不是学生们忙,也不是学生们眼界高,更不是学生们不追星
而是这些人根本就不是真正意义样的明星,真正意义上的明星来了,照样围得水泄不通。
记得在哪看到,权游剧组在爱尔兰拍戏,第一季拍摄时海关人员问“你们是来干啥的,真人秀吗”,拍到第六季,海关人员千叮咛万嘱咐“千万别让二丫死了”。
同一帮人,同一个地方,成名前vs成名后,天差地别
我相信,假如有葛优陈道明等顶级艺术家参演的《三体》剧组在清华取景,清华学子也会引以为豪的。
所以,你这个某剧组到底是啥剧组?你配钥匙吗?
这个问题很简单,量产产生质变。
和《哈利波特》剧组相比,这个某剧组,算是个什么东西。
哈利波特去南京大学取景也一样会被引以为傲
问题不是取景,而是谁去取景
你让《三体》剧组去,把刘慈欣也叫上,绝对火爆。
我看了一眼高赞回答,都TM是这么想的?这是什么价值观?我实名反对。
十分不理解这个逻辑,牛津这么干,就代表这是对的,好的,引以为荣的?
判断一件事情是不是合理,不应该是根据这件事情的本身吗?为什么换了个主角,风评就会有很大的变化呢?
牛津又怎么了?牛筋做的就一定是对的吗?牛腩表示不服。
学校做学问,学术大牛来了,追追星,我觉得可以理解 ,一个所谓的剧组或者是电视剧,电影去你们学校拍戏就引以为荣,我觉得这个事儿就是TM的不对,不合适,最起码没啥可值得骄傲的。
牛津追星就说明追星对吗?因此南大不追星就不值得赞扬了吗 ?
我不想说这个事是什么崇洋媚外,迷信权威,但是我觉得还是就是论事,少一些盲目崇拜,圣人也有做错事的时候,匹夫也有做对事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