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袁隆平院士于 5 月 22 日去世,袁隆平院士的贡献到底有多大?他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第1页

     

user avatar   yuanxiafeel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遗憾,我们平时吃的东北大米或者泰国香米,都不是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

但是这并不代表袁隆平先生的工作不重要。正好相反,正是他们这些育种专家在守护着中国的粮食底线。


和大家想象的可能不太一样,现代农业使用的改良种子具有种种优势,比如产量大,抗病虫害等。但是这样的这些作物的种子到了下一代就不好使用了。


而在农业领域,目前许多作物中优质的种子都掌握在西方国家的手里。比如玉米,大豆等。

那你可能会问了,我们自己用中国的种子进行农业种植就行了呀?不用管别的国家那些拥有良好性状的种子嘛~


不行。

比如美国,高产量的大豆/玉米种子,再加上庞大的耕地面积。

即使你坚持用着自己的种子,在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有些国家可以做到将数量庞大的大豆跨越大洋出口到你家门口,而且价格还能比你自家种植的大豆便宜很多。

连续几年下来,农民就受不了,从此产业被干掉,此种粮食就会开始被外国卡住脖子。

一如现在一些互联网公司对传统产业的收割一样。


在80年代,墨西哥的种植业就是这样被美国摧毁的,我们管这个叫倾销。

假设一下,如果美国在水稻和小麦的种子上也拥有竞争优势,后果不堪设想。



袁隆平先生主攻南方的籼稻育种技术,去年袁隆平团队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而作为对比,很多人常吃的东北五常大米产量只有它的三分之一。


而袁隆平团队这几年在推进的海水稻,能让这样极不适合植物生长的地达到800公斤的亩产量,堪称化腐朽为神奇。

正如 @李雷 在他的答案里说的那样: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的形象化称呼,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盐碱地是威胁农业的重要因素,光是中国就有15亿亩盐碱地,堪比中国的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造成了大量的土地浪费。

在这15亿亩盐碱地中,其中有至少3亿亩拥有改造成农田的潜力,这代表着仅利用这些盐碱地就可为我国水稻增产千亿公斤。

而对于盐碱地的农民而言,每年能多出几千块钱的收入,这都是实实在在的,能够为农民改善生活的财富。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很多人都没有吃过,因为口感不佳。但是袁老的粮食是保命用的!杂交水稻的储备粮每多生产一些,我们也就能多吃一些商品粮。


农业是靠天吃饭的产业,在人漫长的一生中,总是能碰上各种自然灾害导致减产。

而袁老的工作,就是守护我国的粮食底线。


我们直到1984年才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即使是面临天灾战乱,

拥有世界最多储备粮的中国也不会再回到那个吃不饱饭的时候了。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缅怀,致敬。


user avatar   gulingzhib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袁隆平作出的突出贡献具体如下:

1、在中国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在袁隆平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论与研究实践是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挑战,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

2、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难题

一是提出用“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的技术方案,终于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径,于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

二是育成强优势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等一批组合,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

三是突破了制种关,过去的研究认为,水稻异交率仅2.4%,杂种一代种子产量极低,离生产要求相距甚远;国际水稻所1971年开始研究,1973年放弃,原因也就是当时在该所没有人相信可以解决制种难题。而袁隆平领导的课题组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制种产量逐渐提高,现在高的已达亩产300公斤以上。

3、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发展战略

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发展战略,即方法上由三系到两系再到一系,程序越来越简单而效率越来越高;杂种优势水平上由品种间到亚种间再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优势越来越强,促使杂交水稻一步一步向新的台阶迈进。这一思路已被国内外同行采用,并成为杂交水稻育种发展的指导思想。



4、解决了两系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

袁隆平解决了两系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如1989年在两系法研究遇到重大挫折的时候,他提出了选育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导致不育的起点温度指标和选育的技术策略,使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走出了低谷。

后来又研究并提出了核心种子生产程序和冷水串灌繁殖等重大技术,使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最终取得成功并推广应用。他1987年起担任“863”项目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专题责任专家,主持中国性协作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成功,两系杂交稻比同熟期三系杂交稻增产5%~10%。

5、设计出了以高冠层、矮穗层和中大穗为特征的超高产株型模式

袁隆平设计出了以高冠层、矮穗层和中大穗为特征的超高产株型模式和培育超级杂交稻的技术路线,并在超级杂交稻研究方面连续取得重大进展。

1997年,袁隆平又开展超级杂交稻研究。已于2000年、2004年、2012年分别实现中国超级稻百亩示范片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标。

2013年,他启动了百亩示范片亩产1000公斤的超级杂交稻第四期目标攻关,计划到2020年前实现目标。同时实施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促进科技成果的生产应用。

自2007年以来取得巨大的增产、增收效应,中国已有7个省市实施,其中湖南省全省参加的县(市、区)由20个增加至2012年50个,面积达882万亩。


user avatar   lulueh 网友的相关建议: 
      

袁老的贡献当然很重要,但他的贡献在现在的主流舆论空间中也确实被过分夸大了,至少没达到没了袁老几亿中国人就会饿死的程度。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规模大幅上涨同时确保粮食安全不让数亿人挨饿的几个重要因素:

1、以袁老为首的科研界对各种各样粮种的调优选育。

2、农药和化肥的广泛应用。(相信大部分人其实说不上化肥的发明人是谁)

3、基础水利设施的大规模修建,农用机械的普及。

4、多年承平的政治环境。

上面4条,缺了任何一条都无法让共和国养活现在的人口规模。

至于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还记得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吗?他们可没有袁隆平。

总之,袁老走好。


user avatar   la-la-la-la-74-13-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应该唤起青年人继承袁隆平精神,反对躺平文化

就在这几天,有四名国家栋梁去世。

5月20日:中国眼科医学界泰斗夏德昭逝世,享年104岁。 5月21日:故宫原副院长文博泰斗杨伯达逝世,享年94岁。 5月22日:“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逝世,享年99岁。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享年91岁。

我很悲伤,也很难受,也为他们哀悼,但是我又陷入更深的思考,也许我们正在面对一件事。

那就是过去的中华英雄,他们这一辈人老了,正在慢慢离开...

英雄逝去,但是英雄的火焰不应该熄灭。

这些年,我相信大家可以感受到一个明显的信号,我们的很多年轻人,思想正在出现问题,是熟悉的问题。

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那时候中国遇见的发展问题也多,其实很多事情后来想通了,反过来看也就这样,但是当年却掀起了轩然大波。

比如说腐败问题、空气质量问题、西方思想入侵带来的民主思潮问题等等...

其实归根到底就一句话:当时中国发展的速度太快了,很多政策、治理跟上的慢了。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干部的培养,也是从青涩到熟悉的。

政府的部门领导,和年轻人去大公司实习,其实原理是一样的,你刚刚上岗会需要时间熟练,大量的施政人才也需要时间,中间会有一个空档期,政策对市场有一个滞后期,现在来看是正常的事情。

但是当时的70、80后没有经历过啊,所以当时的社会舆论是怨声载道的。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主要是70、80后这代人建设起来的,但是公知最大的来源也是70、80后,说到底公知的来源本质,就是我们整整一代人的迷茫。

所幸,中华民族不是斯拉夫民族,斯拉夫民族曾经很辉煌,搞个苏联称霸世界一极,但是毕竟历史底蕴太浅,没几下就给美国忽悠瘸了,还要啥自行车?整个苏联集体都瓦解了。

在70、80后这代人正当年的时候,其实也是中国最危险的时候,当时中国自主道路的优势还没有完全提醒,面对鼎盛西方的全方位碾压,确实是很多人就从内心里面服了西方那套说辞。

当时西式民主的票选游戏在国内还没有被扒底裤,很多人是真信了。

但是最终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毕竟是中华民族,我们最终没有被忽悠的不要自行车,而是开上了小轿车。

就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大多数40-50岁的人,确实是富起来的一代人,到了慢慢步入中年、老年以后,这些人很多也就清醒了。

加上疫情的洗牌,西方思想这几年在中国国内是彻底溃败了,公知们连流量都没有了,只能躲在犄角旮旯里面碎碎念。

我们回过头来看,当年的很多质疑,确实是挺搞笑的,比如什么工业化导致空气的污染问题,结果现在中国在搞碳中和、碳达峰,马上要成为全世界最环保的国家,绿化贡献率,全世界第一...

当年的抱怨污染,结果现在我们快成为全球环保队长了。

当年很多公知吹爆的民主制度,既被川建国同志扒底裤,后来又被疫情揭老底,现在就成了一个笑话。

那代人常常抱怨的腐败问题也彻底得到改变,中国现在的反腐常态化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现在腐败案件是还有,但整体政治气氛确和中国的水质一样,越来越清澈透亮了。

所以你会发现,这几年在网络上,70、80后这代人的戾气没有了,越来越和蔼可亲了。

70、80后这代人是安生了,但是90后、00后开始不爽了。

现在很多年轻人,动不动就说躺平,说不生孩子,什么也不干,有一种日本废宅化的趋势,张口闭口阶级固化。

当然,里面也有情感媒体带节奏的原因,焦虑被放大了。

看起来好像是新形势,其实还是老一套,就是每代人都会有每代人的“公知”。

当年70、80后这代人里面的“公知”,喊的是自由化、民主宪政什么的,反正就是骂体制。

90后、00后的“公知”,更多有一丝撒娇的气息,那就是字里行间透露着两个字:凭什么?

凭什么我买不起大城市的房,凭什么有人没我努力,却比我过得好,凭什么...

而他们抗争的方式,相比当年的70、80后,也是弱爆了。

好歹70、80后是和体制对喷,虽然是乱喷,但也算有勇气了。

部分90后、00后是直接躺地上打滚了,对着社会说,你们怎么还不可怜一下我?

现在很多年轻人动不动就在互联网平台说:不生孩子,来威胁社会,似乎把这种行为作为一种无声的反抗,我觉得挺搞笑的。

因为你朝天上吐一口痰,最终只会落在你自己的脸上。

你以为你个人不生孩子对社会影响很大,可以让国家难堪,让那些金字塔顶层的人难过,实际上只是在惩罚自己。

你不生,人口确实会下降,市场确实会变小,但是这对马云这种金字塔顶层的人,影响几乎等于0。

中国1亿人和14亿人,对阿里巴巴的生态位没有任何影响,无论你生不生孩子,人口减不减少,马云都开得起法拉利。

懂不懂?就是说,年轻人指望通过不生孩子,来反抗社会压力,完全就是一种撒娇式的反抗。

“什么?你居然不给我买玩具?信不信我不读书了?你不依我?我就躺地上打滚了!呜呜....”

可你已经毕业了,这不是学校,社会也不是你的爹妈,你的个人行为最终只会由你个人买单。

朝天上吐一口痰,最终一定落在你自己的脸上。

年轻人以为自己掌握了核武器,自己不生孩子,社会就会顺服自己的哭闹。自己开始颓废,自暴自弃,社会就会对你退让....

是不是太搞笑了?

如果说70、80后的公知,至少还是有直面体制的武德。

90、00后的公知,是近乎于乞丐的存在,躺平文化的本质就是“撒娇”而已。

这话说的是不好听,但是你仔细想想看,是不是这个道理?

我就举个错误的例子,来生动描述这个现象吧:

面对“地主”,90、00后这些人,直接往地上一躺,开始对地主撒娇:“你再不给我土地种地,我就不生孩子了,呜呜呜、嘤嘤嘤,赶快可怜我啊,地主哥哥。”

有武德的做法是:“建立工农武装,打倒地主阶级,重新分配土地。”

你如果躺平在地上打滚,地主只不过是会发笑罢了,这傻...不仅穷,还没种...

我知道,如果我这么说,肯定会有人说,那你是说,年轻人应该去搞运动咯?而不是应该停留在口嗨?

所以这就是我说,前面这个例子也不适合,有问题的原因。

首先今天的社会矛盾,和当初地主和佃农的矛盾有根本性区别。

那就是新中国以前,旧社会土地确实是严重分配不均的,如果你是没有土地的农民,你确实是活不下去,只能被剥削一辈子。

诚然,今天的房价确实高,但是年轻人真的是买不到便宜的房子吗?这完全就是鬼扯了吧?!

真相就是:

1、年轻人不是买不起老家的房子,而是买不起上海、深圳、北京的房子,他们想要的房子:是北京二环的学区房。 这些人如果一旦上车,会第一个支持把车门焊死。 2、低生育率和房价没有一毛钱关系,因为鹤岗的生育率是全国最低地区之一。而鹤岗根本就没有房价,入手几套房,都没有门槛。

所以说,你得感慨现在年轻人的教育水平确实是上升了,很会玩文字游戏,看得出来,中国的受教育程度在上升。

他说自己只是希望住得起房子而已,那为什么不去鹤岗?

你说不想去东北,也行,中国各省大把的小城市房价低迷,你怎么不去?什么?环境不好?发展机会太少?

哦!终于说实话了吧。

不是买不起房子,只是买不起“心仪”的房子。

对不起,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保障的是生存权,但是不保障你的上车权。

1、买得起房子,这叫生存权,应该保障。 2、买得起北京的学区房,这叫上车权。

你想要自己去奋斗,如果奋斗和现实差距太大,应该是去反思:自己为什么不定一个可以实现的小目标,再去图谋大目标?而不是直接怨社会、或者干脆啃老躺平。

很多人一谈房价,动不动就是什么北上广深,马上开始激动,好像他就只能住汤臣一品,只能待在大城市,待在最繁华的地方。

其实他们激动的不是深圳房价高,更不是反对高房价。激动的是:凭什么上车的不是我?

说白了,就是部分年轻人在给自己的颓废找理由。

欲望很大,但是行动跟不上欲望,所以内心的欲望无处安放,最终梦想破灭,开始颓废。

你们知道袁隆平老爷子年轻时候过的什么日子吗?

是真的吃不饱饭啊,在困难年代,老爷子是真的看见有人饿的不行。

前面我把今天部分年轻人的问题批判了这么多,其实是我对年轻人爱的深沉,我只是想通过70、80后年代的教训告诉你们一件事。

那就是宁做袁隆平,不做柴静、高晓松。

当年袁隆平老爷子面对吃不饱的问题,他是怎么做的?

1、骂政府、骂体制,怨声载道?

2、躺平,用拒绝生孩子威胁社会?

袁隆平老爷子做了第3种选择:

他无视旁人的不理解,立志远大理想,埋头苦干,在1972年培育出了中国第一个水稻雄性不育系——“南优一号”,最终彻底解决中国人的饭碗问题。

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问题,遇见问题:有人尖酸刻薄骂天骂地,也有人萎靡不振,开始颓废。

但是支撑着中华民族前进的,终究是第三种人。

那就是袁隆平老爷子这样的人,在迷茫中摸索,在苦难中不服输,去创造了一条不存在的康庄大道。

不要去怨恨,为什么中国房价高,那是我们发展经济的代价,如果没有土地财政,今天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等等各项大工程,都是存在财政问题的。

年轻人不应该说,前人做了一个发展的选择,你就去抱怨这个选择不完美。而是应该思考,自己如何带领中国的未来,做的更好。

是的,前面的人做的不够完美,所以需要你。

而不是只会抱怨前人,怎么不把一切都给我安排的明明白白了?那种思想属于日本废物懂吗?

你是龙的传人,你不是日本人。

当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后,接近百分百比例的美国人都反对华尔街,请问华尔街金融吸血鬼为什么没有被清算,这种金融投机行为依旧还在美国存在。

因为美国废青们只能批判问题,他们无法提出如何解决问题!

结束了饥饿的,不是民主宪政、也不是躺平拒绝生孩子式的撒娇。

而是袁隆平老爷子的杂交水稻。

日本年轻人躺平,让美国人在他们的国土上作威作福。

而中国曾经有千千万万像袁隆平老爷子这样的国士,对美国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给我们争取来了今天的这一切,你凭什么躺平?

如果你觉得饥饿不好!那就去改变这一切,因为这是你这一代人的任务,难道你也要让下一代饿肚子吗?!

如果你觉得空气污染不好!那就去改变这一切,因为这是你这一代人的任务,难道你也要让下一代去吸工业污染的空气吗?!

如果你觉得土地财政带来的高房价不好!那就去改变这一切,去做出光刻机,去拿下西方的高端产业链,因为这是你这一代人的任务,难道你也要让下一代买不起房吗?!

什么,有些人说我不想要下一代了?

那这种人,就自己去颓废吧,中国复兴的路上,总有很多没用的人,就好像曾经的公知一样,比如说高晓松吧,他世家名门出身,他中国顶级大学就读,他坐拥无数顶级人脉资源。

那么请问:有一天高晓松去世,他能给中国留下什么?留下那句名言:“印度很平和?” 和他那张大脸?

一个内卷就打趴了中国年轻人?那你怎么对得起这些革命先烈?你可真长中华民族的脸啊。

我只是希望告诉广大年轻人一件事,面对历史转折中的各种问题,在这个时候,你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

是躺在出租房里面的废青?

还是对社会怨声载道的愤青?

还是解决了无数人痛点的英雄。

老一辈建设者,他们正在离开我们,他们以后守护不了我们了。

就好像很多父母对孩子说:“孩子,你得立起来啊!因为爸爸妈妈守护不了你一辈子啊,外面社会很凶险,很多美帝这种豺狼虎豹,他们想要你的命啊!”

今天也是一个历史转折,那就是革命的火焰已经到了要交给90、00后的时候了。

有很多外人不怀好意的说:中国现在也面临很多新问题,说不定中国会变成下一个日本。

那么,广大的中国年轻人们,你们准备怎么回答?

不要被互联网上那些负能量煽动焦虑的文章打垮。取关这些只能撕开伤口,放大伤口的账号。

去打开书本,静静的思考:

1、我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社会? 2、我想做什么样的人? 3、去寻找自己的“杂交水稻”吧!

我不是支持高房价,只是想告诉你,我们应该要做的更好。

袁隆平老爷子没有被“饥饿”打垮,而是打垮了“饥饿”。

我们不应该被内卷打垮,而是应该击碎内卷。

以后的中国,就交给你们来守护了,你们要照护好祖国母亲。

古田军号已经响起,新时代的年轻人,你们的征途开始了,你们准备书写怎样的答卷?

文章来源 公众号:每日怡见


user avatar   hei-ji-si-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默哀。袁隆平是中国农业走向科学化耕种的一个代表性符号。

但是希望各路写手客观评价,拒绝造神。有些过度煽情的文案实在可耻,人都没走就给准备好了,文案做得也是一个比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把袁隆平给包装成了没有他中国人全部饿死的救世主。

这种对个人贡献的过度夸大渲染,虽然给那些平时毫不关心农业科技工作者、甚是厌恶鄙视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人一个便利的感情宣泄口,给那些五谷不分的人打造了一个谢恩的感谢祭,但是对中国农业走向科学化、现代化是有害的,毕竟中国农业的发展可不是点赞和转发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全社会的持续重视和资金长期持续投入。

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劳动人民才是最伟大的,中国人没饿死,主要功劳还是几亿农民的日日在土地上辛勤劳作。

说回袁隆平同志,要从三系杂交稻的提出开始。

1926年,美国农学家Jones提出水稻有杂交优势。二战后很多人提出了杂交稻的各种技术路线,其中以美国植物遗传学家E.R.Sears提出的“三系法”和J.R. Edwardson的“二系法”比较著名。

Sears是美国著名的小麦专家,他的主要工作是在小麦的遗传学领域,对杂交水稻他仅是提出了一个技术实现路线。

所谓三系法,分为三步:

1、寻找雄性不育系。由于水稻是自花授粉,雄性不育就是雄性花粉退化,不能自花授粉。

2、利用雄性不育株与其它水稻杂交授粉,获得的后代能够保持雄性不育,增加种子数量,这种保持不育系父代不育性的就叫保持系。

3、利用保持系与不育系的种子——还是雄性不育系——再与其它稻杂交,获得杂交优势,进一步扩大种子数量,这个种子必须有自花授粉能力,可以用于给农民种植,这就是恢复系。

1958年日本养殖学者新城长有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稻雄性不育株,并展开了粳稻杂交的相关研究。

1963年美国植物育种专家Henry Beachell首次实现水稻的杂交,后来他和他的学生J.S. Khush一起获得1996年的“世界粮食奖”。(别急,不是美国的阴谋,耐心看下去)

1966年,袁隆平发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杨守仁等人的研究发现秈粳稻杂种的优势更突出 的基础上,提出利用雄性不育系来实现规模化育种。这篇文章简述了对稻田中发现的雄性不育株的观察和测量,提及未发现完全退化的雄性不育株。论文挺简单的,全文附在文末。

这篇文章引起了科委重视,其后中国成立由袁隆平、尹华奇、李必湖三人组成的“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小组”寻找完全退化不育系。

1968年新城长有实现了三系法配种,并提出隔行种植、人工赶稻授粉的规模化育种法。 但是由于雄性不育系的退化性不足、保持系稳定性保有父代不育性不足、恢复系恢复自花授粉并结实的恢复系不强等原因,无论是美国的Henry Beachell还是日本的新城长有都还没有实现杂交水稻的规模化推广种植。

1970年,李必湖在海南发现野外雄性不育株,后被袁隆平命名为“野败”。这是一株高度退化的雄性不育株。并选育出强保持系。

1973年广西农学院教师张先程发现高结实强恢复系IR24。至此,三系杂交籼稻实现三系强强配套的所有强势系都找到了,有了规模化育种和推广种植的可能。

1973年颜龙安带领的团队,利用IR24强恢复系配套成功,推出首个规模化种植的杂交稻汕优2号。

1976年袁带领的团队推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

1993年,何康(原农业部部长、党组书记)获得“世界粮食奖”,表彰他对中国农业的改革使得中国农业实现了自结自足,使中国人吃饱饭了。

2004年,袁隆平与最早提出杂交稻育种优势的M.Jones一起获得“世界粮食奖”,表彰他们对杂交稻的贡献。

袁隆平的贡献到底有多大,从上面可以看出一个大概了。

我的看法是,很大,对杂交稻的规模化种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是没有大到“没有他中国人早就饿死了”,我们的何部长功劳也不小呢,否则也不可能单独获得世界粮食奖。也没有大到可以忽略李必湖、张先程、尹华奇等人的贡献的程度,袁的作用,从杂交稻的发展历史来看,并没有绝对的不可替代性,但是在关键节点他起到了关键作用。

所以,希望有的人一定要客观、公平、公正,特别是当此盖棺定论,评价一个人的一生成就的时候,一定要以事实为基础。再有,每个科技工作者都值得尊重,不要造神将所有功劳归到一个人身上。包括当年发动广大群众和科技工作者寻找合适的三系,大家都出了力,流了汗。

还是毛泽东那句话:真正伟大的是劳动人民。没有劳动人民种水稻,我们才真的会饿死。关注农民,关爱农民,如果你很爱袁隆平,分一点爱给他们;如果你很感激袁隆平,分一点感激给他们,别整天说农民是刁民、愚民了。

PS:希望题目题主自觉改一改题目,世界没有忽略袁的贡献,也没有忽略中国农业部长的贡献,你们能不能别忽略别人对杂交稻的贡献,将杂交稻所有功劳归到袁隆平一个人身上?


附上袁的论文:


user avatar   qcboy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在看一篇 2015 年的论文综述,在里面看到了这张图:中国从 1950 年到 2010 年水稻总生产面积(Acreage)和平均产率(yield)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到,总生产面积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平均产率从 1950 年代的 2 吨/公顷 跃升到了 2010 年的 6 吨/公倾,上升到了原来的 3 倍左右。[1]

这其中明显包括 3 个阶段。在 1960 年代前,传统育种水稻是主流,产率很低。从 1960 年开始,在中国开始培育半矮秆水稻品种,一年两熟,平均产率开始逐年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也只是到了 3 吨/公顷左右。

到了 1980 年代,由于袁隆平团队的研究,杂交水稻面世,可以看到平均产率也在 1980~1985 年间出现了飙升,其后一直在 6 吨/公顷左右。

将产率提升到原来的 3 倍是多么恐怖的概念!!

虽然说,这 3 倍的提升不全是杂交水稻的贡献,别的因素(施肥,田间管理等)也需要考虑在内,但是杂交水稻在此一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我们想象一下多出来的产量可以喂饱多少人,就知道「让大家能够吃得饱饭」所言非虚。

但其实这还不是最恐怖的。

综述中提到,在 1991 年全国也只有 54% 的水稻种植面积种了杂交水稻,而剩下的 46% 种的还是传统品种的水稻,也就是说,杂交水稻的产率其实不止于此,是因为传统品种水稻产率比较低,拉低的整体的平均值。

其实在 1991 年,杂交水稻的产率已经达到了 7.5 吨/公顷左右(当然,由于之前说的其他原因,传统水稻产率在 1991 年也达到了 5.3 吨/公顷左右。)

这也还不是最恐怖的,远远没到杂交水稻的极限。

1996~2000 年,超级杂交稻第一期已经实现了 10.5 吨/公顷的测产!

2001~2005 年,超级杂交稻第二期已经实现了 12.00 吨/公顷的测产,距 1996 年增加 40%!

2010~2015 年,超级杂交稻第三期已经实现了 13.50 吨/公顷的测产,距 1996 年增加 60%!

虽然这些都是在试验田测产的结果,但应用到现实中,商业化只是时间问题。

这些成果,都是袁老带领团队一一实现的。

袁老一直说自己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其实这两个「梦」不是天马行空,而是科学上有可能实现的,有点类似「把人类送去火星」的那种,也许我们有生之年就有机会见到。

先说禾下乘凉。综述中也提到,水稻产率受两个因素影响:形态学因素(植株的高矮大小)和杂种优势。利用杂交,我们可以最大化杂种优势,但这种提升毕竟是有限的。想进一步提升产率,就只能从形态学上想办法了。

下面这张图是水稻产率(yield)和植株高度关系的模型。

目前已经存在的杂交水稻(semi-tall),植株高度能达到 1~1.5m,如果我们在未来可以培育出超过 1.5 米,甚至超过 2 米高的植株,那产率就会进一步提升。

如果有这么高的植株,在下面坐着乘凉,我觉得问题不大。

其实早在 2017 年,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夏新界课题组已经在湖南实现了 2.2米高的「巨型稻」的培育和试种。

关于这么高的水稻如何抗倒伏,夏新界是这样介绍的:

利用优势强大的亚种间组合,使根系十分发达;稻穗要下垂,使重心下降;利用茎秆非常坚韧和基部节间短、粗、脚重头轻的稻种资源;栽培时采取多蔸合植加大株距的方式,这样多管齐下,就能选育出高度抗倒的超高产组合。

所以「禾下乘凉梦」,现在已经算是研究成功,接下来要做的是实现产业化。最近,「巨型稻」在重庆大足也试种成功,我们离巨型稻的产业化又近了一步。




而说到「杂交水稻覆盖全球」,其实目前商业化的杂交水稻已经在很多国家被种植了。其中包括一些东南亚国家(印尼,越南,缅甸,菲律宾等)南亚国家(孟加拉国,印度,斯里兰卡)和美洲国家(美国,巴西等)[2]

你可能会说,这离「覆盖全球」还远啊。

但其实基本大部分水稻主产区国家都已经在种了。后续要做的就是扩大种植范围。

所以说,这两个梦其实都是挺「脚踏实地」的梦,是经过了理性思考,可实现的。袁老逝世了,接力棒传给了我们这一代,接下来就看「吾辈青年」的努力了。

对了,我看的这篇论文综述,作者之一就是袁隆平本人。写这篇综述的时候他已经 85 岁了。⬇️

参考

  1. ^ MA, G., & YUAN, L. (2015). Hybrid rice achievements,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in Chin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14(2), 197–205. doi:10.1016/s2095-3119(14)60922-9
  2. ^ Hybrid rice -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ybrid_rice

user avatar   zhan-yun-20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94年,美国人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

袁隆平院士用一生,给出了一个满分的答案。


1994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认为,21世纪30年代,中国需要进口的粮食高达2亿吨。这个数量达到了当时国际谷物贸易的总量。

布朗的观点曾引起国际轰动。

然而27年过去了,中国粮食依旧自给自足。

建国以来的总产量,更是增加了5倍。

2019年,中国三大主粮的稻谷、小麦、玉米末期总库达到2.8亿吨,尤其是稻谷和小麦达到了历史末期库存的最大水平。

这个库存数量,是布朗当初预估进口粮食的1.4倍。

建国时与2018年,单位面积变量对比。

中国2019年的粮食自给率达到98.75%,9在2017年后超过95%,这不仅不是当年布朗所能想得到,也是当时的中国人所不能想到的。

因为城市建设,退耕还林等需求,中国耕地减少,2016年左右,甚至一度到红线附近。

但粮食产量却越来越多。

主要贡献,就在于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700万公顷,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57%,产量更是占了65%。

仅仅每年新增产的水稻,就可以多养活7000万人。

哪怕是按照逐年递增,袁隆平几十年来增产的水稻,可多养活20多亿中国人。

1979年,美国引进中国的3个籼型杂交水稻,增产165%以上。

杂交水稻引起世界关注,被称为“东方魔稻”(Oriental Magic Rice)。


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就一直输出杂交水稻到了今天。

从美国到日本,再到印度,各个国家以及大公司纷纷到中国学习技术,

杂交水稻被联合国列为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

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种植杂交水稻,遍及美国、印度、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越南、马达加斯……

从亚洲到中东,再到非洲,南北美洲,世界上种植早就水稻的国家越来越多。


对我们来说,袁爷爷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但他从来没有满足。

今年来,他还提出了自己新目标:让水稻产量达到2000公斤/亩。

……

袁爷爷,一路走好。

您的目标子子孙孙会替你完成。


user avatar   hei-sen-lin-mu-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以为你不吃隆平高科的杂交水稻就与袁隆平没关系?

拳打苏联伪学,脚踢西方权威,没有袁隆平在近乎孤立无援中苦苦坚持,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就没有真正能用的“杂交水稻”。

在到处喊“卡脖子”的今天,不断警告粮食安全的时代,杂交水稻种子,也成为了西方舆论里,为数不多能够冠以“威胁”称呼的行业。

因为如同今天的疫苗一样,在中国不断对外援助下,发展中国家终于有了自己能掌握的高科技种子技术,有了与世界粮食大鳄叫板的一丝勇气。

看到袁隆平逝世消息的那一刻,脑海里闪回袁老生平,猛然响起《追梦赤子心》的旋律。

那明明白白就是袁老一生的写照。

一、

用一生,去证明那个天真的梦

他出生于兵荒马乱、饥民遍地的民国北平,幼年颠沛流离,跟随家人辗转大江南北,却有一个寓意“国家昌隆,天下太平”的名字。

童年时期,在乱世短暂的桃源生活中,年幼的袁隆平幻想自己是一株青菜、一颗果树,头顶日月星辰,吮吸着云雾雨露,无忧无虑。

学业初成,袁隆平一纸决心书,来到了湘西雪峰山脚下的安江农校埋头栽培育种。

几年后,他一次次目睹饿殍,第一次梦见了自己培育出了高粱般高的水稻、穗子如扫把、颗粒像花生,而自己在乘凉....

但袁隆平只是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农校教师,离自己那个白日梦,实在是太遥远了,稍有不慎功亏一篑甚至万丈悬崖。

首先摆在他面前的就是一道天堑——建国后被苏联李森科学派统治的中国农学界。

在西南农业大学时,袁隆平学的是遗传制种专业,接触的是苏联园林学家米丘林和生物学家李森科的“无性杂交理论”。

米丘林是苏联功勋园艺家,一生培养优良果树无数。但由于当时基因研究手段有限,欺世盗名的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就把米丘林的“获得性遗传”理论从园艺扩大到整个生物范畴,搞出一套所谓的“共产主义遗传学理论”。

由于李森科用政治理论包装自己的遗传学,与西方主流的孟德基因遗传学理论分庭抗礼,获得了苏联高层的政治支持,结果对社会主义阵营的生物学造成毁灭性打击。

中国当时被李森科学派统治,袁隆平在大学学习的无性杂交理论。

同时,他却在图书馆的角落里发现了孟德尔的遗传学专著。在一位开明的管姓老师帮助下,私下深入了解了孟德尔的理论。

有了这一层怀疑的勇气,袁隆平在短暂做了红薯、南瓜等几个失败的嫁接试验就果断告别了苏联伪学。

不幸的是,那位管姓老师却因为不认同李森科学派而被打成右派,自杀身亡。

“经历了一段蒙昧时期”、“幸好我猛醒得早,没拴死在一棵树上。”

但即便袁隆平的路对了,也必须越过另一座世界级巅峰的障碍——美国哈佛大学教科书《遗传学原理》明确写着:

稻麦等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杂交无优势。

简单理解,就说水稻雌雄同体,杂交难度高不可靠。

其实,“杂交水稻”理论上是存在的,但技术上中,要么农民一株株剪掉雄蕊,要么寻找自然中雄蕊退化的母稻(雄性不育稻),然后培育出大规模种植需要的杂交水稻“母稻”。

前者没有操作性,后者一是找到需要的“雄蕊退化稻”太难,二是培育雄花不育母稻工作全世界没有成功先例,难上加难。

从1926年,美国人琼斯发现水稻雄花不育现象开始,日本、美国、菲律宾都搞过杂交水稻,无一例外全部失败,所以“杂交水稻”难度太高,也没啥价值,在技术上就被打了个大叉。

但袁隆平看到,当时世界上的五大经济作物,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和棉花,除了水稻,其余四种全部根据孟德尔的遗传理论,已经实现了杂交高产种子。

为什么同样是自花授粉的水稻不行呢?袁隆平偏不信邪。

1962年,这个32岁的农校青年教师,自费赴京,拜见鲍文奎。鲍文奎师从遗传学理论祖师爷级别的摩尔根,非常支持袁隆平,坚定了他走“杂交水稻”这条路的信心。

在这一条只有理论可能,没有现实参考,全世界都认为的死胡同里,袁隆平身边,能真正帮他的是自己的两位学生和妻子。

美苏二分世界的背景下,同时忤逆当时东西方的两大遗传学权威论断,这不叫对抗世界啊,什么对抗世界呢。

那个梦,太浪漫了。

二、

迎着冷眼和嘲笑,绝不跪地求饶

跟所有伟大的科学成就一样,此后杂交水稻技术一连串突破,几乎都是建立在无数次实验之后才必然出现的那一丝“运气”。

1961年,苦心钻研水稻的袁隆平发现了天然杂交水稻,让他更认定天然雄性不育株的存在。

1964年夏天,在大海捞针般的搜寻14天,白天黑地的下田酿成肠胃病之后,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此前只在理论上出现的一株雄蕊退化的水稻。

1964、1965两年,袁隆平和妻子先后检查了几十万个稻穗,找到6株雄性不孕植株。

对这些样本进行观察研究实验之后,1965年10月,35岁的袁隆平写了一篇日后改变世界杂交水稻研究和自己命运的文章——《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在来了中国科学院杂志《科学通报》上。

但文章发出后,当时却被迷信李森科伪学或者固守西方遗传学教科书的两派夹击,被说成是“对遗传学的无知”。

不久,文革开始,《科学通报》停刊,袁隆平因为成分与“白专”,被贴大字报,面临住关牛棚的命运,甚至连那些辛苦找到培育出的雄性不育株也被砸毁,只剩下学生提前藏在花坛的三钵稻苗。

正当袁隆平对研究乃至生活失去信心的时候,国家科工委看到了那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下发公函到湖南科工委和安江农校,要求支持袁隆平的不育株水稻研究。

1967年,随着“水稻雄性不育”课题正式列入到了省级的科研项目,袁隆平没有了顾虑,得到了支持,甚至连两位只能临时帮忙的毕业学生都成了有工资的助手。

胜利似乎越来越近了。

1968年,终于不再孤单前行的袁隆平,带着三人小团队,把保留下来的三钵稻苗小心翼翼的繁育成两三分地、七百多株。

没想到一个雨夜,好不容易留下的四年心血,试验田里所有稻苗被人粗暴拔出,毁得一干二净,没留下一株完整的。几天后,袁隆平仔细搜索,直到跳下水井,把周围人吓了一跳,才找回五株坚强存活的稻苗。

省级科研项目被毁,“毁禾案”没有结果,凶手只能被定性为“阶级敌人”。

更令人崩溃的事,借着此事,污蔑袁隆平的谣言却多了起来。他们先谣传袁隆平是“科技骗子”,骗国家好几千块钱经费,拿不出成果,甚至言之凿凿推断袁隆平自毁试验田,掩盖骗局,嫁祸他人。

谣言越传越离谱,一位省里的水稻育种专家趁机来到安江农校讲课,再次搬出西方遗产权威的论断——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杂交无优势,强行否定了袁隆平所有努力。

项目被毁,名声扫地,袁隆平被下放到煤矿两个月,幸得他两位助手在重重压力之下给中央写信,才让袁隆平重回杂交水稻研究。

此外,杂交水稻项目还从安江农校收归省农业科学院,团队的待遇也提升上去了。

有了省里的支持,袁隆平决心加快进度,制定了“夏长沙,秋南宁,冬海南”的育种战略,把一年育一次种,变成一年三次,把培育新品种时间从八年缩短为三年。

速度加快了,但一次次育种,还是没有得到100%的雄性不孕株,整个杂交水稻项目又撞墙了。

学界更大的压力排山倒海压来。

当时湖南省的有关领导,曾经要求省内各部门抽调精干的科研力量,协助袁隆平。可是省内的专家都还是固执地一致认为,杂交水稻研究方向错误,不需要什么协调。

1970年,省里召开了一个杂交水稻的科技座谈会。与会的四五十名专家中,支持袁隆平的人寥寥无几。会上,一名中国科学院的学部委员曾断言:“根据众多的实例,杂交水稻的研究毫无意义!”袁隆平在会上据理力争,将这位学部委员气得拂袖而去。

研究受阻、学界孤立,袁隆平在压力下灵光乍现,调整研究方向,决定寻找野生水稻进行“远亲杂交”。

于是,就出现了中国现代农业历史上经典的一刻:

11月的一天,在袁隆平准备回海南的前夜,一封电报来到了科学院。打电报的是学生李必湖,他说,已经在海南找到了一株“雄性不育野生稻”。

欣喜万分弗袁隆平给它取名叫“野败”

至此,“水稻雄性不育株”这个杂交水稻关键难题终于解决了。

三、

赤子的骄傲

通过把“野败”与现有水稻品种杂交,两年后,100%不育的“野败”杂交水稻F1代雄性不育系成功了,袁隆平收获了一小袋珍贵的种子。

不育系成功后,等于杂交水稻的大门已经打开了。

袁隆平可以有一个选择:

保留杂交水稻的发明权与关键技术,自己慢慢走完接下将杂交技术转化为高产量稻种的工作,即培育“三系杂交水稻”中的剩下的保持系、恢复系。

解释下:

  1. 由于不育系会一代代退化,所以要培育保持系与不育系杂交,种出下一代不育系。
  2. 不育系要想实现高产量,就需要培育出恢复系来与不育系杂交,最终得到能够大面积播种的种子。

因为核心团队里就三个人,他和两个学生,如果袁隆平想要对关键技术保密,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完全可以独享杂交水稻发明权的专利和荣耀了。

但当时国外杂交水稻研究起步更早、经费足、设备好,特别是日本琉球大学的水稻专家新城长友教授基本上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只因为没有增产优势而走不出实验室。

中国本就落后,时间等不及慢慢研究,袁隆平身边聚集起了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19个单位、50多名技术人员。

比起袁隆平,这些技术人员人对于“杂交水稻”这个曾经学术禁区其实也是“门外汉”,完全依靠袁隆平言传身教,从杂交水稻理论、多年研究经验和操作技术一个个环节毫无保留的传授。

最关键的事,袁隆平把那一小袋“野败”种子,完全平分给所有单位了。

后来福建农学院用种子育秧失败,袁隆平干脆把自己育好的秧苗挖一半送了过去。

在袁隆平和合作或指导下,湖南、江西、福建、新疆相继育成了各自的不育系以及保持系。1973年,袁隆平又在海南与人合作,得到了某品种的“恢复系”。

经过袁隆平团队和全国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三系配套终于成功,而且是在全国落地开花。

没想到,袁隆平还是迎来一波冷水,那些被打脸的权威们再次放话,说“三系法”杂交水稻虽然成了,但未必能增产,日本的例子就是前车之鉴。

袁隆平面对质疑之声,再次据理力争:

新城长友搞的是粳稻,而他搞的是籼稻,遗传学讲究“差之一毫,去之千里”,在粳稻上搞不成的实验,在籼稻上就不见得搞不成!

关键时刻,一个袁隆平的团队成员为了迎合上级,匆忙搞出了一款超级杂交水稻,结果却只是疯狂长叶子,没增产多少。

无奈的袁隆平又被那些权威们一顿恶心,团队也被负责人痛骂成欺骗上级的草包。

等到袁隆平好说歹说,终于争取到信任搞定了增产为题,又有批育种专家们出来断言,袁隆平解决不了种子产量低的问题。

这并非是张口就来,水稻花粉、花期等等现实条件摆在那里,从自花授粉改为异化授粉,本来就挑战重重。

毕竟,在1970年,设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开始研究杂交水稻,两年后悄然放弃了,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无法解决种子产量低的巨大难题。

种子产量低就没办法推广,等于失败。

这个问题的出现,说明袁隆平终于走到了“三系杂交水稻”成功的最后一道难关。

最终解决办法还是来源于袁隆平十几年的积累。在了解了各种水稻品种的开花、花粉特性后,袁隆平发现种子产量不高是父本、母本花期没有完全对上。

在设计一套调整花期、帮助授粉的播种方案后,一个困扰全世界的难题,在袁隆平团队十几年农田实验中极其艰苦的付出和扎实的基本功面前,迎刃而解。

那些不断给杂交水稻设阻、挑刺的人,脸已经肿到不知道多大了。

至此,国内外再也没人怀疑杂交水稻,国内那些被袁隆平撒出去的“野败”种子,伴随着宝贵的经验,终于成为真正的杂交水稻优良品质,在全中国生根发芽,进而迅速启发了国外陷入停滞的杂交水稻研究。


袁隆平真正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一两个高产水稻品种,更不在于现在多少杂交水稻是袁隆平亲自培育的,而是他用一生,为全世界杂交水稻技术的技术发展和普及,为中国粮食安全大局,为全世界贫苦大众,硬生生撑起了一片的天。

四、

为了心中的美好

节食减肥等于健康生活的今天,绝大多数人早已忘却了真正的饥饿、饥荒是什么样子。

圣经末篇《启示录》描写了代表末日的“天启四骑士”:白马骑士是瘟疫、红马骑士是战争、灰马骑士是死亡、而黑马骑士则是饥荒。

瘟疫、战争、死亡,能直接摧毁人类社会,而饥荒,却能从最不经意的饥饿开始,一点点把人性的躯壳剥开,只留下最纯粹、最原始、最野蛮的的兽性。

对于今天的人类而言,瘟疫正在肆虐,战争一次次卷土重来,死亡或许永远无法消灭,只有代表饥荒的黑马骑士,看到了真正的对手。

袁老在弥留之际,只关心两件事:

一、如往常,操心试验田里的稻子怎么样了

二、是让大家不要为自己费心了,特别跟护士说,不要为自己不吃饭,一再强调:

饭不能不吃。

历尽国家和个人的数十年苦难磨砺,共赴了民族的复兴与重回巅峰,在人生最后的谢幕之时,我再也想不出,还有什么比袁老这句临终嘱咐更直白、更深刻,更饱含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吃饭,活下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尽管个人不相信鬼神存在,但这次例外,这波啊,我愿称之为神农下凡,力斩代表饥荒的天启骑士之后,终于归位了。

完)

充满鲜花的世界到底在哪里

如果它真的存在那么我一定会去

我想在那里最高的山峰矗立

不在乎它是不是悬崖峭壁

用力活着用力爱哪怕肝脑涂地

不求任何人满意只要对得起自己

关于理想我从来没选择放弃

即使在灰头土脸的日子里

也许我没有天分

但我有梦的天真

我将会去证明用我的一生

也许我手比较笨

但我愿不停探寻

付出所有的青春不留遗憾

向前跑 迎着冷眼和嘲笑

生命的广阔不历经磨难怎能感到

命运它无法让我们跪地求饶

就算鲜血洒满了怀抱

继续跑 带着赤子的骄傲

生命的闪耀不坚持到底怎能看到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吧

有一天会再发芽

未来迷人绚烂总在向我召唤

哪怕只有痛苦作伴也要勇往直前

我想在那里最蓝的大海扬帆

绝不管自己能不能回还

失败后郁郁寡欢

那是懦夫的表现

只要一息尚存请握紧双拳

在天色破晓之前

我们要更加勇敢

等待日出时最耀眼的瞬间

向前跑 迎着冷眼和嘲笑

生命的广阔不历经磨难怎能感到

命运它无法让我们跪地求饶

就算鲜血洒满了怀抱

继续跑 带着赤子的骄傲

生命的闪耀不坚持到底怎能看到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吧

为了心中的美好

不妥协直到变老


user avatar   jun-wei-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补充一张很喜欢的袁老照片。

以下原回答:


地处中东的迪拜曾试图种植水稻,但沙漠昼夜温差大、地下水盐度高、多沙尘暴,哪一个都是水稻的致命杀手。迪拜砸重金尝试了好多年,最后都失败了,直到听说袁隆平的海水稻在盐碱地获得成功,找上门来。

接到邀请的袁隆平团队远赴迪拜沙漠,进行小范围实验种植,克服恶劣条件,经历万苦千辛后,在2018年收获了首批成熟水稻,亩产超过500公斤。

迪拜的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酋长喜出望外,将这些海水稻加工制成精美的纪念品,亲自命名为“AL MARMOOM”品牌,作为“国礼”赠送尊贵的客人。

袁隆平不但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走向了世界,并影响了世界。袁隆平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为国际上发展杂交水稻的首席顾问,曾30次赴国际水稻所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十多次前往多个国家指导发展杂交水稻。

先后在境内外举办了50多起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培训了来自40多个国家约2000名政府官员和农技专家。

1987年11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袁隆平颁发当年“科学奖”证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先生赞扬袁隆平取得的科研成果,是继70年代国际培育半矮秆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虽然外表看起来似乎土气,但作为一流的科学家,袁隆平思维开阔,英语水平更是了得。

很多人看到乡土风的袁隆平会觉得,这位本土科学家,英语水平大概是二两棉花——弹(谈)不了。

1979年国际水稻研究所召开科研会议,袁隆平应邀在会议上宣读论文。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国际会议,他写作了题目为《中国杂交水稻》的英文论文。

按照会议安排,有一名专家负责宣读论文,答辩则需要作者亲自答辩。

袁隆平在现场以英语回答专家的提问,对答如流,技惊四座。

网上关于袁隆平的资料很多,对这位堪称国士无双的科学家的赞誉更是数不胜数,这里想说一点袁老不是那么广为人知的事。

袁隆平在80年代因杂交水稻闻名于世,但也许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袁隆平出生的时间,是1930年,也就是那个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年代。

在那个国家积贫积弱的时代,许多有志之士各自选择不同的道路为国奋斗,他们有的学文以启民智,有的学理以发展科学,有的学军事以强国。

而袁隆平选择的是农学。

新中国成立时,袁隆平19岁,刚刚高中毕业,他考上了当时的西南农学院,一心想成为一名农业科学家。

1953年,袁隆平毕业分配去了湖南,在一个叫安江农校的小地方任教。

在那里,袁隆平工作了十六年之久。

生活在现代的人,体会不到粮食短缺带来的痛苦,但在那个时代,袁隆平极为深切地体会过饥饿带来的痛苦。

回忆当时的生活时他说:“肚子空空,身体没力,双腿没劲。晚上睡觉,被窝冰凉,始终也睡不热,身体没能量嘛。”

当年袁隆平做过一个离奇的梦:人们坐在硕大的稻穗下乘凉,再也不用为吃不饱饭发愁。

这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袁隆平不像许多天才科学家,他的工作需要的不是天赋和灵感,而更多是耐心和坚持的水磨工夫。

袁隆平发表的第一篇论文题目是《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论文,被同行称为“吹响了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号角”。

这篇论文的背后是极为艰辛繁复的绣花功夫。

杂交水稻是世界性难题,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从五十年代便开展了相关研究,但都没有实现这项技术。这里面最困难的是如何培育出雄性不育系的稻株。

袁隆平知难而进,“外国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他决定寻找到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

在一望无际的稻田中找寻几株变异的稻株,这个过程无异于神农尝百草。

袁隆平花了两年的时间,也才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稻株,将它们置于瓦罐之中开始杂交试验。

但偏偏这时候遇到“文革”风暴,袁隆平被攻击打倒,试验田的秧苗被拔光,幸存的几株被他藏在臭水沟。

一直到1970年,袁隆平才又得以从事杂交水稻的研究。

在海南岛,他再次开始大海捞针一般地寻找他需要的稻株,并最终找到了后来所有杂交水稻的母本——“野败”。

这几乎是杂交水稻成功最为关键的一步,这一步袁隆平走了十余年。

袁隆平招研究生,对学生有这样的要求:

“我培养研究生、博士生第一个条件是你要下田。你怕下田,怕吃苦,我就不接收你。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里面,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来。
你要把名利丢开一点,不怕困难,努力钻研,一定还是会出成果的。如果思想不大正,搞科技工作也会腐败,弄虚作假、哄骗人家,欺人欺已,最后没有好下场的。”


2019年9月29日,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荣誉勋章。

颁奖结束后,有记者问他今后有什么打算,袁隆平淡然道:“明天还要到田里去,晚上睡前我就在想,我的超级稻长得怎么样了?有没有病虫害?气候是不是干旱?我还得算算,一亩田有几千万谷粒,算起来不得了。”

这个当时已近九旬的老人还说:“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要继续努力,继续攀高峰。”

科研之外,袁隆平对生活的要求极为简单。


他穿35块钱的短袖,260块钱的卡西欧手表用了很多年,政府给他的别墅也被他当做研究基地。


有一次,袁隆平带着夫人去香港,走进一家很贵的手表店。袁隆平一看价格,连忙把老伴拉出去了,嘴里还说着:“不要手表了,太贵了。”


薇娅曾与袁隆平合作直播,仅一分钟时间就将84万斤大米销售一空,一次直播累计销售了430吨。当时他已经90岁了,但心态十分年轻,和薇娅的合作也非常愉快。

薇娅问他年收入多少,袁隆平有几分无奈地说:“听说你年收入有30亿,然后就有人说我年收入1000个亿,我都笑哭了,这不是开玩笑吗?”

他接着很郑重地说:“我就是靠工资吃饭的,每个月的工资只有6000元左右,但是加上一些经费、技术咨询费、宣传资金等能有30万左右。”

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起点是湖南安江农校,此地距离黔阳县城仅4公里。

一千三百年前,曾有一位大诗人被贬到黔阳,曾在此写到: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写下这句千古名句的大诗人,名字叫王昌龄。

王昌龄大概不会想到,时间跨过十三个世纪后,又有一位怀赤子之心,许身报国的人,冰心一片,从这里开启传奇的一生。



有个公众号: 郭大路的小酒馆,记录那些闪光的人,动人的事。


user avatar   li-yi-53-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袁老的粮食增产,就没有我国的主粮自主,国际市场大量买粮就是将自己的命脉交给他国。

袁老的付出为我国外交争取了主动权。




     

相关话题

  香港禁止新冠患者康复前离开隔离点,被CNN称为「剥夺自由、恐怖极权」,如何看待这种言论? 
  15 头野生亚洲象已抵云南峨山,当地政府发布应急公告,当地居民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目前的综合强项在那些方面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模式? 
  如何看待青岛一男子因家人不肯拿彩礼钱,想要跳海轻生? 
  如何看待孟晚舟女士获释演讲「感谢祖国和人民的支持」? 
  中国发展成为美国那样的超级大国需要经历什么? 
  如何评价『lovelive!superstar』第十话? 
  如何看待高校挂科现象越来越多?暑假怎样高效学习通过补考? 
  如何看待部分消费者「抢购囤积粮油」的行为,该行为是否理性? 
  如何看待90后单亲奶爸带着女儿骑行?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金融委指出,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坚决防范个体风险向社会领域传递?释放了什么信号?
下一个讨论
如何接受男朋友有个谈了8年的前任?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