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更准,要看环境。
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大概十年前吧,中国有个家长让他女儿练投篮,没日没夜的练,小姑娘投篮确实准,练习时三分命中率有95%-97%,基本和斯托亚科维奇,诺瓦克一个水平。克莱,雷迪克,科沃尔估计还没她准。但问题是,她只是无人防守情况下投空篮准,一旦有防守人,她就出不了手。后来她被篮球学校劝退了,她爸还很伤心,我还安慰了下,我说篮球不是射击,您不能用培养射击运动员的方法培养篮球运动员。如果篮球的规则和射击一样,一人一个框,一千个球,看谁进的多,那您女孩极大可能为国争光。但问题是,投篮只是篮球的一个基础环节,篮球比的是在高强度复杂情况下谁准,仅准,您女儿比奥尼尔和霍华德准多了,但没用呀。
后来他女儿就没练了。让射击运动员和特种兵比枪法,就是她女儿这种情况。
路过吐个槽。
考虑到国内大多数人对枪没概念,这个问题换个说法,大约是
“厨王和剑豪谁的刀法更好”。
淮扬菜里有一个菜品叫“文思豆腐”,一个顶级厨师可以把豆腐切丝切到可以穿针。
这是顶级剑豪也做不到的刀法——因为剑豪压根不会考虑需要把敌人切得这么细。
但是但凡剑豪能活到被人称作剑豪,他的剑你是不可能跟上的。他需要训练的是让剑以最快的速度打入你防御的空档然后一击制敌,而不是在你的软肋上切出均匀的肉片……
简单来说,厨师的刀和剑豪的剑除了都有刃口之外,基本没任何相同点。
就像奥运冠军的枪和狙击手的枪一样。
常见的步枪弹药,从最左侧的.22LR,到最右侧的.50BMG,弹道性能可谓天差地别。
而发射这些东西的枪械性能自然也是完全不同的。
最直观的区别在于后坐力不同。
你比如大家通过游戏熟知的AWP使用.243温彻斯特和.308温彻斯特两种口径,很多时候可以连制退器都不需要。
M40A3,使用M118LR弹药。
也是不需要制退器的。
但是到了12.7口径(也就是.50),大家都老老实实的加上制退器了……
精密国际的AS50
大家熟知的巴特雷大阻(爆笑)
据称这种V型制退器可以减少69%的后坐力,效率十分惊人。
M82A1巴雷特这东西,毕竟和很多游戏中设计的不一样,其实是个半自动武器……使用的是枪管短后座原理,精度2MOA左右在狙击步枪和长程步枪中其实并不算出众(作为参照,狙击射程纪录使用的Tac50的精度据称在使用优秀弹药的情况下是0.5MOA)。只是在游戏中这么玩就没法平衡改成的单发……
而上图最左侧的.22口径,连儿童都可以使用。
美国厂商Keystone的图,这个厂子专做“年轻人的第一支步枪”。(武器+萝莉的双倍快乐组合)
虽然说成年人使用.22毫无问题(甚至由于价格低廉,卖的相当好),但你显然没法给孩子直接弄一把.50BMG……
所以即使都是枪,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
运动会常见的项目,打飞碟的冠军显然你是不敢用来营救人质的——毕竟Shotgun和Rifle是两个概念。就算你有苏联血统也得考虑考虑……
而真正的精确射准项目,一般也就是.22小口径或者干脆就是气步枪,目的是把精度做到极致。
射击运动的靶纸真的是小的惊人……
这是十米气手枪的。气步枪的外圈还没黑圈大……
这和厨师切豆腐丝是一样的——反正豆腐是不会跳起来砍你一刀的。但是你必须保证每一根豆腐丝都一样细。
但是狙击手和剑豪,一旦Miss,往往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都有压力,但是压力也是不同的。
厨王秀极限刀工,运动员参加世界级比赛,赌上的是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毫无疑问是一般人感受不到的压力。
但是狙击手和剑豪一旦失手,往往就是人质甚至是自己的生命代价。更何况很多军方狙击手从出发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要被各种炮覆盖一轮了……
所以你会发现,虽然同样是拿刀,厨王和剑豪,早早的就分道扬镳了。
而同样是拿枪,狙击手和奥运冠军也是一样的。
你说狙击手能不能在奥运会上取得一定的成绩?显然,经过训练是可以的。
但是经过训练之后,狙击手使用的,就是运动员身份,以及运动员的射击技巧。你可以说他射击运动是个高手,但是你没法通过这个去衡量他的战斗力会因此提高多少,反之亦然。
就跟你不能通过一个剑豪的厨艺水平来衡量他的武力值一样。
当然话又说回来了。不管是狙击手还是奥运冠军,他们的射击水平都是远胜一般人的。
不要拿业余去衡量专业,这事大抵应该算常识了吧……
更何况射击运动专业和狙击也是两个不同的专业,说是隔行如隔山真的不夸张。
当然友情建议,如果一个剑豪给你做饭,你还是夸一夸他的厨艺会比较好……毕竟你肯定大概率是砍不过他的……
更新:修复了图片bug。
你们都不看新闻的么?
这种事早就有现实生活中的比试了,还口头分析个啥?
如果你问特种兵和职业格斗运动员打架谁厉害,肯定99%都说职业格斗运动员打特种兵不费劲,然后一通自以为是的口头分析。
比如你要问一名职业泰拳手和一名海军陆战队员谁厉害,肯定99%的人都说是前者赢。
然而,现实中的真实案例却打了99%的人的脸: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街斗中打败了英国职业泰拳手:
生活是复杂的,不是口头能分析出来的,多看看新闻吧:
当年98大洪水后,中央整治围湖造田,开展了退田还湖运动。小小年纪的我,也从媒体上知道了湖泊对洪水的调蓄作用。
23年后,我看到这个这个问题,想到了被填的西流湖,想到枉死的几十条人命,无语凝噎。
大城市地面普遍硬化,降雨无从下渗,大量汇集后,往往形成洪涝灾害。所以,城市里多修点湖泊湿地,不光是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对解决城市雨后洪涝灾害,有巨大的作用。
随手一搜人工湖,看看各大城市在这方面的作为。
这是2005年的新闻,里面写到:“白海面不但调节流溪河的洪峰,为石井河以及其他分支河涌、均和涌、环蟯河、海口涌等换水,最终实现洪水资源化。”广州毕竟改革开放早,思路清晰正确。
这是2017年的新闻,经历了2012年广渠门淹死人的事件,帝都修建了大量人工湖,“涝时可蓄水,雨过能排洪”的人工湖已有32个,星星点点散落京城大地。”并且,效果显著:”去年,北京市又一次经历了暴雨考验,房山区平均降雨量达到225.2毫米,大石河最高流量也达到了惊人的每秒1080立方米。汹涌而来的洪水温顺地汇入小湖中歇了歇脚,再加上河道足够宽阔,行洪能力提升,因此没有再发生漫溢。“
而郑州,作为一个北方城市,郑州本身缺少湖泊,属于先天禀赋不足。而郑州现在也并没有多少人工湖,当然算是后天也不够努力。以至面对这次暴雨,只能坐视洪水涌入地铁,灌入隧道,而无能为力。
暴雨难免,但灾难本可以不必这么严重。
逝者已矣,希望他们的死,能够让活着的人可以更好的活。
郑州需要的是向北京学习,科学规划,系统的建设更多“涝时可蓄水,雨过能排洪”的人工湖。
那样,当下次暴雨来临时,雨声不必再夹杂着求救声,雨水也不会满含着泪水。
低速空跑, 实时观测, 避免干涉, 避免碰撞, 随时紧停.
确认之后, 再自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