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高考省排名前 29 位成都女孩弃港大 68 万港元奖学金,选择北大马院,如何看待她的选择? 第1页

     

user avatar   verita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当受骗的都是年轻人哦。不对,还有老年人买保健品。


user avatar   xuxiaot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港大的奖学金都是虚的。

先告诉你68万,你去了就告诉你分四年给,每年必须在期末考获得前多少名(评论区提醒,是按GPA算,有一个成绩标准)才能真正发给你。

当初我高考的时候差点也信了港大。毕竟68万,我高考那年还能买杭州稍远点的地段一套房呢。各种亲朋好友忽悠我爹妈,能让你女儿给你们省一套房出来,全省前十去港大还能任选专业,这么好的事干嘛不去呢?

但是我爹妈还是心态比较坚决,相比港大还是更相信北大。因为当时他们去过好几次香港出差,觉得香港的社会环境和学习环境并不好,还是送我去北大了。那是06年呢,还是一个人人都定体问我陷思的时代,但是我爸妈还是相信,北大的各方面都更好。

我读本科的时候,大一有个同学是选择去港大,当时是港大第一年在北大委培,读完一年就去香港。这一年同学和我们一起学习生活得很开心,期末的时候同学很犹豫,很喜欢北大,同学和老师,还有环境都很好,到底还要不要去港大,要不要干脆回去重新高考一次(因为这个同学高考成绩相当好,再考一次也是一定考得上的)?

但后来这个同学还是决定去港大,因为家庭条件一般,觉得港大有奖学金,还有国际视野,于是就去了港大。这个思路在当时还是很普遍的,那时候还没有流行读美本,读港大是大部分高中生想要获得国际视野的几乎唯一选择。可是这一去,就和我们再也没联系了……

好多年以后我们都研究生毕业了,有同学去香港工作,偶然的机会又在工作中碰到了那个曾经大一在我们班委培的同学。两个人于是就约了顿酒。

据说一开始那个同学也是很客气,说在香港很好,学习很忙,实习很忙,所以就没再和我们联系。但是后来酒过三巡,终于说了实话,原来这个同学在港大过得很糟,一进校就被其他同学排挤,甚至在宿舍里遭遇其他同学的霸凌。不得已住到外面去,但生活环境很糟,导致学不进去,老师也歧视这个同学的背景,成绩一直上不去。本来说好的奖学金,也是分年发,考不到成绩要求(经评论区提醒改正)根本拿不到……大三那年因为被排挤、成绩很差、生活中还被骚扰,所以抑郁症休学一年。好不容易读完本科,但本科学历在香港很难找工作,同学心怀不甘不想回内地,毕竟已经在这里熬了这么多年,再苦一苦就熬出头了。于是硬着头皮再读了研究生,又苦了两年,终于读完研,在香港找了个工作……因为这几年过得太苦,又从人人上看到我们这些北大的同学一直过得很开心,所以根本没有勇气和我们联系……

(再跟大家多加点注释,在我读大学的那几年里,基本上一直是定体问我陷思时代,当遭到“外人”因为所谓体制、自由等问题的质疑和排挤时,大部分在国外境外读书的年轻孩子,肯定是首先反思自己,都会觉得一定是自己的问题导致无法“融入当地社会”,挺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

一时间约ta的同学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毕竟我们本科四年,加上研究生两年,真的过得挺开心的,课程选择多,同学友善,老师耐心,社团活动丰富……所以只能安慰那个同学,现在已经工作了,重新开始了,以后大家多联系,互相帮助吧……

后来那个去了香港的同学的结局,我不想说,因为大一的时候我和ta是特别好的朋友。想到这些我真的是很难受的。我特别想告诉ta,不要强撑,回来吧,哪怕啥学历没有,我们互相帮助,你也能过得很开心很好的,有这么多朋友在这儿呢……

你要问那个去了港大的同学奖学金拿了多少,其实只拿了第一年的十几万,扣掉学费(委培期间港大学费照交)没剩多少。后面因为成绩不达标,一分钱奖学金都没拿到。而同学在香港租房、生活,以及后来看抑郁症的医疗费,你就想吧……

所以这个成都妹子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读大学为的不是赚钱,而是自己选择一条未来的路的起点。北大作为一个起点,很好。马院作为一个起点,也很好。希望这个妹子能一直坚持自己最初的理想,在自己选择的路上走下去!



顺便说一嘴马院。马院今年是第一年招本科生,之前只有硕士和博士。我本科有同学读马院的硕博。马院硕博当时最大的就业方向就是考公务员和高校任教。

马院以前也有本科生,但当时都是专升本。很多思政教育专业专科的同学来考马院的专升本。

大部分北大同学对马院的印象应该都是公共政治课。零几年,大家也明白,当时的公共政治课是什么情况。因为我们国关院有自己的专业毛概、外交史(中国的外交史基本上就等于中国近代史)、马克思主义概论,所以我们专业是不上这些公共政治课的。我记得我就上过一堂公共政治课就是马政经,但自己上课也是在写别的课的作业论文什么的,似乎偶尔听一点课总听到老师一直在讲自己做生意的事。

虽然公共政治课就这样吧,但是北大马院的硕博其实还是学术水平很高的。我读书那会儿不兴去考公务员,更看不上马院的硕博。但是也有铁了心想学马克思主义,想学党史的同学去考。马院硕博出路在当时大家大多看不上,现在可吃香了。从实用主义上讲,进马院,也算是以后半只脚已经进了体制内,如果本来就想去体制内,为什么不读呢。

另一方面,成都妹子全省29名,其实这个排名在北大招生名单上也算比较靠后了,专业基本上没有太大选择余地。现在不知道情况,我12年帮学校在浙江干过招生,浙江30名左右的考生来北大基本上是新传,社会,历史,考古这些。相比之下,现在有马院了,马院不是热门专业又是第一年招生,招排名稍靠后一点的也正常。


user avatar   xiao-ze-ma-da-ha 网友的相关建议: 
      

马院这个专业我看了下培养计划。

感觉就是真正的中国版PPE,和牛津对标的那种,前途是不会比元培那个PPE差的。往乐观了说是培养政治领袖的项目,往悲观了说是约等于没有专业的臭文科生,实际上和港大llb不会有那么大的本质区别。家里不差钱的话,完全可以毕业了去香港或者美国读个JD,差钱就在北大保个法硕,出来照样能当律师。

很多答案看问题过于乐观了,好像港大llb个个年薪百万,或者北大马院毕业的个个要么进体制要么拿到985教职。实际上这并不是大多数人的实际状况。顶级岗位的机会不是光一个学历就能保证的,里面变数太大了,运气很重要。北大和港大百分之七八十以上的毕业生实际找到的工作可能都是被知乎网友认为配不上这个学历的。但是这俩地方下限也不至于太低,而且转换渠道也有很多,读研就是一次机会,求职又是一次,而出了社会你甚至天天都能折腾。

所以学妹不管怎么选,都不应该用“蠢”来形容,毕竟这两个选项都不差,二者之间差距也没那么大。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今天北大微信公众号的推文就明白了他们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接受录取通知书要副院长亲自送达,家人盛装打扮,记者全程跟拍。从家长的打扮气质上看明显不是一般家庭,学生也像是善于营销自己的那类。她们一家明显就是为了让她以后进体制内,现在努力地积累声望和资本的,人家也不傻。

今年马院第一年招本科生,马院宣传一波,这个女生及其家人也能顺势造一波声势,当作一个宣传典型,为进学校之后开展各种学生工作铺路。算是开了个好头。对于这样有志于进入体制获得权力的家庭,金钱又算得了什么呢


北大微信公众号的推文:

mp.weixin.qq.com/s/CIRn


user avatar   tzar-xe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这个课程设置是非常欧洲传统风格,德语和俄语都要学。嗯,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差不多也是这样,除了俄语母语,所有学生还要额外加修德语和法语,英语默认是个人都高水平。

其次,虽然是马哲专业,但是马哲作为19世纪欧陆哲学的某种顶点,必然是在前哲学到希腊罗马哲学到经院哲学到文艺复兴哲学和欧洲近代哲学基础上发展来的

那么显然要高强度学习哲学史和哲学的各个部分,课程难度不会低,思辨训练应该会相当高强度。

第三,在当前文理、文工交叉的大背景下,可能还会增补科学哲学的部分。


这让我想起一个人?谁?

毕业于普列汉诺夫国民经济学院和红色教授学院的一位大佬,米哈伊尔·安德列耶维奇·苏斯洛夫

这个课程设置,非常的欧式而且非常的古典,基本上就是在培养苏斯洛夫式干部了。

苏斯洛夫什么人,不用我多说吧?

港大所有专业都不可能为这个姑娘提供和苏斯洛夫-1 苏斯洛夫-2 苏斯洛夫-3 相对应位置的职业生涯,简直就是垃圾场的垃圾。

别说只给68w奖学金,给6.8个亿都不一定值。



有些人完全不看2021版的马院本科生培养计划就评论,唉

这课表完全是婆罗门式的方案:

最有针对性的还是以下的选修课

这压根就没打算让学生本科毕业就完事的,很有可能先来一个本科,然后直博,把学历刷到头之后被某个机关招走。高校这一亩三分地人家真不一定瞧的上,最多是简单冲一下职称,越过某个不可说的地雷阵。


user avatar   chi-se-xing-ling-zuo-y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就是49年选择加入国民党的感觉。

马院这两年确实很火。以前马院是人人鄙视、门可罗雀的专业,这几年突然变成了香饽饽。无他,好找工作而已。

原因是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教育部18年下发文件,要求三年内补齐思政课教师缺口,按照3.5:1的比例配齐思政课教师。之前马院长期不受重视,缺编很严重。这一下子创造了巨大的就业机会。

马院这两年 火到什么程度?一个清北本硕博的人想留北京,基本只能找一个双非高校。但如果马院的学生找工作,只要有两三篇C刊,随随便便一个帝都985。本科背景好一点,文章稍微发的多一点,要留清北也不是什么难事。在清北,国内土博能够留校任教的,只有马院。

但这个就业的窗口期,也就这几年。这几年各高校马院疯狂招人,基本已经补齐了缺口。另外马院从18年开始扩招,硕士博士都扩招了一倍。等到第一批扩招的博士毕业的时候,马院就业的机会已经没有那么多了。

这位女孩放弃港大来到北大马院,按照四年本科五年博士(直博)的进度,最早毕业也得2029年了。那时候马院的就业,跟现在的历史学、哲学、政治学等主流文科专业也没啥差别,人多坑少。

当然,我相信这位女孩来北大马院,不是为了个人前途,而是为了信仰。因为北大马院有孙熙国、陈培永这样的名师,能学到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user avatar   rewrgf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这个“奖学金”很误导人。

二零二零年入学的非本地学生在港大修读首个本科学位课程的学费为每年港币十七万一千元,住宿费及生活费约为每年港币七万元。

68.4万其实只够支付4年的学费的,住宿费生活费得自己掏钱,一年七万,已经比北大的学费+生活费(一年2-3万左右)多了好几倍了,更别说北大又不是没有奖学金。

如果延毕,不好意思,每年+17.1万港币,自费。

那学习质量如何呢?即使按照昂撒那套重视“留学生比例”,并把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当做不同”国家“的排名标准,北大国际排名也不比港大低。实际的认可度,港大大概是南大浙大的档次,而且随着时间不断下降。

至于体验,那就更不好了。高考随机性那么大,一个状元重考一次还是状元概率是很低的。能出现这种case,说明“状元退学重考”已经有不少了,“非状元退学重考”的案例只会比状元再多几十倍。刘丁宁一个人广为人知,其实说明了至少上千人都选择了“退学重考”。那么问题来了,他们为什么会去这么选择呢?

我觉得这个新闻,其实是对港大的明贬暗褒(对北大则是明褒暗贬),”看,港大多厉害,放弃港大全奖去上北大,都值得上新闻了!“ ,和那个”孙一宁王思聪“的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无论北大还是港大,自己也都很清楚现在这个市场。港大给文科29名全奖,北大给个马院,女生选北大,这些都是正常不过的市场价格。换个省换个差不多的考生,港大估计也是这个价,北大也是这个价,人家也会选择去北大。最后港大在”清北不要,复交也不给正常的专业“的考生中给上全奖招走,年年都是这样。


换100个同时有这俩选择的高考生,至少95个会选北大,根本不是什么“小众选择”。这波就是纯炒作。该骂的是炒作的人。


user avatar   lin-wei-p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几点大家可能不太了解的。

1、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之前只招研究生不招本科生,且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研究生生源是相对于北大整体而言较差的(指的是本科学校较差,自己曾经采访过某任马院院长,接触过他若干研究生,当然他们人都挺好的,而且也不避讳讲自己本科学校,他们告诉我马院不乏二本考研考到北大的)。而且他们的职业道路跟北大大部分同学不太一样,所以,长期以来,这个专业在北大属于存在感低(没本科生,且与其他专业学生既无竞争关系也不互通有无)、评价一般(主要是就生源质量而言)、且大部分人既不关心也不知道他们都在干啥的一个专业。

再加上,北大不乏唯土著论的学生——即只认本科北大出身的学生为北大校友,马院的评价和存在感会更微妙。个人并不认同按本科学历来划分(尤其是接触过相当多超级优秀的非土著研究生之后),这里只说明有很多这样的同学。

当然,马院在北大名声不太好,还和一些事情有关,并不完全是生源的事,就不便展开细说了。马院在北大名声不好和马克思主义没半毛钱关系,北大真正关心工人、搞马克思主义实践的一批学生,可跟马院没啥关系。

我想说明的是,很多人不知道北大还有这么个专业太正常了,除了政治课助教没见过马院学生也太正常了,没听说过马院本科生毕业干什么的更正常——这个学院到现在为止还没出过本科毕业生呢……

2、就目前北大马院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设置来看,如果没水分的话,绝对不算水,可以说是非常硬核了(这点评论区被反驳了,好吧还是注水了的)

啥都不说,培养方案要上公共基础德语和公共俄语,英语课程和其他非语言专业的学生要求一样,也就是大学光语言要学三门……

然后专业课除了马哲外,哲学系很多课都要选修,中哲西哲之类的课都不少。

我说这个没啥别的意思,我个人并不认为这个培养方案很合理,感觉有点大锅烩、乱杂揉。我只是想让大家知道,这个专业从客观设置上来讲,一点也不水,并不是大家以为的政治水课的合体版和升级版。

换句话说,如果你想选个课业水的专业、大学钻营人际关系玩攀升,那别的不说,语言这三座大山就能把人压死。别想太多。

3、站在个人角度,我不会轻易建议高考生报北大马院。

为什么不建议呢?

这个专业还没出过本科生,你不知道它咋样,也不知道毕业后这些人都去干什么了。很多人会臆想,国家一定会怎样怎样安排的啦,就好像很多高中生被老师忽悠着“去北大学小语种一定会被安排到外交部啦”,“就算没有明确规定会安排,外交部一定有很多内部指标啦”,就这样忽悠过一大批对小语种一无所知的同学报考。

我这里就很明确说一点,除非谁能拿出所谓的“内部资料”来证明国家对这个专业、尤其是北大马院本科生会有很好的安排,否则谁也别在就业上瞎意淫。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如果没有国家政策明确的安排,毕业生压根走不到社会里,国有私有几乎任何企业都不需要这个专业的学生。

别动不动跟人谈理想谈情怀,一个严重依赖政策的专业,拿不出任何就业相关的明确政策,就别看个专业名字就开始意淫。这可能只是你网上跟人打嘴仗口嗨的几句话,但这可是别人的一辈子。

至于有些人说的去高校当政治老师挺吃香的,我这么说吧,如果这个专业真的很吃香,不会出现我第一点里说的,研究生院长期以来生源并不是很好。大家都不傻,要真出路那么好,这么多年考研保研早把生源卷上去了。

当然,我这个印象可能有点老了,因为我说的我采访马院院长、接触他的学生已经是若干年前的事情了。如果你有证据证明马院现在研究生生源非常好,可以补充和反驳。

4、站在整体角度来看,我希望有高分学生报考马院。

为什么呢?因为在我比较狭隘和有限的个人看法里,我觉得我国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很多人水平普遍较差。(如果你反对,那就是我认识狭隘、阅读有限。)

我希望有高水平的人来搞理论,搞出一些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的理论。如果你是高考超高分学生,报了北大马院读本科,心里还是想着当个旱涝保收能划水的政治课老师,那我觉得确实不值得;如果你想因此飞黄腾达、仕途高就,那我建议你看看北大马院出过啥高人没(别看了,真没有)。

我个人非常反感现阶段的大部分大学政治课程安排,并非我反对我们国家体制和理念,而是反对因为大学必须开设政治课而养了一堆闲人和废人(当然,我也是碰到过好的政治课老师的,但大部分政治课啥样,有没有人听,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起的是正面还是负面作用,上过大学的心里都有数)。

如果必须有人搞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让水平很差的人瞎搞,不如让水平高的人来搞。

虽然高考分数高不等于高水平,但至少是几乎唯一可以衡量的指标了。

至于你搞出来搞不出来、搞出来了有没有实践意义、就算有实践意义有没有人听,这都是后话,等有一批高水平的搞社会主义理论的人出来再说。

当然,这是我站在宏观上这么说这么想,如果哪个高中生问我他个人要不要报北大马院,我的建议还是上面写的。

5、作为一个曾经考虑过港校的北大毕业生,我当然可以政治正确地调侃一下港校,阴阳几句“现在谁还去香港读书啊”,然后毫无争议地收割一些赞,但这不是事实。

港校一些专业相对于清北来说,优势还是有的,无论实习、就业、申请国外phd。如果你真的面临“清北和港校选哪个”的处境,希望不要被网友口嗨裹挟,要认真去分析自己的处境。


user avatar   liu-yu-hao-10-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小姑娘水平很好,怎么选都是很好的选择 ,就是不知道和这些新闻媒体有什么关系。

小姑娘也很理性,也是积极准备了面试和专业选择,后期选择了PKU,明明是个优秀高中毕业生的常规操作,不知道这个新闻编排出来是想带什么节奏。

微博上说些“没用的话”的网友水平才是真的“高”。

去年白姓同学拿了一百万去HKU要被拿出来说,今年成都女孩不去HKU也要说。真是不知道这帮不管PKU还是HKU都去不了的人天天盯着这些干什么,能有成就感还是能挣钱?

多希望媒体能不这么反智,不要消费人家小姑娘,不要消费这些承载着上百年历史底蕴的高等院校。


user avatar   pi-qia-zhan-c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到底是工科生多啊,还有不少人担心这个同学的前途,你们怕是根本不了解马院的毕业生现在有多吃香。近几年各高校都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有大量需要招人的岗位,而且往往待遇也不错。

有高赞答主质疑,既然这个专业吃香,为啥往年马院研究生生源质量一直不理想。其实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为马院的毕业生开始吃香也就是最近四五年的事,我本科就读于某接近末流水平的211,15年忙活保研的时候,大家基本都是优先考虑保本专业,在本专业的范围内选不到理想的学校了,再考虑保一个马院的专业。这两年跟本科学校的师弟师妹们一交流,嚯,已经倒过来了,如果不是致力于学术的话,现在许多人都是优先考虑往人大、北师大等学校的马院保。

当然,据知情人士透露,北京高校的有关岗位再有个一两年基本也就饱和了,等这位同学研究生or直博毕业的时候,估计二三线城市的公立高校和一线城市非高校的体制内岗位也差不多饱和了,但是别管咋说,到时人家一个刚刚饱和的专业,就业机会大概率还是比那些卷了差不多二十年的专业多,而且这么多年过去以前占着位子的人咋也能退下来一些,更何况人家还有北大这个光环,刚高考完就被当作正面例子大张旗鼓地宣传了一波,而北大的马院现在又是重点扶持对象,还没有洋博士来抢饭碗。退一步讲,就算高校、党校等机构到时没有合适的岗位,人家还可以考公务员或者走选调啊,这个专业能报的岗位简直不要太多……总之只要她性格没有太大缺陷,运气别太糟,将来的就业前景大概率是不会差的。

ps:据我了解,马院的专业发c刊也比大部分文科专业容易。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马坚? 
  如何看待中山大学要求所有社团注销公众号? 
  香港大学袁国勇、裴伟士获 2021 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他们在冠状病毒的研究上做出了哪些贡献? 
  高考 292 分,二本分数线 434,是选择复读还是读大专? 
  如何看待周详的《狗日的北大:大学不是衙门,保安不是卫兵》这一微信文章? 
  如何看待李雪琴说「要允许北大毕业的一些人没那么大的本事」? 
  相比较其它地区,北京考生上清北有多大优势? 
  山东新高三学生,期末考466分,想上好一点的本科,纠结是要学编导走艺考还是继续学文化课? 
  如何看待高考第一天四川一考生睡过头,迟到无法进入考场? 
  如何看待漫画家「变态辣椒」涉嫌侮辱辽宁文科状元刘丁宁的漫画?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计算机「天才」王垠的博文《对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怀疑》?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热得在行政楼门前打地铺,学校迅速开放纳凉点的处理办法?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