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毕业的前几年,无论考公还是应聘,学历优势特别明显,不同岗位对学历的要求很明显,即使用人单位在短时间内也是选好学校的学生,理由很简单,能考上好学校,说明自身能力就很高。
在你毕业十年或者更长时,学历就不太明显了,这时更看你在社会上的成绩 。
你找外国老板啊,但是你要知道去哪里找啊,别英文的电子邮件都不会发。但是有一点是对的,只要你的招聘流程里有一个“同胞”,你绝对死,一点机会都没有。你再读个清华硕,HR都会扒出你是二本。
首先你要意识到,对于很多专业,尤其是比较难学的工科专业来说,大学四年要修的学分很多,比普通文科多个几十学分很正常,很多工科专业的学生晚上都要去上课,有时候周六也有课。
而且一般层次越高的高校,对于学生的要求也越高,期末考试就算有往年题库给你参考,也绝不是临考前刷两天题就能混过去的。
所以,即使标准降低到拿到双证毕业,对于一些名校的学生来说,大学四年也很难说可以过得轻松。
我就举一个例子,实验课点名抓得紧一些,一些实验课一做就是半天,有的甚至是一天,这时间你是怎么都混不过去的。
有些大三的实验课,学校正好资源充足,给你学生一人一个独立的实验台,布置实验任务,全程都有助教监督,最终提交产物走人,并且有办法去鉴别你提交的确实是认真合成出来的产物,而不是偷偷从墙上刮下来的墙灰(别笑,这就是当年化学系的经典老操作)。
这种酸爽,你不好好准备,怎么都混不过去,混不过去就拿不到学分,这种课你要是敢背一个重修,那延期毕业分分钟在向你招手。
据我所知,很多老牌高校的理工科专业,都对考核学生有着谜一样的执着,各种严苛标准去折磨学生。要求实验报告字必须写得漂亮,实验步骤抄得足够认真,只是最初级的操作。
这种环境下,想要混四年,真的很难。
其次你也要意识到的是,努力是一个很宽泛含混模糊的词汇,什么才叫做努力?你每天早上五点起来背单词,肯定算努力,但如果你大学四年背完了一本Webster词典,肯定算是居功至伟,但是有意义吗?
没意义。
所以,努力要有意义,什么叫做有意义的努力,就是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如果一开始你的目标就是要跟同专业211的毕业生去拼就业,那你就要清楚,你要跟这些人拼具体哪个行业的就业?
甚至还要细化到一些具体的岗位上去。
竞争这些岗位,拥有哪些优势才能弥补自己本科不是211的缺点?
顺着这个问题想下去,你就会发现,你有很多事情可以在大学四年里做,而不是单纯地问,是不是足够努力就能超越211的学生。
当你想到了这些问题后,你就不会再问出如此空泛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