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哪些知名的书籍和电影长期以来被严重误读了? 第1页

  

user avatar   doubletak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语出《悲惨世界》,自从某媒体断章取义地引用过,每次暴雨之后都要被拎出来大肆宣扬一番。其实根本不是那个意思。

-------------------------


集中回答一下评论:

一个句子的含义来自其语境,我认为这一点是不言自明的。所谓引文,就是引述别人的观点来增强/旁证自己的论述,为了便利而扭曲原意,是错误,取巧的做法。抛开雨果不提,这句话本身已经够简洁鲜明,有金石之声,和当时的报导可以说相得益彰。但强行打个破折号注明出处,它在新语境里的意义,就逃不过要放在原文语境里去审视,比较了。

以上是写这条回答的出发点。再次感谢。


user avatar   zhang-jia-w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纳博科夫的《洛丽塔》。


我们都知道这个故事:自述者是亨伯特,一个看似体面的中年人。

他说在寡妇黑兹家里,巧遇黑兹的女儿多洛雷斯,一见钟情。

于是他接受了黑兹的爱,跟她结了婚,成了多洛雷斯的名义上的父亲,私下呼她“洛丽塔”。

他说黑兹知道了自己的扭曲欲望后,意外车祸去世。

他以父亲的身份,控制了多洛雷斯。

多洛雷斯后来逃走了——当然那是又一段故事了。


许多没深读这个小说的读者,会以为纳博科夫真的在描写一段幼女爱情什么的。

但纳博科夫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一个小说家。


熟悉纳博科夫的都知道,他出了名的喜欢反讽

他的短篇小说常见剧情:让孩子终于找到妈却发现没法团聚只好继续流浪。

存心自杀的人恰好错过可以拯救他的一段相逢于是死掉。

宅男在后宫梦即将成真的午夜因为动了真情而破灭。

一辈子没旅游过的蝴蝶爱好者在终于可以动身的时刻死掉……


纳博科夫讨厌矫情。

他笔下那些看似真诚的花言巧语者,往往会不那么简单。

他说过,《洛丽塔》的最初灵感,是他听的一个段子:

某个动物园黑猩猩被训练画画,结果画出来的世界,全是栏杆。

——主观视角、一面之词,多么能骗人。


所以,《洛丽塔》里,纳博科夫用第一人称,让亨伯特用华丽的口吻,把自己的爱情描述得深情又感人。生命之光,欲念之火。似乎很真诚。

但读者要合上书,回头想想,才意识得到:

整本书都是亨伯特一面之词。亨伯特嘴里说得花里胡哨,然而对多洛雷斯的所作所为,那是何等无耻。

——别相信犯罪者的一面之词


评论家诺米·塔米尔·赫兹的说法:

“亨伯特在小说里只管描述自己的感受,从来没真正让洛丽塔真正出过声。”


《纽约时报》的珍妮威说得更尖锐:

“亨伯特如此渴望自己的洛丽塔,然而从没真把洛丽塔当做人。


莱昂内尔·特里林更提醒我们:

“我们会在小说阅读过程中,不自觉地宽恕了这种违法行为,这才让人震惊。”


《洛丽塔》里,当多洛雷斯被亨伯特控制着,开始所谓旅行时,第一部结束。

第一部最后一句话,揭示了多洛雷斯被亨伯特控制的真正原因,那才是亨伯特这个流氓的真心话:

“You see, she had absolutely nowhere else to go.”

——你看,她是绝对没有其他任何所在可去了。


这才是纳博科夫写《洛丽塔》的重点:

那根本不是个看似真诚的迷恋幼女故事,而是一整套华丽的、死无对证的、读者无法确认有多少真伪的谎言

作为控制狂的亨伯特,从来没有真正把养女当成一个平等对象来尊重。只是狡猾又无耻地控制,得遂自己的欲望。

只有在面对假想的读者时,才会一面之词,重申自己真诚的爱。

不管亨伯特怎么花言巧语,看似怎么真诚多么有魅力多么让人会忘记他的罪行,行为上他都是个混蛋。

而他写的那些对洛丽塔天花乱坠的真诚迷恋的一面之词,全都是黑猩猩画的栏杆。


user avatar   reseted15930525655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格林童话》

曾几何时,中文互联网开始疯传这样一种说法,家喻户晓的格林童话其实并非原版,格林兄弟在德国出版的第一版格林童话包含大量血腥、色情的内容,所有的经典故事都和今天的版本大相径庭,后来反响恶劣不得不进行大幅度的删改,变成了今天的版本,而原版则被大量销毁,一直是整个西方世界的禁书,只在少数收藏家那里有原版,而且轻易不敢示人,有民间大师还兴致勃勃地给大家科普他冒死搞来的部分原版情节,好似盗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

一句话,真正叫“触目惊心”!比如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原来“骄傲自大”,王后欲害死她,竟是因为她与自己的父王“乱伦”,招致了王后的刻骨嫉恨;还有《睡美人》中那位勇敢、仁爱的王子,他拯救中了魔法而长睡不醒的公主,竟是因为他有性变态的“恋尸癖”,如此等等。

吃瓜群众不禁感叹毁童年,还有很多人看得津津有味,直呼过瘾。有需求便有市场,很快,一批名为《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成人格林童话》的图书出现在各大书店书摊,有的署名为「桐生操」,自称是一位日本作家,翻译了原版格林童话,有的干脆直接署上了格林兄弟的大名。

有的在封面上印着:这是“每个母亲念给女儿听时,会不由得羞愧脸红的故事集”。

书中就是网络流传的情节,几乎每一篇都和温馨美好的原版大相径庭,有关性与暴力的元素应有尽有,这更令吃瓜群众深信不疑,至今你随便打开一个搜索引擎搜索「格林童话」「原版」等关键词,都能得到一大堆类似的结果。

但事实并非如此,多位德语文学研究学者都曾经指出市面流传的所谓原版与格林兄弟毫无关系,而像是现代人改写的。翻译家杨武能更是在《文汇报》发文痛斥此事。

经过调查,网上流传的那种所谓的原版实际上是日本的桐生操1998年出版的的《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本当は恐ろしいグリム童話),是作者的自我创作,完全不是所谓的编译还原。而且在日文版的序言中,作者便指出了这一点,国内出版商反而在中间做了手脚。

补充一下,桐生操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日本女小说家堤幸子和上田加代子共用的笔名,她们还有一个作品在国内流传过就是《美丽的100种杀人法》,听名字就知道大概的内容了。

据相关研究资料,在格林童话很快风行于世以后,确曾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因此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研究著作,也有学者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和容格的潜意识理论,从性心理的角度对其中的某些篇进行阐释。日本的这本《格林童话》的改写其实就依据了这些研究,对经典的故事进行后现代地解构,重新组合整理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本人也读了一些相关论文和资料,个人也做了一点研究,结论是,格林童话确实不只一个版本,第一版格林童话是存在的,但是并不像网络流传的那个样子。

格林兄弟在出版之前的许多年里,一直在德国各地搜集整理德国的民间故事,形成了原始的手稿,又叫做厄伦堡手稿,经过修改完善后,在1812年出版了第一卷,在1815年出版了第二卷,这就是格林童话的第一版,在第一版中,我们熟知的经典故事基本都有收录,但和现行的版本——1857年第7版(中文版均译自此版)相比,确实在篇目和细节上有一定差异。

第一版相比现行版有以下区别:

1、第一版多了一些故事,在后来被删去。

有这么几类,第一类是无意义的故事,有的只是断简残章,有的完全不好笑,被删掉在情理之中。比如,《细木工手艺人和旋工》、《婆婆》。

第二类是并非来自民间搜集,而是从别人的作品里摘抄的作品,如《夜莺和盲蜥蜴》、《死神和牧鹅人》、《三姐妹》。

第三类是一些出版后受到批评的故事,第一版里确实有几篇恐怖血腥的作品,但并不包括人们熟知的那些经典故事,这些故事由于长期未被译介为中文,是中国读者未曾听说过的,其中比较有名的一篇叫做《孩子们玩屠宰游戏的故事》。

2、第一版中,一些经典故事部分细节与现行版不同,又分两种情况,一类是语句有一定差异,多或少了一些动作、景物描写,但大致情节并没有什么改变,比较起来都是现行的第7版更好一些。

第二类是有些要么略带血腥,要么有性暗示,被格林兄弟后来删去了,但不同于市面上的伪原版的情节,不具备现代感,而是有一种原始的粗糙的感觉。

比如说,有一篇故事叫做《莴苣姑娘》,是迪士尼电影《魔发奇缘》的原著,一个美丽的少女被巫婆困在了一座塔上,头发长得可以垂到地面,后来她用头发拉上来了一位游经此地的王子,和他幽会,老巫婆发现后刺瞎了王子的双眼,赶走了少女,最后两人历经磨难破镜重圆,现行版的结局讲王子找到了少女时她已经生下了一儿一女,非常突兀,啥时候有的,父亲是谁?实际上德语第一版中是有细节提到的,用了一种很幽默的笔法,塔中的少女和王子幽会几次后,发现了身体的改变,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她对巫婆说:「干妈,为什么我的衣服变小了,不如以前合身了?」。以此类推第一版的经典故事还多出了一些类似的小细节。

3、第一版中带有大量的学术性注释,随后的版本中格林兄弟觉得面向普通读者没有必要,而且提高了印刷成本,便删去了。

第一版问世后,在德国和欧洲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得到了很多作家诗人的高度评价,但其中的一些问题内容也受到了不少批评,格林兄弟经过总结,进行了多次修订,第二版便有了巨大的改善,1825年出版的面向少年儿童的精选本因为内容健康、价格实惠更是大受欢迎,一时洛阳纸贵,最终在1857年完成了最终修订,变成了我们今天熟知的样子。

综上所述,《格林童话》的第一版和最终修订成书的第七版之前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也包含了一些少儿不宜的成分,但和市面流传的伪原版相比有明显不同,伪原版里有很多19世纪之后心理学研究出来的新概念,描摹了复杂的性心理,而真正的第一版不具备这些现代感,里面的那些内容带有的是一种原始的野性。

其实现行版本(足译本)中也有很多恐怖的细节,比如《灰姑娘》的结尾两个来讨好的姐姐各被啄去一只眼,在《六只天鹅》结尾恶婆婆被绑在火刑柱上烧成了灰,还有在《丁香花》中对坏厨子的惩处,都很残酷,在《杜松子树》里继母杀害前妻生的男孩,还把他炖来给丈夫吃了,在《强盗未婚夫》里强盗将一位姑娘残忍杀害,则为恐怖血腥的典型。格林童话共计两百余篇之多,上述典型和极端的情况只有寥寥几篇,但可能给一些孩子留下了一定的童年阴影,使他们轻信了网络传言,但这些东西都在现行版本里,在德国和中国合法翻译出版,不是所谓的禁书。而且故事结局都是转悲为喜,还是以大团圆作结,比如《杜松子树》里继母死去,被害的男孩变成鸟儿后又复活,《强盗的未婚妻》里的新娘成功逃走,并设计将恶人绳之以法。可见格林兄弟还是有意照顾儿童的心理的。毕竟从第一版开始的德语书名就叫做《儿童与家庭童话集》书中的负能量还是极少数,要是像网络流传的那样就不会起这个名字了。

之所以会有这些情节和细节,说到底,《格林童话》不是格林兄弟创作的,而是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这是民间故事的共同特点,和它相似的有更早的法国的《鹅妈妈故事集》,事实上里面很多故事是格林童话故事更古早的版本,还有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中国的《聊斋志异》。

既然在民间广泛流传,就说明这些故事是符合大众的口味的。例如穷人或乞丐得到宝物一夜发大财的情节(蓝灯,辛巴达,阿里巴巴),有穷小子逆袭迎娶白富美的故事(金鹅,阿拉伯的乌木马的故事,聊斋里的穷书生们),有王子和公主历经磨难终成眷属的情节(格林童话里不胜枚举),作恶的坏人都会遭到残酷的惩罚,好人则会得到现实中的好报或升入天堂。(世界民间故事共有的特点),这些情节反映出的是人民群众对财富与爱情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欺压良民的恶人的憎恨,对苦难生活的自我安慰。

但缺乏精英引导的纯粹庶民大众的审美也有一些低俗的倾向,所以民间故事中才会出现那些包含性和暴力的细节,有关「性」的细节满足了很多底层民众缺失的性生活与需求,也包含了对于异性的好奇与渴望,而喜欢恐怖暴力的细节通常是猎奇心理使然,这些东西使人们可以暂时忘却现实的空虚单调,忘记日复一日的艰辛劳作。当然,对这类元素的兴趣也不能全部归因于底层民众的审美趣味,事实上,这也是人性的一部分。

这和另一类作家直接创作的艺术童话或者说创作童话有明显区别,后者面向的是审美能力更加高级的高文化水平群体,艺术结构往往更加精巧,修辞手法更加多样,内涵更加丰富,但也因此增添了几分匠气,而缺失了前者特有的那种淳朴自然的勃勃生气,两者各有长短,互有优劣。后者的典型代表便是《安徒生童话》、《王尔德童话》。


user avatar   yuan-pu-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周星驰说过,自己明明拍的是正剧,却被观众当成了喜剧。(无奈笑

比如《功夫》。


user avatar   zhen-xia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金瓶梅》

金指的是潘金莲,瓶指李瓶儿,梅指庞春梅。潘金莲和李瓶儿是主人公西门庆的妾,春梅是通房丫头,这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通俗小说,不是小黄书。

《古文观止》

这本书不是什么“著作”,是一本教科书,大概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语文书吧。"古文观止“意为”最好的古文“,此书封面署名吴楚材、吴调侯,严格的说这两位只是编者。

《弟子规》

这本,准确来说不是书,是一个类似于“日常行为规范”的东西(我在另一个答案里有说),这种东西时代的局限性特别强,拿来规范今天小朋友的言行实属不妥。

以下抖机灵:

《穆斯林的葬礼》,此书与穆斯林的关系大概相当于牛肉面和穆斯林之间的关系,倒是和北大的关系更亲近一点。

《百年孤独》,人贼多,一打开书就觉得满屋子都是人,一点都不孤独。

《二十四史》和《二十五史》之间差的那一史最早不是清史,是一本元史。


user avatar   zhang-yi-fan-61-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首诗《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夜宴》里说的是,王子乘舟,打桨的女孩子爱慕他,于是唱了这支歌。

度娘词条的释义则极其满足腐女们的扑通扑通腐女心:

春秋时代,楚王母弟鄂君子皙在河中游玩,钟鼓齐鸣。摇船者是位越人,趁乐声刚停,便抱双桨用越语唱了一支歌。鄂君子皙听不懂,叫人翻译成楚语。就是上面的歌谣。歌中唱出了越人对子皙的那种深沉真挚的爱恋之情,歌词声义双关,委婉动听。 鄂君子听明白歌词的意思后,回应以行动:‘乃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立即走上前,拥抱了那位划船人,并把绣花被盖到那人身上。就是说愿与之同床共寝了。

鄂君子皙和船夫都是汉子。

yoooooooo~

啊好腐好腐不敢看了Σ(っ °Д °;)っ

好好的一个大好青年鄂君,非得被玩坏成了断袖代表,后人还以“鄂君绣被”来形容那些BL间的怜爱情感。谁让人家太帅吸引了船夫呢!

(鄂君内心os:人家只想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

但其实,从度娘的释义中可以看出,上面那首诗是楚人根据古越语用楚地汉语翻译过来的,所以准确与否我们并不知道。

而刘向实际上记录的,是三十二个古越语:

滥兮抃草滥予昌枑泽予昌州州鍖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逾渗惿随河湖

周流溪先生是翻译得最为贴近原诗的人。他参照其了它越族共同语,如水语、傣语、布依语等,重新古音构拟,“在破译中求得最大数量的古越语词,并借助古汉语的同源词,复原了《越人歌》的全文。这种方法的优势是是单靠一个语言破译无法比拟的。因此,他的释读结果也是比较接近越人歌原貌的。”

滥兮抃草滥予,
“今夕何夕兮,搴洲(舟)中流?”
(今晚在河里掌船,是什么好日子?)
昌枑泽予昌州州,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和哪一位同船?和王子你们)
鍖州焉乎秦胥胥,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承蒙大人美意赏识见爱,我无比羞愧。)
缦予乎昭,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我多么希望认识王子!今天终于认识了。)
澶秦逾渗,
“山有木兮,木有枝;”
(山上有树丛,竹木有枝梢。)
惿随河湖。
“心说(悦)君兮,君不知。”
(您知道吗?我心里对您非常敬慕眷恋。)



而日本语言学家泉久井之助是最早翻译越人歌的人。他依据上古拟音翻译,译文如下:

我祈祷您啊,王子
我祈祷您啊,伟大的王子
我认识了您啊,伟大的王子
正义的王子啊,尊贵的王子。
我真幸福啊!
我忠诚地服从您。
让所有的人都繁荣昌盛吧。
我长久以来一直敬爱着您。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学者大部分还是认为,这首诗是臣民爱戴歌颂君主的歌谣。

但由于此诗被翻译成楚语后,流传最广,刘向写过的一个同性恋故事中引用了此则故事,使其影响力进一步加大,历朝历代都认为这是一首同性恋诗歌,还将这首诗看作是历史上第一个被记录下来的同性恋故事。而且楚人对它的翻译极好,“词采声调,宛然楚辞”,它被看作是楚辞的艺术源头,人们更爱具有故事性的诗词,所以一直对此诗误会颇深。



其实,借抒发爱意来表达君臣情感的诗歌还有很多。

汉人王逸曾在《离骚序》中写道:《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写香草、以配忠贞,……灵修善于美人,以譬于君。

《离骚》正是这方面最好的例子。

屈原以“香草美人”自比,用美人追求楚王的口气来写。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似乎是一个被冷落在深宫中的妃子,以至于还有很多宅腐人士认为屈原取向不正常(ಠ .̫.̫ ಠ)

但实则,屈原在用“求女”神境作象征,借此来表达他的政治诉求,“美政”思想。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他通过这种方式隐晦地表现了楚王的昏庸、听信小人的谗言,却冷落自己、不信任自己。屈原并没有因自己的才华得不到施展而沮丧,他哀的,只是“民生之多艰”,是并没有和平的天下、没有圣明的君主让百姓们安居乐业。他希望自己能为天下百姓做一些什么,可他的力量总归太薄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千百年来人们记住的,歌颂的,并不是几个称作历史学家的专家们对于屈原是不是同性恋的讨论,而是屈原的爱国情怀、博大胸襟。

滚滚汨罗江水,流淌着的,是滔滔忧民心。


关于屈原是不是同性恋......

链接:

屈原是同性恋么? - 赵皓阳的回答

辛弃疾的《摸鱼儿》也很好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理念。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度娘百科:

此词是一首忧时感世之作。上片描写抒情主人公对春光的无限留恋和珍惜之情;下片以比喻手法反映全词情调婉转凄恻,柔中寓刚。词中表层写的是美女伤春、蛾眉遭妒,实际上是作者借此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全词托物起兴,借古伤今,融身世之悲和家国之痛。

而后,“寿皇见此词,颇为不悦。”【寿皇:宋孝宗】。




因而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有时自比美人不一定就是同志,他们或多或少是在以美人迟暮,来比喻英雄白发,以深宫春怨,来比喻自己的想法观点不受重视。

越人歌则很可能是撑船的越人对乘船的鄂君子皙十分敬爱,所以吟唱了此歌。

关于鄂君子皙是不是同性恋……

链接:

《越人歌》是不是有关同性恋的? - 天泷叔燏的回答
“于是鄂君子皙乃揄修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
这句话这几个行为“揄”、“拥”、“举”(或作“捧”)、“被”、“覆”到底是构建什么画面?笔者认为,首先,“揄修袂”和“举绣被而覆之”这两句话,译作“正一正衣服”,“拿着一块绣披在越人身上”是没有问题的。重点是“行而拥之”是怎么样的?有学者将其译作“双手扶了扶越人的双肩”[4]。把“拥”翻译为“扶一扶双肩”,这种训诂,至少笔者认为是不确的。第二部分中,我们也看见了,“拥”这个字大体有两训,一训抱(段玉裁认为,抱字是改字,当做袌,考《说文·衣部》:“袌,褱也。”褱即懐抱的懐的本字。)一训障。而笔者认为,训障似与文意相去甚远,还是应该训抱,“行而拥之”,就是走向前抱一抱越人的意思。
据此,我们这么翻译这句话刻画的场面:
“因此,鄂君子晳就立马正一正他的衣冠,走上前去抱了抱越人,并拿了块绣披在越人身上。”
这个场面,至少字面上看,是一个极其中性的场面。无论越人的身份是什么样的,鄂君子晳其行为就是回应越人的爱戴之情。
因此,综合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论述(尤其是第一部分),单就原文所有字句看,其结论是:
  • 越人性别未知。
  • 越人的的确确向鄂君子晳表达思慕之情。
  • 鄂君子晳以合礼的举动回应了越人的思慕之情。
通过以上的论述,让我们来回答这个问题:《越人歌》到底是不是一首同性恋的恋歌?

四、《越人歌》恋歌性向考
关于《越人歌》的恋歌性向。梁启超先生认为是男女恋歌(梁启超《中国美学史稿》),韦庆稳先生认为是子民对于贤明君主的爱戴之情(韦庆稳《〈越人歌〉 与壮语的关系试探》),还有一部分意见认为是男男恋歌。这三种意见孰是?
笔者认为,从但就故事原文看,韦庆稳先生的意见更为稳妥。但是,如果允许对《越人歌》进行一部分没有事实根据的猜想,男女恋歌说和男男恋歌说都有其道理。
事实上,在今天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同胞们进行“山歌”对话的时候,以壮族为例,其散歌、套歌、探问歌、赞美歌、讨欢歌、示爱歌、定情歌、交友歌、发誓歌、分别歌等都归属于情歌(黄现蟠《谈僮歌》),因此,从《越人歌》情感归属看,其作为一首赞美歌或者表达爱戴之情的颂歌,也比较贴合韦庆稳先生的意见。
当然这并不是说男男恋歌,或者男女恋歌的存在性是没有的。笔者认为,至少,在没有更进一步的证据之前,如有证据证明“越人”是男子或者女子,或者是证明鄂君子晳好男风,或者是证明这个故事接下来确有一番两人交媾的描写,这两种存在性是一半一半,但就目前的证据,既不可能论断《越人歌》就是同性恋恋歌,也不可能论断《越人歌》就是异性恋恋歌。




虽明知不真,但我还是愿意相信那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以上。


越人歌-酷我音乐
越人歌(寂寞)-酷我音乐

《夜宴》中青女舞《越人歌》


user avatar   zhou-max-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李小龙的电影

他想在电影里通过功夫展示东方哲学,但是最后只留下了功夫。


中学时候看李小龙电影,觉得这男人真厉害,看的真解气,为师傅报仇杀汉奸,打日本人,到意大利保护自己同胞打黑帮,到恶魔岛上像詹姆斯邦德一样捣毁了一个国际犯罪组织,这就是拳打八方的热血英雄。

后来看了一些他的访谈,发觉他想表达的并不是这些“有仇报仇”“惩恶扬善”,或者说并不仅仅是这些。

于是我回头再看他的电影,但也没找到“原来他是想表达这个意思”的感觉,例如“龙争虎斗”他与方丈的“无我”的悟道,最后让他在迷幻镜阵中明白一切都是“幻觉”,要透过表象看本质,然后他打烂了镜子暴揍了反派,这种武术哲学给你带来的冲击还不如日本漫画,为什么会这样。

李小龙当初回到好莱坞,向西方人解释东方哲学,华纳老板资深主持人都完全不懂你在说些什么,更不要说普通西方观众了

于是在这部“龙争虎斗”里,李小龙对自己的哲学浅谈即止,这只是一部给西方社会的武术哲学启蒙课,仔细想想007电影从来就没有在关键时刻悟出什么“道理”而成功杀敌的情况。李小龙需要迎合西方口味先来一个商业成功,再来运作他的下一部电影“死亡的游戏”,这里面会有他所有的东方武学哲学。


很遗憾我们最后没有看到他想拍的电影和想表达的哲学,很长时间他都在跟西方人解释类似下面这样的问题,即使是这种问题,他回答的也很棒。


过了多年李小龙的热度可以说是有增无减,但是大家讨论最多还是“他是怎么死的”“他跟泰森打谁厉害”“跟甄子丹打谁厉害”


user avatar   goe-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利益相关:第24届生竞国赛选手,银牌退役。

照这个说法我怕是被一只小龙虾挡在了北大的门外,真是呵呵哒。

媒体为了流量不要节操,寒的是热爱生命科学愿意在课业本就繁重的高中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去学习的竞赛选手们的心。我们勤勤恳恳看书刷题做实验,秉烛达旦全年无休,却被一句轻飘飘的戏谑抹杀所有努力,这TM怎么能忍?

至于那些所谓权贵二代的阴谋化言论我想说,学竞赛买书做实验集训可能确实需要一点点财力支持,但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丰俭由人,过五关斩六将的考试凸显的也是实实在在的能力,与家庭背景毫无扯上关系的可能。脑残和喷子们不过是看到了一个爆点,让他们自己高潮去吧。

PS微博用户财经太极猫在此前的南大支教事件中就发表了很多不良言论,这次又出来蹦哒,看到的朋友烦请顺手举报。


user avatar   zhou-fen-d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说不应该多赚钱,而是说赚谁的钱。我一直的观念就是,教师医生不应该直接从学生和患者身上赚钱。而且应该国家给教师医生高工资。这就缓解了医患矛盾。医生的医德自然提高。现在呢?首先想到的不是病,而且钱。不是人,而且钱。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相关话题

  你认为动画片《头脑特工队》有什么值得回味的细节? 
  你认为钢铁侠是不是科幻电影? 
  中国图书网(中图网)是否可信? 
  电影《大话西游》当年被骂烂片,现在却被称为经典,为什么? 
  如何看待《教父》导演弗朗西斯称「漫威电影令人讨厌」?漫威是「电影界的麦当劳」这一说法准确吗? 
  易经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小丑为什么会发展成让人感觉恐惧的角色? 
  闪光少女的宣发出了什么问题? 
  如何看待豆瓣电影Top250入选电影近两年的变化? 
  如果国民党要拍摄自己的《建党伟业》和《建军大业》,会怎么拍?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知乎上很多人认为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是美国之幸,希拉里当选就要完?
下一个讨论
为何今年(2016 年)7 月 6 日西太平洋才生成第一个台风?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