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不花父母的钱为傲的思维方式算是三观很正吗? 第1页

  

user avatar   pansz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花父母的钱,当然三观很正。

因为经济独立才能思想独立、人格独立。一个人想要做到人格独立,当然是三观很正的生活态度。这种心态也是个人奋斗的起点。

当然,父母愿意主动给钱是另外一回事,但你停留在「依赖父母给钱并且以此为理所当然」并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


不过大部分情况下,不花父母钱这个事,大概限制在参加工作以后,到结婚之前就行了。因为你已经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自己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再然后,该没钱的还是继续没钱,该继承家产的还是照样继承家产,这个其实也是没有什么矛盾。

不花父母的钱本质上是「自己能完全自立」的自我实现的证明。这在三观上并没有什么问题。

有的人其实故意歪了话题,掰扯到父母是一个团队上去。这个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父母如果有非常强的后盾,完全可以给你搭建很好的平台与人脉,给你构建好的自立的基础,达到这一点并不需要花父母的钱。

不花父母的钱,跟接收父母的帮助,这两者是不矛盾的。不花父母的钱指的是经济独立,精神上摆脱对父母的依赖,遇到事情设法自己解决,这个三观正得不能再正了。


user avatar   nan-de-hu-tu-83-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跟三观关系不大,这种认知可能跟成长经历关系比较大。

我出身普通,父母在省外工作,自初中开始我就一个人生活(初高中住在学校),一直到现在。

也许是习惯了一个人面对很多事情,我自己慢慢养成了比较独立的性格。从本科开始,我就没找家里要过一毛钱,一直到现在。后来,我读博期间还给过他们很多次钱。

每次我家里要给我点钱,我都会特别不习惯,甚至不舒服。

我觉得,能够自食其力,体谅父母,是一种值得尊重的品质。

不过,我们也要意识到,自食其力,很多时候也是因为家境普通,找他们要钱总觉得给他们添了负担。

富人的孩子有不必自食其力的资格,他们大概率也没有找父母要钱就是增添父母负担的想法。

正如我师弟全款在北京买了1200多万的房,家里出的钱,我有时候还会心生羡慕。

所以,能够独立自主,不找父母要钱,是一种品质,但同时也是家庭出身带来的无奈。

我对于自己本科以来一直经济独立的事情,从来都是觉得这只是我的一种选择而已,甚至可能也是一种让人心疼的懂事,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对于那些能靠父母的人,我觉得那是人家的幸运。只是,无论出身贫富,自强不息的精神,我觉得都是需要的,但不必以是否依靠家庭为判定标准。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极笨!

做大事,一定要加杠杆,最好的杠杆就是爹妈!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到年末了,还是要来点正能量。

其他条件不变,『不花父母钱』对人的发展上限的作用还是正面的。

这个就和抽彩票暴富和自己做生意慢慢变富一样。抽彩票暴富的人往往守不住财,因为之前完全没有应对如此巨大资金的经验,进退失据,往往容易投资失败或者过度挥霍;但是自己做生意慢慢滚雪球变富的,往往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的对资金的运用有了更好的理解。

是的,父母家底殷实,能提供的往往是试错的优势;自己辛苦打工攒钱刷脸投资创业,而这些资源如果父母可以提供,那自然是省了很多的弯路;但是这种试错的优势是被另外一件事情所严重的折衷,那就是动机。

自己来自不易的投资机会,很多人是真的燃烧生命在拼自己成功的概率,因为知道这样的机会对自己来自不易;而如果这些机会来的比较轻易,并且自己也知道之后完全有试错的机会,那完全由自己的成就感来驱动,就很难榨干自己所有的潜能。

每当我们论证「什么更容易获得高收入」的时候,喜欢举的例子比如家境、学历等等。父母收入高,自己收入更可能高;学历更高,收入也更可能高。但是画出来正态分布图之后,会发现一个这样的情况:

横轴是平均的收入,纵轴是收入的概率。穷人的正态分布更加的平缓,表示穷人的状态变化容易相对比较剧烈;富人因为有了家族的传承,所以更容易保持自己的目前的状态,所以概率较高。

这个图怎么看都是有利于富人的。但是在右边遥远的尾端,我们能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个交叉,因为富人的曲线比较陡峭,而穷人的比较舒缓,所以必然存在一个交点——也就是说,在干「很大很大的大事」的方面,家境太好不是一个优势。

这个是纯粹数学上的结论,也就是曲线的性质。我有段时间就在思考,这个数学的结论到底如何对应在现实中,家庭优越的劣势在什么地方?后来是看到清末民初的历史的时候豁然开朗了。

事实上是,当家庭的水平高过于自己的水平的时候,家庭是自己的助力,可以把自己拖到靠自己奋斗到不了的地方;但是当外界有重大变化,或者自己水平真的是跨次元打击的时候,过于优越的家庭就变成了拖累,反而是相对比较穷的人能够一身轻松的做出更大的事业。

清末民初的时候,清朝朝廷要送幼童出国留学。当时出国家庭中,如果是大家族派出来的,大都是家庭的次子,庶出。比如唐绍仪是中华民国首任国务总理,就是唐家四子。

当时留美幼童中李恩富的说法就很有代表性:

投考出洋的人中以沿海省份最多。事实上,父母很不希望让儿子出去离开他们那么长时间,并且去到他们并不了解的而且他们听说又是野蛮人居住的地方。我的兄长那时在上海经商,他的想法不同,他没有被这种思想所吓倒。他带着这种闪光的思想回到家里,说服了母亲,使我投考出洋有了金色的希望。

为什么呢?因为留洋出国,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嫡长子要留着继承家业呢。所以反而是资源比较少,相对不那么被看重的次子、庶子一身轻松,获得了这一大机缘。从事后来看,这些留在家乡继承家业的长子,反而做的事业没有自己的弟弟们大。这些留美的幼童前后四批120多人,很多人都做出了一番事业,有电报业、矿业的开山鼻祖,有封疆大吏的幕僚,成就最高的唐绍仪当了国务总理…… 但是他们的哥哥和父亲都没有怎么在历史上留下名字。

这就是优越家庭的桎梏——因为优越的家庭天然是有点抗拒激烈变化的,在剧变之下重新洗牌,自己的家庭地位大概率是要下降的。换句话说,每个披荆斩棘,给自己奋斗出偌大家业的人的后代,即便是用心教育,悉心教导的目的,就是把后代变成一种「平庸的优秀」,能够让自己的家族保持现在的状态平稳下去——现实中这一点也是很难做到的,即便是不谈个人奋斗动机的问题,就仅仅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也不会去大刀阔斧,从根本上开辟另外一条路。李泽楷之于李嘉诚,王思聪之于王健林都是如此。

清末民初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面对如此剧烈的变化,沿着原来轨道下占尽优势的嫡长子,就在新的赛道里面落后了。这可能就是上面那张图里面『命运的交叉』的意义。

当然,把这个小概率整合到大故事里面,并不影响期望值的结论和实证研究的结果,原生家庭优越的人,更容易在自己这一代获得更高的收入,也更容易得到一般意义上的成功;但是如果特别追求冒险,追求史诗级的成功,认清楚家庭在自己事业中角色很重要。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宋朝的驸马——尚主从来都是双刃剑,一方面当了外戚,皇帝高兴就给赏赐,如果公主不是很难对付,那么驸马就可以说富贵荣华躺平一生;但是另一方面还是当了外戚,离皇权近了一层,那么皇帝的防备就多了一层,没有机缘基本上也很难获得皇帝的重用。

所以古代踌躇满志的进士们,其实并不怎么愿意尚主,因为这无异于扼杀自己的政治生命;反而是劳苦大众津津乐道的戏文和小说里面,各种考了进士之后「高位躺平」尚公主的段子。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不花父母钱」这个想法,本身是一种野心的体现,不说三观正不正,这种事情至少不是坏事吧。当然如果追求的就是「高位躺平」,那当然另算。


user avatar   zhizhiwuwuminiz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待这个问题的看法,无所谓三观正与不正,它其实是反映了一个人所处的社会阶层。一个残酷的现实就是,当你秉持着“我不花父母钱我骄傲”这样的三观时,你就已经自证了你的社交和择偶的圈子一定是处于社会的底层的,更高层级的人面对你时只会说:你很棒,加油,但我不想跟你交朋友。

真正了解过这个社会的人才会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有多么薄弱,真正的强者都是以团队的形式出现的。我们从小的教育都过分夸大了个人努力的作用,经历过社会的毒打后你会发现人的一生能够通过努力改变的事情太少了,你人生中90%的事情,可能在你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有句话说得好,像汤臣一品和法拉利这样的东西,你出生的时候如果没有,那么你这辈子大概率都不会有了。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人生真正的起跑线,就是父母本身,就如同北京市海淀区的那套学区房,一个边远小城做题家需要奋斗一辈子才能获得的东西,有的人在出生时就理所当然地拥有了。所以,你的竞争对手,并不是那个人大附中的高中生,而是他和他背后的整个团队。再回头看看你那在小城市做着苦力活赚一点辛苦钱的父母,这就是你的团队成员,没错,你们互相体谅,你们相亲相爱,但爱能转化成竞争力吗?带着这个团队,你觉得你赢得了吗?后者的家庭会教育孩子说:你要自立,爸妈以后就靠你了;而前者的家庭会教育孩子说:你要大胆尝试,爸妈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现实就是,能够给孩子花钱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甚至更高,因为作为团队中最年轻的成员,未来需要继承的不仅仅是财富,更有整个家族所处的较高的社会阶层,钱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工具而已,所以他们会用钱帮孩子省下大把的时间去做对人生价值更大的事情;而过早独立的小孩,为了不花父母钱甚至反哺父母,需要浪费大把时间去赚钱,活下来都已经精疲力尽的人,只能进一步固化在社会的底层,这个阶层的人,不把钱当钱,当命。

如果不谈亲情,只谈现实的话,有的人很幸运,父母是助推器,让孩子一飞冲天,而有的人不太幸运,父母只是负重,时刻拖住你前进的脚步。进入社会之前,我羡慕那些不花父母钱的人,进入社会之后,我只会羡慕那些有愿意为他们花钱的父母的人。

就我自己而言,早早就在经济上跟父母脱钩了,因为我深知他们的能力上限,我想要的东西他们给不了,为了站上更高的平台,我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单兵作战。我经常对他们说,你们帮我选的这个社会阶层我不喜欢,但我不会怪你们没有像其他父母那样给孩子更多的帮助,我只是觉得遗憾。

所以回到这个问题,我不认为不花父母钱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只是不幸罢了。




  

相关话题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黑别人为乐呢? 
  如何看待越来越多年轻人追捧「摸鱼哲学」,拒绝努力的年轻人真比老一辈活得更通透吗? 
  爸爸做过让你最感动的事是什么? 
  是倾家荡产看病还是留着钱等死? 
  如何看待我国淘宝村数量10年增长到5425个,未来10年增长到2万个?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会给相关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如何看待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在2020年的GDP被青岛超过? 
  9岁男孩经常思考沉重哲学问题正常吗? 
  为何罐头食品流行不起来? 
  为什么说rcep是中国主导的? 

前一个讨论
简单c++项目在Windows和Linux下编译连接怎样使用同一个Makefile?
下一个讨论
电脑主板不取消电池的原因有哪些?





© 2025-0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