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申美国金工或金数master,现在要怎么准备? 第1页

  

user avatar   ren-sheng-gong-lue-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言

申请美国硕士项目要如何准备,就这一问题来说,我个人感觉说简单也不简单,但说难也不难。

之所以感觉不简单,是因为留学申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大一开始,你就要为此而准备,保持良好的GPA成绩;参加各项活动/比赛/科研项目/实习等,去丰富你的过往经历;准备各项标化考试,达到目标项目的录取门槛;撰写、修改和润色各项文书,这些工作都是需要你一件件完成的。

之所以说也不难,是因为只要你制定好规划,一步一步按照规划走,完成应该完成的每一件事情,还是有很大概率可以拿到个不错的申请结果,甚至是梦校的offer的。

话不多说,接下来,我就根据自己的申请经历,跟题主分享一波留学干货,希望可以解答题主的疑惑。

背景简述

本科背景:
国内C9大学,数学专业
托福成绩:
首战托福101分,二战托福108分,三战托福109分
GRE成绩:
首战GRE成绩318+3.5分,二战GRE成绩322+4.0分,三战GRE成绩323+4.0分

Offer情况:

纽约大学Courant - 金融数学项目、纽约大学 Tandon - 金融工程项目、杜克大学 - 量化金融经济项目、波士顿大学 - 金融数学项目、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 金融数学项目等。

综合考虑后,我选择了纽约大学的金融数学项目。

出国留学的原因

大学在读期间,我经常会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特别是每当想到“未来”这两个字的时候,我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小学的时候努力学习,目标是为了考上重点初中;初中的时候发奋图强,是为了考入重点高中;高中的时候玩命学习,是为了就读自己理想的大学和专业;大学的时候依旧努力学习,是为了拿到优秀的成绩。虽然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小目标,但我依旧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

我是一个运气比较不错的人,最起码我的努力有了回报。但我也是迷茫的,我虽然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但我重视忘记问自己,喜欢什么、热爱什么。

在大三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是时候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了,不能在这样下去了。身边的同学都陆续考完了托福和GRE,但我还是没有参加任何英语考试。

不过我并没有迷茫很久,因为身边的老师、家人和朋友都在提醒我,我应该为未来做打算了。我的成绩还算不错,可以考虑申请美国综合排名比较靠前的大学,出国镀层金是个不错的选择。

是的没错,又一次我应该出国留学...当时我根本没有考虑过,我到底喜不喜欢出国。在周围所有人的鼓励和建议下,我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出国留学准备。

我希望题主不要跟我一样,每一次都是为了完成目标而做一件事情。希望题主在正式准备之前,问问自己到底喜不喜欢出国,去做自己所热爱的事情,也是人生的一大意义~

留学申请过程

第一部分,英语考试,痛苦的开始

因为在大三之前没有合理的规划,所以我在大三的时候才开始准备英语托福和GRE考试,我身边有些同学大一就已经开始准备GRE了。GRE成绩有效期为5年,所以完全可以从大一、大二学年开始准备。不过大一、大二时候的我并没有考虑到这些事情,所以也就晚了一步。

因为托福的单词要比GRE的简单,所以我决定先自行备考并参加考试,随后再备考GRE。

托福我考了好几次,首战总分是101分,最后一次总分是109分(阅读、听力单项29分,口语单项24分,写作单项27分)。平时学校的专业课程压力很大,同时还要兼顾校外的实习活动、跟着学校的导师做科研项目,所以我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系统地复习托福考试,当时还是很焦虑的。

那时候学习效率也不高,就是背单词,然后一遍又一遍地刷题,效果并不是特别好。因为我开始得比较晚,所以也没有时间去参加培训班。就我个人的经验教训来说,一定要尽早开始备考标化考试,最好从大一就开始。

和托福相比,GRE的备考更加折磨人。单单是背单词就背了很久,大四的上学期我参加了GRE考试,首战GRE总分为318分。前后备考、再重新考了很多次,直到那年年底我也仅仅拿到了323分(Verbal单项153分,Quantitative单项170分,AW单项4.0分)的成绩。我对这个成绩其实并不是很满意,但时间不够了,也没有办法。

美国很多硕士项目的DDL都是从10月份开始,一直到次年1月份不等。很多项目都是rolling审核制度,也就是说先到先得,申请得太晚就没有名额了。GRE真的对我的申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项目都会要求申请者提交325分及以上的GRE成绩单。如果再给我半年时间的话,我相信我肯定可以那到325分的好成绩。

不过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一事可言,怪只能怪自己意识到的时间太晚,没有提前做好申请规划。

第二部分,选择学校及项目。

大四上学期,我同时需要兼顾实习、科研项目、专业课程以及英语考试等方面,忙得焦头烂额。我根本没有时间去全面、系统地了解学校、项目的基本信息。因为申请的基本方向确定是美国硕士项目,所以抱着侥幸心理,准备采取海投政策,投得够多的话,总归会拿到几个offer的。

我一共申请了10多个项目,申请方向包括金融数学、金融工程、金融、经济学、统计学、量化金融经济。

不过现在回想起来,这样的申请模式,不仅给自己增加了很多文书整理/润色、网申的相关工作,而且有接近一半的项目,其实根本就不适合自己,比如说经济学的几个项目,更适合文科学生申请,而且要求在经济领域的期刊上曾发表过文章;还有几个商科金融方向的项目,要求具备两年/三年及以上的工作经验,这些要求我并不符合,抱着万分之一的侥幸心理,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申请费,这样的申请肯定是没有结果的。

因为美国很多的硕士项目都是就业导向型项目,所以建议题主在申请之前,可以好好规划一下自己的未来,是打算毕业后在美国工作一段时间,还是直接回国发展。

如果打算在美国工作的话,那么建议你去多了解一些综合排名不算高,但专业排名很高的项目,毕竟决定美国就业率的主要因素还是专业排名,比如说Baruch,我之前在申请的时候,完全没有听过这所学校,不过Baruch开设的量化金融项目的专业排名全美第一,就业率接近100%。我在申请的时候没有做好全面的了解,没有做足功课就直接申请了,希望题主吸取我的经验教训。

提前规划,多听多问,做足功课,这三个原则在申请中真的很重要。

第三部分,你听说过抑郁症吗?

大四上学期,因为学校的学业压力、校外的实习压力、科研项目压力、标化考试压力以及出国申请压力等多个方面,我得了轻度抑郁症。

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我每周有四天还要去实习公司实习。工作内容强度还是比较大的,从早到晚都在忙,甚至有时候还要加班到晚上八、九点。GRE的考试已经报了名,看着离考试时间越来越近,但单词还是没有背完,刷题也经常做错,总是没办法在规定时间内做完阅读,越做越没信心。

每天都很忙,要找学校的老师要推荐信,和导师沟通需要完成得科研任务,还要修改简历、撰写文书、录制视频、准备各项申请材料等等。

抑郁症的起因是每天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足,要做的事情有太多,永远做不完,也舍不得时间睡觉。总是感觉如果可以少睡一个小时,就可以多背一点单词,多做几篇阅读理解,GRE就可以多考一份,躺在床上的时候,满脑子都是还没做完的事情,每天做恶梦、失眠,睡眠质量越来越差。

然后就陷入了恶性循环,晚上睡眠质量不好,导致白天精神状态很差,很难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开始变差,经常忘记事情,经常出错。每天压力都很大,心态都处于崩溃边缘。因为不想让别人失望,所以逼着自己拼命努力。

但总是被各种错误打得措手不及,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感觉对不起全世界,也对不起那些帮助我、相信我的朋友、家长和老师。

那些张口闭口就说自己很痛苦、很累的人,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绝望。真正的绝望,是感觉自己正在坠落深渊,拼命挣扎却只能陷入更深处的深渊,甚至连张口呼救、大声呼喊的力气都没有。

有时候朋友和家人会问我最近怎么样,准备得还顺利吗之类的问题,很多话我都没办法直接讲出来,能说的只是“还可以,我还好”。随后就陷入了更深的自责和抱歉,身边这么多人关心我,但我却让他们失望了,把自己的学习生活搞得一团糟。

家里人是真的很关心我,但他们不懂出国留学的各种琐碎、复杂的事情,力不从心,没办法帮到我;身边的朋友们虽然都懂这些,但大家其实是竞争对手的关系,某几所学校、某几个项目都是大家的理想大学/项目,别人也在忙着自己的申请,我实在没办法开口让他们花费自己宝贵的时间来帮助我。

而且很多事情都是我自己选择的,实习是我自己想去做的;科研项目的导师也是我主动去联系的;周围的人都建议我出国留学的时候,我也没有反对;学校课程是我自己选的;GRE考试报名时间也是我自己约的。追根溯源,还是我自己太贪心,每个方面都想要做到最好,自己的选择和决定,自己没有能力做好,又有什么资格向别人抱怨呢?

当时我感觉我的未来一片黑暗,看不到任何希望。高中的时候,很痛苦很累,当时骗自己上了大学就好了;但我真的就读大学之后,我发现一切都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并没有那么快乐,还是有很多怎么努力都学不懂的知识、做不出来的作业。

我不清楚我是为了什么而努力,也不清楚这种状态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小时候单纯的以为只要好好学习,奋斗努力,未来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但真的长大之后,我才发现,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其实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很多人做很多事,更多是为了一种责任,为了不让朋友和家人失望,拼命了地努力活成别人所期待的样子,甚至都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在我的记忆里,那是一个十分痛苦的夜晚。那天在实习工作上,犯了很多错误,负罪感满满地回到学校,看着写不完的作业和做不完的英语题目,让我再次陷入崩溃。这时候爸爸打电话过来问我最近如何,我说我感觉我自己快坚持不下去了,对不起,我是所有人的负担。

爸爸很平静地听完我最近发生的事、我的想法后,坚定地对我说,女儿,你并不是爸爸的负担,你是爸爸的希望。

就是这句话,把我从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我会记住一辈子。我很感谢自己有一个开明的父母,面对我的心理问题,他们并没有说什么,他们不希望我通过吃药去解决问题,鼓励我去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

从他们知道这件事情开始,一句指责我的话都没有,没有说过我怎么连自己的情绪都处理不好,也没有说过我就是胡思乱想、和自己较劲、钻牛角尖之类的话,一直鼓励我直面自己的心理问题。

我的心理咨询师告诉我,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一定要重视,如果不重视、不解决的话,很容易发展成为心理疾病。心理疾病会导致激素分泌异常、生理系统紊乱等。并不是我每天不想开心,而是我的激素分泌异常,做不到让我开心;并不是我不想睡觉,而是我的生理系统紊乱,失眠、盗汗、噩梦让我没办法好好休息。

心理咨询师建议我多多运动,于是我开始增加户外运动,我每天告诉自己“你真的很棒”,每完成一件事情,我都会记录到手机备忘录里,睡觉之前看一遍。

今天做了很多事情嘛,又是收获满满的一天,明天我可以完成更多事情,所有的事情都会一点点解决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第四部分,比努力更可怕的,是坚持。

你是否见过凌晨四点的大学?

之前在某个宣传视频中听到了这句话,对于这个问题,我的问题是:见过,而且见过很多次。那是坚持到深夜之后,我所见到的黎明前的光亮。

早上7点起床,简单洗漱一下;7点半就要赶地铁去实习公司上班,下午5点/6点下班;晚上7点再回到自习室,开始背单词、写作业、做GRE真题;晚上12点之后,夜深人静,我一个人留在空荡荡的自习室,开始录制留学申请所需要提交的视频,一个五分钟左右的视频,我录了72遍才录制出自己很满意的视频。

同时我还爱上了跑步,虽然我跑步的速度很慢,刚开始跑步的时候,也会出现四肢酸痛、胸口闷的情况,但习惯了之后,我渐渐爱上了这种突破极限的快乐。可能是跑步的速度有所进步,也可能是跑步的距离有所突破,看着运动软件上的数字变化,这些显著的进步让我成就感慢慢。我也开始有勇气相信自己真的可以越来越好,自己的未来会越来越光明。

人生那么漫长,偶尔的迷茫是很正常的。对于一些处于迷茫的同学而言,没有目标和方向,看不到未来的同时,还要强迫自己努力,不让别人失望,这种状态真的很折磨人。

比如说,我之前做GRE真题,正确率忽高忽低,我感受不到自己有没有进步;再比如说,我每天做的数学题目,一两道题目做出来了,也并不能说明我的数学逻辑思维提升了多少。

但跑步的进步就比较直观了,数字的变化,可以让你很清楚地了解到今天自己又进步了多少,这些进步可以让你感受到努力和坚持的意义,让你相信努力就会有所回报。就算这个世界并不是绝对的公平,但坚持、努力肯定会有所收获。可能在黎明前的黑暗要走很远,但你要相信总会有看到光的那一天的。

我已经忘记了自己喝过了多少红牛、咖啡,也忘记了用冷水洗过多少次脸强迫自己清醒。留学申请这件事情,没有任何捷径可循,需要准备的所有材料都只能靠你自己一点点去做,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力,支撑自己不会倒下。我们不求尽善尽美,但求问心无愧,最起码要对得起支持自己的老师和朋友,对得起努力了20多年的自己。

第五部分,漫长的等待。

提交完网申之后,剩下能做的就只能下等待和祈祷了。每天频繁地刷新申请系统和邮箱,希望可以看到新消息,但又担心出现的是令人失望的消息...人啊,就是这么矛盾...

当时我还不知道什么是networking和follow up,也没有领英账号。到了美国之后,我才知道其实是可以联系学长学姐推荐的,但比较可惜当时为自己并不了解这些。题主可以去领英上多多联系一下往届/就读的前辈们,多请教多咨询还是很有帮助的。

时间每过去一天,录取的概率就会相对降低一点,尤其是采取rolling录取制度的项目。因为我一直没有拿到理想的GRE成绩,所以耽误了网申时间。有一些10月就开启申请的项目,我大概在12月左右才提交申请,提交的时候比较担心所剩名额不多,越想越焦虑,但又无能为力。

缓解焦虑的最佳途径就是保持忙碌,那段时间正值期末考试,考试周之前忙着复习,考完试了又开始忙着实习。为了让自己忙一点,那段时间我每天都申请自愿加班,在公司工作到很晚才坐地铁回学校。回到学校之后我又开始跑步、洗澡和睡觉。

实打实地从早忙到晚,让自己忙到根本没有时间去焦虑和思考。除了每天晚上看一眼邮箱,此外的时间我都尽量让自己忙起来,没时间去想offer这件事情。

不过现在回想起来,其实这段时间我除了做实习,还可以做一些networking或者发发邮件follow up一下的。虽然这种方式也不能保证100%一定录取,但最起码可以做一点事情,缓解一些焦虑。至于networking和follow up到底能提升多少的录取率,我其实也不清楚,但我想总归会有一点帮助的。

第六部分,终于等到你。

Offer到来的时候,要比我想象中提前很多。一月底,我拿到了纽约大学 Tandon金融工程项目的offer。我的印象很深刻,那天我在一些留学论坛上看到有些同学晒出了offer,我刷了好多遍邮箱,但依旧没有任何消息,心里还是很慌,到了下午的时候就感觉没有什么希望了。

但在晚上我突然收到了邮件通知,打开一看竟然是offer,当时我激动地蹲在自习室里嚎啕大哭。

这一天,我真的等了太久太久了。

拿到了一个offer之后,心态就放平了很多。第一个offer是雪中送炭,后边的offer是锦上添花。

在拿到了NYU Courant金融数学项目offer的时候,我想也没想就直接接受了。从理论上来讲,我在4月15日之前决定留来得及。但我是个比较知足,也很感性的人,我感觉可以拿到这样的结果,我已经很满意了。早些确定下来,让家里人安心一点会更高。

所以就算当时将近半数的申请项目还没有出录取结果,我还是决定不再等了,就接受NYU的offer了,我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不过我还是建议题主不要学我,可以理性一点。拿到一个offer之后,和自己的背景相比,如果感觉相差不多或者比自己的背景还要好一些的话,不妨可以给项目的招生官发邮件follow up一下,跟进一下申请进度,问问能不能优先安排面试等等,特别是第一个offer早于4月15日的时候。多多对比几所大学,再决定接受哪个会更好一些。

我之前没有发过follow up邮件,但在申请中有其他问题时候,我发过咨询邮件。大部分大学的邮件回复速度都是很快的,在两个工作日左右就会反馈。

接受offer、缴纳保证金之后,留学申请并没有真正结束。后面还需要跟进签证申请、提交各项成绩单、准备各项入学手续等等。等你把这些事情都有条不紊地做完,胆战心惊、紧张刺激、痛苦疲惫、惊心动魄的留学申请季就算是接近尾声了。

这一路走来,我很感谢当时意志坚定、不言放弃、拼命努力的自己。如果可以穿越的时候,我真的很想和过去的自己说一句:一定要坚持,努力肯定会有所收获,不要焦虑,不要担忧,光明就在前面,黑暗后的黎明马上就会到来。

终于等到你,还好我一直没放弃。

写在最后

人的喜怒哀乐并不会完全相通,但成长中的烦恼和痛苦,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

如果你刚刚进入到大学,绝对感觉终于可以放飞自我,不要开始窃喜,一位大学的生活就是打打游戏、谈谈恋爱、自由地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现实并不是如此,建议早些对未来做打算,尽早开始规划,这样后续会少走一些弯路。

有些人说成绩很重要,当然也有些人感觉成绩并没有多重要。不好的成绩不能一票否决你的成绩,但是好的成绩的确可以让你有更多、更广泛的选择。

在你准备留学申请的时候,拿着一份优秀的成绩单的你,不会因为成绩被教授婉拒开具推荐信,也不会担心成绩一般,被同期申请者比下去,更不会担心没有达到目标项目的录取门槛而被pass,你会将优秀的绩点、奖学金写在你的各项文书上,这就是优秀的成绩所能给你带来的好处。

如果在大三才开始计划出国留学,那么希望我的经历可以让题主有所借鉴。希望题主可以相信一切都不算太晚,现在开始还来得及。但你需要抓紧时间好好计划和努力,未来的一年半会很辛苦,甚至会有些痛苦,不过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这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我相信你的努力不会被辜负。

如果你比较纠结要不要出国留学,可以多请教、咨询一下学长学姐们,问问你自己为什么要出国留学?是为了追求自己所热爱的领域,探索自己的兴趣,还是单纯只是为了活成别人所希望你活成的样子?你未来想要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你所申请的大学和项目,是否和你的未来规划相匹配?只有选择了适合你自己的方向,你的所有努力才不会付之东流。

在准备过程中,如果你感觉自己很痛苦、很疲惫、很委屈。首先要先恭喜你,说明你正在进步,正在走上坡路;其次,我想告诉你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很辛苦,除了家里人和心理咨询师,没有人有责任、有义务去了解、感同身受你的痛苦,毕竟每个人生活起来都不容易。

你可以去看看早晚高峰挤地铁上班、低头赶路的人们,他们哪一个不辛苦呢?辛苦地生活是常态,这是我们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必须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如果你感觉自己的压力太大,过于焦虑,甚至情绪已经开始逐渐失控,晚上严重失眠、一直做恶梦,白天精神不济、暴饮暴食,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所有减退、体重骤增骤减的话,一定要引起重视,因为这些状态很有可能是抑郁倾向,甚至是轻度抑郁症。

绝对不要忽视心理疾病,心理疾病对一个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如果你的家人可以理解和支持你,那么可以考虑和家人多多沟通,让他们了解你的身体、心理情况;如果你的家里不能完全理解你的话,请你也务必对自己负责,去找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咨询、治疗一下,到底要不要服用药物这个可以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来看。你可以相信你的心理咨询师,相信他们的专业程度,告诉他们你所经历过、正在经历的事情,相信他们可以陪你度过这次难关。

如果你已经提交完毕留学申请,也希望你可以继续维持好良好的心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们要做的就是尽人事,听天命,做完了自己该做的事情,接下来就将一切交给命运。不到最后一刻,绝对不要放弃,要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如果你身边一些因为留学申请而忙到快要崩溃的亲人或者家人,请多多了解、鼓励他们,不要嘲笑、否定他们。别人的任何一道伤疤,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所以都无法感同身受。你可以试着握住他们的手,拍拍他们的肩膀,鼓励他们相信自己、相信未来,一切都会越变越好,曙光就在前面!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对题主的留学申请有所帮助,也祝福题主可以顺利拿到理想大学的offer,开启专属于自己的留学生涯~

导师背景
NYU(New York University)金融数学专业硕士,北京大学统计学、经济学双学位学士,留学申请方向金融数学、量化金融、金融工程等就业导向美国硕士项目,收获NYU Courant、NYU Tandon、Duke、Boston、UMichigan等项目录取。
目前在美国纽约某国际知名投资银行全职工作,有丰富的量化金融领域实习及全职工作申请经历,面试总数逾百场。




  

相关话题

  银行业为什么喜欢用 sas 而不是 python? 
  申美国金工或金数master,现在要怎么准备? 
  银行业为什么喜欢用 sas 而不是 python? 
  支付宝在 2014 年「双十一」期间的峰值处理交易速度达到每分钟 285 万笔,这在业内是怎样的一个水平? 
  申美国金工或金数master,现在要怎么准备? 
  申美国金工或金数master,现在要怎么准备? 
  银行业为什么喜欢用 sas 而不是 python? 
  银行业为什么喜欢用 sas 而不是 python? 
  现在学金融专业的都要学编程了吗? 
  人民币贬值会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影响? 

前一个讨论
可以跨专业申国外博士吗?
下一个讨论
国内研究生申请美国博士需要哪些材料?





© 2025-02-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