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德云社的总教习高峰? 第1页

  

user avatar   xi-guo-zhu-sha-sheng-w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加强版的李云天,什么都好就是相声没那么好笑。说高老板是老派艺人并不准确,高老板是文派艺人,个人认为相声不是分新老派而是文武派。之所以大家都说高老师是老派艺人个人认为是因为侯大师跟马三立大师还有马季大师甚至主攻单口的刘宝瑞大师包括少马爷都是偏文派的。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像这样说相声的都是老派相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哪?个人认为文武相声的区别就像无厘头和黑色幽默一样,虽然都是搞笑但是用的技法和所达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但是有意思的是它们的内核是一样的。以郭老师为代表的武相声荤素不忌,笑点多,包袱密以求在短时间内达到最高的效果,让观众一下就记得你,这就导致了相声多少有些天马行空,有些不太登大雅之堂的东西。文相声则是娓娓道来像讲故事一样,听的过程可能不会哈哈大笑但是始终会保持很愉悦的心情。缺点就是观众需要坐下来慢慢听需要像听故事一样。简单的举个栗子从郭老师和高老师的作品中各截取10分钟让一个不怎么听相声的人听,郭老师的作品大概还是会乐高老师的就不行。郭老师的这10分钟的作品大概率还是有几个包袱在的,而高老师的作品没头没尾就是有包袱可能也听不懂。个人认为两种模式没有谁好谁坏一说只是看时代需要哪一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看来这个时代大概是更喜欢武的多一点。

PS:我知道自己跑题了,勿喷


user avatar   chi-chi-de-shi-j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说相声、听相声、研究相声,这是三件事,高老板恐怕是目前青年演员中最好的“三项全能”选手之一吧?(之前一直忘了把“青年演员”说出来了,不加这个范围自然是不太合适的)

说相声就不用说了,无论是空相齐打还是是人不懂的原创包袱,都那么脍炙人口。我觉得高老师的表演风格,都是以“文气”打底,而其中不断有“灵气”涌现。总体的风格确实是“奔老艺术家”去的,内行包袱又过多(个人觉得过多了),因此现代观众的评价肯定会两极化:一般不喜德云的观众视如德云清流,德云原教旨主义者视如德云毒药,温和纲丝倒比较中立,视作德云调味剂,用于中和过量的闫云达、朱云峰、孟鹤堂效应……

然而我觉得难能可贵的是,听相声和研究相声,高老师也是行家,这一点是和相当一部分从业者截然不同的,因为你不能保证“干一行爱一行”。各行各业都是如此,有的从业者只是拿相声当作上电视、进体制、做广告的跳板,有的从业者只是把自己的节目排好,完成演出任务(当然这没什么不对),可能他自己说的确实不错,可是你问他相关的一些曲艺知识或者曲艺史,他说得乱七八糟。而高老师对曲艺是真爱,看怹的微博,很明显他对整个中国曲艺史都有相当的了解,对各种资料听/阅览得是如饥似渴,研究得是废寝忘食。

这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由于身为演员的条件,怹在台上上演了很多已经很少有人演的传统节目。

高老师自己也说了,确实有很多节目已经脱离时代了;但是我能理解上演别人不会的曲目的这种欲望。什么《打白狼》、《娶寡妇》(《牛头轿》)、《喝寿木》(《卖棺材》)、《祖师爷》这样的活,本身老先生留下的资料已经屈指可数了,年轻演员更是绝少上演,甚至很多根本就没听过!而高老师非得挨个玩一遍。这段节目别人没听过,我听过,别人都不会,我会了,憋在肚子里不使,让他烂掉?能受得了吗?憋不住啊……就像著名的郭于高一小时《扒马褂》,唱到快板《双锁山》的时候高老师非得塞一句“这来自靳文然先生的乐亭大鼓”,其实这句说不说有什么关系呢?这句打内但不是包袱啊,说这句就是因为知道……知道了就得说出来,自己肚子里有货憋不住啊!演员都是有表现欲的。

同样,各式各样的打内包袱也是因为憋不住。就算郭德纲说“现在你说这个都没人懂”了,但是万一有人懂了,这不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那种意思吗?(相声还高山流水呐?)总还是有懂的观众,总还是有那眼尖的,上《欢乐喜剧人》学杨少华跳舞,刚起个范儿不就被

@怪盗

老师看出来了吗?

我写这些东西并非谀辞,高老师也并不是我最喜欢的相声演员,但是高老师绝对是让我十分羡慕的人。看过一个广告,里面有两句词儿:“我就是喜欢把兴趣变成我的特长,把爱好做到让人疯狂。”这真是高老师的准确写照。一个人,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还能做出成绩,这是夺么幸福啊!

----------------------------------------

P.S.另外想起一点,在对待传统段子和内行包袱上,早期的郭德纲老师和高老师是非常相似的。早期的郭老板同样是把大量的在北京舞台上已经看不到的传统相声拿出来说,这大家都知道。有很多段子,比如《四川二黄》、《八大改行》中的好几番等,鄙陋如我到现在也没有听/看过任何老先生留下来的资料,不知道郭老师是从哪儿搜集整理得来;像小蘑菇、赵佩茹、荷花女唱片里的玩笑戏《打面缸》,侯宝林、刘宝瑞以及常连安、杨少奎等老先生留下的《开场小唱》《发四喜》等等也被重新拿出来排演。在天桥乐的舞台上,打内包袱也是层出不穷,像《八大改行》里“起艺名叫海清”、十五块钱的钞票“印的范振钰”,《打面缸》里对李菁说“下官梁厚民/高凤山”,忘了是哪段里故意模仿马老《对春联》不会说“成语”这个词的包袱,等等,天桥乐时期的观众也是内行居多,从录像中观众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来。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郭德纲在德云社乙未年封箱演出结尾时,说我不接受专业的建议? 
  为什么喜欢周九良?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曹云金欺师灭祖? 
  如何看待郭德纲和主流相声所谓的反三俗? 
  如何评价闫云达退出德云社? 
  郭德纲立规矩上台表演不可以带手表,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相声界女相声演员几乎没有了? 
  郭德纲想要的那个蟒袍到底有多贵? 
  相声爱好者有哪些陋习? 
  如何评价德云社张鹤伦的相声水平? 

前一个讨论
冯玉祥历史上九次倒戈,人称倒戈将军,为什么建政后的官方历史对其评价挺高?
下一个讨论
伦纳德会在 2019 年夏天加盟湖人么?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