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动物遇到恶劣天气不会失温吗? 第1页

  

user avatar   long-ya-5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简单地说,




首先有请我国互联网表情包界两大神兽:天圆地方


这位是天圆:


这位是地方:


至于两位为什么长得这么魔性,主要是因为,当网红那是后来的事情,没有互联网的时候人家就是天圆地方了。我在西藏混的时候与天圆地方两位都有过广泛接触,包括但是不限于追逐、骚扰、rua,两位脾气秉性不一样,天圆主要是胆小怕事隐忍不发,遇事第一反应就是钻洞;地方则多少有点缺根筋,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它看不到你了就以为已经摆脱了你,大大咧咧的抓高原鼠兔去,然后被突然出现的你吓得屁滚尿流的,一头钻进洞里。


天气寒冷的地方,动物们普遍都长得圆滚滚的,从个头最小的麻雀,到个头挺大的棕熊,还有凌驾于这一切的龙牙先森

这基本上就涵盖了野生动物遇到恶劣天气的几种情况了:扛得住的和扛不住的




动物在野外都是有适应性演化的,简而言之就是“会轻易失温的都冻死了,有保护措施的都活下来了”。比如天圆地方两位,它们的适应性演化就是厚厚的毛发、多层绒毛和打洞,其它还有皮下脂肪啊、高频震颤啊等等手段应付低温。实际上这些措施在我们人类身上也还有残留只不过已经退化了很多很多了,比如冷了你的立毛肌会把寒毛竖起来,太冷了会发抖震颤,就是演化残留。


当然了“地方”并不会打洞,但是它会抢别人的洞啊。

这是藏狐正在抢一只喜马拉雅旱獭的洞穴。


如果有一种动物的不同种、属,分别生活在气候温和的地方与气候恶劣的地方,这种对比就十分的明显了。

这是三只“雪鸡”,可见其毛色伪装效果非常好,仔细看还能发现其羽毛闭合极其紧密。它们是雉科鸟类里面生活海拔最高的一种,一般生活在3000米到6000米海拔之间,可见于高山灌丛带、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一直到雪线附近,栖息地一般位于高山流石滩内部,肉食动物很难到达这种犄角旮旯的地方。

当然它们在你龙牙哥面前是无法遁形的。


同样是雉科,生活在气候温和的地方的完全不是这副低调的样子,显得格外的张牙舞爪,传承了鸟类一贯花花绿绿的画风,比如大家都最喜欢(吃)的鸟类,咯咯哒。


长得就是一副“你快来吃我啊”的样子,适合油炸、清炖、红烧、白斩、黄焖。


可见家鸡的羽毛并不闭合,甚至有长长的尾羽,低调?低调个屁!勾搭小母鸡最重要。

同样作为走禽,高原上的雪鸡羽毛就紧密闭合,平原上的家鸡就张牙舞爪,就是一种气候适应性演化。闭合的羽毛可以非常好的防风,大羽毛在外层闭合,冷风吹不进去,而里面的绒毛则起到保持体温的作用。鸡乃至于大多数鸟类的体温都非常高,有些鸟类的体温甚至高达40度,所以你去摸老母鸡的翅膀下面会感觉烫,而把鸡蛋给你孵小鸡,鸡蛋坏掉的可能性比老母鸡孵蛋要高得多,就是这么个原因。为了保持体温,高原鸟类想了很多很多办法,雪鸡的这个办法只是一种。


还有一种体型更小的高原鸟类叫做“雪雀”,连毛带肉还没有你的小拳拳那么大,按理说在高原气候里面极其容易冻死,但是它们居然学会了穴居


当然了,作为一种鸟类,它们不会挖洞,但是高原鼠兔会啊!

这是一位高原鼠兔先森正在出恭

这是它忠诚的朋友雪雀先森正在替它警戒


鼠兔和雪雀有着神奇的合作关系,雪雀为鼠兔提供危险警报,鼠兔则允许雪雀使用它们的洞穴。鼠兔在愉快的啃草、交配、发呆、出恭的时候不一定能够随时注意到周围的动静,尤其是其天敌“地方”先森非常善于匍匐前进偷偷接近然后突然一口叼走它们当午餐。

一位正在低姿匍匐前进的“地方”先森。


这是个很要命的事情,你也不想正在愉快的交配的时候,突然就被一个方脸大汉叼去吃了,对吧?但是这种情况你需要“站得高看得远”,鼠兔们的个子确实比较矮小,很难胜任这个工作。雪雀不一样,它会飞,稍微蹦跶几下就能看见低姿匍匐前进的方脸大狐狸。


于是这种合作关系就达成了,雪雀体型非常小,非常容易失温,因为要飞,也不大可能学习雪鸡那样把羽毛闭合得紧紧的。在遇到极端恶劣天气的时候,就可以躲到鼠兔们温暖干燥的洞穴里面躲避。鼠兔们也获得了动物界很难得的“空中预警机”,从二维战场感知能力直接提升为三维立体感知。





另外有一些野生动物有独特的防止失温手段:高频震颤


蜂鸟是所有鸟类里面体型最小的一种,体温却格外的高,为了达到这么高的体温它们必须要以非常高的频率扇动翅膀,代价就是寿命极短。


这是正儿八经的“取暖基本靠抖”。




总之,野生动物防止失温有三层防御措施:


第一层是日常御寒,体型、羽毛、皮毛、皮下脂肪维持体温;


第二层是躲避,洞穴、岩缝这些犄角旮旯的地方;


第三层是应急措施,哆嗦哆嗦看还能挽救一下不;


三层防御都被击穿,那就实在是没办法了,除了失温冻死确实也没有别的路走。


野外的世界是残酷的,三层措施都被击穿也不是没有,而是很常见。在极端天气下突然失温,在野外是非常常见的事情,经常可以在强对流天气下看到鸟类被冻死的,比如冰雹、雷暴、下击暴流等等都有可能导致飞行中的鸟类突然失温。


你在野外看到那种身上明显没有伤痕却掉在地上的鸟类,有可能就是突然失温死掉的,当然也有可能是禽流感导致的死亡,不建议直接接触。


陆生动物、鱼类、水生哺乳动物都有“冻死”的,完全冻结的情况下,冷血动物一样会“冻”死,实际上是细胞液结冰导致细胞破裂引起的多器官衰竭。


通常来说单纯的“恶劣”天气还好,动物有反应时间,该躲避的躲避,该钻洞的钻洞。其实最怕的是突如其来的急剧天气变化,气温骤降、大风伴随强降水等等,很多动物都有可能来不及采取措施就失温了。


大自然很美丽,但是也是残酷无情的。


user avatar   MarryMe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取决于动物生活的环境和体型,体型越小的动物越容易失温。哺乳动物的低体温症和人相似,会表现出颤抖、无精打采、嗜睡、肌肉僵硬、低血压、呼吸浅等典型症状。

陆生动物的热量流失有四种基本机制:

  • 热量从体表传给流经动物的空气;
  • 热量从动物体表传给直接接触的土石、冰雪等;
  • 动物发出红外线而散失热量;
  • 动物皮肤表面或呼吸道中的水分带着热量散入空气中。

在形状相似时,动物的体型越大,单位体重的散热越慢。非洲草原上的大象被夜间下雨淋湿并不会失温,同一片草原上的小型啮齿类被夜间下雨淋湿毛皮之后若不赶快找个掩蔽并抖掉身上的水,就很可能死于失温——老鼠等啮齿类能很好地游泳,从水里出来后失温的风险比直接被水淹死更大。

对猫狗来说,身体核心温度降至 34.4 摄氏度以下就会影响体温调节机制,让动物停止颤抖,外周血管扩张、身体产热减少、下丘脑对体温过低的反应紊乱,造成进一步失温;身体核心温度降到 31.1 摄氏度以下会导致神经系统停止调节体温,动物有概率死于心脏骤停;身体核心温度降到 28 摄氏度以下会让心脏骤停概率明显上升。

暴风雪之类伴有低气温的恶劣天气可以杀死大部分没有掩蔽的陆生小型动物。

生活在水中、地下、宿主体内的动物在这方面比生活在地表的动物安全,水、土石、宿主的身体可以大大延缓热量的散失,并物理阻挡多种恶劣天气。

人相关的可以参照:


user avatar   xiao-fu-zi-lao-nan-h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陛下何故谋反?】

违反防疫规定 哈哈


user avatar   zhe-xue-jia-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乳法那都是因为英美段子。

主要还是二战法国投了,当然欧洲同步投的比法国还快的真不少。

别看不起法国。

但是也别太看得起法国。

毕竟法国五常之一,要什么有什么,北非实际统领者,要说法国不强是假的。

但是法国也憋屈,美国天天赏大嘴巴,牙被打掉几颗也只能自己往下咽,还不得不和美国站一起。

强行收购法国强势企业,强行打压法国强势企业,最近干脆联合英国搅和了法国和澳大利亚多年的潜艇合同,还被澳大利亚跳起来各种嘴巴子抽,气得要死也无可奈何。

你要说法国不生气不想和美国决裂是假的,但是法国又没办法彻底决裂。

最后还是不得不和美国站一起,同时还得被美国当傻子坑。

法国也难。




  

相关话题

  如果在野外发现了一只大熊猫,很脏,领回家给他洗个澡,再养几天,犯法吗? 
  虐待动物与屠宰牲畜都是杀生,有什么区别? 
  蚯蚓被一分为二式切断后,其头部和尾部所长成的蚯蚓是否有都意识?如果都有,意识是否一致,为什么? 
  如果一种动物演化出了自爆装置,那周围的生物会怎样? 
  据说人张开双手跳就能吓跑动物,请问是什么原理? 
  我想养个河马,不考虑场地问题的话,每天的费用大概多少? 
  哺乳纲中,哪个科的生物量最大? 
  猎豹和老虎打架谁更厉害? 
  司机有无义务在「非高速和非人流密集的公路」上避让猫狗? 
  花蛤、蛏子、蚬子、蚶子、蛤蜊、海瓜子、贝壳都有什么区别? 

前一个讨论
你最喜欢的冷兵器是什么,为什么最喜欢它?
下一个讨论
三国演义里的蜀汉政权,是不是打一开始就是个死局啊?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