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
985、211人尽皆知,不可否认985确实比211牛不少。但网上越来越多人看不起普通211,认为比双非好不了多少,但还没什么人质疑985。为什么现在感觉211不敢秀,985存在感更加碾压呢?为什么是到211这档开始被质疑,而不是到普通985,或是到双非一本,到二本呢?
只能说明,你大概率就正好是那个存在感不太强的211院校的学生。
因为你个人的关注点全放在了自己跟985,自己跟双非的比较之上了,你并不在意其他“阶层”的学生的真实想法。
比如清北的学生,会不会在意985这个名号?
我想别说清北了,C9里的垫底的那一两所,都只会拼了命地强调,自己是C9,而不会反复说自己是985。
哪些学校才会反复强调自己是985?
一类是白非立的母校,典型的鱼腩985大学。
另一类则是那几所公认的,但又不敢明说的垫底或照顾型985大学。
前者曾经是重点大学,也算是名校,只不过最近这些年有些没落了。
后者就是照顾照顾的意思,懂的都懂,一切尽在不言中。
而吊在中间的那几所985高校,基本上处在不多不少的位置,找工作时也会把985写上去,但是不会特意去提,尤其是在高校当地找工作,只需要报学校名字就行了,学校名字比985更管用。
这个道理其实在211身上也一样适用。
但是全国有112所211大学,把这里面的39所985去掉,还有73所。
这里面必然和985一样,既有拔尖的,也有实力强劲的,也有不强不弱,还有比较鱼腩和垫底照顾的。
其实论照顾型学校,211里面比985的可多得多,只不过211的存在感比较弱,所以大家只要说照顾型985,一般都能猜出来是哪几所,但是说照顾型211,很多人就不知道。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就不举例子了,大家懂的都懂。
教育部为什么在前几年突然叫停了985和211工程?
这并不是要改成双一流那么简单,而是在后来的一次次传说中的211扩编计划里,全国各地各显神通,都拼命想办法找关系,想给自己多捞点211名额。
当年我听到的最离谱的一个案例就是江苏某地方院校,差点成功评上211。
然后多所地方院校,听完马上就坐不住了,也纷纷向上表示,他行,那我也行!
要是这样,不如咱人均211算了!
就像过去二十年高校改革一样,以前全国的一本高校是非常少的,所以一本线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也有很多所谓的比较不错的二本院校,后来大部分高校都变成了一本院校,然后民办院校又并入了二本,所以之前用一本来区分高校的这个尺度就失效了。
中国的平头老百姓是啥都不懂的、啥都做不了的、啥都不想做的贱民吗?
英雄的老百姓关心美国,因为它就横亘在面前。
“Because it's there.”
因为山就在那里,所以英雄的老百姓就想征服一下呐,人类的天性而已,家畜或许不能理解。
全世界所有厉害的东西,中国的平头老百姓都关心:上至国际空间站,卡西尼,奥陌陌,旅行者;下至下水道油布包,煮饭仙人,圆珠笔尖,还有猛禽,幽灵,高精狙,福特号,电磁炮,可燃冰,盾构机,大豪斯,大牛排,电瓶车,鸟语花香,老虎大象,GPS,NMD,M1p,RTX,诺贝尔,太平洋。
我想要的不多。你给不了,我就自己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