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大多数人会认为喜欢薛宝钗的没有文化且没看过原著? 第1页

  

user avatar   qiu-eylndis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跑到B站UP主女王泡面的评论区看谁没文化?那不相当于跑到贼窝里问谁是贼么?可不得演一出贼喊捉贼了。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没有反驳的价值。

对了,我们国家有14亿人,拿评论点赞证明“大多数”的话,得上个几亿人点赞的评论吧?问题不成立。


user avatar   sui-meng-er-fei-77-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宝钗诗全是自写身分,讽刺时事,只以品行为先,才技为末,纤巧流荡之词,绮靡秾艳之语,一洗皆尽。非不能也,屑而不为也。最恨近日小说中,一百美人诗词语气,只得一个艳稿

看他清洁自厉,终不肯作一轻浮语。]

淡极始知花更艳,[好极!高情巨眼,能几人哉。正“一鸟不鸣山更幽”也。]

出《语录》,总写宝卿博学宏览,胜诸才人

好!逐回细看,宝卿待人接物,不疏不亲,不远不近,可厌之人,亦未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蜜之情形诸声色。今日“便在炕上坐了”,盖深取袭卿矣。二人文字,此回为始,详披于此,诸公请记之。

盖后文别有惊人之句也。在宝卿有生不屑为此

茜香罗红麝串写于一回,盖琪官虽系优人,后回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得同终始者,非泛泛之文也。


有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敝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

宝钗、袭人等行为,并非一味蠢拙古板,以女夫子自居。当绣幕灯前,绿窗月下,亦颇有或调或妒,轻俏艳丽等说,不过一时取乐买笑耳,非切切一味妒才嫉贤也,是以高诸人百倍,不然宝玉何甘心受屈于二女夫子哉!看过后文则知矣。


[是极,宝钗可谓博学矣。不似黛玉,只一《牡丹亭》,便心身不自主矣。真有学问如此,宝钗是也。]

拍案叫绝,此方是大悟彻语录,非宝卿不能谈此也。


瞧他写宝钗,真是又曾经严父慈母之明训,又是世府千金,自己又天性从礼合节,前三人之长并归于一身,前三人向有捏作之态,故惟宝钗一人作坦然自若,亦不见逾规越矩也。

池边戏蝶,偶尔适兴;亭外急智脱壳。明写宝钗非拘拘然一迂女夫子。

历着炎凉,知著甘苦,虽离别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又以谓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者。

今日写袭人,后文写宝钗。今日写平儿,后文写阿凤。文是一样情理,景况光阴,事却天壤矣。多少恨泪,洒出此两回书。

宝钗此一戏,直抵通部黛玉之戏宝钗矣。又恳切,又真情,又平和,又雅致,又不穿凿,又不牵强。黛玉因识得宝钗之后方吐真情,宝钗亦识得黛玉后方肯戏也。此是大关节,大章目,非细心看不出。细思二人此时好看之极,真是儿女小窗中喁喁也。(庚辰本第45回双行夹批)


读书要得真解。若蒙混看去,则便失立言之旨矣。如此一书,多以为作者必遭逢不偶,故借宝玉弃物,以泄沦落终身之愤耳。然愚细玩其旨,殊不尔也。却是以宝钗自喻,与《金瓶》中作者以孟玉楼自喻同一意也。何也?看其写宝玉处,总是日在群女队中,柔媚自喜,毫无一点丈夫气象,以此自喻岂不自贬身份?看其写宝钗处,凡一切治家待人,温厚和平,幽娴贞静,至若前、后规谏宝、黛之正论,无不剀切详明,真可谓才德兼优,此书中一大醇人。但如此淑女,而乃归于痴迷之宝玉,或亦作者之别具深情也。岂即如蔡邕之托身董卓,范增之托身项羽?郁结不解,而借此立意以泄一时之激愤,未可知也。盲瞽之见,敢以质之高明。(张汝执评本第42回回末总评)


宝玉的浑厚,宝钗的柔顺,一一写出。(张汝执评本第8回眉批)

宝钗的贤处,无处不显露出来。(张汝执评本第20回眉批)


不但性情醇正,而且世故通明,可谓纯人。(张汝执评本第22回眉批)


世故通明,却是纯人。(张汝执评本第22回眉批)


厚重可嘉。(张汝执评本第28回眉批)


廓然大度。(张汝执评本第32回眉批)


宝钗的为人,又在莺儿口中说出。(张汝执评本第35回眉批)

忠厚人做事!(张汝执评本第37回眉批)


宝钗固以德胜,据此看来才亦可爱。(张汝执评本第37回眉批)


宝玉之痴,痴得正;黛玉之痴,痴得偏。宝玉之痴,痴得真;黛玉之痴,痴得诈。宝玉之痴,痴得浑厚;黛玉之痴,痴得乖张。同一痴也,大有天渊之隔。(张汝执评本第30回末总评)

好诚笃人,语语从真性写来!(张汝执评本第37回眉批

每写宝钗处,不但才德兼优,而且事物无所不通,令人可敬。(张汝执评本第77回眉批)


宝钗探望送药堂皇明正,黛玉见房内无人看见,又从后院出去,其钟情固深于宝钗,而行踪诡密,殊有泾渭之分。(第34回)


黛玉笑宝钗之哭,却忘记自己眼肿,可谓恕已责人。(第34回)


宝钗规劝黛玉是极爱黛玉,所论亦极正大光明,并宝玉亦隐隐在内。(第42回)


黛玉心事向宝钗实说,不但写黛玉平日多心,且见宝钗贤德,并暗写出众人背后议论。(第45

写宝钗换参一节,显出宝钗精细,非比富贵家闺阁中不谙世务。写袭人劝解一层,描出袭人涵养,迥异轻浮妇女全无斟酌。(第77回)

薛家女子何贞侠,总因富贵不须夸。发言行事何其嘉,居心用意不狂奢。世人若肯平心度,便解云钗两不暇。

卷中写薛之美如天仙化人,令人不忍狎视,写其情不脱闺娃态度,纯用虚笔出之。设置二人于此,吾知倾倒宝儿者必多于颦卿也。”

—董康《书舶庸谭》


早期的批书人.特别是看过后三十回的脂砚斋,对宝钗的品行都是持高度赞美的,如果你看完这些批语,还觉得后面的情节薛宝钗真的会黑化,唉,我真的没啥好说的了。有些人天天说薛宝钗复杂矛盾,那为什么早期的批书人都觉得宝钗是品格高尚的正面角色呢,曹雪芹说的很清楚了,山中高士晶莹雪,一群弱智还在那里曲解情节,你们那些所谓的黑点有哪一个不是自己捏造出来的?有一句真话吗?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喜欢薛宝钗的人

书里:

贾宝玉

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灭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

林黛玉:

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你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

史湘云:

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

探春:

众婆子去后,探春问宝钗如何。宝钗笑答道:“幸于始者怠于终,缮其辞者嗜其利。”探春听了,点头称赞,便向册上指出几个人来,与他三人看。

妙玉:

又见那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耳,杯上镌着“[分·瓜]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

邢岫烟:

岫烟心中先取中宝钗,然后方取薛蝌。有时岫烟仍与宝钗闲话,宝钗仍以姊妹相呼。

书外:

脂砚斋:

知命知身,识理识性,博学不杂,庶可称为佳人。可笑别小说中一首歪诗,几句淫曲,便自佳人相许,岂不丑杀!

戚蓼生:

薛家女子何贞侠,总因富贵不须夸。发言行事何其嘉,居心用意不狂奢。世人若肯平心度,便解云钗两不暇。

立松轩:

写宝钗岫烟相叙一段,真有英雄失路之悲,真有知己相逢之乐。时方午夜,灯影幢幢,读书至此,掩卷出户,见星月依稀,寒风微起,默立阶除良久。

东观阁:

写宝钗是淑女,可爱。 宝钗可谓善于体贴人情。

张汝执:

看其写宝钗处,凡一切治家待人,温厚和平,幽娴贞静,至若前、后规谏宝、黛之正论,无不剀切详明,真可谓才德兼优,此书中一大醇人。

王希廉:

宝钗规劝黛玉是极爱黛玉,所论亦极正大光明,并宝玉亦隐隐在内。
写宝钗换参一节,显出宝钗精细,非比富贵家闺阁中不谙世务。

梦觉主人:

天地钟灵之气,实钟于女子,咏絮丸熊、工容兼美者,不一而足,贞淑薛姝为最。

涂瀛:

宝钗静慎安详,从容大雅,望之如春。以凤姐之黠、黛玉之慧、湘云之豪迈、袭人之贤,皆在所容,其所蓄未可量也。

董康:

卷中写薛之美如天仙化人,令人不忍狎视,写其情不脱闺娃态度,纯用虚笔出之。设置二人于此,吾知倾倒宝儿者必多于颦卿也。

顾城:

宝钗屋子一片雪白。她是天然生性空无的人,并在“找”和“执”中参透看破。她一件件事都做的合适,是因为并无所求。林黛玉敬她妒她,除了姻缘之故以外,更主要的是,这是一个她无能为力的世界。
宝钗无妄想,亦无理想,亦不会破灭,又啥都明白,自可过太平日子。她无求无喜,却一切有度,不是无可奈何的折中,确是一种天然的“合适”。这“合适”的法则举世无例,所以也不拘泥。所做大体是公正,名分上的事情自去做,但也无私。
薛宝钗根本的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另外一个方面,她的屋子里一片雪白,什么都没有。实际上她是最早悟到这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人了。她不是通过痛苦和思考悟到的,而是天性如此。
她是真正无所谓的人,可是她一切事都做,一切都要做的合适。她不求目的,只有合适,这就是中庸之道。这种合适又很微妙:这个人应对这个事,它合适;他们俩之间这样做合适,它是随机应变的,又是先验的。这个合适蕴涵在她的所有内里外在中间。
她是无所求的人,所以你不能以市俗经验推想她的动机,为什么要什么,她就像“月映万川”,只是现象罢了。

所以你是说谁没文化?


user avatar   yue-liang-wan-8-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他们恨啊

有那么一类人,他们虽不阅读,但很喜欢上网看“绝美诗词摘抄”可能喜欢白落梅,或许把不喜白落梅当成标榜见识的光环,以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文青


他们阅历浅薄,把幼稚阴暗当成贯微动密,每每震撼于地摊文学,将观点收为己用的同时沉浸在懂王优越中不可自拔


他们对文学的理解永远停留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鸡毛蒜皮代入文学世界,把自己处处碰壁幻想成遗世独立,把自己无能的尴尬作为抱霜独洁无人理解,这种自怜心态导致了他们对事物的理解永远不能跳出自己的境界


于是,他们会敏感的在文学作品(哪怕是只听人讲述过的作品)寻找那比不过的学习委员、讨厌的别人家孩子、打小报告的同桌、比自己精明的同事、绿茶朋友、絮叨学习的家长,作为被全世界针对的宣泄口


而红楼梦作为人尽皆知的读物,薛宝钗这个被主流盖章为封建世故虚伪心机的批判对象

就简直

完美触动这些人的一切敏感get点

换句话说

就是太方便当怨气的载体了!

薛宝钗,最佳情绪垃圾桶;薛宝钗,吃亏人的一致敌人


所以,哪怕很少,但竟有几个胆敢脱离群众,不顾大流风向的家伙说喜欢薛宝钗,这简直是不可接受的入侵物种,连出现都刺眼


对异类的无法忍受化作打字的动力,大有一种我治不了身边人还治不了隔网线钗粉之意味


而他们的逻辑里,证明自己的最佳办法就是把对立面脑补一个肤浅可鄙的剧本,自己当然就是真理了


他们看了看打出的“喜欢薛宝钗的都没有看过原著,有文化的谁会喜欢她,喜欢她的一定非蠢即坏,生活里这种人太可怕了,我就……”


果然评论区一个个的附和,分享跟自己一样的吃亏经历,呵,嘴角划出新月般微凉的弧度,畅心满意的离开评论区


接下来就观赏几个经典案例




大量捧林贬薛的言论就不放了,免得引战

这个评论区隐匿着大量的数学题,有兴趣可以计算一下平均每句话有几个槽点,反正我是没算过来


这up的评论区真是试金石,有相当的社会意义,比如我截图的时候,憨批是好几百赞,过几天应就是万赞了,由此可知官方给出的名著普及数据多么水份,仅仅一个评论区就炸出一个师的名著盲,侧面可证中小学语文老师的教育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进行义务科普之前,我想先取一个代号方便称呼,鉴于山中高士都是反讽了,可知他们对褒贬词汇定义超凡脱俗,我自然也不能流俗


所以我打算分别用“屎壳郎精”“乌鸡鲅鱼”做几位的代称


别问,问就是明贬暗褒,问就是屎壳郎是大自然的益虫,问就是我是唯一的懂王,肤浅的眼睛看不懂我悠远的深意


图一哪位笑得没牙的,因为缺少牙齿导致精神激动语言无序,我出于虫文关怀简单概括

他列出了“靛儿寻扇”“香菱学诗”“搬离大观园”“扑蝶”“金钏之死尤柳事件”“贾母不喜”“毒燕窝”“湘云疏远”87原创剧情,和一通自我想象

并批评宝钗党们“虚伪是装不了一世的,你想成为薛宝钗,也得掂量好了,利用别人的感情经营利益,别人发现会远离你的!


那么他列举的情节实际是怎样的呢


这是所谓的“骂丫鬟”

“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也体丰怯热。”宝钗听说,不由得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二人正说着,可巧小丫头靛儿因不见了扇子,和宝钗笑道:“必是宝姑娘藏了我的。好姑娘,赏我罢!”宝钗指她道:“你要仔细,我和你玩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她们去。”

此前,宝黛因张道士提亲不悦,黛玉意指宝玉惦记金玉怕耽误了他姻缘,宝玉情急摔玉,闹得好一阵, 宝钗躺枪不算,宝玉的搭讪,等于说小厮对宝钗身材评头论足,宝钗大怒之下才用靛儿不该疑我的由头敲打

实际这句已经是她怼的最轻的了,后面她怼宝黛才是厉害

这种敲打在书中很常见,黛玉讽刺二宝,借紫鹃让雪雁送手炉的由头一顿奚落

宝玉跟袭人闹别扭,就说蕙香该叫“晦气”说她不配比这些花,玷辱了好名好姓,改了蕙香名字为四儿

这都能算宝钗对丫鬟不好,哪按钗黑的逻辑,黛玉说紫鹃嚼蛆,满面含笑祭奠晴雯,说等我的紫鹃死了;宝玉踢袭人吐血拖累金钏身亡;探春说丫鬟就是猫儿狗儿;贾母说奴才父母死了也得伺候主子……

难道大观园是人间炼狱?

这当然是没事找事

说起来,靛儿作为没品级的小丫鬟,屋里那么多人,她单单敢和宝钗搭讪,没有想过为什么?

顺便一提这是第三十回,不知道图一为啥认为是后期剧情,可能是营销号为了突出日久见人心颠倒了顺序,他们也就记错了时间


打击香菱

先复盘一下,香菱是怎么进大观园的?是纯靠宝钗怜爱她, 假脱做正经事的名糊弄母亲接了香菱来,让香菱也跟别人说这个理由

香菱一来就想作诗,宝钗说你才刚来,先到各处打完招呼,香菱打招呼时迫不及待找了黛玉当老师

香菱从小被卖没有记忆,更别说读书识字,但她在薛家后不仅识字,甚至还有鉴赏力知道黛玉的诗好,你猜是谁的功劳?

香菱回来蘅芜苑“诸事不顾只翻看书”宝钗也没有责备她不干活,反而牵挂她早睡别熬坏了身体,为了香菱熬夜,吐槽都是颦儿引得,要找颦儿算账去

宝钗实际行动是给香菱的诗指出不足,鼓励她别害羞大胆问黛玉,关心香菱是否有了好诗,宝琴带了诗,宝钗还特意叫来香菱一起看

香菱也是全心崇拜宝钗,面对夏金桂都要捍卫下姑娘的聪明才智,她被夏金桂欺负,是宝钗把她调来自己身边,阻止薛姨妈一气之下卖她

真看过原著还能在香菱一事上攻击宝钗,那可能是某人自身的问题


对金钏尤柳事件没情绪

把衣服给金钏裹尸,金钏生前就赠过她衣服的谁?阻止薛姨妈告柳湘莲的是谁?

说到底,在两件事能批评宝钗的,仅仅是她的情绪不符合大众的常规反应

但除了袭人哭了,别人也没有反应,宝玉除了心里想想,知道老爷要打他的反应都要比金钏死了更大,三十二回调笑金钏间接害死她,四十三回去外面祭拜金钏,十分感动自己,对金钏一家毫无作用

知乎上多少说自己凉薄的答主,其实他们也都是在生死之事上看的淡,而不是冷血,周朴园倒是为了侍萍难过,然而呢?

宝钗在人活着的时候尽最大能力帮助,死后尽力完善,俗人都是在人家生前做不了什么,死后哭的伤心,比如薛蟠,生活里不干什么好事,人死了伤心,都顾不上风尘仆仆的伙计没吃饭,还是宝钗记着

真正的道德,并不是以眼泪作媒介


偷听还嫁祸黛玉

纯属会错意

仔细看书中全部撞破秘密的桥段,会发现听见秘密并撞破的人都处在占理的位置, 被撞破的反而自觉理亏被捏短处,甚至磕头大哭跪地求饶

这才是“人急造反狗急跳墙”

在当时而言,你有隐私是自身有罪,别人听则不算过失,连秦钟作为少爷被抓包私情,都要通过陪睡堵住宝玉的嘴


丫鬟私相授受若被揭发下场自不必说,只有千方百计求主子的份,那还敢说主子不好?敢得罪了主子曝光你就完了


全书中,只有薛宝钗是听见私情后,还会在意“猫儿狗儿”一样的丫鬟“臊了”而遮掩的人,唯一没有针对别人隐私嘲笑、斥责、提要求的人,说找黛玉是因为只有黛玉没去园里祭花神,纯粹给自己一个不穿帮的过路理由,当时稳住你别哭完事


这要换了爱折腾的听见,管他呢,反正生的是你的事,你哭你的我没趣啥,不揪出来把你打一顿再揭发了撵走就是大发慈悲了


所以古人对滴翠亭一事不仅无批评,反而还赞赏,现代人来看就匪夷所思,其实是古今社会观念不同导致的误解


怒斥紫鹃

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打着原著的名义,说87版原创剧情?

一般来说,就算是刻意黑,但毕竟打着原著的旗号, 应该为了电视剧原创而避嫌, 不然不是自己丢脸吗?

原因就是他真的不知道

评论确实没人提及原创剧情,可见他的受众跟他一样的水平,如此浑然


贾府有点风波她就走了

嗯,绣春囊事件抄检大观园伤害小姐们名声是“有点风波”,宝钗搬离贼窟是冷酷无情

可能完全不在乎自己尊严被辱,分不清事情轻重的才能有如此脸皮和脑力吧

直接略过


给黛玉下毒

前几天我说有个答主居然一点点列原著澄清这件事匪夷所思

现在发现是我缺乏远见卓识

洁粉梅片雪花洋糖,前面的三个词语都是修饰糖的形容词,有答主列出了黛玉吃了宝钗的燕窝身体变好,吃了宝玉问贾母要的燕窝身体又差了

按阴谋论的逻辑,宝玉和贾母好毒的心

再次感慨自己真是浪费时间


还用贾母跟薛宝钗不亲,编造史湘云疏远宝钗的洗脑包论证薛宝钗人缘不好

比人缘,比当权者的喜好本身就很尬,情操正常的人会连看书在乎这些俗气玩意吗?

宝钗只在贾府给她过生日时,装成乖宝宝顺着贾母点戏,而脱离了礼数范围内,薛宝钗对贾母是什么态度?

贾母说四个女孩都不如宝丫头,她不回复一句,贾母王夫人来做客,宝钗对她们没有热情接待,被说雪洞离格也不做任何辩解 ,贾母给她收拾屋子也不顺承讨好,也没有为他人意见改变自己审美

她还多次讽刺当权者的小心思

讽刺贾母的人参,笑话他们带着刘姥姥炫耀园子是“不饶了园子”抄检大观园一事,怼李纨尤氏,连王夫人都被她呛得无言以对……

原来钗黑这么重视权贵的意见啊,那确实薛宝钗不适合你们


湘云疏远宝钗?

应该是把湘云的“可恨宝姐姐姐妹”当成是真的恨宝姐姐了,然而这个恨,用法是表遗憾……


联系上下文,分明是心直口快的湘云对宝钗不在这里跟自己过中秋表达憾恨,湘云后面还对黛玉提了好几次宝钗,语气雀跃崇拜

把霁月光风的湘云当成经常帮助她的宝姐姐一离开,就立刻凑近黛玉说人坏话的野丫头,侮辱的是宝钗吗?


不过我对这些人的原著了解度不抱任何幻想,都能认为黛玉傻……

看见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只能联想到平步青云的文化水平,空闲时间还是别上网伐异己了,提升下阅读量比较好

不过最需要提升的还是素质教育

别人就表达了自身爱好,并没妨碍到谁,仅因为和傻逼立场不一,就被x们攻击你有这个喜好笑掉他们大牙了,你肯定没看过原著,你利益至上想靠虚伪利用朋友,还警告你装是装不了多久的


三叉脑神经应该是出了故障


骗自己看过书骗到自己都信了也是奇观,他们能面向大众激情留言,我打码都感觉多此一举掩盖了人家的自得

这种质量的发言,连跟我对线的人都不敢输出了,在我手里过不了几回合就会被斩落马下,但在某up哪里,可谓所向披靡

退一万步说,哪怕薛宝钗是他们说的那样又如何?伏地魔尚且人气很高,华妃还一堆粉,在虚拟世界里找真实感还上纲上线的,我愿称之为脑血栓


然而钗黑的下限并没有到此为止

欣赏一下知乎钗黑的文化水平


尽在不言中



屈原痛哭



不 可 能 素 雅

香 草 代 表 奢 华

屈原二杀



这位我已经形容不出了,感谢他特意去钗黑吧复制了对离骚前所未有的新理解,真是旷古烁今,我要永远的保存下来当经典案例

他还有十多个赞,我深深震撼于知乎的九漏鱼数量,看来扫盲范围还不够,建议他自行出示地址,方便志愿者上门关照


薅羊毛也没有逮着屈原一个薅的,难道苏轼的排面不够吗?薛宝钗身上也有苏轼的用典啊

哦,应该是不知道

恭喜居士躲过一劫

我每次写点宝钗的回答,都会有大量智障涌现评论区

他们对无厘头阴谋论的热爱,堪比某啮齿类哺乳动物对阴暗地道的争先恐后,某双翅目节肢动物对排泄物的趋之若鹜


然而就算是这样,钗黑对知乎怎么看待的呢




在知乎这么多nc言论风行下,仅出现了几个宝钗党,就被打为钗乎,可以想见其他平台宝钗的风评,尤其是抖音

众所周知受众越多nc基数自然也越大,而偏偏越大众的平台,钗黑就越多

按他们的逻辑反推一下,会形成一种非常有趣的尴尬闭环,给人留脸,我就不说了


user avatar   piao-xiang-ma-la-guo-tang-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曹雪芹是古今中外最不流俗的作家。

我们可以想象下,普通小说人物设定:

【正义女主】

仙姿绰约——必然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着装淡雅,不爱施脂粉也美丽动人。

多愁善感——必然是温婉内向型,说话做事温柔不带锋芒,不到迫不得已不会生气发怒。

【反派女二】

雍容华贵——服饰必然艳到极致,喜欢各种富贵的装饰,享受成为关注的焦点。

积极入世——性格肯定是活泼热烈型,为人处事积极、很有能量,表面乐呵呵暗地使绊子/或者明着就使坏。

这里坏不坏取决于是否设定反派,也有可能仙女型是反派,玫瑰型是正派,但总有一正一反且人物形象大体如上。无非是淡雅美女/浓艳美女两种刻板印象。而实际上呢?

首先《红楼梦》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女主设定,前期黛玉戏份较多,后期(包括流失的后文)应该是宝钗戏份多,曹公对两位女主都是特别欣赏的态度,并不存在反派设定。其次,仔细看人物设定,完全不是流于世俗那种。

【黛玉】

仙姿绰约——但也是个爱美的小姑娘,很有生活情趣,收拾屋子&打扮自己都有一套,穿衣打扮并不朴素,美商很高。

多愁善感——但是言辞犀利,爱说笑打趣,有点傲气,性格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内向,相反善于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很享受成为关注的焦点。

【宝钗】

雍容华贵——却并不喜欢富贵装饰,也不爱打扮自己,住的屋子也跟雪洞一般,是真的天然去雕饰。

积极入世——性格并不算外向,不喜欢显山露水表现自己;虽然看起来八面玲珑,但内心很豁达、淡然,是君子范儿。

所以如果按照刻板印象,不好好读原著,get到黛玉宝钗几个关键词就先入为主,很大概率会误解甚至完全搞混两个人设。


user avatar   li-chun-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写刘姥姥那段,让人心酸又觉有些温情,

这刘姥姥是个积年的老寡妇,只靠两亩薄田度日,如今女婿接来过活,岂不愿意,遂一心一意,帮衬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

巧姐的命运改变起因,是一个比蚂蚱还小的翅膀扇动,狗儿接了丈母娘一起过活,这个事情再小不过,但对于一个封建农村老妇女来说,那是天大的喜事。

因为对于刘姥姥只生了一个丫头来说,在农村是被同情的对象,这意味老了无人奉养,古代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同时,姑娘是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的。刘姥姥再年老也只能自己苦撑,干到不能动的时候,闺女能得到丈夫许可,伺候娘的临死两天就不错了。

但是刘姥姥成了农村里少有的能摆脱这个命运的人之一 ,女婿愿意接她去一起过日子了 ,一句岂不愿意,让人想象姥姥当时的惊喜。哪怕是因为孙子孙女需要人帮手 ,但通常农村男人是宁可压榨老婆,也不愿意多这么一口饭的,这点来说, 狗儿良心其实已经在农村一般男人之上了 ,最后刘姥姥为了救巧姐付出的钱财,不可能是她一个人就做主,必然也得到了女婿同意的。

有个新家,意味着农村的平日繁重劳累体力活可以分摊一大半,照顾外孙子孙女就行,正因为刘姥姥从此有了新家,日子有了奔头,才会真心为女婿女儿一家操心,卖老脸受嘲笑也要给女儿女婿去贾府打秋风,不然她之前为什么没想起来这个亲戚,因为她不被赡养,和女儿家各过各的,当然不可能贴心贴肺为他们考虑。

红楼梦里这是一个少有的善因通向善果的故事 。有狗儿接刘姥姥过来一起过日子,才有姥姥为了后辈努力发挥余热,攀上贾府大幅度改善了生活,贾府无论是一开始凤姐的二十两,还是后来给的大堆富贵东西和一百两银子,虽然瞧不起但赈济是实在给人家了,才有人家回报以巧姐的解救。

可是如果刘姥姥没有接去和女婿一起过呢,在农村这更是理所当然的,这个勤劳又聪明的老婆婆只能最后无声的泯灭乡野,死的和其他绝户寡妇一样凄苦贫瘠。试想,农村有几个男人愿意像狗儿那样让丈母娘过来一起住的。




  

相关话题

  为什么有人说薛宝钗和林黛玉的美被搞混了? 
  按照现代医学分折,《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患的是什么病? 
  同样是八面玲珑,为什么平儿的风评比宝钗、袭人好? 
  林妹妹会不会养猫狗之类的宠物? 
  陈晓旭是信了净空法师才拒绝治疗癌症的,死后两亿资产也被净空法师侵吞。 这个说法真实性如何? 
  为什么贾家对焦大从轻发落,只封他的嘴而没要他的命;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才好? 
  《红楼梦》中王夫人为何没有像贾母疼爱宝玉那样疼爱贾兰? 
  《红楼梦》里焦大醉骂贾府众人,为什么焦大作为一个仆人会知道? 
  中国现在为什么不能出一部类似《红楼梦》《战争与和平》的宏伟小说? 
  为什么很多人不是很承认高鹗版的后四十回《红楼梦》,如果说曹公还活着,会让宝玉和宝钗结婚吗? 

前一个讨论
我很后悔小学三年都选择了善良,怎么办呢?
下一个讨论
红楼梦中,如果曹雪芹写完,宝黛会有好的结局吗?





© 2024-06-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