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嘉然、华智冰、ayayi等虚拟偶像、虚拟代言人相继走红,虚拟数字人行业是否会成为下一个风口? 第1页

  

user avatar   tian-yuan-nan-quan-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对虚拟人的理解就是模仿人的思维,能够与做出符合正常人思维的信息交互,简单来说就是造了了个脑子出来。

那别说风口了,如果技术真的成熟,绝对是风暴了。只要稍微配合一点早就发展在前列的“类人模型”领域,稍加搭配,一个任打任骂任蹂躏,不怒不愠不反抗,没有法律地位没有人权保护的完美伙伴就此诞生!谁不想要?谁不心动?

技术先进了可以让他主动运动,擦桌子扫地辅导孩子做题,技术不足了躺那当个聊天解闷工具,动两下喊两声,急了还能骂两句,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设定是否急眼,多美妙啊。


user avatar   jzw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形态各异的数字人到底是什么?

说起数字人可能大家会比较陌生,但是虚拟偶像我相信大家都会有所耳闻,比如现如今爆火的虚拟偶像团体A-SOUL

我首先申明自己不是什么二次元,几乎没完整的看过任何一部番剧。但即便如此,我还是被无所不在的“嘉心糖”包围了,各种表情包层出不穷,也出现在了我的图库里。

在我没关注「嘉然」这个虚拟偶像之前,我觉得这不过又是二次元纸片人套了个皮而已。我的转变也是从看了「嘉然」的一个直播开始的,其场景建模精度、动作水平捕捉以及背后「驱动者」的绝对实力都让我折服了。可以想象到,在VR或者AR设备的驱动下,这样的表演绝对是非常值得观看的。

「嘉然」这种虚拟偶像只是数字人广泛应用中在泛娱乐的一个分支,笼统的说:

“数字人”是指具有数字化外形的虚拟人物。与具备实体的机器人不同,虚拟数字人依赖显示设备存在。虚拟数字人宜具备以下三方面特征[1]

1. 拥有人的外观,具有特定的相貌、性别和性格等人物特征;

2. 拥有人的行为,具有用语言、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表达的能力;

3. 拥有人的思想,具有识别外界环境、并能与人交流互动的能力。

简而言之,数字人就是逼真的3D人体模型。从定义上看,数字人是要尽可能趋近于“真实的”,跟很多游戏里的角色模型不同,它需要尽可能的逼真,所以说不是所有的3D模型都是数字人。在百度AI开放日《AI呀,我去!》活动中对于数字人做了更全面的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搜索。

我们在这里总结一下,数字人是指具有数字化外形的「虚拟人物」。与具备实体的机器人不同,虚拟数字人依赖显示设备存在。拥有类人的外观、行为和思想。它具有良好的接受度、广泛的适用性以及极高的市场上限。

虚拟偶像就是数字人的一个典型应用,嘉然的爆火也能侧面反应出虚拟偶像的巨大市场潜力,但虚拟偶像只是数字人众多应用中的一个分支而已。

数字人其实并不一定局限于「人」的形象,火星车数字人祝融号就是为中国航天局打造的,于中国航天日发布,帮助传播航天知识,传递航天热情。这就是一个拟人的数字人,以航天车的形象效力于航天知识的科普,显得更加生动与传神,其效果是更优于人的。

数字人一旦建模完成,就可以在某些场合进行不间断的服务,比如祝融号数字人,可以7*24小时的进行直播讲解,同时还可以分身多处进行不同类型的知识科普。

虽然有祝融号这样可爱的存在,不过大多数的数字人还都是拟人的角色,并且往往都有很实际的用处。

比如之前浦发银行打造的国内首个"金融数字人",科技赋能+金融知识,再加上其相比冷冰冰的机器人式交互,“她”显得亲和力十足且专业技能过硬

数字人的出现是科技服务于社会的体现,虚拟偶像给人以“永不塌房”的安全感,科普数字人祝融号生动有趣的专业知识传播,以及金融数字人的训练有素,现如今的生活已经涌现了不少的数字人应用。

数字人可以干什么,它的应用场景?

根据百度智能云曦灵[2]的分类,大体上可以将数字人分为两类,演艺型和服务型,嘉然这种虚拟偶像的就属于前者。同属于前者的还有虚拟主播,虚拟品牌代言人等。


比如即将服务于冬奥会AI手语主播,这会是2700万听障朋友的福音。它采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出一套复杂而精确的手语翻译引擎,实现了文字及音视频内容到手语的翻译;再通过专为手语优化的自然动作引擎,进行虚拟形象的驱动,将手语实时演绎为数字人的表情动作。

演艺型的数字人优势其实十分明显,如果是真人的手语主播,必然会面临手语转换的延迟和偶尔的出错,而数字人手语主播则没有这种困扰,已经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可以将语音或者文字几乎同步的转换为手语。同时不知疲倦永远在线也是一大优势,只要有电有网,数字人主播就永远不会下线。

这种永远在线的优势在服务型数字人上也非常的显著,特别是目前在一些客户服务方面的应用,解决了排队长、回应慢、人力成本大等问题,并能够依托于拟人化的数字人形象提供更加亲切更具科技感的客户体验

高大上的数字人未来也会飞入平常百姓家吗?

如果把初音未来也算成最简易版本的数字人的话,那么数字人可以大概分为三代

一代是以初音未来、洛天依等虚拟音声、虚拟形象IP为代表的虚拟歌手,他们主要依靠作品、IP等逐渐积攒声量,人设在共同创作中逐渐丰满,并以CG建模、全息技术、语音合成等形式进行演艺活动。

二代则是以Vtuber(虚拟主播)为技术基础的虚拟偶像。他们往往由经纪公司打造人设,并拥有精美的建模,利用动作捕捉技术、配音进行演艺活动互动性强是其最大特点,直播也成为他们最重要的互动方式。A-SOUL就是这类虚拟偶像最典型的例子。

三代将会具备模型高精、人工智能驱动特点的数字人,并将成为行业主流。第三代数字人的建模和内容生产均有AI参与,这使得数字人的制作效率更高,也更智能,能面向更多应用场景。可面向全群体用户,可由视频、直播、chatbot等载体承载,更具备千人千面的互动能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元宇宙概念在去年的大火,其爆火始于facebook改名为meta,并且其创始人扎克伯克声称将all in 元宇宙。并且在2021年12月6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其中,最近爆火的“元宇宙”也入选本次十大网络用语。

元宇宙将会是一个超大规模的可扩展和可交互的网络渲染3D虚拟环境,可以在其中体验与真实用户进行同步和持续的交互,这个用户都拥有独立的呈现和数据的连续性,后者包括身份,历史,权力,对象,通讯和交易 [3]

元宇宙的应用可以大概分为游戏、艺术、工作和生活,影响其体验的最重要指标就是沉浸度,除了网络和硬件设备的限制之外,极细粒度带来的拟人感将会是关键因素。

元宇宙的终极形态将会是现实世界的镜像与无限扩展,人人都会参与到元宇宙中的运转中,那么每个人都将会需要一个虚拟形象,而这种虚拟形象的建模与生产,将是数字人技术的绝佳展示舞台。

从我们从小玩过的游戏就可以看到,从原来的2D到2.5D再到现在的3D,不管是玩家还是创作者,都是致力于让游戏角色从二维的扁平角色站起来,从第三人称视角到第一人称视角也一样,都是为了更“真实”。高精度扫描与建模生成的元宇宙数字人无疑市场潜力巨大

数字人生成技术的对比?

虚拟数字人产业格局中,提供建模、渲染、动态捕捉等服务于数字人制作的基础设施服务商已形成稳固格局,大多由海外巨头把持。不过,在工具、应用层,中国企业已开始崭露头角。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数字人的产业链十分割裂,多数公司只擅长于其中一环,比如数字人制作、推广和运营。其次,服务场景与演艺场景没有有效打通,表现为演艺型数字人不具备客户所需的业务能力,而服务型数字人缺乏人设,难以与用户进行情感交流。

最根本的原因是数字人制作的高技术壁垒和效率上。以上我们提到的几个数字人都是在各领域崭露头角的,但实际上市面上的数字人数量少的可怜,普通人几乎无法接触到,不管是动作捕捉设备还是高精度扫描设备,都不是普通民用可以承受的价格。

因此数字人客观的巨大市场需求将长期存在,那么一个可以帮助普通人实现「数字人自由」的全链路平台就十分必要了。

在刚过去不久的百度create大会上,一个名为“百度智能云曦灵数字人平台”就是一个,集数字人生产、内容创作、业务配置服务为一体的平台级产品。

在大会上有一个数字人的生成环节,用户在百度智能云曦灵平台上传一张照片,就能快速生成一个可被AI驱动的2D数字人像,以前需要两三个月时间做出来的3D数字人,现在可以压缩到小时级,同时还可以通过一句话语音描述或简单捏脸等多种形式快速生产数字人。

这种精度肯定不能与精雕细琢的数字人相比,但是这种极高的效率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同样带来的是可接受的生成代价。

那么这种前提下,「数字人自由」对于广大的普通人来说就成为了可能。

总结:

数字人目前拥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在元宇宙的催化下,未来将会充斥在更广阔的使用场景中。但目前的数字人建模以及生产代价过于高昂,一个高效并且价格友好的生成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只要这样才能实现所有人的「数字人自由」。

参考

  1. ^ http://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20/12/19/cdb07e97-aa5f-4f6a-bf9a-7c001bb43b26.pdf
  2. ^ https://cloud.baidu.com/product/baidudigitalhuman.html
  3. ^ https://zhuanlan.zhihu.com/p/434381388

user avatar   SiobhanChrist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已经是这个风口了小兄弟!

还搁这儿下一个呢?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长期看,这或许会成为元宇宙时代(如果是我理解的元宇宙)彻底融入日常生活的利器。

短期看,为了顺应国内对于娱乐圈生态的整治以及各种小作文等造成不可控的舆情风险,现在以及未来一个时期,虚拟数字人开发也必将成为资本青睐的热点。

先说短期方面,抄下之前写的,关于虚拟人和真人偶像明星差异。

1. 人设:虚拟人物的人设,就是原原本本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傲娇少女不会突然变成腹黑,帅气男神也不会一夜过后变成肥胖油腻大叔。
而真人则不同,你很难分辨他们在公众面前(以及品牌代言)所呈现出的是不是真实的自己,也因此经常会有人设崩塌的情况,这在今年娱乐圈当中已经是吃瓜吃到撑。
普通人吃吃瓜就算了,但对于企业以及品牌方而言就面临着巨大商业风险,明星光环一旦变成黑粉狂欢,很容易形成反噬效应,让企业欲哭无泪。
2. 完成度:虚拟人物从诞生之日起就可以“量身定制”,没有跟明星经纪人进行沟通的成本,也不用担心代言者突然档期排满,并且只要客户有需求,虚拟人物就能任意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哪怕把一档广告拍成大片也OK。
3. 成本:和真人动辄天价代言费相比,虚拟人物的“出场费”就显得性价比十足。
4. 颜值:虚拟人物的形象可以根据客户需求随时调整,搭载了人工智能技术之后,就可以在短期内生成大量的虚拟形象视频。而真人总不能突然改变画风去整容……

过去由于虚拟啦,二次元啥的还处在一种小众文化阶段,所以资本想象空间不足。

但现在技术愈发成熟,诸如B站这种二次元起家的网站(哪怕你再怎么说去二次元,B站开屏上的2233娘也不会消失)能做成今天这个规模,很多资本也都开始热衷于炒作泛二次元概念,那么结合真人娱乐圈不可控的风险,开发虚拟人就明显有利可图了。

所以之前我们可以看到,人民网还是哪里做了个关于警惕虚拟偶像产业可能造成多重影响的调查报告,算是一种未雨绸缪。

毕竟任何行业一旦存在资本扎堆,那么很多过去饭圈的熟悉玩法又会在“资本最大化变现”的驱动下陷入野蛮生长状态,这真的不是天方夜谭。

而从长远看,也就是跟元宇宙技术结合,那么恐怕才是虚拟人物更进一步展现其潜能的时刻。

虽然关于元宇宙,目前说法很多,但我个人还是比较偏向于建立在前几年AR、VR技术上的进一步发展,也就是打造类似于《刀剑神域》那样的虚拟世界。

这部作品里面有个角色叫结衣,我估计老二次元们肯定不陌生。

她其实等同于元宇宙时代的微软小冰、siri亦或者其他那种手机助手,但明显会因为AI算法的足够强大而变得更加智能化。

就是说,通过使用相关设备,我们可以直接让“结衣”来到自己身边,用来满足一系列日常服务,例如“结衣,带我联系下XX”“结衣,帮助我找下最近的停车场”等等。

如果技术达到足够水平后,这种虚拟助手(或者你也可以让她能歌善舞,就看你的性癖了)将更有可能给我们带来一种极具真实感的体验,仿佛它就是活生生地存在于我们身边。

不过很明显,如果真的技术成熟到如此地步,必将造成大量社会伦理问题。

人们会不会因此彻底陷入到跟虚拟助手的交互,而完全抛弃真人交流?

虚拟助手的AI水平到了以假乱真,甚至突破图灵测试后,它是否应该具备一定“人权”?

如果虚拟助手技术完全被大企业以及背后资本把持,各国政府难以干预的话,会发生什么?

这都是值得现在就开始思考的课题,而不能视为动漫、SF虚构剧情了。




  

相关话题

  如何在新班级里快速发现嘉心糖? 
  如何评价虚拟偶像嘉然在直播中谈论乃琳例假的行为? 
  如何看待虚拟偶像组合A-SOUL成员珈乐Carol在11月2日生日会再次突破万舰? 
  阿梓,七海和 asoul 什么关系? 
  你们为什么讨厌七海Nana7mi? 
  如何评价嘉然今天吃什么? 
  如何评价asoul虚拟主播嘉然的编程水平? 
  如何看待嘉然中之人被疑似前声乐老师曝料「经历很惨」? 
  如果嘉然请假停播三个月,会对A-SOUL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如何看待虚拟偶像「七濑胡桃menherachan」 开通中国大陆官方账号? 

前一个讨论
一个相貌平平的女生会追上一个好看的男生吗?
下一个讨论
屈臣氏 1 分钱买面膜活动难提货,消费者在直播间表达不满被主播辱骂「像疯狗」,如何看待主播这一行为?





© 2024-06-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