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很少回答关于作品建议的问题,但是我觉得题主这个曲子比较典型,一些初学者常见的问题基本都包含了,还是值得分析一下的。总结起来一句话:对于初学者来说,写作时,一定要提醒自己,千万不要为高级而高级,为怪而怪,为满而满,而且一定要训练自己的音色审美。
一、不要为高级而高级
我特别能理解刚学会一些“高级”和声,就迫不及待想要用到曲子里去的心态。因为我一开始的时候也是这样的,认为一个曲子里各种新奇罕见的和声越多,就越是高级。然而学到后面,我慢慢意识到,这不过是故作高深,滥用各种奇怪的和声,而且自己的控制力又不足以完全驾驭它们的话,那最后整个音乐的质感会很拉胯。
如果把音乐比做语言,那和声就是它的词汇。如果说常见的和声是日常词汇的话,那高级和声确实可以类比成能表达内涵更丰富或色彩更漂亮或者单纯更少见的词汇,比如在英语里可能就是GRE词汇,比如jocund, petrichor, ataraxia之类,而换到中文里可能就比如是滥觞、扃牖、砉騞之类。但如果单独把词语拿出来,它们其实本身是没什么高下的,欣忭并不会比快乐更高级,脩嫮也没有比美好更高深。让你感觉这些词语更高级,是因为使用这些词语的人,对文字的掌控力可能更好一些,用它们组织起来的句子更美,文章内容更深刻而已。同样的,你觉得这些“怪”和声高级,也是因为用了这些和声的曲目,通常创作者对于音乐的掌控力和组织能力也更好一些,从而使得整个音乐的质感也提升了。
打个比方,一首曲子就像是一篇文章,文章的好坏和用的词语的深度有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词汇的深度却并不是影响文章质量的最关键的因素,最关键的是你文章的内容,以及你的遣词造句是否流畅优美。鲁迅的文章里有用到很怪的高级词汇吗?没有吧,但是这不妨碍他的文章犀利而深刻。而同样是所谓的“高级”字词,王勃可以用它们组合出《滕王阁序》,而一个小朋友可能就只能组合出“龘靐齉齾爩龗灪龖厵爨癵籱饢驫鲡麣纞虋讟钃鱻麤”这样的东西。
而题主的曲子前半段听起来,就很像“龘靐齉齾爩龗”。你太想把自己知道的和声都用进去了,但是东西又实在太多了,前后的连接也没有很强的逻辑,就导致整体结构很松散,很碎片化,音乐性也被埋没了。我是觉得,初学者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自己能够用好的音乐材料,无论是旋法,调式或是和声,都用到最好。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之上,去探求更有色彩更漂亮的声音组合方式,这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能持久进步的模式。所以,刚开始写作时,不妨选择一些自己熟悉的,简单的和声开始,能把这些和声用好,并且在这些和声上能够写作优美流畅的旋律之后,再去考虑用一些更有色彩的和声进去。
哪怕是大师,也有很多和声非常简单,但是整体非常漂亮的作品,比如:
二、不要为满而满
新手在制作时,另外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东西太多”。比如这个曲子的中段,电吉他和鼓加进来以后,感觉实在是太满了,又有管弦,还有电声乐队。然而满的又不是很有逻辑,从频段上来说,各种乐器基本都集中在中频,从律动和和声上来说,各个乐器之间也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都处于各干各的状态,就虽然满,但是却很松散。
所以,在你觉得自己的东西很“薄”的时候,不要第一时间就想着往上加音轨,往上加乐器。而是应该首先从织体、律动、密度、音域这些角度出发,去思考怎样能够在不引入其他乐器的情况下,只用目前的音轨就把能量推起来。举个例子,你这首曲子里的钢琴,基本都是在大力度的柱式和单音分解之间切换,然而钢琴本身就有无限的可能,既可以做轻盈快速的流动的织体,也可以做impulsive的律动乐器,还可以做非常酷炫的solo。但是在整个曲子里钢琴一直都在非常机械地演奏,这就失去了这件乐器,或者说这条音轨的趣味性了。
第二个是,如果确实需要增加新的音轨来增加某个段落的能量,也一定要确保这条音轨和之前的音轨是关系紧密且有逻辑的。首先是关系紧密,关系紧密的意思就是这条音轨最起码的和声,律动得是和其他音轨相匹配的。这个曲子里的电吉他很多地方明显都和其他声部不在同一个和声里,甚至有些地方还有小九度撞音。而且律动的话,吉他、钢琴、弦乐、架子鼓也没有很好地粘合在一起,这些都是要尽力避免的。再说有逻辑,在增加音轨之前,每个音轨在每个段落的作用都应该明确,是做律动的加强,是填充频段,是做旋律对位,还是单纯做一些有趣的音效呢?这些都是要事先明确的。不假思索的叠加音轨,并不会增加音乐质感,一百条不太行的音轨叠加起来,只会得到一条不太行的音乐。而认真写作的音乐,一两轨也能把整个曲子撑起来,并且质感非常好。比如下面这首曲子,应该就三轨,但是因为每件乐器的nuance和virtuosity都体现出来了,所以听感很好。
综上,建议初学者前期做练习时,音轨不要太多,而且一定要有所限制,比如限制流行四大件写作,限制钢琴+弦乐写作等等。并且在练习中最重要的,是要把为数不多的每一条音轨都写好,写出每个乐器的特性,如果是原声乐器,那就尽量让每个乐器都听起来自然,真实,有它的virtuosity,如果是Synth,那就让它的音色更丰富,更漂亮,表情更人性化。如果用这种要求和标准对待音乐,那么要搞一个三轨的Jazz Trio,其实难度并不比搞一个几百轨的Hybrid低。所以,写好每一条音轨,而不是写很多音轨。
三、提升自己的音色(混音)审美
这条建议主要针对的是偏制作向的新手,如果是以写作为主,那么更应该关注音符关系,乐器性能,音响效果这些。这里我就默认题主是偏制作向的了,因为“编曲”相对于“作曲”,制作向的内容还是多一些的。什么是音色审美呢?简单的说,就是你呈现给听众的“音质”。你可以听一听出版级的作品,他们每个乐器的音色,混音,以及整体的听感大概是怎样的,然后在你制作的时候,尽量去还原它们的质感。制作的时候不是说选个音色,挂个预设就完事了,你要考虑音色之间是否融洽,它们之间的摆位,频段,音量是不是平衡的,是不是处在同一个声学空间里。再一个就是很多控制器信息,比如CC1,CC11之类的,还是需要仔细调制一下的,不要让曲子听起来太机械了。不过这个又回到上一个问题,“写好每个音轨”上了。总之,平时训练时要有意识地多关注音色,这样在自己的创作时,才知道应该如何去避免“塑料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