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2022 春节档观影人次仅 1.14 亿,电影票房开始走下坡路了吗?如果电影票变便宜了,局面会改变吗? 第1页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电影票价并不是主要的影响,最大的影响是大片的质量。

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票房的是越来越向TOP,甚至TOP3影片集中的。能够吸引大批消费者进入影院的影片数量,才是电影市场规模的关键。

可惜有这样吸引力的影片,无论是国内还是好莱坞,都变得越来越少了。喜剧和超英这国内外主打的题材,无论是剧情设计还是观众喜好都已经到了瓶颈。可又都找不到打破的方向。


user avatar   wang-yi-chen-36-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太武断了一点吧,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个原因:

1、老生常谈的票价问题

我觉得有影响,但是不是主要原因,以往春节档也会出现哄抬票价的情况,但是电影院该爆满还是爆满,一年一次和亲友团聚,一同出外游玩的机会,很多人其实真心不会在乎那点钱;

2、疫情

以我举例。我是浙江人,杭州忽然爆出个奥密克戎,我差点连老家都回不去,而且全国各地陆续都有确诊者的报告,这种非常时期,你敢去密闭的影院嘛?

3、电影质量

这个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大家发现了吗?这段时间欧美大片在国内院线很少,去电影院看电影图啥?大场面大制作大屏幕呀!而今年的春节档国产电影呢?说实在的,质量其实并没有达到非去电影院不可的程度(我承认现在国产电影质量有提升,但说实话真没欧美大片能打,有差距要承认,承认才能进步),再加上票价和疫情的一波推波助澜,观影人数少不就很正常了嘛?


user avatar   gududat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疫情怕只是个烟雾弹,真实原因很可能是变贵的电影票无法再担当起口红效应的主角。

这是一篇2020年疫情暴发前几天的报道,供参考:

“电影票不好卖了。”(2020年)1月5日正值周末,《华夏时报》记者前往北京西单大悦城首都电影院走访,对于2019年影院总体情况,现场工作人员只用了一句话回答。

更为直观的反映是影院已经开始“促销”式卖票,记者走访当天,首都电影院推出抽奖活动,观众可凭当日票根抽奖,奖品则包括电影票、食品打折券等。

……2020的贺岁档显得格外“冷清”,截至1月7日,仅有四部中外影片单片票房突破2亿元,其中表现出众的《误杀》和《叶问4》票房均未突破10亿大关,而两者合力贡献的19.15亿票房,几乎占据了贺岁档票房收入一半的份额。

长期观察影视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但爆款现象也加剧了影视行业的头部效应,持续走高的整体票房规模并不能实际反映电影市场的真实情况。”

实际上,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两极分化加剧,爆款的出现更多沦为了掩饰大环境低迷的“遮羞布”角色。……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共计6部中外电影票房超过20亿,这6部电影的累计票房则贡献了全年36.9%的票房收入。猫眼数据则显示,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1000万以下票房的电影仅贡献了0.8%的票房,回落到2017年水平。

尽管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规模仍在增长,但市场仍然释放出了“危险”的信号。……2019年中国观众平均观影频次由2018年的3.06次下降为2.88次,甚至低于2017年的2.9次;高频观影人群的下降更为严重。2017年中国电影观众中高频观影人群比重为5.1%,2019年则下跌至2.8%,几近“腰斩”。

依照“口红效应”理论,电影这一小娱乐消费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应逆势生长,而2019年中国观众观影频次的下降则反映了“口红效应”在电影市场的失灵。电影票价的走高或是其中因素。

票价的走高使得部分观众对于电影院“望而却步”,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2019年内地总票房642.66亿元,同比增长5.4%;2019年中国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7.27亿,仅增长了0.64%,这也意味着2019票房增长的动力来源于票价上涨。

影视业的寒冬也影响着成千上万从业者,前述影视制作公司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2019加班都比以前少了很多,投资人也越来越谨慎,不轻易投资项目。为了减成本,公司也在去年裁掉了不少人。”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横店影视城开机率同比减少45%

……回到贺岁档,11.43亿元,是2019年最后一周内地票房的最终成绩,相比于去年同期14.61亿元的票房成绩,相差了两部《如果芸知道》,仅靠《误杀》这批黑马和《叶问4》撑场面的贺岁档,给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划下了不太漂亮的收尾。


user avatar   chang-fei-85-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会。说到底,十年前电影行业增长靠的就是相对合理的票价。


user avatar   zhao-huan-xin-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重度电影爱好者来回答一下:

下坡路是必然的,今年一部电影都没有去看。

原因如下:

第一、电影质量、内容严重不符合预期。

《长津湖》这部电影我看了第一部,没有看第二部,难以想象2021年的电影竟然还有这么差的特效,火车上的绿幕让我尴尬的想抠脚。

战争画面不如10年前的好莱坞电影。情节撕裂感就不用说了,战争情节给的是挺多的,但是看得感觉不是一个电影,没有沉浸感,经常调戏。

美军还能像冰雕致敬,你还想怎么胡扯,真实的战争远比这个残酷,美军只会补枪。

所谓雷公之死,太做作了,没有任何感觉和情感共鸣。

这样质量电影的第二部,还想让我花80元一张票去看,拜拜了您!

第二、票价太贵问题

电影就是个大众消费的产物,我收入不低,但带着全家老小一人七八十块钱看场电影要好几百块。 这点钱我干点啥不好?买猪肉买几十斤。

电影是可有可无的消费,现在疫情之下经济猥琐,很多人买菜都要斤斤计较,别说票价这么贵了。

如果电影只要19.9一张票,只要能看得进去,我就不会挑情节有多烂,但是现在春节档电影的水平,我根本不想评价了。

我自己在家看会书都比电影院强,推荐大家看这本书,只要29块钱,比看垃圾电影浪费时间强多了。

第三、营销过度问题

前几年破圈的电影,如《流浪地球》、《哪吒》等都不是靠营销出圈,而是靠大家自来水,观众看得好了,自然排片,票房就上来了。

现在这个营销看了就像吃了屎一样难受,花钱吃屎,你说我图什么呢?


user avatar   yi-bu-tai-qiang-l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69+一张票,已经超过老美的电影票价了,这样的定价,你还问我们为什么票房不好?

奢侈品店为什么人少啊?是不喜欢吗?


user avatar   junze19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和大多数人的意见不太一致,我不觉得是电影票价的问题。

前些日子男足输给了越南,一个观点说,是因为男足上下都参与了赌球,所以输球反而获益更大。我反对这观点,倒不是相信他们的道德,而是因为我觉得,男足背后是整个中国足球体系乃至体育体系的问题,(可能的)赌球只是体系下的恶果,而不是恶因。

电影票价格也是这个道理。

不妨反推一下,影院为什么要涨价。涨价自然是为了赚钱,2020年的疫情不少影院关门,疫情带来更大的影响,是电影制作半停摆,于是2021和2022年都没太多影片可以上,加上对好莱坞电影的限制,影院的日子空前难受。

中国真正的热门档期,只有春节档、暑期档和国庆档,其中将近十年时间里,春节档的表现最为稳定,为了养活电影院,自然需要在能赚钱的时候多赚一点,等到年景不好的时候才能过冬。

所以,电影票价上涨不会带来寒冬,反而是寒冬带来的票价上涨。

那么寒冬是怎么来的?

过去中国电影票房的扩张,得益于跑马圈地式的电影院建设。12年开始,中国新增银幕急剧上涨,电影院生意依赖空间,家附近有电影院,自然有更多人愿意去看电影,于是最近几年,几乎每个小县城都有不止一个电影院,中国也成了世界上电影银幕最多的国家。

自然,在这上涨背后会伴随着单银幕产出的持续下降。先前有人用“动态眼光”来保持乐观,观众教育需要时间,但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会有更多人拥有观影习惯,单银幕产出也会慢慢提升,最终达到现在的一线城市水准,从而提升单银幕产出。

那么,一线城市又是什么样子?

根据 @chenqin 老师的数据,在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20000人以上的中国人口最密集地区,也是十分之一中国票房的来源地,今年春节的观影人次,已经下降到了2016年的水准。更可怕的是,这些地区的电影票价,几乎没有上涨。

为什么?疫情当然是个原因,但更大原因是,没必要看电影了。

看电影时,观众付出的不仅是票钱——可能是 9.9 元,也可能是 39.9 元——还有两个小时在电影院的时间,以及差不多一个小时在路上的时间。而且,看电影是消费内容的娱乐行为。但如今,这一行为的替代品越来越多。
今年以来,视频网站崛起,无论自制内容还是版权内容,吸引的观众越来越多,在社交网站讨论度也越来越火,当电影进入暑期档时候,视频网站也纷纷挂出“暑期奇幻季”等名头,一贯是电影宣发必不可少的公交站牌上,如今也出现了视频网站内容的身影。《好奇心日报》在之前的分析中提到,互联网用户与电影观众高度重合,彼此必然形成竞争关系。

更可怕的是,以上两段话是我在2016年写的,那时候还没有抖音,没有《原神》,甚至《王者荣耀》也刚刚发布不久。等到现在,互联网和电影院的实力对比,比起2016年如何,大家应该心里都有数。

在2016年,我还会乐观一些,觉得“中国电影的确处于拐点,但实际上整个内容消费市场都处在转型阶段”,觉得只要电影院有足够好的内容,观众依然愿意进去电影院,依然原因把自己交给黑暗中的那一片光影里,在另一个世界里待上两个小时,让生命延长三倍。

如今已经没有这样的指望了,没有任何指望了。市场好的时候,我们会看到更多类型的电影,现在这样的年景,越来越少人会去尝试新的东西,资源和目光越来越向头部集中,这样的环境里,更难诞生吸引观众的电影。

至于能不能继续新增影院?去杠杆的大背景下,您这是开什么玩笑呢?

没有指望了,没有任何指望了。


user avatar   ouyangc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毫无疑问,是的。


01

今年春节档看似创造出了60亿票房,但今年的春节档的票房来源于高票价。


根据统计:2018年春节档期内票价平均39.72元,2019年是44.66元,2020年春节档拉闸就不说了,2021年48.88元,而今年直接涨到了52.77元。


需要注意的是,“半百价”是一个分水岭,会直接导致上座率的下降。49.9元或许还算便宜,50.1元,你还觉得便宜吗?看电影大多时候是两个人来的,过百的消费就不便宜了。


另外一个数据是,今年的春节档的上座率只有29.7%,而去年这个上座率是45%,帮我算算,下降了多少?


02


抛开数据,来说一下体验。


我身处一个小城市,春节档的票价直接顶到70元,而听北京的朋友说,他们那边看一场电影每人是150RMB+,这种级别的娱乐有多少人会去消费?


今年带着父母去看了《水门桥》,明年还是取消了这门娱乐了。在家里有投影仪,看老电影,又不用花钱,不香吗?


别忘了,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过3万多人民币,一线城市的中位数薪资不过6000左右。


一旦高票价让00后等年轻人群体丧失了影院观影的行为习惯,影院行业就等着进入“诸神黄昏时刻吧。”


03

另外一则数据是,去年上半年投影仪的出货量同比增长32.4%。而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市场很可能还会有20%以上的增速,这也是二级市场为什么会给出投影仪企业相对较高的估值。


投影仪已经足够成熟,并且步入了寻常百姓家。2000RMB就可以买到不错的,甚至,投影仪已经吃掉了传统电视的一部分市场。以后我家装修,就不会买智能电视了,直接上投影仪。


在家里的观影体验,也不会比电影院差多少。我承认,屏幕会小,音效不如电影院。但在家看,有私密的空间,和朋友边看边吹牛,电影院陌生人来来往往的,这方面的体验是更好的。


疫情之后,半年才去1次电影院。疫情对于消费者的行为习惯的改变是终身的。


在这种情况下,影院这个行业不知道节制,拼命地涨价去追求短期收益,再这样作死下去,怕是活不过几天了。


user avatar   lao-ba-ai-che-d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关于第一题,答iPhone的,全部判0分。

哪个品牌高端会突破和持续领先?

iPhone还需要突破吗?iPhone是守擂者,国产安卓旗舰是攻擂者,至于谁能够突破高端,谁能够持续领先,这明显是针对于国内厂商说的。

用销量说话就可以了,尤其是高端旗舰的销量。

去年国内华为以外的高端旗舰,卖得和做的最好的两款,应该是小米11Ultra和vivo X70 Pro+这两款极致影像旗舰。

今年国内的高端旗舰,会是谁呢?

其次关于第二题,渠道大变局,指的是什么?

翻译翻译,什么叫渠道大变局?

渠道大变局,明显说的是现在小米新推行的渠道模式。

这张图就是卢伟冰说的“渠道大变局”。

左边的渠道模式,是现有的成熟的,非常强势的渠道模式;右边的扁平化的渠道模式,是小米正在采用的模式。

再者关于第三题,2022年的处理器谁会是明星?

这个问题值得展开来好好说说,这两天之前拿着联发科工程机出来大锤特锤骁龙8gen1,大吹特吹联发科天玑9000的,应该脸都肿了。

现在实测跑分出来,天玑9000的优势,真的微乎其微,可能需要体质好,抽奖,电压等等加起来,才能得出比性能强于骁龙8gen1,且功耗远低于骁龙8Gen1,能效比大幅领先的结论来。

真的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至于天玑8100,倒是很有可能会成为3000元价位的明星。

最后关于最后一题,哪款产品会是2022年爆款王。

2021年的爆款王是啥?我投在2021年2月份京东自营仍然有60多万销量的红米K40一票。

至于卢伟冰问的2022年的爆款王是啥?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红米K40的哥哥,红米K50!


2022年小米手机推荐?小米手机怎么选?小米手机哪个性价比高?内有小米手机推荐及选购建议。 - 王之葵托利的文章 - 知乎


user avatar   libiub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情畏死,众人以死奉王,此天授也。“——《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这个问题下面竟然没有人提尉迟敬德吗?

著名的“三次救主”了解一下?

第一次,李世民征洛阳期间亲侦敌阵猝遇单雄信,尉迟敬德横刺之落马:

因从猎於榆窠,王世充出步骑数万来战,贼将单雄信恃其骁悍,领骑直入,以趋太宗。敬德乃跃马大呼,横刺单雄信,中之。贼徒稍却,敬德翼太宗以出围,因率骑兵与王世充交战数合,其众大溃。擒伪将陈智略等,获排槊兵六千人。——《册府元龟·帝王部·推诚》

第二次,河北对阵刘黑闼期间,李世民为了营救李世勣身陷重围,尉迟敬德率领敢死队破围而出:

又从讨刘黑闼于临洺,黑闼军来袭李世勣,太宗勒兵掩贼,复以救之。既而黑闼众至,其军四合,敬德率壮士犯围而入,大破贼阵,太宗与江夏王道宗乘之以出。——《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李世勣:真正的名将敢于直面最黑的黑历史,“发现我的笑容成长在你哭泣里”就是写给我的没错。)

第三次,在玄武门当天射杀了正要勒住李世民脖子的齐王元吉。

太宗所乘马又逸于林下,横被所繣,坠不能兴。元吉遽来夺弓,垂欲相扼,敬德跃马叱之,于是步走,欲归武德殿,敬德奔逐射杀之。——《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嗯对,之后“擐甲持矛”地去“保护”李渊的也是他,这个地球人都知道就不说了。

要说有什么“遗憾”的地方,大概就是不太符合题目中“无论兴衰”的要求,因为李世民没有给过尉迟敬德衰败的机会。

只有当唐军众将都怀疑尉迟敬德投降的诚意时,李世民会将尉迟敬德引入卧内,对他说:“大丈夫以意气相期,勿以小疑介意,寡人终不听谗言以害忠良”

当尉迟敬德果真救主报恩,李世民会在战斗结束憩于古丘的间歇,对他说:“天诱我意,福善有征,何相报之速也”

当闲来无事,李世民与玄甲军众将漫步汜水滨顺便考察敌营时,会独独对尉迟敬德说:“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

——贼见我而还,上策也。

惜字如金的史书从未记载那天天气如何,但是每次看到这句话,脑海里浮现出来的,一定是一个晴朗得可以奋衣而云翔,回雕戈于日光的四月天(别想多,真的是阳历四月。)

以及,当尉迟敬德回朝之后遭人构陷,被高祖李渊“下狱讯验,将杀之”,李世民会不顾自身亦处于猜忌之地,跑到高祖面前去“固谏”,终获保释。

这大概就应了那句著名的心灵鸡汤:没有人值得你为他去死,因为值得你为他去死的人是不会让你死的。


不过呢,在尉迟敬德的生平事迹中,最为传奇的不是三次救主,不是背锅逼宫,而是一场“无关生死兴衰的小事”:

王世充兄子伪代王琬,使於建德军中。乘隋主所御骏马,铠甲鲜华,出於军前。太宗眄之曰:“彼之所乘,真良马也!”敬德曰:“请往取之。”因与高甑生、梁建方两三骑直入贼军,擒琬,引其颈、持其肘以归。贼众无敢当者。——《册府元龟·将帅部·勇敢》,并《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没错就是这个虎牢关决战当天「阵前夺马」的故事。

之所以说这个故事最为传奇,是因为:

战场厮杀,是将军之职;

临危救主,是部下之命。

“阵前夺马”属于哪一种???

若说“两军对阵,气势为先”吧,然而先声夺人可以有无数种方式,比如窦建德派人来“请选锐士数百”先小试一个回合的时候,就可以陪他玩玩嘛!何必非要选择如此高难度如此挑战想象力的玩法?

这就好比什么呢?

最初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值红得发紫的小甜甜布兰妮刚刚发表了《Oops I did it again》(暴露年龄系列)。其中间奏部分有一段对白是这样的:

  • 男主:Britney,我有东西要送给你。
  • 小甜甜:哦,好漂亮……等一下,我记得那老太太不是把它给扔到海里去了吗?(冰山撞船梗,指露丝将“海洋之心”丢入海中)
  • 男主:是的,我下去帮你找回来了。
  • 小甜甜:Oh you shouldn't have…

当年尚不能理解歌词的我,听完之后满脑子就记住了这一个经典句型 "Oh you shouldn't have~~~"

你品,你细品。

“岂可以一马丧猛士?”——李世民如是说。

实际上心里是不是甜到爆炸就不知道了。


所以我也很能理解为什么后来尉迟敬德会变得那么轴,直至在国宴上因为座次问题当着李世民的面大打出手。

天下太平已久,那一段“只要敢冲上去干仗就能牢牢占据主君身边最重要的位置”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李世民再也不需要尉迟敬德为他栏枪夺马了。

这对于当年主君亲口盖章“天下有我们两个人就能搞定”犹在耳畔的人来说,的确很失落吧?

好在后人并没有忘记尉迟敬德。

北宋名臣田锡在其《鄂公夺槊赋》中用一句「非太宗不能得我之死力,非我不能赴太宗之指踪」高度概括了尉迟敬德的一生。直到现在这种认知依旧是大多数历史爱好者心中对尉迟敬德的形象注解。


这是某著名直男引战论坛前几天搞的投票贴,尉迟敬德如果泉下有知,想必会非常开心。




     

相关话题

  《复仇者联盟4》中有哪些 bug? 
  正常身高的演员是如何扮演霍比特人和矮人的? 
  《长津湖》票房达 54.13 亿,升至 2021 全球第一,这对国产电影意味着什么? 
  《流浪地球》的票房预计能有多少? 
  迪士尼暂停俄罗斯院线新片上映、华纳取消《新蝙蝠侠》俄罗斯上映,这次战争还会给影视娱乐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日韩电影是怎样收回成本并赚钱的? 
  怎么评价电影《落叶归根》? 
  看完《复联 3》走出电影院那一刻是什么感受? 
  全球票房史上的第一名《阿凡达》是否被严重过誉,从剧情来讲是否是一部彻头彻底的大烂片? 
  首日播出收视一骑绝尘,《余生,请多指教》有可能成为年度爆款吗? 

前一个讨论
普京拜登通话 1 小时后,俄方披露美国对所谓「俄侵乌」的论调已达顶峰,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分析称 2022 年一月全国土地出让金下跌 61%?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