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一下,某导和他部分粉丝什么时候引起我反感,是因为发现他们居然认为自己拥有了对超人,对姥爷,对DC,对美漫,对超级英雄电影的最终解释权,似乎只要成为某某的粉丝,就能立即站上鄙视链的最顶端。
漫威ssmddx不过是爆米花主题公园,姐夫tk懂个屁的漫画,诺兰和我一个层次,大胡子和弗兰克米勒除了我别的导演都不认。
结果吧,大家本来期待某导能干好韦登的那个角色,结果被拱上凯文费吉的位置,连个费儒的活都没干好吧,部分粉丝这几年还越来越极端硬把他吹上斯坦李的位置。
不至于,真不至于。
………………………………
还记得我当年沉迷正联吧找资源的时光,BVS定妆照刚出来的时候,几乎没有人不叫好。
这里要提一点的就是正联吧的那个logo里的comic单词五个字母,分别是从dc漫威黑马image各个漫画公司logo里截取出来的,到现在也没变过。
感谢无私的汉化组,你在正联吧能找到大多数美漫公司的漫画资源。在漫威带起来这波美漫热之前的洪荒时代,正联吧一直是中文美漫爱好者的一个很大的聚集地。
言归正传,我记得那时候吧里就一直有人叫嚣说“BVS上映之日,必是正联吧分裂之时”;
结果吧,正联吧除了百度作死哪一次还真没出过啥大动静,之剩下失望的一地鸡毛,某些群体又经常在一些电影上映前期,就一堆三四级的号兴风作浪,后来吧务强制要求每部电影单开帖,直到去年导剪上映最后那一轮作妖,在后面就开启了,自杀小队,和平使者,新蝙蝠侠一次又一次的唱衰。
这不是是不是dc粉丝的问题,真正的影迷会有喜欢他的吗,扎导拍mv出身,一直到现在,电影还是一股mv味道,他的电影基本上都缺乏基本逻辑,总是有莫名其妙的mv慢动作,整个影片节奏也是也没有的,从300勇士,到美少女特工队,再到最近的丧尸电影,他最近最出彩的一次是正义联盟导剪版的预告片,对,预告片,不是导剪版的正片,就是bgm是哈利路亚的那个预告片,几分钟的小片子,扎导很得心应手,导剪版的正片里面又搞出来一个8岁的达克赛德,这尼玛是八岁,扎克施耐德靠特别的画面美学吸引了小部分人,但也仅此而已,扎导并不像爆炸贝和大卫芬奇一样完成之前行业的超脱,融入了电影行业
非资深DC粉丝,提一个我觉得有点难受的点:
我觉得扎导和扎导粉丝有点过于经常拉踩其它作品了。
对自家,有DC电影要宣传了,扎导就放出自己之前作品的物料,引发粉丝一片“借古讽今”。
对别家,电影上映了,轻则冷嘲暗讽“DC以后还怎么打 ”;重则幸灾乐祸,针对种种缺点逐条开贴聚众输出。
我也理解,身为扎导的粉丝,经常受到其他人的攻击和批评,有有理的也有无理的。于是可能你们也想在有机会的时候,“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出一口自己的恶气。
可以理解,但是有点太多了。
我们对于任何事物的喜恶,都是综合自己看到的各类信息,再综合自己的想法产生的。
以我自己举例,我很喜欢看别人研究扎导作品的画面,剧情小细节以及一些暗线伏笔。当年知乎上针对BvS的各种几分钟几千字的分析,我也是看的津津有味。同样,你在看各类影评的时候,你也能接触到负面评价,或是“不符合原著漫画”,或是“情感改变过于突兀,渲染不足”,你也能感受到其中的道理,接受作品的不足。
DC粉真的是非常讨厌扎导的作品吗?DC好不容易出了新的电影,即使是剧情主体不喜欢,肯定回去看细节解析,也能感受到种种优点。
这时候不喜欢扎导作品的,也不至于谈扎色变,一般都是无感,但也期待后续作品。
但是扎导和扎粉的操作打破了已有的感受平衡。我们一样也支持导剪,期待扎导的宇宙。但是明明关系不大的其它作品,你们看不惯也来恶心一下是图个什么。
我关注了一些会关注扎导作品和DCEU更新的博主,导剪出来的时候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现在导剪过去了,怎么这些人的奇怪言论越来越多了。
你们不期待闪电侠电影,不喜欢Peace Maker,可以理解。为什么一定要给期待这些作品的人泼冷水,扣帽子?
你们觉得别家的电影幼稚,剧情硬伤,可以理解。为什么喜欢给享受这些作品的人贴标签?
唉,不是不喜欢扎导,是一想关注扎导就不可避免地会进入一个奇怪的氛围中。
当你能从扎导作品中获取的快乐与满足,逐渐小于扎导圈带给你的迷惑与不解之后,你就会越来越不会对扎导相关作品感兴趣了。
回答肯定看着非常凌乱,估计也没什么人看到。我希望未来的扎导圈的人可以变得更欢迎喜欢其他作品的人也去喜欢扎导的作品。
曾经有一位个人风格异常鲜明但却不怎么看漫画的导演被一家大公司看上去负责一个阔别荧幕多年的美漫大ip项目。
他所导演的第一部作品一改过去的风格,黑暗阴郁深沉,为这个知名漫画形象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以不错的口碑和相当良好的票房成绩让大公司决定快马加鞭的拍摄第二部,而第二部的票房成绩并不理想,因此大公司决定替换掉这位导演并让新作品的风格向合家欢转变,最终创造出了影史最大的笑话之一。
好了,下面我来问几个问题。
第一,这位风格鲜明的导演是谁
第二,接替这位导演的是谁
第三,这个笑话说的是哪部作品
下面揭晓答案:
一,这个导演是蒂姆伯顿
二,接替他的是乔·舒马赫
三,这个笑话指的是《蝙蝠侠与罗宾》(其实中间还有一部《永远的蝙蝠侠》)
回答错误的同学,我现在需要反过来问你一个问题。
为什么遭受的待遇几乎完全相同,但是蒂姆伯顿的风评和你心中想的那人的风评完全不一样呢?
有没有可能,我是说可能嗷,是俩人的作品水平本身就存在差距,而且那位跟自己的粉丝还在死鸭子嘴硬呢?
没有这种可能吗?那请问看到第二段描述中的“为这个知名漫画形象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不错的口碑和相当良好的票房成绩”时,你是哪来的脸想到那个错误答案的呢?
最后,如果只说我本人对于那位以及他的粉丝抱有恶意的原因,那是因为他们希望除了那位之外每一个接手这个烂摊子的导演都是乔·舒马赫。
因为很多资深DC粉丝对“拍电影不全是不奔着赚钱赚钱去的”这件事比较挂念。
顺便说一下,新蝙蝠侠比扎克的要赚钱,但对赚大钱帮助也不大,或许还有第三种导演可以。。。。。。
随便放几张图吧,现在的ba,rac还有gyx啥的就懒得放了,反正想看乐子都能找到。现在去b站随便点开个跟dc相关的视频,90%评论区啥是情况只能说懂得都懂
扎克施耐德的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太把彩蛋和一些私货当回事了,对电影剧情这道主菜的把握反而很差。
他的电影剧情节奏真的很差,剧情本身都是看了一点漫画之后的自嗨,设定全靠脑补,阿瑞斯砍倒达克赛德,因为达克赛德是八岁???电影哪说他八岁了?这几点再加上某些极端粉丝出现,以及那个“dc应该黑暗深沉”这种论调,“漫威fun适合无脑”,让我真的不是很喜欢他,尽管他的画面真的很美,这一点我倒是很喜欢。
我还记得导剪版正义联盟上线的时候,b站等地和朝圣一样,电影一点差都说不得…
扎克施耐德作为电影导演,对电影的改编权力是有的,但是他把商业电影拍成个人狂欢?bvs的导剪版把电影的口碑拉回了一点,但真的拉回来很多吗?
之前有人说我酸扎克,我不明白酸啥,酸票房?酸奖项?票房是多是少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好好看个电影不能发表意见?
不过没办法,扎斯林怎么都认为我是在黑扎克,那咋办嘛,扎克确实没有拿的出手的作品啊,《活死人军团》没有华纳干涉吧,好看吗?
最后再补充一点,扎克本人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是扎克的粉丝是不是一直在拉踩其他漫改作品?漫威我们不提了,比如当初的“田忌赛马论”,dc本身的作品也是在被踩啊,《和平使者》、《闪电侠》等等哪一部不是被扎克粉丝喷?《闪电侠》还没上映就已经被唱衰了,其实题目与其问“讨厌扎克施耐德”不如问为什么“讨厌扎克施耐德”的粉丝,因为他们无形中影响了别人,你唱衰《闪电侠》可是我很期待啊。
扎克施耐德本身争议很大,有可取之处也有缺点,他的作品也是同样的道理,但是一味拉踩他人作品,唯扎导电影神作…这真的很不是滋味。
你说我扎黑那就黑,漫威DC我都喜欢,好好的美漫圈弄得和饭圈一样黑不黑粉不粉的真的差不多得了。
评论区有指出活死人黎明和三百勇士 这两部确实算良作,守望者不敢苟同,守望者本身原著就很优秀,你不是傻子照着拍就是一百分了。
扎克施耐德是个有优点的导演,画面、动作戏、选角等等都很优秀,但是也不能否认他的缺点,剧本、人物塑造这些,真的很糟糕。
关评论区的原因是,我真的不喜欢上来就带个表情阴阳怪气的 有错误指出我接受,上来阴阳怪气的你勾八谁?
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如果作为单纯的电影改编,扎克施耐德作为项目的导演,只要他拥有改编版权,那么他就有创作的自由和权利。但显然他被雇佣的职责和工作并非如此单纯,如果作为dc电影宇宙的总负责人和掌舵者而言,那么扎导的行为是严重不符合他的工作目标要求的。
他对于手下人物的使用,更接近于自我原创中的基础素材,而并不太考虑与“原作”的贴合程度。并且,由于创作技能点分布上的过于偏斜、主观上的“重视自我”,他也没有搭建出足够延续性的电影宇宙。最后,由于过度的“自我原创”,对于角色基于自身构思的强行贴合,在强行将角色向他需要的方向上“贴”的情况下,作品也并没能拿出足够理想的完成度,更多是“有风格有特色”。
漫画的原教旨主义者眼中,扎克施耐德的人物过于离谱。IP的轻度受众眼中,他没搭建起媲美隔壁漫威的电影宇宙。甚至在电影爱好者眼中,独立的作品都不算真正出色。
曾经,扎克施耐德提出了一个观点:粉丝应该接受蝙蝠侠杀人的设定。这个发言,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如果将扎导的构想单纯作为独立的电影构思而去看待的话,我个人认为,他设定一个会杀人的蝙蝠侠这件事,在“扎式漫改”的概念里可以接受并且符合扎导在自己的既成超英电影中的一贯思路的。
我们要如何理解扎导的电影改编,以及“蝙蝠侠杀人”在扎导电影改编思路下的合理性呢?这就需要理清扎导的逻辑,来看看他脑海中的DC漫改究竟是什么样的,他究竟想要塑造一个怎么样的DC世界了。由此,我们才能看到扎导想拍出的蝙蝠侠、以及整个DC宇宙,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从而理解“蝙蝠侠杀人”的缘由和合理性。
所有人都明白,扎导的漫改作品中诺兰风格的巨大影响。诺兰《蝙蝠侠》三部曲的编剧之一的大卫S高耶担任了《钢铁之躯》和《BVS》的编剧,而诺兰本人则是扎导就任DC电影宇宙总负责人的引荐者,并担任了《钢铁之躯》的制片人。因此,在这里我们首先来看一看诺兰的漫改电影的特质,则可以对扎导的思路形成一个类比和推导的作用。而且,由于是对同一个人物蝙蝠侠的描写,因此诺兰的人物描写思路也可以为扎导思路、“合理性”分析,提供很大的帮助。
在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中,我们可以看到,诺兰创造并始终保持着韦恩老爷的某种“二选一中的自我矛盾”以及最终的“破除矛盾”。在《侠影之谜》当中,老爷的自我矛盾主要是自我认知上的矛盾:他是超级英雄,亦或只是又一个堕落在哥谭市的罪犯。而这种矛盾的产生和深化,主要来自于“恐惧”---哥谭市的罪犯是恐惧的创造者,而老爷自身亦是通过暴力来制造恐惧、借助恐惧来弹压罪犯的以暴易暴者。
在开篇中,诺兰就点出了恐惧的存在并以此来开宗明义地强调它在本片中的重要地位---老爷掉入深井,并被蜂拥而出的蝙蝠所惊吓。随后的父母被枪杀的部分中,年幼的老爷首次感受到了恐惧---罪犯对他的给予。而随后的大部分时间里,诺兰不断地利用“扑扇涌出的蝙蝠群”的闪回来强调老爷感受到的恐惧,这使得老爷选择成为蝙蝠作为英雄形象的行为也变成了“对自身所感受之恐惧的反掌握和反利用”。而在其导师拉斯艾古尔的教导和训练中,老爷同样接受的是“制造并运用恐惧”的能力培养。而当回到哥谭后,老爷用暴力手段来制造恐惧并压制罪犯。
但是在高潮部分,诺兰安排拉斯艾古尔这个人物到作品里的用意才显现出来:他成为了想炸掉哥谭的恐怖分子。这让拉斯艾古尔与老爷实际上形成了一种一体两面的关系----运用恐惧的能力、一切的作战技巧,甚至从师承关系上,两者都如出一辙。而诺兰正是借用这种关系,结合拉斯对老爷的拉拢和老爷,点明了老爷的矛盾:和老爷一体两面且为导师的拉斯是恐怖分子,那么老爷是什么呢?
而进一步、将此放大到“哥谭罪犯”的层面:老爷究竟是超级英雄,还是与本市的所有罪犯一样、是另一个施加恐惧----如同枪杀老爷父母的罪犯施加给老爷的一样----的堕落于哥谭的罪犯?在这部电影中,诺兰创造并引导着老爷的这种身份上的自我认知矛盾,并最终让老爷破除“二选一”的迷惑----制造恐惧的暴力只是手段,我就是超级英雄---从而让老爷完成了“蝙蝠侠”其英雄的认知成功。
而到了《黑暗骑士》,诺兰创造的自我矛盾更加深化了:首先,老爷面对小丑---一个与自己完全形成镜面对照一样、同样制造恐惧达到目的的存在。且在电影中,诺兰也通过小丑的台词和各种镜头构图的隐喻来强调二者的内在一致和对照性。这是一次对拉斯艾古尔和老爷关系的再现,比起第一部中表达的尚嫌隐晦,这一次它更加入骨,也更加明显---小丑有效的恐惧制造能力、癫狂的暴力、和反复对老爷强调的“我们是一样的”,让老爷陷入的矛盾,比第一部的表达更加外露和明确:我是以暴制暴的蝙蝠侠,还是一个脸上不化妆的小丑。
另外,在这部电影中,诺兰让老爷的矛盾更加深了一个层面:如同老爷镜面一般存在的小丑,似乎提示着老爷“人性本恶”,而老爷也在小丑的有意勾引下,不断地接近着内心中阴暗的区域。小丑对老爷本人的挑衅、对瑞秋的威胁,让老爷逐步地控制不住内心“杀掉小丑”的冲动,而这也正是小丑的目的。小丑诱导老爷往自己内心的阴暗面中倾斜,并利用“瑞秋和哈维二选一”事件来迫使老爷做出“私情”的选择,犹豫于放弃哈维,并结合此前对“白衣骑士”哈维的堕落诱导成功,让老爷从“无法大公无私”的私情化、对哈维正义之心的信念动摇,这两个角度上,都被迫直面了“人性本恶”。在最后,小丑想要创造轮船上犯人互相引爆炸药放出“人性本恶的烟花”,并疯狂地要求老爷杀死自己,从而彻底地证明“人性本恶”。
因此,在本部电影中,老爷的自我矛盾,并非单纯的“单良的超级英雄或是罪恶的犯人”,更是基于此的“人性本善或是本恶”之思想矛盾,由此产生了“如此本性之人,是否值得拯救”的纠结。但在最后,诺兰扭转了此前小丑的一路胜势(对老爷的战略压制之胜,人性本恶论证之胜)---老爷没有杀死小丑,战胜了自己的阴暗面,而轮船上的犯人也没有引爆炸弹。由此,《黑暗骑士》中的老爷也完成了“二选一”矛盾的破除---我不是小丑,我的性格本善,我也相信人性本善,这样的人类值得我承载一切误解去拯救。即使需要背负杀死哈维的误解和追捕,也要保持哈维的正义形象来确保胜利。
而在最后的《黑夜骑士崛起》,老爷的矛盾来自于对“超级英雄的价值在何方”的矛盾,一种对于作为超级英雄的自己之真正存在意义的认知矛盾。在此前的第二部中,老爷背负误解,成为黑夜中的骑士来承载一切黑暗,确保了自己和警方的胜利,从犯罪的泛滥中拯救哥谭民众。但是在这一部,隐退的老爷发现:犯罪依然猖獗,似乎自己的行为根本没有意义。
那么,对于民众而言,超级英雄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超级英雄如何做才能有所作为,是本片中始终隐含的一个讨论---既是老爷的矛盾疑问和内心讨论,也是诺兰试图进行的讨论。
在前半部,老爷依旧故我,试图以一己之力承载一切责任,单人挫败贝恩来拯救民众于水火。但是具有象征性的事情发生了---老爷被正面打爆。这个战果是非常有隐含意义的,它表明了老爷想法的错误:自己单人力挽狂澜拯救一切,并不是超级英雄的真正存在价值,而正是这一点促成了老爷隐退后的犯罪猖獗依旧。
而到了后半部中,诺兰再一次完成了“矛盾中的迷惑破除”:经过失败的老爷醒悟,超级英雄的价值不在于“拯救”,而在于“图腾”,英雄的存在可以鼓舞民众的斗志、唤醒民众的自我拯救。在最终战中,老爷第一次与民众站到一起,和所有人一起战斗,也不再是“黑夜骑士”、站在了阳光之下---黑夜骑士只能承载黑暗试图力挽狂澜,而走出黑夜亮相于所有人前面的白衣骑士才能引导群众的自发奋斗。随之,在又一次单挑中,老爷武力值大增,彻底压制了贝恩---与前一次单挑相反,构成了对探讨主题的引导作用。最后,诺兰让老爷“假死”,从而将蝙蝠侠这个形象彻底地留于人心从而长久地激励民众---雕像的树立,是明白无误的点题。
因此,从诺兰的三部曲中,我们可以看到诺兰对于超级英雄的人物设置:始终保持自我认识的矛盾性,并不断完成矛盾的破除,然后在三部曲的递进中做逐步升级的“自我认识矛盾,破除,升级矛盾,再破除”,最后形成三部曲整体的一个“最高立意”和人物的“最高认知完成”。
扎导的人物形象中,也明显可以看到和诺兰如出一辙的自我认知矛盾,以及同样的“逐步升级”。对于超人这个角色,他就这样做了。首先,在《钢铁之躯》中,扎导突出的是超人对于“代表氪星”或“代表地球”、“有上帝之力的救世主”或“隐藏力量的普通人类”上的自我矛盾。
这部电影,主要围绕着“自由意志”的主题展开。开篇即让超人父母追求“与反乌托邦的秩序化社会”相反的“人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直接推出了自由意志。
在正篇中,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上。第一,超人作为”普通存在“的“惧怕人类社会对自己的看法,延后公开能力“,与作为超人“的“抑制不住助人的愿望,不断使用能力”,二者之间的选择。第二,超人在“代表氪星”和“代表地球”之间---自我认同和归属感层面--的选择。扎克施耐德试图通过这两个层面的选择,来展现自由意志的主题---超人拥有选择自己未来的权利。在开场的超人之父的观点陈述中,即有所展现:被赋予自由选择权利的超人,不同于氪星人。而弱小的人类指挥官能与强大的氪星女战士同归于尽,一切都被设定分配完毕的秩序社会代表佐德将军,在最终决斗中表示“我生来就为了战斗而训练,你在哪里训练”,最终却败给了科学家基因的超人,也都强化了超人“自由意志”的胜利。
那么,作为超人基于“自由意志”之最终选择的结果,即是“作为人类成为救世主,成为超人”以及“代表地球和人类”。由此可见,《钢铁之躯》全片的主干就是“超人在自由选择中的二选一矛盾”,并引出最后的选择结果和“迷惑破除”---自我认知和定位的明确。
扎导对这个人物矛盾性的重视程度到了什么地步呢?超人这个题材,在主宇宙的正传漫画里这方面的走向和发展并不是很多,这导致扎导在这个方向上的创作,遇到了素材严重不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强行凸显自己的“二选一矛盾”超人形象,扎导甚至拍出了“超人被爹阻止后不救爹”这种争议性巨大而颇为蹩脚的桥段,来试图表现克拉克在“成为救世主”和“隐藏力量做普通人”中的纠结。另外,对超人选择和纠结的展示中,扎导也不惜使用大量重复而表达单一的闪回、不厌其烦的台词直点,以严重拖垮观影节奏和叙事流畅性为代价,絮叨又单调地强行展示。开篇已经让超人父母直接点出了主题,却又要让超人再被父亲重复讲一遍,花去一大段时间。构成整个前半部的,是不断的少年超人和青年超人的闪回,而闪回的内容又大同小异。
《钢铁之躯》的最终,超人没有选择做氪星人或没能力的地球人,而是成为救世主并代表地球。教堂戏中他的背后出现耶稣像,已经早早地暗示了他最终的选择----同时属于地球人类和掌握救世主之力的耶稣与超人,与超人在两个层面的选择结果形成了高度对应。在《钢铁之躯》直到完结,超人也并非完全的神,作为地球人克拉克而同样拥有地球的亲人和爱人。而扎导试图描写这一层矛盾的,即是《BVS》。
在《BVS》当中,扎导设置了诸多层面上的矛盾:克拉克自身“成神或成人”的矛盾;老爷“残暴的暴力分子或超级英雄”的矛盾,与诺兰对蝙蝠侠的思路一样,是两个主角自我认知上的二选一矛盾。而扎导还试图在同时引入两人对抗的矛盾,所谓的“理念的不合”:代表神之强权的超人,代表人之自由的蝙蝠侠。扎导对于人物及叙事寓意上的“矛盾”的追求,已经到了“一锅粥乱炖”的地步。
超人方面,路易斯首先点题。“我不知道你如何才能在帮助我的同时做你自己”,暗示了超人在身份双重性下的自我迷惑。在电影中,扎导安排了诸多的各阶层人类角色,他们围绕超人的存在,展开针锋相对的讨论,并因为对超人的观点不同,而产生了政治、阴谋上的种种好坏两面性行为。卢瑟为了除掉超人而不惜伤及无辜,大都会断腿的员工因人生悲剧而反对超人,议员虽然反对超人,但拒绝卢瑟的邪恶计划。
这就促成了克拉克对于自己“救世主”一面的价值的迷茫---收到如此反响的他,不知道自己作为救世主的行为是否正确和有益。对此最大的表现瞬间,即是重头戏的“国会爆炸案”:面对客观上因自己的超人身份(卢瑟是为了嫁祸超人而安排的爆炸)而造成的无辜者伤亡,克拉克在爆炸中陷入了困惑的表情,而也在犹豫间没有使用超人之力阻止爆炸,反映出他对超人身份的迟疑(“我本能阻止的,但我没有”)。同时,超人作为肯特的一面,又保有人性---和路易斯浴池亲热时掉落的眼镜的特写----肯特拥有人类的爱欲,而眼镜则是作为肯特的标志。因此,扎导再次构建了克拉克“成人或成神”的矛盾。
而蝙蝠侠方面,开篇就回溯他的童年阴影和从“对蝙蝠的恐惧”中诞生为蝙蝠侠的桥段,这似乎是一个和“诺兰蝙蝠侠”类似的走向。而老爷也拥有了超人那样的自我挣扎和两面性---作为蝙蝠侠与韦恩的自己。参加卢瑟的宴会前,他开的不是蝙蝠车而是轿车,是自身作为韦恩的身份证明。
同时,蝙蝠侠又兼具着“绝对力量的暴力独裁者”与“维护正义者”两重意味。阿尔弗雷德说,“神降临了,让好人变得残暴”,点出了后边路人口中“蝙蝠侠变得越来越凶残了”。超人认为蝙蝠侠是暴力独裁者,同时蝙蝠侠也认为超人才是独裁---图书馆酒会的正面交流、两人分别对阿福与主编的对话,均侧面给出了这一点。而且,蝙蝠侠自己内心也有摇摆。睡梦部分中,他梦到自己反抗超人暴君统治,并且以荒原狼手下的出场,暗示了变成荒原狼一般存在的超人---他眼中的独裁者。而在这种对绝对力量的恐惧之下,他自己也开枪杀人,成为了违反了不杀之原则的暴力者。
更甚的是,在两个主角都处于自我认知的矛盾之中的同时,借由二者的对立,扎导居然还试图去创造理念的矛盾。
开篇的“超人战佐德”部分表现出,在老爷的眼中—借助一个老爷仰视超人的镜头做强调——超人是一个拥有绝对力量的神,是人类无法控制而被统治的存在,这个神也并不在乎人类个体生命的生死,而形成着一种绝对力量下的强权统治。超人和佐德的激烈打斗毁掉了城市,让老爷的员工死伤惨重,而作为人类的老爷却无能为力。
因此,对于老爷来说,他要作为普通人,反对这种强权统治的神——电影中,老爷和卢瑟都认为克拉克是一个“伪神”。扎导在片中用诸如“你会流血吗?”“你不勇敢,人类才勇敢”等老爷的台词,去彰显老爷“把超人当做强权君临的神而反抗”的内心。即使本片中的超人更多时候是在自我矛盾,并不像《不义联盟》那样彻底成为一个暴君,但在老爷这里,无疑是把他标记成了单纯的“神”形象,在客观上强行拉着克拉克进行了一个“强权之神对自由意志之人”的理念对抗。
这种强拉上场的事情,正是扎导的能力不足,而又想法过多所致。克拉克被扎导强行拉上去和老爷做“理念”对抗,正如他在剧情里被卢瑟强拉上去和老爷单挑一样。这样的案例,在扎导的创作中比比皆是,让作品的内里变得混乱不堪,人物变得不可理喻。
在最后的战斗中,经过“玛莎”,蝙蝠侠接触到作为人类一面的超人,并最终达成和解,完成了理念矛盾这一层上的疏解。并且,最终超人的自我牺牲,也表明了他选择当英雄的意志。然而,成人还是成神的矛盾破解,蝙蝠侠的自我矛盾破解,便都显得过于一笔带过了。
升格镜头之下的超人葬礼,宛如钉在十字架的耶稣一样悲壮,超人通过自我牺牲继续充当了救世主。然而,这种救世主到底是神性还是人性所致,这两者是怎么融合起来的,超人自我迷惑的解放途径在哪里,都含糊不清。扎导用一个毁灭日,开解了一团乱麻。
我们可以看到,扎导想追求与诺兰同样的主题:英雄不断进阶的认知矛盾和破除。但是,无论是对英雄矛盾的理解和展现,还是漫画素材的运用,还是表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上,扎导都与诺兰有巨大的差距。
如果说《钢铁之躯》的问题还仅仅是素材的不够、超人原作形象的不符合而造成的被迫表达重复和节奏崩塌,那么《BVS》中的扎导,想要的太多而整合得又太差、加上原作素材利用上的不力,导致成片成了一团浆糊,想探讨的主题最后只拍明白了一条,还是经由一个缺乏细部支撑的“玛莎”而出。这和扎导的能力和过大的野心有关,同样和他不及诺兰的人物选择——没有选择恰当的英雄主角来承载此主题——有关。克拉克肯特,至少在主宇宙之下,根本不适合这个走向。
无论如何,经过《钢铁之躯》和《BVS》,我们可以看到扎导对诺兰的狂热崇拜和致敬了。他试图在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各个人物上,都复制诺兰《蝙蝠侠》的二选一矛盾。所以,对他来说,在他的扎式DC世界中,让蝙蝠侠杀人这件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在诺兰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老爷同样是处于“罪犯”和“英雄”的摇摆中,而老爷无论在原作还是诺兰版电影中,制止自己摆入黑暗一面的主要手段,都是不杀原则。借由这个原则,老爷把控住了自己的最后一道准绳,时刻保证了自己是英雄而不是罪犯、暴力是手段而不是泄欲。
那么,在扎导对诺兰主题的狂热追捧中,他当然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应该可以走得更远一些---比如,让老爷杀人来加剧甚至破坏这种摇摆,使老爷更深地堕入黑暗面之类的。这样的蝙蝠侠的人物设定,显然是无比符合“扎克施耐德式电影宇宙”的世界观和扎式主题的。
因此,扎克施耐德完全有自己脑内自洽的逻辑和合理性让老爷杀人,并认为“大家应当接受”。与其说是接受"蝙蝠侠杀人”这个设定,更像是接受“超级英雄都会自我挣扎、都有两面性”这个主题。但是,DC的漫改电影,以及扎导在DC电影宇宙创作中的身份和工作目标,决定了:他绝对、肯定、永远不能将自己的工作看作单纯的“电影改编”。
他拍摄的超人与蝙蝠侠,并没有诺兰那样的“从原作重要设定出发”,而过于放飞了。在DC宇宙和自身工作目标之要求的层面上看的话,扎克施耐德无疑是一个极度自我的艺术家。
在一个电影宇宙——而且还是主宇宙——的世界中,让蝙蝠侠成为一个杀人者,推翻了蝙蝠侠人物极其重要而深层的根本设定:通过不杀之令来区别自己和罪犯。这意味着,主宇宙的老爷将成为一个彻底的灰色领域的存在,一个和主宇宙原作在本质上完全不同的存在。主宇宙的蝙蝠侠,很多根基都将不存在、不合理了。扎导试图在主宇宙电影体系中,拍摄更像平行宇宙的故事。而在主宇宙里走平行宇宙的路子,显然不是华纳雇他来做的事情。
作为导演,扎导有权利去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思路改编原作,好坏都只是他的能力层面的问题。他可以大胆脑洞,这是他作为艺术家的自由。但作为DC宇宙的掌舵者,扎导没有足够的对这份工作的正确认识,缺乏对自己签署的合同、领取的报酬、以及自己的雇主和同僚的基本尊重。
扎导或许是个某种层级上的艺术家,但他的存在只证明了,很多的艺术家是不足以成为商业上的合作对象,他们无视一切的“自我至上”,会毁掉很多的东西。
况且,扎导想要达到的艺术性,由于超出掌控力范围,完成得也并不十分完美和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