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好看吗? 第1页

  

user avatar   still-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我今年最推荐的国产片了,值得一看再看,有很多细节考究

知乎专栏

作者:花痴女王

链接:

知乎专栏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昨晚二刷以后,我终于可以说说这部口碑两极化的片子《罗曼蒂克消亡史》(有人说像大型装逼MV,有人说是今年最好看的国产片)。

老实说,第一遍看的时候,我和大部分人的感觉一样:没看太懂。

人物太多太复杂,叙事顺序混乱(分别是1934年、1937年、1941年、1944年以及1945年五个时间线),还有上海话台词,这些任性的叙述方式,都让人看得云里雾里的。


再加上一堆重口味的镜头:砍手、爆头、车震、性奴……(性奴那段绝对是章子怡最大尺度的演出)

那么黄暴,完全搞不清楚它跟片名“罗曼蒂克”有什么关系。

可是,非常奇怪的是,不知道是电影画面太美,演员演技太赞,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哪怕第一遍看不太懂,我依然被这片子吸引。

为了弄清电影里那一连串没说完的事,我回家查了一大堆背景资料,然后看了小说,再去二刷,终于慢慢拼凑全了这个故事。

△电影中大量的这种精致的构图

当然你会说,这太装了吧,一部电影还要看两次才看懂,电影不就是要拍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吗?

嗯,你这样想没错。但我觉得,这不是绝对。观众有权选择导演,导演也有权选择观众。(爆米花电影也是一种选择,它选择了那些进电影院只想乐呵乐呵的观众)

如果你对导演设的悬念不感兴趣,那就把它当作超级大烂片吧。但是如果你跟我一样,被导演所描绘的旧上海所吸引,就会掉进这个坑,不停寻找藏在台词、镜头里的线索。

这个解密和补完的过程,同样也是一种看电影的乐趣。

不然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

就是在寻找的过程中爽到了,然后忍不住要跟大家分(xuan)享(yao)。

如果没有看过电影的,这篇文章可能会让你更容易明白剧情;如果看过的,我欢迎你看完文章之后一起讨论(好久没有看到这么一部需要做功课又需要思考的电影了,我竟然觉得有点嗨(~ ̄▽ ̄)~)

首先,要了解这部电影,要搞清楚两件事,一是什么叫“罗曼蒂克”。

罗曼蒂克是romantic的音译,现在大家都用它来比喻爱情的浪漫,但辞典上,其实是“富有诗意,充满幻想”。

这个词在民国时期非常常见,比如张爱玲就很喜欢用。她曾经这样形容她的母亲:“我是用一种罗曼蒂克的爱来爱着我母亲的”(《童言无忌》)。在这里,罗曼蒂克就是指“充满幻想”,而不是爱情里的甜蜜。

所以,按照词义,罗曼蒂克是用来指代所有美好的东西,并不仅仅只是爱情,记住这一点,对下面理解电影会很有帮助。

接着,我们要搞清楚的第二点,就是时代。

时代为什么重要?因为没有人可以超出他所在的年代,电影里的人物行为都要通过那个时代去理解,如果我们用现代的思维去想,就会搞不懂。

这部电影的时代是什么?上世纪30、40年代的上海。

△很多小说、电影都关于这个时代的上海。最有名的就是浪奔、浪流的《上海滩》啦。

高晓松在《晓说》里说过,这是旧上海最繁华的一个时间段。

外国人在租界里做生意,很多钱都涌到上海来,上海成为了亚洲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很多当时留下来的工业、艺术,一直保留到80年代都没有被超越。

上海有钱了,那这个时代里的上海人有什么特点?

就是特别会赚钱。

除了外国人,租界里也有很多能赚钱的中国人,其中做“黄赌毒”生意的青帮就是。

电影里的上海黑帮,应该就是当时上海最大的黑社会青帮。

青帮的势力很大,蒋介石当年缺钱的时候,也加入过青帮,拜青帮三大佬之一的黄金荣为师。

如果用我们现在的眼光去看,黑社会嘛,就是地痞流氓、古惑仔,邋里邋遢、游手好闲的。

但在当时,可不是这样。

上海是亚洲最繁华的城市,虽然是在一个被侵略的年代,但生活在上海的人,多少还是有点优越感的。

再加上,青帮就是有钱人,在一个看钱办事的商业社会,有钱人比大官还吃得开。因此,帮在那个时代的上海,算是有头有面的人了,根本不会有什么流氓气。

△看电影里的黑帮小弟,穿黑色长袍、戴帽子,是穿得很整齐的,一点都不像地痞流氓

这方面,最有名的就是青帮三大佬之一的杜月笙(也是葛优演的陆先生的原型)。

杜月笙是个特别讲究的人,喜欢知识分子那套。他的名字“月笙”是国学大师章太炎改的,家里贴的对联是“友天下人,读古人书”。

据说他一年到头只穿笔直的长衫,有一次上海举行足球比赛,请杜月笙去开球,别人都是短袖短裤,只有杜月笙还是一席长袍。

△最右是杜月笙,笔直的长袍,笔直的腰杆

而且,这些黑帮头子,虽然做了很多坏事,但还是有原则的。

在民族立场上,特别坚定。

抗日的时候,杜月笙捐了120架军用飞机给国民党。

三大佬里的张啸林做了汉奸。杜月笙就找一个神枪手把他崩了(这一段可以对应电影里火车站杀“二哥”剧情)。

你看,在当时这么一个特殊的时代,就诞生了这么一群特别的黑帮汉子。

他们做着各种坏事,干着各种非法的买卖,但是私底下却是一群“讲规矩、有原则、重情义”的人。

这种爱恨分明的性格,在这部电影里,就变成了那个时代的男人,骨子里头的“罗曼蒂克”(之前已经说了,罗曼蒂克是代表美好的东西),大部分出场的男性角色,都有这样的特点。

比如王传君演的马仔,虽然老是笑基友是“童子鸡”,看起来没个正经。

但是,在生死关头,他用自己的身体帮基友挡枪。

甚至死之前还不忘调侃一句:“‘童子鸡’是不能投胎的。”

这是情义。

△王传君的角色只有一两分钟的剧情,但是却让人印象深刻,这是演技,也是导演的功力

杜淳演的车夫,可以帮雇主做任何事情,包括杀人。

但是一概只收拉车的钱。

“因为拉车是正经事,其他事情只是帮忙。”

这是讲规矩。

△杜淳在这戏里不能更帅了

还有倪大红演的王老板,他的原型是黄金荣,很贪钱的一个人。

可是呢,他也不是什么坏事都做。

一是不和日本人做生意(电影里说他连见都不见),二是不会乱杀人。

章子怡演的小六给他戴了N次绿帽,他还是没有杀她,“这不就是一个面子问题,为面子杀人没意思”(当然我觉得他也是察觉到自己的兄弟葛优不想杀她,给兄弟情分)。

这是有原则。

而上面这些“罗曼蒂克”的集合体,就是葛优演的陆先生。

他是导演眼中,那个时代男性“罗曼蒂克”的化身。

(这估计是导演刻意化名的原因,杜月笙虽然是原型,但陆先生实在添加了太多美好的想象)

他讲究、有腔调,每次出外,总是把自己拾掇得很整齐,长衫、戴帽子,就像当年的杜月笙。

杜淳到他家里做事,闫妮演的王妈叮嘱杜淳面对陆先生的时候要守规矩、表情要从容,就知道陆先生是很看重教养的。

即使是第一次逃亡到香港,陆先生依然挺直腰杆穿着长袍看报纸,谁会想到,这么一个儒雅的人,竟然是杀人如麻的黑帮头子。

另一方面,陆先生做事情的时候,是有姿态的。

虽然在他的世界里,杀人就跟吃饭一样平常,但是他不喜欢将打打杀杀挂嘴边。

一言不合的时候,他会说喝茶,而不是骂人。

对方要开枪杀他,陆先生拂一拂袖子,站起来,就走了。

不仓皇、不狼狈,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我真的被这一幕给man到了。

而他身上最罗曼蒂克的一点是:重情义。

虽然喜欢小六,但这是大佬的女人,他不碰。

当小六叫他私奔的时候,他回答:“我没这个命,我要照顾的人太多。”

一是为了大哥的面子,二是他很看重自己的手下、家人和那些已经没有什么感情的姨太太。

对身边的人,陆先生有很重的责任感。

这种责任感,甚至在小六离开他多年以后,陆先生也没有放下。

陆先生还记着要去找她,时时想着“你应该是在北方”。

在那个兵荒马乱、谁都自身难保的年代里,想念,大概真的是那个时代的男人所能给出最罗曼蒂克的感情了。

和陆先生这个“罗曼蒂克”的男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浅野忠信演的日本妹夫渡部(也是最反转的角色)。

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在电影的开始,有这么一段话:“尽管他终年身着质地考究的长衫,说着地道的上海话,跟沪上时髦的中产者一样又是喝茶又是泡澡堂子,经年累月,再看不出日本人的样子。”

可能一开始看的时候,我们会疑惑,为什么电影要先写这段话?

但看下去就明白了,导演是为了说,渡部正在努力学习这种上海男人的“罗曼蒂克”。

可是,学了那么多年,渡部也只是表面像,他的骨子里头,根本一点都没有这种“罗曼蒂克”。

他是虚伪的,不讲规矩的。

表面上,讲着上海话,搓着上海麻将,甚至口口声声说会“打日本人保护上海”,但看到后半部,我们会发现,他是一个间谍。

为了完成任务,他可以不择手段,甚至害死自己的老婆。

在感情上,他是自卑而弱小的。

他对喜欢的小六,只敢用强奸和密室培欲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占有。

他不敢正常表达爱意,也不敢像陆先生这样负责任。

他只能用这种扭曲的方式,却填补心中的恐惧和不安。

在渡部这里,没有情义,只有任务、性欲和生存。

(当然,渡部也不是一个完全黑的人,最后他牺牲了自己救儿子,只是我觉得,这一点白不足以改变这个角色的性质)

渡部是电影里唯一一个不“罗曼蒂克”的主角。

他和陆先生的对比,就是为了说明,到底什么是“罗曼蒂克”?

它是人性中的一点点坚守,有了它,这些在刀口上过日子的陆先生们,才没有变成残忍的渡部。

(补充一句:为什么人们喜欢将“青帮三大佬”叫“上海三大亨”,大概也是这个原因。很多人觉得他们做的事情,终归是“盗亦有道”,不是厚颜无耻的坏蛋)

上面,是“罗曼蒂克”的男人们。

下面,我要说女人了。

关于这个,我们还是要看那个年代的女人是怎样的。

以前政治课也有说了,经济基础是和上层建筑对应的。上海经济发展了,人的思想必然会开放。而改变最大的,又往往是那些被压迫的阶级,比如女性。

封建社会的女性,就是三寸金莲,相夫教子,能留在历史上,很多都是贞烈女,讴歌她们,是因为她们对男人忠诚。

可是到了上世纪30年代,就不一样了。那个时候的上海,出现了很多奇女子,演戏的,唱歌的,甚至还有一部分是舞女。

△良友杂志上刊登了上海摩登女,后排中就是胡蝶

袁泉演的角色吴小姐,原型就是民国电影皇后胡蝶。她出名不只是因为漂亮,而是特别有事业心,为了拍好戏,去跟梅兰芳拜师,学普通话,据说演戏配音的时候,她在录音室一待就是七个小时。

被戴笠强占那三年,她依然非常坚强地生活,等戴笠死后,她就立刻回到她老公身边。“姓戴的只能霸占我的身体,却霸占不了我的心,有声,我的心永远属于你。”(真实的胡蝶没有电影里那么惨)

高晓松在节目里也说,那个时候的上海阶级观念、门户之见没有那么强。

时尚都是租界里的青楼女子带起的(因为有钱人去的地方嘛,自然不会穿很low)。

她们去餐厅,去戏院,以前的女性都是不能去这些地方的。

可见,这个时候的女性已经有自我意识了。

她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一生就是等待一段父母给她们安排的包办婚姻。

她们向往真爱,向往自由婚姻,她们很想改变自己的生活。

所以,这些女性身上的“罗曼蒂克”,就是对掌控自己命运的渴望。

这一点,也是在电影里的大部分女性角色的共通点。

霍思燕演的妓女,救了身中枪伤的“童子鸡”,还跟他一起生活。

这里面不只是爱,还有对生活的救赎。

霍思燕的家里挂着十字架,这代表她是一个信徒。她不是一个只会做皮肉生意的女人。

她救人和不收钱做爱这件事,会让她有种反抗命运的满足感。

她靠自己,选择了一个男人。

△墙上的十字架是这个角色的灵魂

阿娇演陆先生的姨太太老五,原来是舞小姐。

在陆先生逃亡到香港之后,她凭借自己的本事,在上海依然很吃得开。

别人都以为这样的女人,肯定都很薄情。

但她对陆先生却是一往情深。

她可能是一直在等着陆先生回来。

可是听到那通电话,她死心了。

陆先生除了交代事情之外,再也没有说别的话,老五彻底明白了自己的地位。

最后,她主动选择了命运:用自己的生命去报答这个不可能再回来的陆先生。

(不管是不是傻,但这是她觉得最好的结局,她报了恩,她殉了情)

△阿娇的戏虽然很短,但挺惊艳的

还有闫妮演的王妈,就是最早期的职业女性。

做事利索、认真努力。

虽然是个下人,但她从来没有看轻过自己。

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妈死的那一幕。

中了子弹以后,她依然坚持写了一封信给陆先生交代工作,然后用最后的一点力气,把家里钥匙从身上掏出来。

到最后都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妥妥帖帖,有始有终,如此有尊严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种“罗曼蒂克”。

当然,这些女性角色中,最罗曼蒂克的女性角色,还是章子怡演的小六。

她是一个特别天真的人。

她的想法是当时所有女性都渴望的:

她想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演戏)。

她想有一个自己爱的人。

△章子怡和小哇跳舞这段,真的超美

当生活不能满足她的时候,她就一次次出轨,去找那些她喜欢的男人。

陆先生说,这是花痴。

小六回答,是的,我就是花痴。

没有半点犹豫,她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她想改变自己没有爱的命运。

可是,她又不够强悍,还是像一个小女生一样天真,把希望都放在男人身上。

(她第一次对着强奸了自己的渡部不敢开枪,我觉得,就是她太单纯了,以为渡边是爱她的,就会对她好)

于是,她内心的罗曼蒂克,终究只能是一个幻想。

离开了大靠山王老板之后,小六就彻底没了方向。

她被蹂躏,被折磨,她的生活被一点点摧毁。

△同一个人,性格从风骚到冷漠,章子怡真的演得非常好

但小六并不完全是麻木的。

电影有一幕,小六在和渡部做爱的时候,流下了一滴眼泪。

这说明,她是痛苦的,她内心还是有情感的。

否则,小六就不会在渡部没忍心掐死她之后,就逃跑了。

跟那些不再反抗的斯德哥尔摩征病人不同的是,小六还是有求生欲的,她还是想改变自己的命运。

男人有情义。

女人想抗争。

电影里安排了那么多人物,其实都在说明同一个问题:

那时候的人,是有信仰的。

他们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追求,都曾经有过信念。

这是电影“罗曼蒂克”的部分。

至于消亡,就是最后的两枪。

陆先生叫人杀死了渡部的儿子(他自己的亲外甥),小六杀死了渡部。

为了报仇,这两个人,都放弃了自己底线。

有情义的陆先生,杀死了自己的亲外甥。

渴望真爱的小六,杀死了这个爱过她的男人。

当陆先生气急败坏地对渡部说“你怎么能不死”的时候,在他的世界里,只剩下愤怒,再没有当初的那一点原则和坚持了。

而最后那一幕,更是讽刺。

第一次穿上西装的陆先生,在香港海关的催促下,脱下了帽子。

帽子是他体面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

但现在,连这个都没有了。

他的帽子脱下以后,他曾经骄傲的原则,他曾经向往的罗曼蒂克,都已经不在这个时代了。

△换掉长袍,脱掉帽子,是陆先生对时代的妥协

看到这个结局,我才真正明白了导演程耳为什么拍这个故事。

所有的精致,所有的情义,原来都是为了最后的毁灭。

导演并不是想拍一个展现旧上海情调的文艺片,他真正目的,是想通过残酷的结局让人反思:

大的,是让人思考,战争到底摧毁了什么?为了生存,我们是不是有很多美好的信仰,也在那时候坍塌了?

小的,是让人反省,自己的生活到底失去什么?我们是不是为了成功,抛弃了很多以前坚持的信念?

这个不停思考,不停反转,每一次看完有新想法的观影过程,就是这部电影最有意思的地方。

这是一部可以让你一看再看,并且不停回味、不断讨论的电影。

现在大部分的电影,卖的都是特效和明星,演技在线都不多,更不要说让人思考了。

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很努力地回想今年看过什么好的国产片,发现能记起名字的,不到五部。《罗曼蒂克消亡史》是为数不多,能让我沉下去的片子。

当然,我也能预感到,这样的电影,票房可能都不会太好(话说我之前推荐的《萨利机长》只有5000万啊,有很多人留言看了我安利想去看,发现已经没有排片了,嘤嘤嘤)。

毕竟我们已经不讲究很久了,大部分人进电影院,也就是为了看看3D,听听笑话,吃吃爆米花,要大家用脑,这要求实在是太高了。

关于这个,导演程耳说过:“是选择票房还是坚持自我,你得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是你想成为谁,第二是你有没有坚持自我的资本,坚持是要靠才华的。”

这句话,听上去很装逼吧。

但我挺喜欢这种屌屌的态度的。

因为为了生活,我们已经妥协得够多了,面对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什么就不能多一些坚持呢?

用电影的说法,坚持自我,那不叫装,而叫罗~曼~蒂~克~

△这是电影里最有意思的一句台词

PS:上面是我的解读,不一定是正确的,如果你们有不同的看法,欢迎留言哦。

花痴女王|文

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花吃了那女孩”(ID:huachinvwang)




  

相关话题

  有哪些你一看到就想摘抄下来的句子或者台词? 
  什么是「反差萌」?你印象最深刻的有反差萌感的人或事是什么? 
  有哪些关于动物方面的优秀纪录片值得推荐? 
  成龙版神话有没有被低估? 
  当初在拍摄Xmen真人版的时候,为什么选择金刚狼为主角? 
  如何评价德国电影《浪潮》? 
  有哪些质量很高的冷门电影? 
  对于观众而言,如何分辨哪些是电影的真实评价,哪些是水军在搅浑水? 
  演技有「天赋」一说吗? 
  如何评价电影《不要忘记我爱你》?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很多人瞧不起艺术生?
下一个讨论
你对iphone 8和iphone 8s有什么期待?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