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普通人和顶级摄影师拍摄同一场景,差距到底有多大? 第1页

  

user avatar   thomaskksj 网友的相关建议: 
      

普通人和职业摄影师,特别是顶级摄影师,在我总结的5大类9个技能中,每个方面都有一些差距,累积起来就是天差地别。


为了符合题目同一场景的要求,下面的例子主要使用尼泊尔EBC徒步的景色。对比对象:

网络上普通照片以及我13年的EBC旅游照

VS

当今最受欢迎的风光摄影师之一:Max Rive (已获授权使用照片)


第一类技能:对拍摄主体的深刻理解

无论是人像,风光还是静物,要对拍摄主体的深刻理解,需要的是真正的专业热爱和长期的深入实践。

1。拍摄前规划

一幅好的人像,静物和风光作品,在拍摄之前需要做多少专业细致的准备,这是很多人很难想象的,以为都是到那现场开拍就可以了。

以风光为例,可能准备计划期长达半年甚至数年。同一个景点,可能一年之中,潮位、星空位置等等恰到好处的拍摄机会就一两天,如果不懂的话就只能撞运气了。

(Max Rive作品:MaxRive - 图虫摄影网

季节、潮位、花期、星象、云雾、极光概率、火山活动等等都需要了解;

前人的照片、攻略、游记、路线都要细读;

平面地图和3D地形图上模拟机位,甚至多次前往实地考察,准备工作很多。


2。拍摄时机

在网络上搜索“EBC Trek”,出来的照片,几乎都是上午8点到下午5点拍摄的大白天。

再来看下职业风光摄影师的拍摄时间,下午9点,上午2点等等。。。完全是和普通游客反过来好吗orz


3。具体地点选择和取景构图

同样角度的Ama Dablam雪山,这张就明显是很普通的记录,拍摄于徒步大路上,层次和立体感不强。

这是Max的照片,拍摄于游客不会经过的地方。同时前景水流的选择,背景月光云层的应用,使得照片的立体感、层次感和视觉引导非常丰富。

(Max Rive作品:MaxRive - 图虫摄影网


第二类技能:努力值和长期性

4。尝试次数

这点专业和非专业也是很难比的。毕竟爱好的话一个地方去一次就够了。

但职业摄影师不一样,近的地方可能隔三差五就会去拍,遇到好天气的概率大大增加。

远的地方也是会去拍好几次,甚至每年都会专门抽出时间前去探索和带团,可以发现很多独特的机位。

比如Max大侠就去了好几次EBC,这几个低位雪山流水的照片都是他第二次去才拍到的,和第一次去时的发现和探索分不开。

(Max Rive作品:MaxRive - 图虫摄影网


第三类技能:技术

5。前期技术

比如这张照片,全景大光比大景深,前期拍摄比较复杂。

6。后期技术

比如这张照片,抠图,统一色彩,控制明暗分布等等后期技术也需要很专业。


第四类技能:风格与美感

7。美感

很多时候我们和大神修图的差距并不是在技术上,而是在美感上。同样都是曲线图层蒙版,修出来的成片美感可能千差万别。

小白修图常见技能之狂拉全局饱和度。。。

大神修图之明暗引导。

大神修图之色彩质感控制。


8。风格

光有美感还不够,统一的美感,大量的积累,长期的实践,才能形成摄影师独有的风格和辨识度。

壮观的日落全景,前面站着一个帅(zhuang)气(bi)的骚年,一看到这类照片,我们可能马上就会想到Max Rive。


第五类技能:表达与传播

9。表达与传播

光有好照片不够,一个应景的文案,不断坚持的推广,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照片的美好,长期关注摄影师的作品。

大神都写了这么多,我们还好意思在图片描述里只写“如图”吗!?


最后欢迎关注MaxRive大神的图虫:

MaxRive - 图虫摄影网

当然也欢迎关注托马斯的微博:

Sina Visitor System

在我的公众号 thomaskksj 后台,回复关键词“目录”,可以找到我的60多篇原创摄影教程。


user avatar   xglaci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专业摄影师跟业余摄影师或者说普通的摄影爱好者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对器材的理解程度不同

专业摄影师一般都会充分的了解机能,知道这台机器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比如说,我知道某台机器的ISO高感不好,那我尽量避免暗光拍摄;我知道某台机器的像素高,我就会找一些尽量能凸显照片细节的场景。简单来说,就是可以扬长避短。

其次,能到达的地方不同

专业的摄影师能到达的机位跟普通的爱好者是差很多的,比如我会为了拍摄前往一些普通人根本不知道或者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去的地方。

再有,对时间天气的掌握不同

我在拍摄之前都会做详细的规划,比如查当地的卫星云图,提前看一些星空的条件,利用各种app提前看好日出日落时间,选好最佳拍摄位置以及最佳拍摄日期。

但是上面这张照片是我合成的,是在同一时间拍摄的不同照片。

详情可以看:



知道该用什么样的参数,什么样的器材,以及更专业的设备

摄影师会对拍摄场景进行判断,基本上用什么机身用镜头已经了解的七七八八了,而且会用到更合理的参数,比如这个场景我得用长焦进行特写,这个场景我用竖构图会更好一些,这些都是普通人索不具备的专业技能或者说感觉,以及普通人根本不会用到的设备。比如说各种滤镜三脚架等等。

后期很强大

最后一点,也就是后期。摄影师可以根据自己拍摄的照片,在电脑上进行后期,扬长避短;毕竟术业有专攻,专业的后期对照片会影响很大。

详情可以看:


渴望不同

专业摄影师都会对自己拍摄的照片场景有一个预期,而且拍照一般是作为工作来看的。

所以一般都会保证自己达到这个预期。

换句话说,可以保证一张作品的下限。

而且真的会为了拍摄一张照片或者一个场景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个可能是普通人难以做到的。

资源不同

这点也很重要,好的摄影师会有很多资源,拍摄一些普通人难以拍摄的场景,这个跟摄影师本人的社交、人脉关系,与人相处有关,但是我觉得也算是一个优势吧。

比如国家地理摄影师,本身就是一个金字招牌,很多地方普通人无法进入,无法拍摄,但是作为国家地理的摄影师就又便利。

综上所述,专业的摄影师跟普通的爱好者差距还是有一些的。

毕竟是靠这个吃饭的,但是摄影门槛现在越来越低,手机摄影也越来越强大,大家有这样的误解也在所难免。

但是我依然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摄影,热爱摄影,能拍出自己喜欢的照片。

想学习摄影的话,可以看看这2本书。


user avatar   iamlic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奥兰多专业房地产摄影师哈里·林(Harry Lim)曾写过一篇文章《将近8个月后,照片有助于在8天内卖出房屋》:有一栋别墅在奥兰多的房产市场挂了224天,但并无人问津。卖家急于出货情急之下找到了专业空间摄影师Harry Lim拍摄了一组新的照片。结果8天就成交了。

下面的图直观的展现了户主拍的照片和职业摄影师拍的差距:

同一间客厅的这两张照片中的照明和取景的不同:

整体照:




看了这些照片,发现差距主要在光线、构图、和后期处理上

专业摄影师更了解光线:

专业的房地产摄影师知道明亮和明亮的空间看起来更大,更吸引人。 例如,他们知道要打开每盏灯,并且能够进行拍摄,以使窗户或其他房间的光不会诱使相机造成曝光不足的内部。 他们还知道如何在软件编辑程序中调整照片以使色彩水平恰到好处。 查看客厅上方的前后照片,以了解照明的不同之处。


普通:

职业:

普通:

职业:

普通:

职业:

普通:

职业:

------------------------------------------------------------------------------------

广告区:

参考:

harrylimphotography.com

5 Ways Pro Photos Make Real Estate Shine | Candy's Dirt


user avatar   pinglao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差距是巨大的,有的人文摄影师拍摄的场景,已经一去不返了。时代和岁月改变了人。

学习摄影史,学习名家大作,是摄影提高艺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1998年,史蒂夫·麦凯瑞拍摄的吴哥窟的吴哥寺。那个时候,修缮还没有开始,吴哥寺没有脚手架。水池边,人很少,都是当地游客:

这一张注意狗的框架是马


2019年,二十年后,我这个普通人拍的,意境差距太大了。这还是我8次去吴哥窟拍回来的几千张小吴哥照片中挑出来的:

史蒂夫·麦凯瑞拍摄的光影

我的狗尾续貂,但是拍摄前确实没有看到过上图

6:17构图:

1995年,史蒂夫·麦凯瑞拍摄的加勒渔夫

2018年,同一块礁石的西侧,我拍摄的加勒渔夫演员。观察力敏锐的朋友可以看出其中很多差异:

史蒂夫·麦凯瑞拍摄,我是2018年看到了这一张照片:

其实我在2014年,带领第三个尼泊尔摄影训练营在尼泊尔拍摄时候,就留意到这个视角。可能那一刻我被附体了吧。

游客的视角往往是这样的

稍微往右走,就可以找到这个角度了: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找个丑的


user avatar   wenkanz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user avatar   gateoflun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怎么感觉教主是在暗度陈仓,开始在汽车领域布局?

未来华为做智能汽车的软硬件,长城做整车?然后扩大到其他车企?


user avatar   lebann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




  

相关话题

  体胖肚凸、满脸横肉的中年男性,如何能拍得上镜? 
  有哪些让你忍俊不禁的照片? 
  为什么我的摄影老师不让买微单相机? 
  影楼摄影师成为总监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照相机镜头为什么看起来是紫色的? 
  景深的原理是什么? 
  如何评价dxomark? 
  有哪些照片是拍摄者(或被拍摄者)在临死之前拍摄的? 
  你有哪些笑容灿烂的照片? 
  奥之心(原奥林巴斯)发布 M43 画幅旗舰相机 OM-1,售价 2200 美元,值得入手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英雄无敌7》?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 2017 年央视 3·15 晚会?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