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的你能坚持五年也是醉了!
这个题目看得我一身冷汗,
我还以为是我老婆上网发问题,回过味来再一琢磨,我不是硕士。。。。。。
先打两把dota压压惊!!!
——破百赞,感谢乎友惨无人道的支持——
随着《巨婴国》一书的下架,巨婴也成为了热词。
巨婴,生理是成人的,心理是婴儿式的。虽然,这个热词饱受诟病,却也准确地概括出某些人的行为特征:不成熟,逃避问题,爱抱怨,依赖父母,没有独立性(这应该是直观的通俗理解,至于这后面的专业知识不重要,略过不提),因此成了大家的常用词汇。
我在婚姻咨询,经常见到这种类似巨婴化的行为方式。
很多个案中,男方外遇被妻子知道,当妻子去找丈夫谈时,丈夫要么保持沉默,要么就说那离婚好了,平时就是玩手机玩游戏,就是这样的不配合,给妻子的感觉,丈夫就像孩子一样,怎么他就不肯直面问题,他在处理婚姻矛盾上,怎么那么幼稚,不肯积极的解决问题,总是这么拖着,搞什么呀。
也有一个个案,妻子反复出轨,当丈夫发现时,就会求原谅,并表态再也不这样的。可是似乎仍然无法杜绝,而且出轨对象就是20来岁的小伙子,比自己小上十来岁。妻子会抱怨丈夫不够爱自己,对冷漠,生活有代沟。丈夫也反思过,可能是自己对妻子平时缺乏关心和照顾,也做出改善,承担部分家务,可是妻子仍然依旧。丈夫会觉得,妻子的行为怎么就像孩子,一些都不像成年人。
如果用巨婴来概括,可以说我所遇到的婚姻危机当事人,或多或少都有巨婴化的特征,这在心理学中有一个专业的词汇来描述:退行——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特别棘手的事情,会承受巨大痛苦,当这个局面一时半会解决不了,一些儿童化的行为模式就会出现,用来转移或者逃避痛苦。从某个角度来看,这并不是幼稚,而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防止持续的内心冲突产生更大的破坏性的伤害。
这在生活当中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如工作中遇到晋升瓶颈,时间长了无法改善时,可能会突然不再热心工作,而沉迷于游戏,或者增加许多应酬,喝得酩酊大醉等,这只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因为,当自己的尝试与改变都无法突破这个困境,而又没有能力选择放弃。往前,无门;后退,无路,这种局面会造成巨大的内心冲突,内心会承受强烈的痛苦,长此以往,人的内心是会崩溃的。面临这样一种险境,通过这些婴儿化的行为方式让自己暂时逃避问题,是一种保存自己的方式。
前面的2个婚姻案例,都是十多年的婚姻,一路风风雨雨走过来,有着相当深厚的夫妻感情。另外,孩子未成年,父母又年迈等,选择离婚的话,有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得面对和处理,最重要的也是舍不得这么多年的夫妻感情(夫妻感情不深,离婚是比较容易的选择)。
如果,当事人是一个人格非常完善,情感模式非常成熟的人,当然可以承担离婚后带的一系列问题,可是还是有很多人,由于成长的原因,由于性格的原因,由于情感经历的原因,不具备这样完善的条件,就会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境中无法自拔。
这个时候,或许一些婴儿化的行为模式可以让自己有一个喘息的空间,不会让激烈的内心冲突逼得走投无路。
现在,回到题主的描述,题主或许会认为这个男人不是退行,而是本身就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那我来看看她的丈夫是什么样的。
我们通过她描述的具体细节,可以发现焦点有二个:1、工作方面;2、与人相处。
1、工作方面
丈夫海归硕士,靠家里的关系进行银行系统,柜员岗位工作5年,职位没有变动。
能够去国外留学,不外乎几个原因:1、能力很强,通过自己努力而拿到国外的offer,并拿到奖学金以及国家公派留学;2、通过家里的资源,拿到国外的OFFER;3,自己的努力也有,家里的条件也不错,两方面综合。
回到题主的丈夫,多半家里的条件还行,能够托关系进银行系统,但家里的资源也不是太厉害,否则早就搞不干柜员了。所以,出国留学,第3种可能性会比较大,也就是说题主丈夫的能力,是有的。
丈夫的能力是有的,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实现了出国留学想法,有自己的期待和理想的年轻人(实现了自己留学梦)。但追逐梦想的能力不至于达到强悍的地步,多半没有拿学校的全额奖学金OFFER,也没有拿到国家的公派留学名额,家里应该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学费与生活费(后面讲到,他对家庭有一定的依赖性。当家庭有一定资源时,有依赖性是比较常见的)。
题主述说的细节似乎支持这样的判断:找了两家单位吃了闭门羹;父母给他安排工作。
从这两个细节可以推理出更多的关于题主丈夫人格方面的特征:
找了两家单位吃了闭门羹:
能力不强悍,内心有想法。
原因:
(1)没有在国外解决就业。在国外念硕士之后,留在当地(假设是欧美发达国家)就业是非常困难的,能够做到这一点,是极其强悍的,没有做到也是正常。
(2)没有在国内金融发达城市就业。如果独立比性强,综合能力也比较强,通常会在毕业前就开始着手解决工作问题,他没有达到这个目标,显然在这两个方面并不突出。
(3)一开始时,自己找工作,没有依赖父母。一方面,父母的能量可能没有那么大,另一方面,内心有自己的追求和想法,并不愿过于依靠家里的资源。
这种不愿意,一方面就是家里的资源并不突出,无法满足自己的要求,另一方面,内心比较骄傲,不愿意假借家人的力量去摆脱自己的困境。
父母给他安排工作:
对家庭有依赖性。
求职经历只有2次(假设信息准确),就放弃了自己之前的设定,而选择了父母的帮助,要么就是父母的资源很雄厚,强力的介入,迫使孩子接受他们的安排;要么就是他害怕再次受挫,不愿意去面对找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既没选择降低自己的要求去适当求职市场的现状,也没选择去金融一线城市去获取更多工作的机会),而是选择了回避问题,呆在家里,不去找工作了,他的内心可能一定程度的脆弱性,抗压能力比较差(如果仅仅只是贪图安逸,他不会这么辛苦努力争取国外读书的机会。前面已经分析过)。
题主的丈夫属于后者的可能性比较高。他干5年的柜员没有升迁,就说明父母的资源只能让他成功的进入银行系统,仅此而已。
通过这样的分析之后,她丈夫的某些特质就跃然纸上:从象牙塔出来的知识分子,初入社会正经历心理的适应期,经历着比较强烈的现实与理想差距带来的失落感。感慨自己的怀才不遇,会对生活现状心有不甘。人格结构有一定的脆弱性,容易受打击且比较难恢复,进入社会工作之后的身份转化会遭遇一定的困难。
一般来说,很多人的内心有些敏感和脆弱,如果期待值不是太高,落差不是太大,会比较平稳度过从学校到社会这个的心理转型期,可是留学生的身份,却让他背负着过高的期待和压力,无论是自己,还是身边的亲人,都设定了太大的期待值。这种期待一旦设定,就很难降下来了,而且多半他本人也不愿意主动降下这个期待。期待太高,落差就会很大,这就会给当事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他的内心又有一定的脆弱性,抗压力较弱,这样多半会让他的心理转型期变成了心理转型危机。
再看看他进入工作之后的行为表现:
“…推三阻四 这个不愿干 那个不愿干…”
“…下班后回家就打游戏…”
“…上(网)申请投行的工作…”
“…还考cpa…”
前面两点,显然是消极怠工。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消极怠工,一种可能,没有想法,也没有能力,不愿意努力(就像题主说的,废人),懒惯了,一直都是这样玩过来的,是一种习惯性怠工;另外一种可能,干与不干一个样,怎么努力也无法让局面得到改善,甚至受到了压迫与排挤,感受到了失望与无助。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这个男人,有一定的能力,通过了自己的努力获取的留学机会(后面的细节可以佐证:在同事中吹嘘自己的留学经历,显然这是一段承载着努力的光荣史);也是心中有想法有追求的人,有着更高的追求目标,也曾经努力过(一开始时,自己找工作,没有依赖父母)。
这样看来,他怠工的原因多半属于后者。在工作中,遇到了巨大的困难,让他产生了一种无力感,甚至有些绝望,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一方面,因为自己面对困境的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则是来自心中早已经设定的一种较高的人生目标,与低下的生活现状的差异。
我在之前说过关于退行的特征: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特别棘手的事情,会承受巨大痛苦,当这个局面一时半会解决不了,一些儿童化的行为模式就会出现,用来转移或者逃避痛苦。
这个时候,游戏开始出现。
下班后回家打游戏。
或许,他对游戏还是有些喜欢的,但肯定没有达到这样一种沉迷的状态。
一个人如果沉迷游戏,要么就是真的是非常热爱玩游戏,是生活中的一大爱好,要么就是逃避现实,释放压力的一种途径,那么题主的丈夫属于哪种呢?
如果爱玩游戏,题主多半会说,他一直都喜欢玩游戏。显然没有这样描述。而且在描述顺序上,沉迷游戏出现在消极怠工之后。这两点显示,他并非痴迷游戏的主儿。
遇到了工作上的困境,心中无处排解的压抑与痛苦,不能总憋着,会受不了的,这个时候游戏就成了他压力的宣泄口。很多人没有那么强大的承受能力的,我们也提过,他的承受能力较差,有一定的脆弱性,非常需要这样的一种释放,让自己能够喘口气,否则会崩溃的。
综合这两点考虑,题主丈夫属于后者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前者:游戏已经成了他释放压力的重要途径。这也难怪题主会有一种丈夫是巨婴的感觉,因为丈夫已经出现了退行,这样一种保护机制了。
而且从题主的描述来看,游戏是唯一压力释放途径(并没有其它贪图安逸的行为)。这样的危机处理模式,是比较容易出现问题:
(1),对解决压力源没有任何的帮助,因为导致压力的原因有两个来源,工作能力的缺陷,自身心理的脆弱。而游戏对这两个方面多半没有任何积极的辅助作用;
(2),游戏并不能够真正的让情绪压力得到释放,更多的只是一种麻痹,是一种快感替代;就像有些处理压力时,会选择狂吃,疯狂的购物,喝酒。这是用一种快感来掩盖另一种痛苦,这是一种非常有害的方式,不但无法提高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反而会削弱这种承受能力(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在这里不详细展开,此处重在分析行为后面的心理模式)。
(3),游戏会产生新的压力源,当身边的人觉得你玩物丧志时,恐怕都不会有好心情吧。这一定导致新的压力源产生,会带来雪上加霜的效果。本来,他指望游戏可以释放自己压力,可以让自己能够得到放松,可是这种方式本身却带来了新的压力,反而得到了火上浇油结果。
通过上述3点,可以非常明白看到,游戏带来的短暂的快感与轻松,很快就会被工作中迟迟未处理的问题,心理承受能力的日益变弱,游戏导致的指责,会被这三个方面压力全部稀释,反而得承受更大的压力,这就像一句俗话,下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而这种压力的日益变大,又会强化他对游戏的依赖,因为,他的承受能力较差,有一定的脆弱性,非常需要这样的一种释放,让自己能够喘口气,否则会崩溃的。就这样恶性循环有了雏形。
毕竟他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也是在千军万马中走过来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出国留学梦的人,终究不会在压力面前一直被动,会做出努力去打破僵局,改善现状的。我们来看看,他破局的两个选择:换工作;考CPA;
上(网)申请投行的工作:
这种选择带来的问题,似曾相识呀。他在毕业回国打工作之时就遇到了:找了两家单位吃了闭门羹就闲赋在家等他父母给他安排工作。在那个时候,他就没有解决好自己找工作会面临的一些难题,就像我之前说的:既没选择降低自己的要求去适当求职市场的现状,也没选择去金融一线城市去获取更多工作的机会。
其实,当时找工作失败就暴露出来了一些他身上的问题和缺陷,只是这样的结果,非但没有让他积极去面对和思考,反而让感受到了极大的挫败感,不愿意甚至不敢去面对了。其实如愿的得到一份心仪的工作,是要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如获取岗位信息的收集能力,对收集的求职市场的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正确评估自己的各方条件的内省能力,对自己的目标进行可行性调整的心理调节能力,敢于正确的尝试未知挑战的承受能力等等,这些都是与更换工作,这种解决问题方法相关联的能力或者心理素质。
这些东西并非天生的,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在5年前,题主的丈夫就回避这个问题,这是走向社会的一个必要的心理转型期,通过家人的帮助而回避的这个问题。这些问题,在职业道路走得比较顺利时,也会慢慢解决,不过这种方式在他这里也失败。
既然不具备这些能力,他再使用换工作这样的方法,毫无疑问,注定失败。
换工作的失败,带来了新的压力,这会使得他所背负的压力变得更大;而失败又再次让他体会到了挫败感(不是每个人遇到换工作不顺,都会感受到过于强烈的挫败感。找工作不顺,一种常见的生活遭遇嘛,可是他显然受到强烈的挫感),这种挫败感会降低他的心理承受力。
一方面压力增大了,另一个方面心理承受力又下降了,显然他就更需要压力的宣泄了。
考CPA
这种做法就有点像国内的学生,找不到工作就会想到考研。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出国留学,相信对学习或者考试还是有一定的信心。所以他选择了考CPA。可是,这种情况下决定考CPA的状况,与当时出国留学努力学习有着极大的不同。
出国留学,多半是先在自己内心中树立了一个目标,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而且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不断地伴随着成功,如高考的成功,本科阶段学习的成功,考雅思或托福的成功,可以说,这是一个主动努力的过程。目标的设定,出于自己的选择,努力的过程伴随着成功,充满的干劲。
考CPA呢,这是由于工作遇到了困境,没有办法之下无奈的决定,内心到底有多想考这个呢?恐怕意愿程度不高,否则早就考了。另外,自己找工作受挫,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个不甘平凡的想法,似乎也只有CPA这一条路了,这是一个被动的选择。即使是被动的选择,好好做也行,可是他在决定考CPA是在什么背景下呢,他内心充满了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巨大压力,心中充满了无助感和绝望感,而CPA考试又是难通率比较低的。考试的高难度就会带来更多的压力,这是解决困境的最后稻草,在这种双重压力的影响,而他内心充满了压力,又回到那个困境:“非常需要这样的一种释放,让自己能够喘口气,否则会崩溃的”。
“还考cpa 结果是两天打鱼三天晒网的那种 考了三年还没考出一门课”,出现这种情况,就在并不意外了。是好高骛远吗?在外人的眼里,恐怕难逃这样的责备。只是,越如此责备,越抓住CPA不放,谁叫CPA是最后的稻草呢?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他使用的两种突破困境的方式,他所肩负的压力不但没有丝毫减轻,反而变得更加沉重,更难背负了。我们之前分析过,工作中困难已经让他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退行,所以会用游戏暂时来回避问题,释放自己的压力,而他正视问题的两种方式,换工作和考CPA,不但不能让他摆脱困境,缓解压力,反而让5年前工作失败时所暴露的问题重新出现,同时他又肩负着背水一战的压迫感,这样巨大的压力,会迅速打破依靠游戏而勉强维持的内心平衡。
当心理失衡开始出现时,会强化对游戏的依赖(“结果他每天还是玩8个小时的游戏只看三个小时的书”,出现这种情况也就并不奇怪了),变让自己变得更加封闭,也会强化他对之前目标的追求。一方面,这个目标是他未来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能够安慰他痛苦的内心,另一方面,他迫切希望通过实现这个目标,让别人对他刮目相看,所以5年前找工作时就存在的想法,会在这个时候就变得异常强大。事实上,他心中的想法和期待,虽然题主没有提及,但多半是不切实际,不太能够实现的(其实,从学校进入社会之初,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问题,是比较正常的),这在5年前就已经证实了。
他追逐这个不切实际的目标的方式也只剩下了唯一的途径:考CPA。刚才已经分析过,这是死胡同。不切实际的目标加上不切实际的方式,可见他的境遇会怎么样。
现在,他有点像进入死胡同的困兽。由于内心的压力,他会变得容易被激怒。由于,他对未来不切实际的想法,会让他变得孤立,难以沟通。由于他过去的成功,让他对认同和赞美变得强烈。这种情况下,如果他出现严重的抑郁和焦虑症,一点也不奇怪。
2 与人相处
刚才的分析提到过,这样的变化除了工作,影响最大的就是与人的关系。我们来看看相关的描述:
…抱怨领导不重视…抱怨家人不支持…向同事炫耀自己的学校和以前在国外的经历…和他们网点主任闹翻 还动手打人……我劝他上心点他不听 为了这个我已经和他吵了好几次了
抱怨领导不重视…抱怨家人不支持:他需要被理解。
在之前我们分析过,他是内心有想法的人,对生活和工作也有较高的要求(虽然不切实际),但在实现过程中碰壁了。
刚毕业的之初的就业找工作,是第一次碰壁。进入银行系统的工作,是第二次碰壁。
每一个学子,在毕业时都要面对学校与社会的对接,学生与工作者之间身份的转换,这种对接与转换的后面是能力与心理素质的转换,是对心理的承受能力,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对目标的调整能力,对自己的需求的抑制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考验与提高,这些都是工作中对能力与心理素质新的要求,所以对某些人来说,这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心理成熟期,也是同时是一次心理危机期。当然,有些人调低了目标和理想,而回避了许多的压力与困难,而有些人坚持了自己的设定,迎难而上,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与素质。无论是其中的那一种,都是一种人生的选择,下班后围着麻将桌,未尝不是一种人生的滋味。只是在他这里似乎就处在中间,饱受着心理的冲突,无法破茧而出,反而越陷越深。可是,你能说他坚持对生活的高要求错了吗?似乎也没有错。如果不放弃这样的高要求,面临的困境又如山重如海深。
似乎有点说远了,再回到现状:
在找工作之初,他通过家人的帮助回避了这个挑战,显然实际的工作又再次让他面对这个问题。如果,他只是一个没有追求没有理想安于现状的人,或许不会这么渴望被理解,又或者他的学习经历没有这么“炫目”(从教育经历来说,留学硕士是非常值得骄傲的成就),国内大学毕业的一名普通学生,他制定的目标或许不会那么理想化,也不会如此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
他面临的责备多以贪图安逸,好高骛远,而只有他心里清楚,他并非一个懒惰的人,他是一个有梦想有要求的人,所以在无助当中,就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而他过去的生活,也是围绕着大量的赞美和夸奖,这也加强他对被理解的渴望。
有个时候想想,工作中遇到的困境,要么就是玩游戏,要么就是换工作和考CPA,这样的行为模式,又如何能够得到身边人的理解呢?
他的成长过程,多半是伴随着赞美和奖励,这样的场面,他又那里能够适应呢,那么也就不难理解,寻求理解会成为他人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
另外,退行发生之时,内心多半承受着巨大无助感和无力感,这种对自己能力的否认,也激发了对他人认可的渴望,希望获得别人的理解。这种理解,是他能够重重压力中可以得到喘息的慰藉。
向同事炫耀自己的学校和以前在国外的经历:渴望被关注和赞美。
他平时多半不是一个爱吹牛,喜欢炫耀,夸夸其谈的人。当一个人的成就摆在那里时,不用多说,别人也知道你厉害,根本就不用自己说。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时,这种差距越大,越容易导致内心的脆弱,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们,就喜欢追怀过去的荣耀,这会能带来一种存在感。这种存在感,能够带来抵抗压力一种能量。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的沟通能力比较弱,不知道该如何与同事进行交流。我们都知道,当沟通能力较弱,往往意味着共情能力会比较弱,不知道说些什么内容别人会比较感兴趣,这时就容易出现自我中心的倾向,使得沟通的话题围绕着自己感兴趣的。他的现状我们分析过,他的成功停留在学生时代,再结合他在工作中遇到的窘境,留学经历的话题自然就会频繁出现了。
和他们网点主任闹翻 还动手打人:容易被激怒。
前面的分析,已经得出,他经历着工作困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也面临着无力处理的无能感,醉心于游戏来逃避现实,后来在寻找突破困境的方法(换工作,考CPA)失败后,加速了心理失衡发生。
当心中存在巨大的压力,就是一个行走中的火药桶,一直围绕在身边的赞美也突然间变成不理解,会觉得身边的世界是满满的恶意,这时,一个人要么把负面情绪压抑得更深,要么就是变得易怒。
事实上,与妻子的几次争吵也是类似的情况。
当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其实多少可以判定,他的心理平衡恐怕已经面临危机的。 特别是第三点,与网点主任的矛盾升级到暴力,这说明内心的冲突,已经有开始出现失控的迹象。
当然,你们可以说他是一个有暴力倾向的人,只是这样的推断太过武断,一来,妻子并没提及丈夫在夫妻冲突中出现过暴力,以现在题主的状态,多半不会来帮着丈夫掩饰;二来,我们在前面的分析已经得出,他经历着巨大的内心冲突,但类似这样事件只有一次。所以,更多的证据显示他本身并不是爱动手的人。
其实,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我们总结一下他的行为和心理模式:
1、银行的工作不努力;
2、沉迷于游戏;
3、执着要换工作;
4、执着要考CAP;
5、脾气比较冲;
6、觉得全世界都不理解他;
7、觉得全世界都看不起他;
8、觉得自己非常厉害;
如果,你身边有一个这样的人,你觉得愿意与他相处吗?或许,也会退避三舍。还是那句话,如果他出现严重的抑郁和焦虑症,一点也不奇怪。他现在出现了严重的退行现象,可能并不只是你觉得他像一个巨婴,多半他身边的亲人也会觉得他像个孩子,像个巨婴吧。这只是表象,而实际上,他可能陷入了相当大的困境。
这个关于婚姻中间巨婴化的问题,我已经拖了很久了,想说的太多,却愧于表达能力却有限,恐怕说的点太多,就说不清楚,就先说这么多吧。如果,大家觉得好,以后再更。
平心而论,银行柜员生涯确实是大坑。
任你多好的经济金融专业基础,柜员岗位上用的到的永远是微笑服务,双手接送,还有存取转开那几个交易码快捷键。
前些年还好,柜员主要用职业技术学院或者专科学院毕业生。本来预期就低,平时学的也是点钞录入这些直接可以能应用的,一毕业就可以是合格柜员。
这几年柜员都开始用985211硕士和海龟硕士了。
培养个海归硕士上百万,出来所有学到那些经济学金融学一点用不上,每个月拿三四千块工资,各种信用卡基金保险任务,拉不下脸营销完不成任务就会被领导难看。
现在这个社会,隔三差五碰到个巨婴客户还会被骂个狗血淋头。能考上985211国外名校读研的,谁不是天之骄子,哪里受过这种气?
外面所言银行工作光鲜,但是进去之后,生活就揭开温情脉脉的面纱,打破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
关系强硬的,早早转岗,很快进入机关办公室,摆脱底层生活。
没关系的,有些适应能力强的,迅速培养出一身铠甲,待客热情积极参加各类唱歌体育营销创意比赛,被领导记住,有机会就参加竞聘转了岗,进去了客户经理这个坑。
有些就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把所有的诗意才华磨成齑粉磨成泥土。
最后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了。
做柜员超过三年,找工作基本属于废柴了,还不如刚毕业的大学生。
能上名校的人,学习能力都不差的,所缺的就是那么一点点机遇。
题主先生就是没找到转岗的机会,又一直没有及时止损。
想去投行是好的,但是说实在的,cpa考出也不见得能进投行,尤其还是脱产考。
投行也不是想象中那么高大上,国内投行也基本上属于一个团队几个领导拉项目几个民工干活几个关系户混日子的局面。国内尽职调查很多也是有模版的填空题。
如果题主先生没有好的资源,投行也不愿意多个老人来分肉的,干活的话宁可招几个漂亮的或者机灵的应届生更听话。
我想知道什么专业的博士能有百万年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