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枪法
结论:不管是什么技能,都是个人日积月累的练习成果。
#2018-01-29 v1.0——创建
……
#2018-05-09 v3.0——更新:目录、更新说明、瓶颈、手感不佳
#2018-05-12 v3.1——更新:图片
#2019-01-07 v3.2——更新:图片
一、相关阅读延伸
1. 枪法只不过是些神经活动而已
2. 高手与新手的差异
2.1 无意识的决策
3. 第一种解释:程序性记忆
3.1 肌肉记忆错误说法仍流传甚广
3.2 高手无法告诉你为何他能打得准
4. 第二种解释:髓鞘质
4.1 髓鞘质的原则
5. 第三种解释:心理表征
5.1 提前判断(不是动态视力)
5.2 领域特定性
5.3 解释信息
二、FPS游戏的鼠标控制技巧
1. 定枪
2. 截枪
3. 跟枪
4. 甩枪
4.1 三种甩枪形式
4.2 小心左甩枪
三、练枪
1. 分块化
2. 有效重复
3. 老师反馈
4. 加入有用的交流群
四、你将会遇到的困难
1. 思维定势
2. 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
3. 睡眠
1. 枪法只不过是些神经活动而已
大脑是用来处理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然后发出指令,指挥运动器官。例如我的眼睛和耳朵把光波和声波转化为神经电脉冲,然后通过轴突传给大脑处理,最后发出指令收缩或放松某块肌肉,让某个腺体分泌一些激素。
总而言之,很多复杂的人类活动,都可以视为由许多简单反射弧组合而实现的。
大脑在执行工作是分工的,而不是整体性的,比如区区一个脑中风就可以瘫痪大脑作业,依照中风位置和面积又有不一样的影响。脑区严重受损就会造成相应人体功能的失常。比如你手脚本身都很正常,但负责运动信号处理的脑区受损就无法正常运动。
如果直接在大脑的某些区域用电极进行刺激,你可能会唱歌,然后你还无法解释自己为什么要唱歌。
大脑本身是个非常复杂和精巧的器官,虽然认识还远远不够,但已有的许多知识足以给我们带来启发和思考。
2. 高手与新手的差异
高手与新手的差异,就是内隐记忆的差异。同样难度的任务,新手要比高手付出更多的成本才能完成。对于高手来说,很多复杂的技能都已经形成了习惯,不需要费什么心力,就能轻松完成。我们现在能在网上迅速检索到海量的陈述性知识,但真正有价值的,是需要长时间练习才能具备的。
2.1 无意识的决策
一些德国科学家在2014年进行了一项观察室内攀岩的研究。结论就是攀岩高手无须有意识地思考,看到哪一种把手就知道采用哪一类抓握方法,使他们能更快地攀岩,而且掉落的概率也更低。相反,攀岩新手,则必须有意识地思考每个把手适合哪种抓握方法。
换句话说,你不要用死其中一种技巧,高手跟你说他是只用甩枪的甩枪流,实际上,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用了别的技巧,因为他无须有意识地思考。而已经察觉到的玩家就会跟你说靠自己感觉,自己适合什么就用什么,或者说什么偏什么。
3. 第一种解释:程序性记忆
肌肉记忆是错误的叫法。肌肉记忆是不存在的,因为记忆存储在大脑里(负责这种记忆的是小脑),肌肉是没有记忆的。总而言之,这个迷の名词,别用就好。
人类动作、思维和技能的控制中心是条神经元线路,而不是那些盲从的肌肉。技能都在我们的脑中,肌肉和骨骼本身的作用就如同没有牵线的木偶。
3.1 肌肉记忆错误说法仍流传甚广
「肌肉记忆」的说法是影响了整个FPS游戏圈,因为它能解释FPS游戏中最关键的部分:枪法。
这攻略一代接着一代传下去,所以基本上高达九成的高手仍用「肌肉记忆」传承下去。
3.2 高手无法告诉你为何他能打得准
程序性记忆很大程度上是内隐记忆,也就是玩家意识不到的记忆。换句话说,高手不是不想帮你提高枪法,而是他无法说明白。
情景再现
FPS游戏高手的回答:额……怎么说呢?就是一种感觉吧,反正……你只要打的多就明白得了。如果你是高手应该能理解我的意思。
所以你问任何枪法好的高手是怎么打的,他们都不知道如何告诉你。他们的答案意思基本上会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两个字:感觉。
当然,当一个人的外显记忆全部转化成内隐记忆的时候,他反而无法再把这个信息教给其他人。因为内隐记忆中的信息是很难用言语来陈述的。
我们的知觉、情绪、身体感觉以及成长过程中诸如学习爬行、走路、骑自行车以及最终学习换尿布等行为,都编码进了内隐记忆。
4. 第二种解释:髓鞘质
髓鞘质给神经回路包裹上绝缘体,髓鞘质越厚,绝缘性越强,线路就越协调干练,我们的动作和思维就越加精确和敏捷,这个可以说是我们的手感。髓鞘质还能调控速度,偶尔减缓信号传递速度,从而确保它们在最佳时刻到达突触。
4.1 髓鞘质的原则
一旦掌握一项技能,就会感到收放自如,大脑能够创造出一种非常具有说服力的幻觉:这我与生俱来的。只有精神高度集中的重复记忆才能最高效率生成髓鞘质,练习时间久不一定有效(很难)。
有基础的,哪怕几天没玩FPS游戏,热身一段时间,重复的练习,很快又建立起技能回路,手感就上来了。
5.第三种解释: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
比如说一提「蒙娜丽莎」就在脑海中看到那幅画的形象。或者一提到「狗」这个词,不必搜索记忆,便能想起关于狗的各种细节。「正方形打野」是什么鬼,假设你听都没听过,那就没办法了。
如果没建立心理表征会怎么样?举个例子:
5.1 提前判断(不是动态视力)
职业棒球运动员能够持续不断地击球,而且对方抛出的球速,可能超过每小时144千米,他们的视力与常人无异,反应也不会比常人快。只在刹那间,击球员就得决定要不要挥棒击球;如果要击球的话,还得决定朝哪个方向挥棒。如果换成其他人,他们没有在连续几年时间里不停地训练这种特定技能,根本不可能做到。
多年形成的心理表征使击球员能迅速意识到对方抛出了什么样的球,并且马上判断在击中此球后,球可能会朝哪个方向飞去。只要他们看到了投球手的胳膊开始动,球离开了他的手,便非常清楚地知道这个球是快球、旋转球,还是曲线球,并且大致可以算出击球后球会朝哪个方向飞去,根本不必进行任何刻意的计算。
他们学会了怎样解读投球手的投掷,因此,在确定是否挥棒击球以及朝哪里击球时,无须真正看到球怎样飞过来。我们其他的人,由于没有接受过相应训练,根本没办法做出这些决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球飞到接球手的手套之中。
相关游戏术语:预瞄、架枪、预判、走位、战术、提前枪
使用狙击类武器时,不仅仅看反应,还要猜对面怎么走。因此,玩家在面对「闪身」「蛇皮走位」的时候空枪次数很多。投入的时间很多,实战强度大,那么肯定有更快的处理方式,而不是像新手一样手忙脚乱。
使用144HZ的显示器,优先考虑TN面板(虽然很渣,但响应最快也便宜),其他面板不用考虑了,除了IPS面板(但是贵啊,即电竞显示器四大金刚)。
5.2 领域特定性
问:某个游戏或练枪软件练出来的枪法对其他射击游戏有没有帮助?
答案是有。
例如:建立开车的心理表征不太可能让你能够绘画,但在开其他类似的机器时,你应该会很快上手。如果你有玩FPS游戏的经验,那么玩其他FPS游戏也很快会上手。(除非你年龄太大了,髓鞘质损失速度快过生长速度)
国际象棋棋手的心理表征,并不会使他们在涉及普通视觉空间能力的测试上具有超出他人的优势,而跳水运动员的心理表征如果放到篮球这项运动中,也将毫无用处。当然,有的人确实可以成为全能的专家,比如说,既是记忆专家,又是运动员,但他们确实要在许多不同的行业或领域进行训练。
5.3 解释信息
理解和解读信息,把它保存在记忆之中,组织它、分析它,并用它来决策。对某个主题研究得越多,对该主题的心理表征也变得越细致,也越能更好地消化新的信息。
跟枪和甩枪。这两种是鼠标的控制技巧的归纳已经很完美了,完全可以解释射击游戏中的玩家操作。
但是你会发现,这种解释是不够的。因此,我找多两个名词(定枪、截枪)补充上去。你肯定没听过,因为这个名词是归纳出来,没有广泛使用;不过它的外延内容你一定知道。
1.「定枪」:玩家有意识地控制住鼠标不动。准心几乎是不动的(因为有些游戏要屏息)。
我在这个预瞄、等枪、架枪、卡点、闪镜(闪狙)、瞬镜(瞬狙)的攻略中归纳出来了这种技巧,从「固定」里面扣了「定」出来,叫定枪。这个概念跟前面六种是不一样的,用混了,意思就变了。
新手必备!刚接触FPS的新玩家,别说甩枪,跟枪都跟不上。因此,用几天时间先把鼠标固定好,搞定「手抖」问题;同时,准星的位置要在敌人头部,不要看地板。
猜对面会经过的地方,准星就放在那个你可以反应过来的地方,鼠标别动,你还有A键和D键调整(有些游戏需要急停)。
等你觉得这样打有点僵硬的时候,你就可以动鼠标了,因为你已经能控制住鼠标不抖了。
高手可以无视,因为「定枪」太慢,没有「甩枪」快。
「定枪」和「等枪」的区别
定枪是你有意识地控制鼠标不动,等枪是你有意识地等目标来再射击。
例如:《CS:GO》中,使用AWP架着Dust2的中门,这里叫定枪或等枪都可以。但在走路时看到目标,急停开镜,鼠标不动射击,就只能叫定枪。
2.「截枪」:预判目标的位移,准心提前在目标落点的位置。一般是单发射击模式的武器,比如狙击、有延迟的弹道武器。
但是你要明白截枪是不能单独存在的,是方便理解三种技巧用的,加了预判告诉你鼠标应该朝哪个方向移动,因此,截枪是离不开前三种技巧的,射击也还只是前三种,不用纠结了。
我在这个预瞄、提前枪、不同弹道的攻略中归纳出来了这种技巧。简单来说,就是准星跟目标有一定距离,要么靠近准星时开枪,要么直接开枪。
例子
《战地3》中工程兵的反坦克火箭推进榴弹武器。遇到高速移动中的载具,我们都得架在载具前按下左键。
《绝地求生》中使用98K射击远距离正在移动的目标。
《守望先锋》中使用法老之鹰预判射击目标。
3.「跟枪」:移动鼠标对目标进行跟踪瞄准。
例子
《守望先锋》中使用76对目标进行跟踪射击。
《绝地求生》中使用自动步枪对正在移动的吉普车跟踪射击。
4.「甩枪」:快速地把准心移动到目标上。
要想成为高手,一定要会甩,因为高端局太快了,而且对方会走位,走位的时候跟枪还很稳。
4.1 三种甩枪形式:
4.2 小心左甩枪
右手腕是不可能往左转的,因为会被舟状骨卡住,不信你摆直试一下。
例子
《CS:GO》中,快速把准心移动到目标上射击。
这四种技法,有时候会相互结合着用,比如截枪和跟枪一起用的例子有《绝地求生》中使用自动步枪对远距离正在移动的吉普车跟踪射击,准心提前在目标落点的位置。(因为有弹道延迟)
不同游戏注重的技法不一样,例如:CS注重甩枪跟枪,截枪派不上用场。绝地求生跟枪和截枪用得上,甩枪反而比较少看见。守望先锋不同的英雄又有不同的偏好,比如法老之鹰要用截枪和甩枪、麦克雷和黑百合四种都有用、堡垒偏好跟枪。
1.分块化
你可能会认为这种分块训练只适合初学者练基本功,高手就应该专注于完整的比赛,但事实绝非如此。事实上,就连职业运动员的训练也往往是针对特殊技术动作,而不是比赛本身。一个高水平的美式足球运动员只有1%的训练时间是用于队内比赛(一部分原因是怕受伤),其他的时间都是用于各种相关的基础训练。把特定动作练好,才能赢得比赛。
无论是一记完美的高尔夫击球、主厨熟练翻动的煎蛋,还是百投百中的罚球,核心皆在于此。舞蹈也一样,从笨拙的单脚旋转到优雅的专业舞者,要经历漫长的努力。任何专业技能的培养都是积跬步以成千里的过程。你对自由旋转、足跟转、踢腿动作的琐碎记忆,最终会结合成更完整、更具创造力的肢体表达。
分块化就是练甩枪就练甩枪、练跟枪就练跟枪、练定枪就练定枪,等等等等。职业运动员的训练往往针对特殊技术动作,而不是比赛本身。
2.有效重复
在过去的三十年内,心理学家们系统地调研了各行各业内的从新手、一般专家到世界级大师们的训练方法,包括运动员、音乐家、国际象棋棋手、医生、数学家,有超强记忆力者等等,试图发现其中的共性。
真正提升我们水平的不是文化,不是艺术,不是哲学,不是制度,不是自虐,而是刻意练习。
时长是刻意练习的必要基础,如果只有时长而没有良好指导和练习策略,再多的业余练习也达不到显著的效果。
有效重复,练习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3.老师反馈
现在的课本和各种辅导书极其全面,人们完全可以自学,聪明人更有很强的自学能力。那么,现代的老师的最大作用是什么呢?正是提供即时的反馈。世界上最好的高尔夫球球手,最好的国际象棋棋手,他们的比赛水平肯定超过自己的教练,可为什么他们还要请教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练能在训练中以旁观者的身份提供即时的反馈。一个动作做得好与不好,最好有教练随时指出,本人必须能够随时了解练习结果。
好教练,仿佛有一种诡异的知道学员在想什么的能力,即使是第一次见面,也能指出学生在技术上最需要什么。
我们完全可以把小说发在网上接受批评,如果大家都不感兴趣,那我们就会明白的确不是主流编辑们在迫害,而是自己真不行。
迫使自己直击问题真正要害,而不是借机会向老师炫耀自己学过什么。你在很多方面会越发感到受益匪浅,老师从广博经验中提炼出的一句简单的话,甚至会从此改变你未来的人生轨迹。但要小心,别让自己成为「黏人的学生」。尤其是和善的老师会特别吸引一些学生,而这类学生真正渴求的是老师对他们的关注,而远不只是某个实际问题的答案。再好的老师也没有办法满足那些「永远无法满足」的需求。
要谨防自己陷入「我的答案当然正确」的心理,明明是错的还要强迫老师跟随你糟糕的逻辑步骤。偶尔也许你可以最终证明出自己是对的,但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尤其是对数学和科学领域里水平较高的老师,尝试跟着你不知所云、漏洞百出的思维就像在听一首不着调的歌,简直是吃力不讨好的痛苦折磨。一般来说,最好的做法是重新梳理思路,然后听听老师的建议。
教练的反馈也是很重要的,他行为可能是演示一遍正确动作,表现一遍错误动作,再演示一遍正确动作,不对就马上改。每次说话从不超过20秒,只给学生非常具体的即时反馈,鼓励祝福这些鬼话都很少说。比如现在这个文稿,哪怕只是被人审核一次,都能提高不少。搞的好像同行评议一样,反馈者不见得比你的水平高,关键是他们可以从你看不到的角度看你。
4.加入有用的交流群
一种营造和保持社会动机的最好方法,是使你自己身边的人们都鼓励、支持和挑战你的努力。
将对同一件事情感兴趣的所有人聚集起来,或者吸引他们加入一个现有的团体,并且将团体的同志情谊和共同的目标作为达到你自己目标的额外动机。
这是许多社会组织背后的理念,从书社、棋社到社区剧院,而加入(或者在必要时组建)那样的团体,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十分有利于保持动机。不过,要注意的一件事情是:确保团体中的其他成员也制订了和你相类似的进步目标。如果你加入一支保龄球队,目的是想提高你的球技,而队伍中的其他人主要是为了好玩,几乎不关心他们是否能够赢得联赛冠军,那你会倍感失败,而不是受到激励。如果你是一位吉他手,着眼于取得足够的进步,以便将来靠音乐表演来谋生,那么,假如有个乐队,成员们只想在每个星期六的晚上聚集在车库里大声嘶吼一番,那你不要加入这样的乐队。
加进那些有用的交流群,这类社群就是「本着探求真理的真诚精神,不以争论为目的,也不以在论辩中胜出为渴望」来进行探讨,制订了严格的礼仪规则,在所有的领域或行业中都会使用这种方法,原因就不说了,经常做类似斗图行为这种群就不要加了。
5.练枪软件
那些练枪软件是真的挺好的,因为这是有反馈的训练工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推荐部分人去看一下《刻意练习》等相关的书籍。
练枪软件
《Aim Hero》
《Aimtastic》
《CS:GO》创意工坊练枪图
《BattleRoyale Trainer》
当然,强调练习的同时绝对不能否定天赋的重要性。
1. 思维定势
定势效应:你脑海中已有的,或是最初的想法,会阻碍你产生更好的想法或答案。
就是瓶颈、状态莫名其妙不好或者说停滞阶段。在这种状态下的玩家都开始石乐志了,比如说:我手感不好(明明刚刚打得很好)、我很菜(明明之前打得不错)、很烦(紧张焦虑状态)、迷の甩枪(间歇性强化、通过上瘾的感觉缓解)、我的设置出问题了(有可能不是这个原因)
他们没看攻略,没问过那些会的人,就开始盲目地练狙了。因为他们认为玩得多就一定能解决。因死盯着有瑕疵的方法不放,而在解决问题时陷入僵局。
或许他们尝试换个方式就能解决这个令人烦恼的问题。
2. 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
自21世纪初以来,神经学家就已经对大脑中两种思维网络模式间的互相切换取得了研究上的长足进步,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和更加放松的休息状态。这两种思考状态基于不同的神经网络模型,我们将其分别称为专注模式(focused mode)和发散模式(diffuse mode),它们对学习都非常重要。(当然,学习活动没那么简单)
为什么会有两种思考模式?
让我们用一只鸟来举例。
一方面,它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从地面上啄取谷粒,获得食物;另一方面,它也必须警惕视野中是否有老鹰之类的天敌出现。
处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任务,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们区分对待。它可以让一个大脑半球集中注意力啄取食物,另一个则集中注意力在巡视周围环境的危险上。当两个大脑半球倾向于分别完成各自不同类型的任务时,生存下去的机会就更大了。
如果你观察鸟类,就会发现,它们先啄一下,然后停下来四处张望——看上去就像是不停地在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之间切换。
切换思维状态的关键在于去做别的事,直到你的大脑意识自然地忘掉之前的问题。
当放松过后的你重新回到工作中时,就会收到一份迎面跳出的解决方案作为惊喜。就算问题的答案仍然犹抱琵琶,你对问题本身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你在之前的专注模式中埋头苦干,然后某个瞬间,来自发散模式的意外解法就如同醍醐灌顶,灵光突现。
这种灵光一闪就像直觉在耳畔低语,对疑难杂症药到病除。可它又是一种最难捉摸的奇妙感觉,无论对数学和科学,以及美术、文学,还是别的创造性学科都一视同仁。
眨眼是项打破僵局,帮你跳出来重新评估现状的关键行为。闭眼似乎可以在一瞬间放松我们紧绷的注意力,提供片刻休息,并让我们的意识和想法刷新页面。
眨眼会暂时性地断开我们与专注模式视角间的连接。但另一方面,刻意闭眼又似乎能帮我们提高专注程度——沉思求解时,人们通常远眺、闭眼或干脆蒙上眼睛来避免干扰。
3. 睡眠
有研究表明,睡眠是记忆和学习的重要环节。因为人清醒时,大脑会产生有毒物质,而在睡眠中,脑细胞会收缩,细胞间隙会变大,脑脊液从中流过并且冲洗掉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