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知乎的用户实名制? 第1页

  

user avatar   lin-shi-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放结论:

1、实名制无法遏止网络暴力。

2、实名制会导致隐私外泄问题更加严重,也会导致网络诈骗更加精准。

3、掌握网民实名制信息的主体应该是国家,直接让任意APP和网站掌控是非常危险的。

4、国家对于隐私外泄和网络诈骗问题尚无有效应对措施。


谈到网络实名制,不得不提当年著名的“韩国经验”。韩国早在2007年就实行了网络实名制,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网络实名制的网络大国,在我们实行实名制之前,一些主流媒体和砖家学者中就常常出现呼吁网络实名制的声音,他们总爱用韩国作为成功的案例。

然而,后来韩国发生大规模黑客事件,几乎全体韩国网民的手机、身份信息、家庭住址、私人邮箱等成了黑市上唾手可得的资料,加之网络实名制违背了韩国宪法,现在韩国已经彻底废除网络实名制了,然而韩国一代网民泄露的信息已经变成难收的覆水。(参见:韩国网络实名制兴废始末_《见证》系列专题第44期

在隐私保护问题为解决的情况下,贸然实名制弊大于利。

推动网络实名制最主要的原因是,遏制网络犯罪。初衷是好的,我也非常支持,但是冷冰冰的现实告诉我们,实名制除了在实行初期起到威慑作用,让更多人嫌麻烦干脆不在网上发言的作用外,对于遏制网络暴力并没有什么卵用。(还是韩国的经验,有数据显示,实名制后,韩国某网络论坛的平均参与者从2585人减少到737人,网民参与度急剧下降;但是诽谤跟帖数量仅从13.9%减少到12.2%,基本上无变化。)

如果有人在网上犯罪,他肯定不会蠢到用实名制的账户去作案。另外,以现在国家的网络技术,即便不实名制也能比较容易地根据上网痕迹跟踪和查找到犯罪分子,至少在中国国内,目前还没有网络犯罪方面的悬案

而网友在网上发布一般的见解,只要不违法,即便是骂政府,你也无权把别人怎么样。(比如某个网友在网上耍泼骂娘,只要不违法,你也只能把他禁言,甚至限制IP,有没有实名制意义都不大。你想想,面对现实中的打架斗殴,只要不严重,派出所来了也就是劝劝,更何况网络上。)

有人说,网络实名制后,大家心理上会有所畏惧,至少可以遏制网络谣言的发布和传播,大家别忘了,微信可是最早实施实名制的APP,而且还是全方位实名制(手机号、社会关系、通讯录、银行卡、身份证、地理信息),甚至于国内公共场所的WIFI连接实名认证都是直接通过微信实现,然而现实是,微信仍然是中国目前最大的谣言集散地

反倒是,实名制后,各类网站掌握了大量实名资源,极其容易造成公民隐私信息的外泄。我假设各大网站都能做到严守操守(然而实际并不是这样,比如某度,还有三大运营商,还有经常爆出的12306信息外泄案),都坚决做到不把用户的隐私信息拿去出售,但是以目前的技术,谁也难以保证这些信息不被黑客窃取。大家别忘了2015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网易账户泄露事件,知乎数据库曾经也被黑过(buyaoyongroot),还有昨天知乎日报推送的《小红书用户信息遭大面积泄露:至少50人被骗》。也许用不着多久,你我的身分信息可以以低廉的价格,轻松的在黑市买到,你会发现,有人拿你身份证办了银行卡、手机卡,甚至挂失了你的支付宝,而你都不知道是谁给泄露出去的,因为你已经在太多的网站登记了实名信息。也许也不需要多久,电信诈骗不再是广撒网、愿者上钩,而会根据掌握的信息实施个人定制式的诈骗

比如这篇信息,实名制查询,帮您找回您可能已经遗忘的信息 - 知乎专栏。虽然文章带有调侃和戏谑成分,但是看完后,确实细思极恐。

下图为当年网易账户泄露事件中,知乎给用户发送的提醒短信。(密码泄露的还可以改,身份信息泄露的话,是一辈子的隐患)

下图为《知乎日报》昨天的推文(2017-6-14)



既然网络实名制并不能遏制网络犯罪,而且弊大于利,那为什么很多人热衷于推动实名制呢?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去看看重庆彭洪案,也许就会有答案。(知乎称,只有司法需要才会提供用户实名信息,而彭洪在司法审判中,可是被认定为无罪的,资料照样被天涯拱手送给重庆当局。)

其实,网友们不是不信任知乎,而是很多事情知乎会“身不由己”。比如,谷歌的隐私政策和知乎类似,也就是说,法院判决需要谷歌提供的用户信息,谷歌都会无条件提供,而现实是,一个小小的县级公安机关(别忘了《人民的名义》中的程度局长),也许就可以未经司法批准,直接向互联网站索要用户隐私信息,这也是导致当年谷歌退出中国的原因之一。


所以,个人认为,在法律制度不健全、技术防范存在漏洞的当下,草率地推行知乎实名制,是极不明智的选择。况且知乎在实名化之前已经有了非常完善的审查和举报制度。

====================================

(2019年5月更新)

如今,全面实名制已经实施快2年了,电信实名制已经实施快3年了。

还记得当年电信强制实名制的理由是什么吗?

——为了遏制骚扰电话和电信诈骗。

然而现在来看,这个理由太过天真,正如前面预测的一样,实名制后,骚扰电话和诈骗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因为实名制,更加精准了。不仅骚扰电话和诈骗电话没有减少,我们贴心的电信运营商甚至开放了专门用来实施骚扰和诈骗的“952”号段,相信你的手机已定也接到过这个号段的骚扰,而且通过这个号段打来的诈骗电话,往往对你的个人信息了如指掌。这个号段有多恐怖,来看看官方新华社的报道。

细数两年来,浮现的一些问题:

1、实名制范围被任意扩大化

国家在2017年6月1日实施的网络实名制,其实也是有规定的。

《网络安全法》第二十四条:
网络运营者为用户办理网络接入、域名注册服务,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入网手续,或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在与用户签订协议或者确认提供服务时,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

也就是说,其实国家对强制实名制的网站和APP,是有限定的,必须是“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的网站和APP,也就是说像知乎、QQ、微信、微博、论坛等这样具有信息发布和即时通讯等服务功能的才需要实名制,其他不具备这种功能的是不需要实名制的。然而很多APP和网站明显是为了掌控隐私信息,故意违反国家法律,将实名制要求随意扩大化,比如某修图软件,没有任何信息发布功能,他也以“国家实名制要求”为幌子,要求你必须用手机号验证。

2、实名制信息收集的扩大化

现阶段,实名制主要是通过手机验证的方式完成,因为手机号已经于2016年8月15日完成了全强制实名,通过手机号留痕后,一旦出现网络违法行为,可以方便的调出个人信息。

然而,很多APP和网站明显为了掌握更多的隐私信息,不光要求用户验证手机号,还要提供姓名、身份证号、生物信息(人脸)甚至于身份证正反面照片。这些APP和网站包括京X、淘X,甚至于金融无关的新X微博、国家123X5消X者协会网上举报平台等等。

人民日报微博多次提醒网民身份证信息的极端重要性,连国家机关都不能擅自扫描居民身份证,一些民营的网站和APP却以实名制为幌子,要求用户上传高清无遮拦的身份证正反面照片。

3、隐私泄露案件更加频发,泄露的内容更加全面


昨天(2019年5月25日)中新社报道,工信部针对电信骚扰和诈骗越来越精准的问题,给大家支招了(好贴心、好感动)严打骚扰电话!工信部把上下游都整治了一遍-中新网

啥?少注册、少填写?当年不是你要求实名制的吗?


还是那句话,实名制想法是好的,但是在隐私信息泄露的问题无法得到遏止前贸然实施弊大于利,同时,网民个人隐私应由国家来统一掌握,放任APP和网站以“实名制”为借口掌控用户隐私信息是非常危险的。

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大对用户信息的保护。


user avatar   dino-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之前我已经绑定了美国手机号,但今天发现不能评论了,甚至连点赞都不行。

说是要么绑定大陆手机号,要么绑定大陆身份证


所以海外移民,港澳台用户,甚至会中文的歪果仁都只能看不能吱声了是么? 咱们只听自己人说话就可以了?




  

相关话题

  知乎上有哪些常见的套路? 
  如何评价知乎用户“远古善良自由党”? 
  如何看待知乎新上线的“知+自选”功能? 
  如何评价知乎给我颁发的吃枣奖? 
  知乎上有不接、少接广告的大V吗? 
  为什么知乎上很多段子手编故事漏洞百出还那么多人相信? 
  如何评价知乎的作者筛选评论功能? 
  知乎上有哪些让你受益匪浅的专业回答,对你有什么样的帮助? 
  你发现了知乎那些有趣的特点? 
  知乎给你带来的最小限度的好处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推特封了伊朗官方号?
下一个讨论
黎曼猜想已经有如下的结论,哥德巴赫猜想是否有人证明了类似的结论?





© 2024-06-0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