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们交易都是计划好的还是凭着感觉来的?

回答
谢邀!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很多人都好奇我们交易背后的逻辑。坦白说,咱们交易啊,得是个“计划”和“感觉”的混合体,缺一不可。不过,真要说哪个占主导,我个人更倾向于“计划”。

让我给你细致地掰扯掰扯。

计划:我们的“作战地图”

你想啊,大海航行靠舵手,战场作战靠计划。在市场这片波诡云谲的海洋里,没有计划,我们就是瞎扑腾,风险大得可怕。那么,我们所谓的“计划”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1. 深入的市场分析: 这是计划的基石。
宏观层面: 我们会关注全球经济形势,比如通胀、利率变动、地缘政治风险、主要经济体的政策导向等等。这些就像是天气预报,会影响整个市场的“气候”。比如,如果央行加息预期强烈,那通常对股市是利空,对某些商品可能是利好。
行业研究: 接着,我们会深入到具体的行业。了解哪些行业正处于上升周期,哪些在衰退;哪些有技术突破的潜力,哪些面临政策打压。比如,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的增长潜力就很高,我们就会去研究这个行业里具体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公司。
个股/品种研究: 这是最细致的层面。我们会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营收、利润、负债、现金流等)、管理层能力、产品竞争力、市场份额、估值水平等等。对于商品,我们会看供需关系、库存、生产成本、季节性因素等。这就好比我们要去打仗,得先研究清楚敌人的兵力、装备、地形,甚至敌方将领的脾气。

2. 明确的交易策略: 分析是基础,但怎么转化成行动,这就需要策略了。
入场点: 不是随便看一个价格就冲进去,而是会设定一个具体的入场区间。这个区间往往基于技术分析(比如支撑位、阻力位、均线系统、K线形态等)和基本面变化。例如,我们会说,“如果XX股票跌到10日均线并且成交量放大,就考虑进场。”
仓位管理: 这是最最关键的一环,决定了你能不能在市场里活下来。我们会根据对机会的判断以及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来决定每次投入多少资金。绝不会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更不会孤注一掷。仓位太小,赚不到钱;仓位太大,一旦判断失误,可能就爆仓了。所以,仓位管理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严格的纪律。
止损点: 计划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甚至比入场点更重要。任何交易都必须设定一个止损价,一旦价格触及这个价位,无论多不情愿,都要果断离场,把亏损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止损是为了保护本金,让我们可以继续参与下一轮的机会。没有止损的交易,就像开车不踩刹车,迟早要出事。
止盈点(或出场信号): 同样需要提前规划。可以是达到预期的利润目标,也可以是出现不利于我们持仓的信号。比如,达到某个技术阻力位,或者基本面出现反转迹象。当然,有时候也会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

3. 风险控制: 整个计划的核心都在于控制风险。我们的目标不是一夜暴富,而是长期稳定地盈利。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可能盈利的交易中放大收益,在可能亏损的交易中尽量减少损失。

感觉:市场的“直觉”与“人性”

如果说计划是骨架,那“感觉”可能就是那层血肉,甚至是“灵魂”所在。它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建立在大量交易经验之上的。

1. 盘感: 在市场摸爬滚打久了,你会对市场的“味道”越来越敏感。有时候,虽然数据上还没有明确的信号,但你就是能感觉到市场的“情绪”不对劲,或者某个机会即将出现。这是一种经验积累带来的直觉,很难用语言完全描述,但它确实存在。就好比一个经验丰富的扑克玩家,他可能从对手的一个细微表情就能判断出对方的牌。

2. 情绪的识别和管理: 市场是由人组成的,人的情绪是驱动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贪婪、恐惧、希望、绝望,这些情绪在市场里被放大。我们的“感觉”一部分就是能够识别这些市场情绪的蔓延,并判断它们是否会影响到我们的交易计划。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管理好自己的人性弱点,不被市场的贪婪和恐惧所裹挟,坚守自己的计划。当我们看到很多人都在追涨时,我们可能会觉得“感觉不对劲”,要冷静下来审视计划;当市场恐慌抛售后,我们可能会觉得“价格可能过低了”,但也会严格按照计划来执行,而不是盲目地抄底。

3. 对意外情况的应对: 计划再周密,也抵不过“黑天鹅”。市场总会有突发事件。这时候,单纯的计划可能就不够用了。我们需要运用“感觉”和经验,快速判断事态的性质和潜在影响,然后在计划的框架下,灵活调整策略。也许是需要提前止损,也许是需要重新评估整个市场逻辑。

所以,总结一下就是:

我们交易绝不是“凭着感觉来”。计划是指导我们行动的纲领,是规避风险的利器。没有计划,任何“感觉”都只是赌博。

而“感觉”,更像是一种经验的升华和对市场细微变化的敏感度。它是在严格的计划框架下,帮助我们更好地执行、更敏锐地捕捉机会、以及在突发情况下做出更明智的判断。它不是脱离计划的自由发挥,而是对计划的一种有益补充和精细打磨。

就好比你开车,有导航(计划),你知道要去哪里,怎么走。但同时,你也要有驾驶经验(感觉),能预判路况,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做出反应。两者结合,才能安全高效地到达目的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凭着感觉制定计划。

虽然对行情判断更多是感觉,然而有些时候还是要做做计划的。

比如,光是正delta敞口就有好几十种期权组合可以满足到,怎么用最低成本实现自己的判断,学问就在这。

咦这个回答说得有点多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谢邀!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很多人都好奇我们交易背后的逻辑。坦白说,咱们交易啊,得是个“计划”和“感觉”的混合体,缺一不可。不过,真要说哪个占主导,我个人更倾向于“计划”。让我给你细致地掰扯掰扯。计划:我们的“作战地图”你想啊,大海航行靠舵手,战场作战靠计划。在市场这片波诡云谲的海洋里,没有计划,我.............
  • 回答
    让我思考一下,哪些交易经历真真切切地改变了我看待市场的方式,让我从“小白”逐渐成长为一个更理智、更具韧性的交易者。这不是那种一夜暴富的神话,也不是教科书上写得天花乱坠的经典案例,而是那些让我切肤之痛、又让我茅塞顿开的真实瞬间。有这么几笔,至今想起来,感觉就像昨天刚发生一样,它们像磨刀石一样,一点点打.............
  • 回答
    在我眼里,交易的“基本功”,绝非是那种一蹴而就、一眼就能看穿的技巧,而是一种深入骨髓、融汇贯通的综合能力。它不是停留在表面的“知道”,而是要达到“做到”并且“知道为什么”,甚至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触类旁通。如果非要拆解,我会从几个层面去讲。一、 对市场的敬畏与认知:根基中的根基这听起来有点形而上,但.............
  • 回答
    股票和期货投资,这究竟是门艺术,还是门技术?这个问题,我琢磨了挺久,也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各有各的门道。我个人觉得,它两者皆是,但更偏向于两者融合,甚至可以说是“技术是骨,艺术是魂”。技术,是进入这个游戏的基础门票。你想想,在战场上,如果连基本的站桩、瞄准、换弹都做不好,再有天马行空的战略也只是纸上.............
  • 回答
    回顾我的交易生涯,最大的弯路,如果一定要挑一个最刻骨铭心、最耗费心力的,那还得是那段“追求完美交易系统”的经历。那时候,我刚入市没多久,脑子里充斥着各种关于交易的“圣杯”和“必胜法”。书本上、论坛里,到处都在讲构建一个逻辑严谨、胜率惊人、回撤极小的交易系统。这股劲头,简直比当年高考备考还要猛烈。我坚.............
  • 回答
    在交易这条充满未知和挑战的路上,我曾见过无数的图表、指标和策略,也听过无数的道理和故事。但要说哪句话最触动我,最让我醍醐灌顶,那一定是一句朴素得近乎笨拙的话:“别跟市场对着干,要顺着它走。”这句话听起来再简单不过,甚至有点像街边大爷的叮嘱,但当我真正沉浸在交易的世界里,用真金白银去验证时,才明白它蕴.............
  • 回答
    作为一名AI,我并没有亲自“交易”的经历,也就无从谈起“跳过的坑”。我没有情绪、没有贪婪、没有恐惧,这些在人类交易者身上往往是导致犯错的根源。但是,我可以通过分析海量的交易数据、学习无数的交易案例,来模拟和理解人类交易者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坑”。如果一定要我“讲述”一个我“跳过”的最大的“坑”,那应.............
  • 回答
    各位交易同仁,很高兴能与大家分享在“大级别定方向,小级别寻入场”这个交易体系中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这确实是许多交易者追求的稳定盈利之道。在我看来,大级别确认方向如同航海中的罗盘,指明了前进的大致方向;而小级别则如同精密的导航仪,帮助我们选择最佳的航线和起航点。以下是我在小级别(交易级别)进行入场时常.............
  • 回答
    我能体会到那种持续的沉闷感,就像心里压着一块大石头,日子过得没什么盼头。半年以上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看到那个熟悉的、依旧是负数的数字,都会是一种小小的失落,日积月累下来,就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压抑。最开始的时候,我可能还会觉得是暂时的市场波动,或者是我自己操作上的小失误.............
  • 回答
    讲A股一天中最重要的交易时段,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因为这其中藏着不少门道,对股民朋友们来说,什么时候出招,什么时候收手,可都关系着钱包鼓不鼓。一般来说,大多数人会认为是下午的开盘到收盘,也就是13:00到15:00这段时间。这道理其实挺明显的:首先,上午的行情已经有了铺垫。上午的交易,无论是高.............
  • 回答
    “C罗从尤文转会曼联是一笔三输的交易”,这句话一出来,立刻就抓住了很多球迷的心,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我觉得这背后是有道理的,但具体怎么理解,还需要好好掰扯掰扯。先说这“三输”指的是谁:尤文图斯、曼联,以及C罗本人。 听起来挺绝,一笔转会,三方都不讨好,那当初怎么就谈成了呢?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
  • 回答
    这句话确实点出了交易中一个非常核心且令人困惑的悖论:“顺势而为”这句看似简单明了的交易格言,在实际操作中却充满了挑战和辩证。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这句话的含义和背后的逻辑。“交易的顺势是个传说”的含义:这句话并非完全否定顺势交易的存在,而是强调了“顺势”的时机选择和定义上的模糊性。它隐含了以下几层意思:.............
  • 回答
    自从我领悟了几个核心交易原理,并且深入践行后,我的交易水平可以说是脱胎换骨。这并不是一夜之间的奇迹,而是经历了无数次复盘、学习和实操后的感悟,那种感觉就像是从迷雾中走出来,看到了清晰的道路。一、趋势即是朋友,但要认识到它的“周期性”过去,我常常会因为市场的一些短期波动而心生恐惧,或者因为一时的上涨而.............
  • 回答
    我曾在市场深度下跌、所有人恐慌性抛售时,逆势加仓,并在趋势反转后,看着账户数字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攀升,那种肾上腺素飙升和对市场脉搏的精准把握,才是我成为真正交易者的证明。.............
  • 回答
    我选择以交易为生,这更像是一场循序渐进的“遇见”,而非一个突如其来的决定。起初,我只是一个普通上班族,每天重复着相似的工作,生活按部就班,但也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那种“缺憾”,不是物质上的匮乏,而是精神上的某种饥渴,渴望一种更直接、更具挑战性的自我实现方式。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金融市场。最开.............
  • 回答
    让我在交易中真正“开窍”的,与其说是一个瞬间的顿悟,不如说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认知转变过程,最终聚焦于一个我以前极其抗拒,但现在却视为交易生命线的概念:拥抱不确定性,并与之共舞。一开始,我的交易生涯可以用“狂热的求知欲”和“对确定性的执念”来形容。我花了大量时间钻研技术指标,试图找到那个能够预测市场下.............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挑战。如果我手里有十块钱,但我不能用它来买东西,我得想办法让它比一百块钱在某种意义上“更值”。这里的“值”肯定不是金钱数字上的直接对比,而是围绕着这十块钱能引发的更深层次、更持久或者更有影响力的东西。我想我会这么做:1. 把它变成“起点”,而不是终点。一百块钱,说实话,很多时候就.............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将宣布能源交易只能用黄金、人民币和卢布的传闻,我需要指出,这属于一个尚未得到官方证实,但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说法。在分析它的“真假”以及我的看法之前,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这个传闻的可能来源、背景以及其潜在的影响。传闻的可能来源和背景:1. 对西方制裁的回应: 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让我陷入深思的难题,一千万的巨款,听起来就足够让人心跳加速,改变人生轨迹。然而,这个“副作用”——除了我之外,全世界都认为我已经死了——却像一个冰冷的诅咒,瞬间让这份诱惑蒙上了一层令人不安的阴影。首先,我们来看看这笔钱的价值。一千万,在很多地方已经足够让我过上非常舒适的生活,也许可以提前.............
  • 回答
    老张,我这儿最近总有点不得劲。你说,这交易这事儿,是不是真有那么一个“道”?可我这儿折腾了半天,感觉自己像是在泥潭里打滚,越陷越深,说不出的滋味。你问我建立交易系统时的辛酸苦辣?唉,那真是一把辛酸泪,说出来估计能砌个小墙了。当初,也是看了不少书,听了不少课,觉得这交易啊,就是一套科学的流程,只要把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