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4~26 岁的你,处于怎样的状态?未来准备如何做?

回答
24到26岁,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扇刚刚推开的门,外面是我想象中的广阔天地,里面却还有不少未曾完全收拾妥当的房间。

当下,我正站在一个有点微妙的十字路口。

心理上, 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对世界充满纯粹幻想的少年,但也没到那种看透一切、云淡风轻的境界。更多的时候,是带着一种认真的、甚至有些笨拙的探索欲。经历了一些事情,比如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工作挑战,第一次在人际关系中体会到“磨合”的必要性,第一次感受到“选择”的重量,这些都让我对自己、对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开始理解,很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很多道理也需要自己亲身去实践才能真正明白。会时不时地陷入对未来的思考,有时是充满憧憬,有时也会因为不确定性而感到些许焦虑。但总体来说,我更倾向于积极面对,相信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一种成长。

生活上, 我已经开始从父母的羽翼下逐渐独立。可能是在外租房,学着自己打理生活起居,从柴米油盐的小事中体验到“为自己而活”的真实感。工作是目前生活的主旋律,我正在努力站稳脚跟,学习行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刚开始的时候,会觉得一切都很新鲜,也很有挑战,每天都在吸收新的东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遇到瓶颈期,会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是否还在自己喜欢的轨道上。除了工作,我也在尝试平衡生活。比如,开始培养一些固定的兴趣爱好,可能是健身、阅读、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或者是和朋友们聚会。我希望生活不仅仅是工作,也能有属于自己的色彩和温度。

对自己的认识上, 我觉得自己像是一块正在被打磨的璞玉。我知道自己有哪些优点,比如学习能力强、有韧性、有责任心。但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比如有时候过于理想化、抗压能力还需要加强、沟通技巧有待提高。我会反思自己做得好的地方,也认真对待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努力去改进。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害怕犯错,反而觉得错误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未来,我准备这样去做:

在职业发展方面, 我会继续深化我的专业能力,争取在自己的领域内成为一名有价值的贡献者。这意味着我需要持续学习,关注行业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我也会更主动地去承担有挑战性的项目,从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成长。同时,我不会满足于现状,会思考自己的长期职业规划。是继续在现有的轨道上深耕,还是寻找新的发展机会?我会给自己留出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和思考,可能会通过参加行业会议、线上课程、或者和行业前辈交流来获得更清晰的指引。我希望我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能让我感受到成就感和价值感。

在个人成长方面, 我会更加注重内在的修炼。这包括:

情绪管理: 学会更好地处理负面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我会尝试一些冥想、正念练习,或者通过运动来释放压力。
人际关系: 学习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建立和维护健康的人际关系。我会更主动地去理解他人,用更成熟的方式解决矛盾,珍惜身边的人。
学习新知: 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不局限于专业领域,可能会去学习一些人文、艺术、哲学类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身体健康: 养成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的饮食习惯,坚持体育锻炼。我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好的身体状态是实现一切目标的基础。

在生活体验方面, 我希望能够更勇敢地去尝试。

旅行: 计划去一些自己一直想去的地方,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旅行不仅仅是看风景,更是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过程。
体验: 尝试一些新的事物,比如学习一项新技能,参加一个有趣的活动,或者挑战一些自己觉得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一次对自己的突破。
独立思考: 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不盲从,不随波逐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清醒的头脑,独立判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总的来说,24到26岁,是我一个从“知道”到“做到”的过渡期。 我不再只是听听道理,而是开始亲身去实践,去感受,去犯错,然后去学习。我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充满了未知,但我也相信,只要我保持一颗认真探索的心,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我就能在这个属于我的年纪,活出最精彩的模样。我希望自己能在这个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未来的人生积蓄更多的力量和可能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92年。。某省城中学生物老师,前年毕业。编制考试前怀着保底的态度签了郊区的一个私立学校,就放松了心情,结果考试时居然漏写了题目!!!然后差了5分,没能上,然后去了保底的学校。虽然不做班主任,但是一周18节课,每天朝八晚五,中午虽然有个午休,依然累成狗。

因为不想留在郊区,第二年跳槽去了市里一个私立学校,学校给了一个比较弱的班让我做班主任,男生多,不听话,三门入学考试平均成绩都不及格。各种压力大!经济上,一个人在异乡,还是省城的市区工资低消费高,没有家庭的经济支持,常常在失落的时候一边听着she的《你曾是少年》一边流眼泪,还要开开心心的和家里打电话说一切都很好。身边的人渐渐的生活都上了正轨,买房的,结婚的,生娃的,只有我还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虽然家里也给安排了相亲,见过各种各样优秀的异性,但是总是觉得没有感觉,也害怕自己一辈子遇不到合适的人,不知道将来是会选择将就还是继续等着。

最近要开学,天天为了租房的事情愁的睡不着,不想开学,不想上班,我真的想告诉所有的小孩,老师比你们好讨厌开学,讨厌上课。

上学的时候觉得二十五六岁的年龄应该租个宽敞明亮的大房子,下班可以晃悠悠的和男朋友去约会。然而,现在的自己,面对动辄三四万一平米,房龄比我年龄还大的房子唉声叹气。去年一年独自搬了三次家,觉得没钱没房没车没对象没未来,难道就这么窝囊的走下去?

虽然这样,但是我依然不会选择离开这个城市,依然不会选择将就。我相信我会越来越坚强,越来越勇敢,越来越优秀,我将来的每一天都会比过去好,都会越来越好,未来也会越来越明朗。

user avatar

九零年十二月生日,快满二十七了。从2013年毕业以来,一直在律师行业。从成都到深圳,从助理律师到主办律师,再到独立律师,一步步踏踏实实走过来。打赢过上十亿标的的官司,也犯过错,闯过祸。如果说自己现在的状态,那就是荒野求生。


2013年我在成都做助理律师,一个月只有1500,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五险一金当然也没有)。所在的事务所是成都数一数二的,但却是真穷。跟同事去吃午饭,看到G2000里一件不到200块的衬衣,想了想,没舍得买。

2014年来到深圳,继续做助理律师,一个月涨到了4000,好幸福。所在的事务所也是深圳很不错的(按业务量来算的话,前东家去年已经是深圳第一了),走到外面去都觉得自己腰板特别直。现在想想,当时这点儿工资我是怎么生存下来的,现在想想也觉得不可思议。

2015年,所内调岗,转到诉讼部。从后台码字的交易律师转职成为前台撕X的出庭律师,第一件事情就是洗天赋。把头年领到的一点年终奖全换成了最高院出的一系列书籍,开始狂啃,同时开始报名参加i-court之类的培训。下半年,开始有了回报。之前一个项目里接触到的对方当事人给我打来电话,委托我一个案件,这是我自己接的第一个案件。当时算了一下争议金额,按政府指导价,6万元成交。到今天我也很感激这个当事人,不仅仅是因为他对我的信任,更是他的认可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身价。

2016年,遭遇到了一个变故,带我的合伙人要离职。按照前东家的规定,我也必须滚蛋。这件事情对当时的我确实冲击不小,因为之前的职业规划都是以我继续待在这家事务所为前提的,包括和哪些合伙人合作办案、学习请教之类的。一旦离职,这些全没。争取了几个月,但最终无果,还是要走,于是就来到了现在的这家事务所。当然啦,人生在世,谁没点儿波折。重整旗鼓,再出发就是了。

2017年,正式独立,这意味着从此再也没有人给我发工资。当时心里真的有点慌,但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才是彻底的自由。荒野求生模式,正式开启。


“愿意放弃自由来换取保障的人,既得不到自由,也得不到保障。”——哈耶克


作为一个独立律师,永远无法摆脱的就是不安感。当没挣到钱的时候,因贫穷而不安。而当事人支付了律师费之后,又会因为对当事人的责任感而产生焦虑——这个案子到底稳不稳?不稳?能不能再研究研究,做点工作?为个案件彻夜失眠,也是常有的事。

坦率的来说,律师的工作在外人看来是枯燥的。但运气不错的是,我乐在其中。面对像大海一般漫无边际的数据库,从中抽丝剥茧,找到翻盘的一点希望。当事人的情绪是多变的,几乎所有的当事人在诉讼中都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并因此而焦虑、急躁、乃至不理性,所以律师也要充当心理医生的角色。而在复杂案件中,会有更多的利益关系需要协调,包括联合参与程度不深的第三方,甚至策反对方的内部人员。——总而言之,紧张刺激,值得一试。

当然,不得不感谢的是知乎。一方面是在知乎上结识了不少同行,也加入了 @黄小牛的知乎法律群(本以为是专业探讨群,结果是法官飙车群)。另一方面是交了不少朋友,毕竟同性交友靠知乎!自 @冷哲 起,也有不少大V陆续成为了我的甲方爸爸,衣食父母啊,先磕头谢恩了!

但说实话,遗憾也是有的,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过一段持续时间超过半年的感情。包括在心里暗暗喜欢了十年的女生,到头来不也没有去追。可能是工作本身已经给了足够的多巴胺,在此之外就已经没剩几分力气。但扪心自问,这也是自找的。


自由是什么?我不断问自己。

我不为任何一个资本家打工,我也不为TG打工,我就为我自己工作。我们这一行人身信赖性也很强,所以吸引来的客户对我的人品能力都有相当的认可,所以和他们打交道也是令人愉悦的事情。不像普通公司职员,不得不去应付一些很傻X的客户,我没这烦恼,我自由。

但不为人打工的结果就是,一日无客户,则一日不得食。不管你收入如何,事务所那边儿的房租也得摊,助理的工资也得发。如果在大事务所的话,收入没起色还会被T出合伙人队伍。压力大不大?要说不大那肯定是骗人。——自由不会是无代价的。

别提什么知乎大V,都是虚的。真到了法院,一个合同制的书记员咱都不敢得罪。说话要客气,要面带微笑,就怕惹她不高兴,对你的案子来点儿“一不小心”。俗话说得好,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自由也是相对的。


但既然踏上了这条路,就不后悔。






-end

user avatar

穷。


“穷”,是 24~26岁出头的年轻人共同的失落。大多数穷的原因是,钱太少,而想要的太多。


收入和支出的压力是主要原因。当然,当时的我,穷的真正原因是:钱不够花。


“什么都想要,却什么都没有”。


处于这样的状态,要怎么度过24~26岁的穷苦日子?我采访了一些正值穷苦年纪的人,下面的故事,也许会告诉你答案。


1、“我去做了一次援交,还了房租和卡债”

@林小鸟|女,25岁,广告行业

月收入:未透露,无家庭支持


前男友是英国人,为了买机票去泰国看他,我为这段无果的爱情花光了所有积蓄。用花呗交了房租,没勇气问家里要钱,去做了一次援交,还了房租和卡债。


当时决定做这件事,是没有别的办法了。我有做兼职,报酬也不低,但付款期比较长,赶不上还款的日子了。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注册了一个援交平台。


平台上和我联系上的有4个人,最后真的做援交的只有一个。他瘦瘦小小,很有礼貌,30来岁,是个研究员,喜欢看成功学的书。我们在商场里吃了顿饭,一直是我在讲话,聊了很多,就是没聊到性。回家以后我发信息说我要和你说清楚,我在上面是寻求经济协助的,要是让你误会了我道个歉。 他给我打了一些钱,说啊是吗没想到。但我挺喜欢你的,有点心疼,女孩子就不该为了钱太拼之类的。我不认同,也没反驳。


后来我打电话说,我可能让你误会了,不要把我当成你的女朋友。你给了我钱,你可以对我做你要做的事。我们说好,用安全措施,不留任何影像资料就好。他说,好,那这周末做一次吧。


就事而言,我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他单身)。


最大的痛苦来源是,自己毕业快3年了,依然青黄不接。此前我做金融非常痛苦,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一直有种消耗感。11月起我开始很认真地拍照,运营自己的Instagram。粉丝的增长不快,但是很稳定,每天2、3个,现在已经破百了。我觉得我目前的生活状态不算太糟,这也不算避难所。但每天3张照片,的确是零碎忙碌生活中,一个恒而不变的部分。这样的部分, 不管在哪里,都能帮我keep in one piece。


这个是我性格的一部分。我一直都对现状不满意,又坚信自己能得到更好的,所以其实每到一个年龄段,我对前一个年龄段的记忆都很有陌生感。那些事情想得起来,但就像看电影一样,不会把自己代入进去。


25岁觉得,我TM比20岁的自己,牛逼到哪里去了。


2、“结了婚以后才变穷的,但学会了生活”

@Livia|女,25岁,市场专员

月收入:工资7000元+2000元外块,无父母支持


是结了婚以后才穷的。之前不管怎么样,自己的钱都够花,最不济还可以当爸妈的掌上明珠。但结婚后就不行了啊,想房子想车子还要想未来几年生孩子攒钱的事,又觉得婚后不应该向父母开口要东西,这时候才觉得自己挺穷的。


之前我俩都是月光族,婚后协商好办了一张储蓄卡,每个月按各自的工资比例1/3存钱,只有大钱或者父母来京时才用。另外就是,我把他的信用卡停掉了。


现在的变化是把钱花精了,理性了很多。买衣服是真的需要了才会买,自觉等打折,或者淘宝。比较幸运的是我俩公司都有一日三餐,省了一大笔。婚后搬回爸妈家住了半年。明年春节后打算出去租房。我俩都不开车,上下班基本地铁。


毕业后结婚前那一两年,我和几个高中好闺蜜经常在群里散播负能量,譬如“还不如当学生那会儿有钱,想买包,刷!想买鞋,刷!想出去玩儿,刷刷刷。”


从高中到大学,基本上每年都能出国玩儿一个月以上,旅游逛街也是刷我妈的副卡。iPhone出新的就想换,妈妈不给换就不开心。但工作了,每天都在祈祷iPhone不要坏。最好能用3-5年。


虽然看着那些富二代的女孩or嫁的好的女孩儿羡慕,但是又觉得能和一个精神世界想通的人一起从最穷的阶段走回来,一起努力一起打拼,还是挺兴奋的。过程很重要,痛并快乐着。


3、“给猫买了500块的猫粮,自己吃方便面吃出病了”

@迪迪 | 女,24岁,2015年毕业,美术老师

月收入:2500-3000元,有家庭支持


毕业后一下子经济可以自由支配了,却不懂理财,不知道哪里该省不该省,该花不该花。有次刚好猫咪的猫粮要吃完了,我们不能让它饿肚子,一口气给他买了500多的猫粮。


赶上交房租,和男朋友的工资加起来一共7000,一下花了4000多,穷的吃土了。晚上睡不着,一个月没逛街,没办法了只能打电话给妈妈,妈妈帮忙给了一半房租,我们才活过来。吃了一周午饭方便面,结果得了肠胃炎,又花了妈妈不少冤枉钱看病。


也不是穷到极致的地步,但不快乐。除了每天回家一开门看到猫咪等在门口接你、蹭你,那时候觉得日子也没痛苦到过不下去。


4、“一周一杯高档咖啡是避难所”

@凝小夕 | 女,24岁,2015年毕业,运营

月收入:5000-6000元,无家庭支持


衣食住行都是淘宝网购。虽然还没到可以随意买自己所有喜欢的东西,但自由的经济支配还是很让人开心,比用家里钱的时候更满足。


曾经咬牙放弃了自己喜欢一件一千多的大衣,买不起。放弃了英语课程,一万多,好贵。不能奢侈,但也满足了日常所需。可以一周喝一杯高档咖啡,这件事上不愿意省钱。


5、“揣着90块穿过一排名牌店时,对钱产生了恐惧”

@張志明 | 男,24岁,2015年毕业,自媒体行业

月收入:未透露,无家庭支持


大四就不管家里拿钱了。现在的工作饿不死,不攒钱。之前因为租的房间一套房子里住10个人,十点之后就有人不停地在用卫生间,忍无可忍。咬咬牙换了套房子,损失了5000块钱。


那天交完新房房租,兜里加上支付宝只剩90块。老板让我去给客户买礼物,我穿过华贸那一排高大上的名牌店,那种无助,以及对钱的恐惧,似乎真正意义上体会到了焦虑是一种怎样具化的概念。但还是决定保持微笑呗,又不是什么生死大事,饿不死就行喽。


6、“最后还是选择了逃离北上广”

@匿名 | 女,25岁,2014年毕业,新媒体运营

月收入:4000-6000元


出来工作了3年,但是没有积蓄,准备买房子那一刻,感觉自己挺穷的。因为没钱+情商低,总是跟妈妈吵架。他们相信没钱我会过得不好,以前我看不清这个现实,现在知道了,没钱确实过不好。


最后还是选择了逃离北上广。不愿再为生计发愁,离开北京,我们可以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几年后有自己的孩子,这样就有完整的家的感觉了。


7、“每次都觉得,不行不行下次一定不能要家里的钱了”

@文西西 | 男,26岁,2014年毕业,市场营销

月收入:10000元,有家庭支持


在上海,找房子从内环找到外环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有点穷了。赚的少的时候就只能少打车、少有夜生活、少给房东押金等等。租远的房子,租小的房子,再不行就合租,但吃不能凑合。


毕业两年,家里还是时不时补贴一点。每次都觉得,不行不行下次一定不能要了,一定要自己努力赚钱。这种挣扎的思想斗争大概重复了一两年的时间。


8、“买高科技产品,住在朋友家衣柜里”

@匿名 |(当事人)男,25岁左右,在读博士

月收入:1600美元,偶尔有家庭支持


这是我的一个朋友,25岁,在美国读博,工资一个月1600美元。他在的城市生活费一个月1000刀左右,有钱的时候出门开车,喜欢高科技产品,买3D打印机,专业的音响,耳麦,计算机键盘,2500刀的电脑,还交了个台湾的女朋友。那个女孩是个网络动漫主播,一起打游戏看动漫那种。我朋友从美国飞去台湾见她,给她买了好几个手机,花了很多钱。但最后还是分手了。


我朋友钱也烧得差不多了,房子到期,没钱租房。好久没见,我回国前一个月才知道,他搬到了另一个同学家的衣柜里住。美国的很多房子里的衣柜是一个小隔间,刚好就只够放一个床垫。他就这么在那儿住下了。


9、“住500的房子,买1万6的电脑”

@匿名 | 男,24岁,市场运营

月收入:未透露,无家庭支持


刚到北京工作的时候工资很少,只有1500块钱,那时候为了生存,只能住在地下室里。那每顿饭花销不能超过15块钱,但我饭量又很大,所以每天吃的都很不爽。为了能多省一点钱,不舍得买电水壶,所以每天会在下班的时候接满满一瓶子的水,晚上在家里喝。


现在住的房子也才500多一个月,但热衷科技产品,只要是我喜欢的科技产品我从来都不会手软。最贵的就是前两天买的新款pro了吧,价格是1万6,攒了三个月。日子再拮据,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会有一项情感寄托的东西。二十岁出头的穷日子里,快乐谈不上,但还算过的“硬实”。


24~26的穷日子太难了。


还有一位读者告诉我,晚上坐公交回家的时候,看见一个老奶奶打电话说自己今天去做保洁,比年轻人做的都快。心想,我年纪这么小,有的是发财的机会,不怕的啦。


为了度过年轻的穷日子,他们给出了这些法则:

1、花未来的钱。

2、停掉信用卡。

3、少出去吃饭,不泡在甜品店。吃泡面。

4、卖相机、卖包、卖化妆品。

5、忍住不换手机。

6、求助父母。

7、做兼职。

8、不买名牌。同时卸载淘宝。

9、逃离北上广。

10、想着反正以后我会更有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4到26岁,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扇刚刚推开的门,外面是我想象中的广阔天地,里面却还有不少未曾完全收拾妥当的房间。当下,我正站在一个有点微妙的十字路口。心理上, 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对世界充满纯粹幻想的少年,但也没到那种看透一切、云淡风轻的境界。更多的时候,是带着一种认真的、甚至有些笨拙的探索欲。经历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