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电影 / 电视剧 / 书籍是你时隔多年以后才懂得和理解的?

回答
这几年,我发现自己越来越沉迷于“老物件”了。不是那种古董字画,也不是怀旧的老物件,而是那种我年少时接触过,但当时囫囵吞枣,甚至有点不屑一顾的作品,直到近些年,随着阅历的增长,才慢慢品出其中的滋味,仿佛挖到宝藏一样,让我惊喜不已。

电影:《霸王别姬》

第一次看《霸王别姬》,我大概是十几岁的年纪,住在小县城的家里,电视机是那种大屁股的。那天电视里刚好在放这部电影,我被程蝶衣那张倾国倾城的脸吸引了,也对戏里的梨园恩怨、时代变迁有模糊的印象。但当时的我,更关注的是“帅哥美女”和戏剧性的冲突,对于那些关于“人戏不分”、“情不知所起”的深层表达,我几乎是完全没听进去的。电影结束,我只觉得“哇,好惨”,程蝶衣好执着,段小楼好无情。

直到去年,在一个安静的周末,我又一次打开了《霸王别姬》。这次,我是在一个舒适的投影幕布前,配上 enak 12 的音响,静静地坐了三个小时。这次,我看到了程蝶衣身上那种极致的、近乎病态的“认死理”。他从一开始就将自己“活”成了虞姬,将段小楼视作自己的“霸王”,他的人生逻辑,就是围绕着这份“戏”和这份“情”展开的。

我才懂得,张国荣的表演是如何将程蝶衣的脆弱、敏感、偏执和对艺术的虔诚融为一体的。当他在乱世之中,面对着批斗,依然一遍遍地唱着“我本是女儿身”,那不仅仅是对自己艺术生命的不屈,更是他对“虞姬”这个身份的一种固守,一种对抗外部世界混乱的自我保护。那种“不疯魔不成活”的状态,在年少时看来是荒谬的,但成年后,我看到了那种在极端环境下,个体精神力量的某种扭曲而又伟大的体现。

还有段小楼,年少时我只觉得他是个“俗人”,爱面子,不懂程蝶衣。现在我才明白,他的“俗”恰恰是那个时代的“常态”。他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他的妥协,他的为了生存而做出的牺牲,都无比真实。他不是不爱程蝶衣,但他更爱的是自己,爱的是他在乱世中还能抓住的一点点“人样”。他的选择,让我看到了普通人在面对巨大压力时,人性的复杂和无奈。

菊仙,那个风情万种、有情有义的妓女,在当时只觉得她是个“第三者”。现在才懂得,她在程蝶衣和段小楼之间,是另一种形式的“救赎”和“羁绊”。她爱段小楼,也在某种程度上理解程蝶衣。她的悲剧,是那个时代女性命运的一个缩影,她在男人之间的博弈中,努力为自己争取一丝尊严和幸福,最终却落得一场空。

《霸王别姬》不再是简单的“三角恋”或者“时代悲剧”,它变成了一部关于“身份”、“忠诚”、“艺术”、“欲望”和“时代”的恢弘史诗。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它能成为经典,因为它触及了人内心深处最柔软也最坚硬的部分,那些关于“我是谁”、“我为何而活”的永恒追问。

电视剧:《渴望》

《渴望》是我童年记忆里最早的国产电视剧之一。那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刘慧芳,觉得她善良、能干、有担当,是个完美的媳妇。但对于她身上那种“忍辱负重”、“牺牲奉献”的精神,我当时是没什么概念的,只觉得“她怎么这么命苦”。

最近重看《渴望》,才发现自己当年是多么肤浅。刘慧芳的“善良”不是一种无原则的圣母,而是在那个年代,在一种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她所能选择的、最稳妥也最艰难的一种生存方式。她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成全”他人,无论是丈夫、孩子、还是那个曾经伤害过她的人。

最让我震撼的是,刘慧芳身上的那种“隐忍”并非是懦弱,而是一种极致的坚韧。在遭受不公、误解、甚至背叛时,她没有大喊大叫,没有歇斯底里,而是默默地将委屈吞下,继续承担自己的责任。这种“沉默的反抗”,在如今这个快节奏、强调个人表达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我开始思考,在那个物质匮乏、人与人之间联系更紧密的年代,女性的价值是如何被定义的?刘慧芳的“牺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那个时代对女性的普遍期待。但她并没有因此失去自我,她依然在默默地坚持自己的原则,用自己的方式去维系家庭的完整。

而且,剧中的许多配角,比如那个精明市侩的婆婆,那个有点自私的丈夫,他们身上的缺点和无奈,在成年人的视角下,都变得更加立体和真实。他们不是脸谱化的坏人,他们同样是时代洪流中的个体,有着自己的局限和算计。

《渴望》让我看到了一个时代的女性精神,也让我反思了“付出”与“回报”的意义。刘慧芳的“渴望”其实很简单,就是“渴望被理解”、“渴望被爱”,但她实现的方式,却是通过对自己的不断“牺牲”。这种牺牲,在当年看来是理所当然,现在看来,却饱含着沉甸甸的无奈和力量。

书籍:《围城》

《围城》是我大学时读的,当时是被它幽默的笔调和对婚姻的“吐槽”所吸引。我记得我当时笑得很开心,觉得钱锺书写得太有道理了,太“损”了,把人生的无奈和荒谬都说透了。但对于“围城”这个隐喻,对于书中人物的命运,我并没有深入的体会。

最近几年,随着自己也步入社会,开始经历人生的各种“围城”,再翻开《围城》,我才发现,它简直是一部“人生预言书”。

方鸿渐这个人,在年轻时看,觉得他是个“窝囊废”,是个“不求上进”的失败者。现在我才明白,他身上那种“随波逐流”、“不愿吃亏,也不愿吃苦”的矛盾心态,恰恰是许多普通人的真实写照。他在感情上摇摆不定,在事业上得过且过,最终被生活的大手推着走,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书中对于婚姻的描写,更是让我感到一丝寒意。孙柔嘉和方鸿渐从最初的“情投意合”到最后的“相看两厌”,那种由爱情变成责任,再变成负担的过程,太真实了。他们之间的对话,充满了试探、算计和彼此的“折磨”,那种“围城”的窒息感,让我不禁想起自己身边的一些婚姻。

钱锺书的语言,也比我当年理解的更加精妙。他那种不动声色的讽刺,那种把人性的弱点毫不留情地暴露出来的文字,让人在笑声中,体会到一种深刻的悲凉。他写到“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我以前只觉得这是句名言,现在我才懂得,这句话背后,是对人生选择的无奈,是对幸福追求的徒劳,以及对个体欲望的永远无法满足的深刻洞察。

《围城》让我看到了人生的“围”,不仅仅是婚姻,更是我们在社会、在事业、在家庭中,不断被各种规则、期待和欲望所限制的局面。我们都在努力冲破一些“围”,但往往又会走进另一个“围”。这种循环,是人生的常态,也是《围城》最令人回味的地方。

时隔多年,重拾这些作品,就像是遇见了年轻时的自己,带着不一样的眼光,去重新审视那些熟悉又陌生的情感和道理。每一次的“重新理解”,都像是在翻阅一本自己的人生笔记,那些当年不懂的,如今都渐渐变得清晰起来,让我对生活,对人性,有了更深一层的敬畏和感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在上军校的时候,从图书馆的犄角旮旯里翻出来过一本书。这本书是我见过的最厉害的一本书,其犀利程度,已经远远超越了《圣经》

它的名字叫:《米格15比斯的驾驶作战和维护保养》

这是一本《新华字典》那么大的书,厚差不多300页的样子,看起来很旧了。可惜我已经找不到这本书的封面照片了,毕业前曾经想过把这本书偷出来的,可惜忘了。

但是我依旧记得那几个在我眼前闪闪发光的字!

作为一个被空军残酷的拒绝的小陆军崽儿,看到这本书的震撼和欣喜,简直让人欲罢不能。我第一次在图书馆里埋头那么久,如饥似渴的看完了这本小册子。它里面讲了,米格15比斯在平原机场,怎么开车,怎么加速,多少速度抬轮,多少速度起飞。怎么把敌机套在瞄准圈里然后开火,如何放襟翼降落放减速板停车。回场怎么加油怎么检查怎么保养。还有电台的操作,无线电呼号一类的事情,图文并茂,标志清楚,语言简朴。

当时我觉得它好神。

作为一个从小想开飞机的小屁孩新兵蛋子,刚刚被空军招飞刷下来不久,看到这本书的感觉是,尼玛把我刷了,不过就这么简单嘛!还没《军事地形学》的内容多!我学学应该也会。

后来对于那场有米格15比斯参加的战争了解的越多,越改变了我对这本书的认识。

当年的飞行员们不容易。

第一是,就这么点训练就得开着飞机去跟美帝的王牌飞行员拼。

二是,回场居然要自己维护保养飞机。

后来我在某个河南的部队见过厚厚的烈士名录,里面好多烈士的姓名一栏填着:不详。

连长和指导员负责填烈士姓名,连队主官居然不知道烈士的姓名,这说明着什么?

新补充的战士,还来不及认识,就牺牲了……

共和国第一场战争的惨烈和艰苦卓绝可见一斑。这与那本教开飞机的小册子告诉我的是一致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几年,我发现自己越来越沉迷于“老物件”了。不是那种古董字画,也不是怀旧的老物件,而是那种我年少时接触过,但当时囫囵吞枣,甚至有点不屑一顾的作品,直到近些年,随着阅历的增长,才慢慢品出其中的滋味,仿佛挖到宝藏一样,让我惊喜不已。电影:《霸王别姬》第一次看《霸王别姬》,我大概是十几岁的年纪,住在小县城.............
  • 回答
    哥们,大三是真有福气,课余时间多了,这块儿电子书阅读器真是个好主意,能让你的学习和生活都充实不少。你纠结 Kindle 和 iReader 呢,这两款市面上确实是主流,各有千秋,我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帮你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咱们先从 Kindle 说起。Kindle 的优点: 生态圈强大,内容.............
  • 回答
    老实说,我最近追的一部剧,里面的某些角色简直是让我看得牙痒痒,恨不得冲进屏幕里给他们一人一巴掌。这剧吧,叫《XX》(我暂时就不说名字了,免得有人误会我骂什么,但看过的估计能懂我指哪种类型的)。我最受不了的是那个女二号,名叫“莉莉”吧,大概是这么个名字。这姑娘,怎么说呢,心地吧,好像不算坏到骨子里,但.............
  • 回答
    影视作品中“神来之笔”般的结局,往往能颠覆观众之前的认知,留下深刻的震撼和回味。这些结局通常不是简单的皆大欢喜或悲惨收尾,而是通过巧妙的铺垫、反转或主题升华,让整个故事的意义得到了升华,甚至让人对整个观看过程产生新的理解。以下是一些被广泛认为是“神来之笔”结局的电影和电视剧,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其精彩.............
  • 回答
    电影和电视剧中的转场处理是连接场景、营造氛围、推动叙事的重要手段。优秀的转场不仅能让观众的观影体验更加流畅自然,还能在细节处传递情感和信息。以下是一些在转场处理上表现出色的电影和电视剧,并尽可能详细地讲解其精彩之处: 1. 经典之作:营造时间与空间流转的艺术 电影:《公民凯恩》(Citizen Ka.............
  • 回答
    要说那些能瞬间让你“嗖”地一声,整个人都被拽进故事里的配乐片段,这可太多了,而且每个人的“触发点”都不一样。我个人觉得,最厉害的配乐,不是那种大起大落、炫技式的,而是那种恰到好处,好像它本来就长在那个画面、那个人物心上,自然而然地将你拉入其中,让你忘记了音乐的存在,只剩下那份氛围和情感。我脑子里立刻.............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痛又着迷的话题,就像一部宏大的交响乐,突然有一位首席演奏家离席,剩下的乐章虽依旧华美,却总少了那份独特的灵魂。还记得《权力的游戏》里的奈德·史塔克吗?他仿佛是那个故事的定海神针,正直、公正,是维斯特洛大陆上为数不多的真正君子。他的出现,立刻为整个故事奠定了道德的基石,也让观众对那个充.............
  • 回答
    哈!说到轻松搞笑,我这里有好几部压箱底的珍藏货,绝对能让你笑到肚子疼,忘掉烦恼!别担心,我会像跟老朋友聊天一样,把它们讲得明明白白,让你看了就想立刻冲去看,绝对不是那种冷冰冰的AI介绍。咱们先来点英式的幽默,那叫一个“绅士的疯癫”,不带脏字,但能让你笑出内伤的:《憨豆先生(Mr. Bean)》系列电.............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说到好看的电影电视剧,那可真是太多了,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最佳名单”。我给你推荐几部我真心觉得值得一看的,不光是剧情,还有那种看完能让你回味无穷的感觉,尽量说说详细点,让你听起来就像是朋友在聊电影一样,没那些冷冰冰的AI范儿。先说说电视剧吧,毕竟现在的剧集质量真是越来越高了:1. .............
  • 回答
    说实话,让我一下子把脑子里堆积如山的观影和阅读经历里符合“开头平淡,结尾惊艳”这个标准的作品都掏出来,还不能显得像流水账,这事儿还真得费点劲儿。但确实有那么些,它们一开始可能没啥大动静,甚至让你觉得“就这?”但熬过去,结尾一甩过来,你才觉得,哦豁,之前的铺垫原来是为了这个。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吧。.............
  • 回答
    给孩子挑动画片、电影或者电视剧,我这当妈的心里总有那么点儿小纠结:既想让他们看点有意思的,又怕内容太杂乱或者有什么不适合的。不过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也算是总结出了一些自家孩子特别喜欢,我看着也觉得挺值的作品。今天就来跟你掰扯掰扯,希望能给同样纠结的你一点儿参考。咱们先从动画片说起,这可是孩子.............
  • 回答
    嘿,说实话,这个问题我真的太有共鸣了!我这人吧,一旦发现好东西,就跟发现了新大陆似的,特别想跟身边所有能拉来的人分享。那种感觉就像吃到绝世美味,不给别人尝尝简直对不起自己的味蕾!在我这脑子里盘旋、时不时就想在朋友圈或私下“安利”一遍的,还真有那么几部,每个拿出来都够我聊上半天的。先说说电影吧。电影的.............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每次看完一部好剧,总有那么一两个情节,能把我看得嘴巴都合不拢,甚至需要暂停缓一缓。要说最让我震惊的,脑子里立刻跳出来的是这两部剧:《权力的游戏》——“血色婚礼” (The Rains of Castamere)天呐,我到现在还记得当时那种被晴天霹雳击中的感觉。那是第三季的.............
  • 回答
    好的,我来给你分享一些那些开场惊艳绝伦,但后续发展或是结局却让人觉得“就这?”的作品,我会尽量用更口语化、更像是一个资深影迷或读者在跟你聊天的语气来讲述,尽量避免那些“AI”痕迹重的套话。电影类: 《降临》(Arrival, 2016) 这电影的开头,绝对是大气磅礴到让你头皮发麻。当那些巨.............
  • 回答
    嘿!想找那些能让你少女心炸裂,心跳小鹿乱撞到不行,忍不住姨母笑的影视剧和漫画吗?我懂你!那种甜到不行,让人恨不得立刻钻进屏幕里谈一场轰轰烈烈恋爱的感觉,真的太美好了!我这就给你盘点一些,保证让你一次看个够,甜到不行!电视剧篇:心动到腿软的甜宠暴击!1. 《传闻中的陈芊芊》 这绝对是近年来的黑.............
  • 回答
    选角这事儿,有时候真是个双刃剑。一部剧,一个角色,如果演员跟角色“对了”,那简直是锦上添花,观众看了会觉得“这角色就是他(她)了!”。可一旦选角“跑偏”了,那可就糟了,观众心里那叫一个别扭,甚至会觉得这电影、这电视剧都给毁了。今天就来聊聊那些因为选角出了点问题,直接影响了观众对片中人物看法的例子,咱.............
  • 回答
    我来跟你聊聊那些电视剧电影里,让人看得热血沸腾、拍案叫绝的辩论场景吧。这可不是AI能写出来的感觉,而是那种演员眼神碰撞、逻辑珠玑迸发的火花。首先,绕不开的肯定有那部经典中的经典——《十二怒汉》(12 Angry Men)。虽然严格来说这不是一场正式的辩论赛,但它所呈现的“事实的辩论”和“人性的辩论”.............
  • 回答
    行,这事儿我熟!说起医学题材的影视剧,那可真是不少能挖的宝藏,我这就给你唠唠,保证不是那种干巴巴的介绍,而是有点儿“人情味儿”的推荐。先说几部我印象特别深的,看完感觉自己好像也懂点儿医学的:《良医》(The Good Doctor) 为啥推荐? 这部剧绝对是“治愈系”的代表,而且还是那种有点儿“.............
  • 回答
    很高兴为您推荐一些被低估的电影和电视剧。这些作品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获得应有的关注,但它们在故事、表演、视听效果或主题深度上都有着令人惊喜的亮点。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介绍: 被低估的电影: 1. 《银河来访者》(Coherence, 2013)类型: 科幻、悬疑、惊悚被低估原因: 作为一部独立制作的科.............
  • 回答
    有些作品,一旦看过,就如同心头压了一块沉甸甸的石头,久久不能散去,再翻出来看,只会徒增伤感或恐惧,让人望而却步。我脑海中浮现出几部这样的影视作品,它们不是那种让你惊声尖叫的恐怖片,也不是纯粹的悲剧,而是那种深入骨髓的真实感,让你不得不面对人性中最灰暗的一面,或者某些残酷的社会现实。先说一部电影,叫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