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巴塔哥尼亚高原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地形还是降水?

回答
巴塔哥尼亚高原人口稀少,这背后并非单一因素在起作用,而是地形和降水,以及它们共同作用下衍生的严酷气候条件,构成了其低人口密度的根本原因。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影响来展开。

一、 地形:无情的屏障与广袤的荒野

首先,让我们聚焦于巴塔哥尼亚高原的地形特征。这是一个极其辽阔的区域,位于南美洲的最南端,横跨阿根廷和智利两国。它的地形呈现出几个关键的特点,这些特点都直接或间接地限制了人口的聚集:

安第斯山脉的阴影效应与风的通道: 巴塔哥尼亚高原的西部被高耸的安第斯山脉所笼罩。这座山脉不仅是一道天然的地理屏障,更是影响气候的关键因素。当来自太平洋的湿润空气遇到安第斯山脉时,它被迫上升,在山脉西侧(智利一侧)降下大量的雨雪。然而,一旦空气越过山顶,它就已经失去了大部分水分,形成了一种所谓的“焚风效应”,即下沉的气流变得干燥而温暖。这就意味着,高原的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安第斯山脉的“雨影区”,接收到的降水非常有限。

崎岖与不规则的地貌: 即使在降水相对充沛的西部边缘,地形也极其崎岖,遍布着冰川、峡湾、陡峭的山峰和深邃的峡谷。这些地貌为大规模的定居和农业活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土地的平坦度不足以支持广泛的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异常困难和昂贵。

冰川地貌的遗迹: 高原许多地区仍然保留着第四纪冰川活动留下的痕迹,例如U形谷、冰碛丘和冰川湖。这些地貌虽然壮丽,但也意味着土地贫瘠,土壤层薄,不适合耕种。许多地方被冰川湖泊或雪覆盖,进一步限制了可居住和可利用的土地范围。

广阔而单调的平原: 在更靠近东部和南部的地区,地形逐渐过渡为广袤而起伏不定的高原平原,通常被称为“estepes”(西班牙语中的草原或荒地)。虽然这些地方相对平坦,但它们也意味着极度的开阔和缺乏天然的庇护。缺乏天然屏障使得这些地区更容易受到强风的侵袭,也更难找到可以聚集的定居点,例如河流沿岸或有天然屏障的山谷。

二、 降水:极度的干旱与生命的挑战

正如前面提到的,地形对降水的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巴塔哥尼亚高原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或半干旱气候,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极低的年降水量: 除了安第斯山脉西坡的极少数地区,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非常低,通常只有100300毫米,甚至更少。与世界许多其他人口稠密的地区相比,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降水的季节性不均: 即使有降水,也往往集中在特定的季节,并且常常以不稳定的小雨或雪的形式出现。这种不稳定性使得依靠降水进行农业生产变得非常困难和高风险。
蒸发量高: 尽管降水稀少,但由于高原上强烈的风和相对较高的温度(尤其是在夏季),蒸发量却很高。这意味着即使有少量降水,大部分也会很快蒸发掉,难以被土壤吸收并滋养植物。
水资源的匮乏: 缺乏充足的降水直接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匮乏。虽然有一些河流发源于安第斯山脉,但它们在流经高原时,水量也可能因蒸发和渗漏而减少,并且这些河流往往分散且难以覆盖整个广阔的高原。

三、 地形与降水的协同作用:造就严酷环境

至关重要的是,地形和降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巴塔哥尼亚高原的严酷生存环境:

风的放大效应: 高原开阔的地形使得风能够畅通无阻地肆虐。安第斯山脉的地理位置和形状就像一个巨大的风道,将来自太平洋和安第斯山脉下降的气流引导并加速,形成强劲而持续的狂风。这些风不仅会侵蚀土壤,而且会加速水分的蒸发,进一步加剧了干旱。在如此狂风肆虐的环境下,植物生长受到极大限制,也难以建立稳定的定居点。
温度的极端变化: 高原的地理位置和高海拔导致了显著的昼夜温差和季节温差。夏季可能相对温和,但冬季则非常寒冷,平均温度远低于零度。这种剧烈的温度变化对动植物的生存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限制了可种植的作物种类和生长季节。
土壤的脆弱性: 即使在相对平坦的地区,高原的土壤也往往贫瘠、沙质且缺乏有机质,这与稀少的植被和强烈的风蚀作用有关。这使得农业生产更加困难,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土壤改良。

结论:

总而言之,巴塔哥尼亚高原人口稀少,其主要原因是地形和降水二者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严酷的生存环境。安第斯山脉塑造了高原的雨影区,导致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形成干旱气候;同时,崎岖不平或极其开阔的地形,加上强烈的风、极端的温度变化和贫瘠的土壤,都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和大规模人口的聚集。

虽然人们可以通过畜牧业(如绵羊养殖)在某些地区勉强生存,但这种生存模式本身就要求较低的人口密度,因为畜牧业需要广阔的放牧空间。因此,巴塔哥尼亚高原的人口稀少并非由单一的地形或降水因素决定,而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这片土地成为生命难以安居的荒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感觉智利巴塔哥尼亚就是个北大荒,

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就是个河西走廊。

南美终究生活压力不大,

不然迟早开发到那里去生生不息。

user avatar

客观来说,应该是降水量。巴塔哥尼亚高原的降水量据说在300mm以下,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环境承载力很有限。诚然,地形的影响也是有的,不过在巴塔哥尼亚当地,地形更主要是通过影响降水,进而影响了当地气候和植被,使得当地定居的居民人口不足。

巴塔哥尼亚高原面积为67.4万平方公里,分属智、阿两国,绝大部分在阿根廷国内,约占阿根廷国土面积的28%左右。而该高原平均海拔仅1000米左右,并不算高,在高峻的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面前根本不够看。如果只看地形,按理来说当地应该是适宜人类居住的。

毕竟就算和平均海拔2000左右的云贵高原相比,巴塔哥尼亚高原海拔也要低上不少,更何况其东部还分布着广阔平坦的巴塔哥尼亚台地;而云贵高原总体十分崎岖,平原河谷呈零星分布。然而,面积仅50万平方公里的云贵高原人口远多于巴塔哥尼亚高原,仅仅是昆曲昭玉贵五市就有近2800万人,比0.07亿人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多了不少。所以,在当地地形不是主要影响因素,降水才是主要因素。


巴塔哥尼亚高原从南纬37°延伸至南纬51°,这一地区南部已经处于南半球盛行西风终年吹拂的范围。西风气流来自东南太平洋,当地本应温暖湿润。但由于南美大陆西面矗立着与海岸大致平行的安第斯山脉,湿润的西风气流在山的迎风坡形成丰沛的降水,却在爬升过程中逐渐干燥,水汽到达巴塔哥尼亚时已经是穷途末路。

同时,南美洲北宽南窄,在巴塔哥尼亚高原当地形状狭长,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明显,气旋活动少且微弱,难以形成有效降水。且沿岸流经的马尔维纳斯寒流(福克兰寒流)降温减湿,造成当地更加干燥。可以说,上述因素导致当地气候更加干燥,使得当地地广人稀,且原住居民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


再者说,在发现矿藏之前,当地对于欧洲人的吸引力也十分不足,所以人口长久以来也没有太大变化。当年智利倒是有往当地开拓和移民的打算,奈何在和阿根廷的争夺中并无多大建树,所以大规模移民计划也就不了了之。不过据说巴塔哥尼亚当地主要人口就是智利人,这说明当年智利倒也不算白做功课。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地区虽然多荒漠(如巴塔哥尼亚沙漠)和半干旱草原,但得益于高原西部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积雪融水,当地有许多河流流经,所以环境并没有亚欧大陆内部一些地区那么恶劣。

对了,感谢评论区大佬的提醒,巴塔哥尼亚高原当地的年积温很低,这也是当地人口不多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对来说,当地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夏天,春、秋两季很短且过渡十分不明显,越往南部地区,冬季愈加漫长。而且据说当地年均温度在4~13℃之间,年积温十分不足,全年存在霜冻可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类对当地的开发,进而影响到了当地常居人口的数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巴塔哥尼亚高原人口稀少,这背后并非单一因素在起作用,而是地形和降水,以及它们共同作用下衍生的严酷气候条件,构成了其低人口密度的根本原因。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影响来展开。一、 地形:无情的屏障与广袤的荒野首先,让我们聚焦于巴塔哥尼亚高原的地形特征。这是一个极其辽阔的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