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mm航炮与12.7MM机枪哪个威力大?

回答


20mm航炮与12.7mm机枪在威力上的比较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弹药动能、穿甲能力、射程、使用场景等。以下是详细对比:



1. 弹药动能与威力
20mm航炮:
弹药类型:通常为穿甲弹(AP)或高爆弹(HE),部分型号可能配备燃烧弹或脱壳穿甲弹(APDS)。
初速度:约8001000 m/s(具体取决于型号,如M61“火神”机炮的初速度为880 m/s)。
动能:20mm弹药的动能通常在 30004000焦耳(以穿甲弹为例),而12.7mm弹药的动能仅为 10001500焦耳。
穿甲能力:20mm弹头的动能和初速度使其能穿透较厚的装甲(如3050mm钢),而12.7mm弹头的穿甲能力有限(约2030mm钢)。

12.7mm机枪:
弹药类型:通常为普通弹(用于反人员)或穿甲弹(如M2的穿甲弹)。
初速度:约800900 m/s(如M2的初速度为850 m/s)。
动能:约为 10001500焦耳,远低于20mm弹药。
穿甲能力:穿甲弹的穿甲深度通常在 2030mm钢,对轻型装甲或人员威胁较大,但对中型装甲无效。

结论:20mm航炮的动能和穿甲能力显著优于12.7mm机枪,尤其在对抗装甲目标时更有效。



2. 火力密度与射程
20mm航炮:
射速:高射速(如M61每分钟可达6000发),火力密度极高。
射程:通常为 10002000米(取决于弹药类型和平台)。
用途:主要针对空中目标(如飞机、无人机)和轻型装甲,适合近距离密集射击。

12.7mm机枪:
射速:较低(如M2为500600发/分钟),火力密度较低。
射程:约 10001500米(普通弹),穿甲弹的射程稍短。
用途:主要用于反人员、轻型装甲或近距离防空,适合单兵或小单位使用。

结论:20mm航炮的火力密度和射程在战术上更具优势,尤其在空战中能快速压制目标。



3. 使用场景与历史应用
20mm航炮:
典型平台:战斗机(如F16、Fw 190)和攻击机(如A10)。
作战目标:敌方飞机、轻型装甲(如装甲车)、无人机。
历史案例:二战中,20mm炮对德军虎式坦克的穿透能力显著,成为空战中的关键武器。

12.7mm机枪:
典型平台:战斗机(如F15、F16)的自卫武器,或地面部队的轻机枪(如M2)。
作战目标:反人员、轻型装甲、低空目标。
历史案例:M2在二战中被广泛用于反坦克,但对中型装甲无效。

结论:20mm航炮更适配空战和对抗装甲目标,而12.7mm机枪更侧重于反人员或轻型防御。



4. 其他因素
弹药装药量:20mm弹药通常装药量更大(如穿甲弹的装药量为58克),而12.7mm弹药装药量较小(约46克)。
弹头设计:20mm弹头可能为尖头或脱壳穿甲弹,而12.7mm弹头多为圆头或穿甲弹。
射程与精度:20mm炮在远距离(1000米以上)的精度可能略逊于12.7mm机枪,但高射速弥补了这一不足。



总结对比
| 项目 | 20mm航炮 | 12.7mm机枪 |
||||
| 动能 | 30004000焦耳 | 10001500焦耳 |
| 穿甲能力 | 3050mm钢(穿甲弹) | 2030mm钢(穿甲弹) |
| 射程 | 10002000米 | 10001500米 |
| 射速 | 高(如6000发/分钟) | 低(如500600发/分钟) |
| 火力密度 | 极高 | 一般 |
| 典型用途 | 空战、轻型装甲 | 反人员、轻型装甲、自卫 |



最终结论
20mm航炮的威力显著大于12.7mm机枪,主要体现在动能、穿甲能力和火力密度上。在空战或对抗轻型装甲时,20mm航炮更优;而12.7mm机枪更适合反人员或近距离防御。两者在不同场景下各有优势,但总体而言,20mm航炮的威力和效能更胜一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毫无疑问,20炮的威力更大,但是美国不大规模装备20炮的原因有很多:

30年底40年初,美国能拿到的成熟20mm机炮只有厄利孔FF系列,西斯帕诺HS404和它的英国改进型Mk1。厄利孔FF已经略显过时,西斯帕诺HS404由于专利生产的问题,美国1940年才拿到设计图纸和生产权。同时,原版HS404和Mk1有很多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超大的体积,不够可靠的性能和供弹量不足。而且,HS404是作为轴炮设计的,美国战斗机普遍采用气冷发动机,无法安装轴炮,只能在机翼安装。而1940年还没有完全解决HS404机翼安装的问题,使用HS404的喷火V甚至有报告说机炮在打光弹鼓里的60发弹药就卡壳无法开火了。其可靠性可见一般。

相反,AN/M2即12.7mm勃朗宁机枪,是当时已经使用发展20多年的成熟设计,产能充足,武器可靠,毁伤能力在40年代足够应付一票木头飞机。况且41年美国参战后,对于机载武器的需求十分巨大且紧迫,不可能让生产线上的飞机等20炮完善后再上天,所以勃朗宁机枪一直用到了50年代。朝鲜战争中发现勃朗宁机枪对米格机伤害不足,美国很快把M39装上了佩刀。到五十年代末,导弹时代正式来临,美国也有了性能优秀沿用至今的M61,勃朗宁机枪就不在担任战斗机的主要机载武器了。

user avatar

二战多数美军战斗机用4-6挺老干妈的原因主要还是没有打大型轰炸机的压力。

德国人搞MG151/20是因为15毫米的MG151打蚊式之流刮痧,搞MK108是因为MG151/20打B-17之流刮痧。

米格-15用双23+37的原因,主要还是他们在战时就通过迫降的B-29了解了大型轰炸机不好打的问题。

当然,最早期那些仿厄利空的20毫米航炮初速低,和机枪弹道合不上,射程甚至低于老干妈不少也是真实存在的问题。小鬼子海航一直吐槽零式的20毫米机炮是尿尿炮,甚至有人觉得那时候米国鬼畜的老干妈武器系统比零式的好很多。

不过美军二战也不是没有装大威力航炮的战斗机,就是带有各种实验风格的P-39系列。这种战斗机性能一般,但是由于发动机后置布局,直接装上了一门37毫米尿尿炮。恐怕后来米格-15上37航炮其实是受了援苏P-39的影响。

user avatar

是战雷玩家吗?是战雷苏联空军玩家吗?

是的话,别列津12.7毫米机枪威力远远大于20毫米施瓦克机炮

别列津机炮 屎瓦克机枪,那可不是说着玩的

不是的话

机炮威力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