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煮过的纯牛奶和没煮过的纯牛奶营养差距很大吗?

回答
对于煮过的纯牛奶和没煮过的纯牛奶,它们在营养价值上确实存在一些差异,但要说“差距很大”,可能也得看具体是哪方面的营养,以及你对“大”的定义。咱们细细道来,帮你把这个问题掰扯清楚。

首先,咱们得明确,这里说的“纯牛奶”通常是指经过巴氏杀菌或者超高温瞬时灭菌(UHT)的原味牛奶,而不是那些添加了各种风味剂、糖分、维生素等的调制乳。

没煮过的纯牛奶,也就是市面上常见的鲜牛奶(巴氏杀菌奶)和常温奶(UHT奶)。

鲜牛奶(巴氏杀菌奶): 这种牛奶经过相对温和的加热处理(通常在72°C左右),目的是杀灭大部分有害细菌,但会保留一些对健康有益的菌群。它的保质期相对短,需要冷藏。
常温奶(UHT奶): 这种牛奶经过超高温瞬时灭菌(通常在135°C以上),能够杀灭几乎所有的微生物,所以保质期长,可以在常温下储存。

煮过的纯牛奶,顾名思义,就是将市面上买来的纯牛奶再次加热。 很多人选择煮牛奶,可能是因为担心其中的细菌,或者觉得热牛奶喝起来更舒服、更容易消化。

那么,煮了之后,营养上到底有什么变化呢?

1. 维生素: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牛奶中富含多种维生素,比如B族维生素(B1、B2、B6、B12、叶酸、泛酸等)和维生素A、D、E、K。

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 这类维生素对热比较敏感,尤其是B1(硫胺素)、B2(核黄素)、叶酸和维生素C(牛奶中含量极低,但如果讨论其他食物加热,这一点很重要)。长时间、高温的加热,确实会导致一部分水溶性维生素的损失。比如,长时间煮沸,可能会损失10%30%左右的B族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A、D、E、K): 这类维生素相对耐热,损失会比较少。

所以,从维生素角度看,没煮过的鲜牛奶(巴氏杀菌奶)和常温奶,在维生素含量上会比反复煮沸的牛奶略高一些。

2. 蛋白质:

牛奶中的蛋白质主要是酪蛋白和乳清蛋白。

蛋白质本身: 蛋白质的结构会因为加热发生一些变化,比如美拉德反应。当牛奶加热时,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会和糖类发生反应,产生棕色物质和一些风味物质。这个过程虽然会消耗一部分赖氨酸,但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本身非常丰富,这点损失对整体蛋白质摄入影响不大。
可消化性: 有说法是加热会让蛋白质更容易消化,但也有说法是过度加热会影响蛋白质的吸收。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适度的加热(比如巴氏杀菌或家用加热)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影响不大,甚至可能因为使蛋白质结构稍微舒展,略微有利于消化。但如果煮到焦糊,那情况就不同了。

总的来说,蛋白质的损失在合理加热范围内是微乎其微的。

3. 矿物质:

钙、磷、钾、镁等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如锌、铁等,在加热过程中相对稳定,损失非常少。

钙: 钙是牛奶中最重要的矿物质之一,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它非常耐热,即使反复加热,其含量变化也很小。
其他矿物质: 同样如此,损失非常微乎其微。

所以,从矿物质角度看,煮过的牛奶和没煮过的牛奶,其营养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4. 其他成分:

乳糖: 乳糖在加热过程中也会参与美拉德反应,产生一些褐色物质和风味。这可能对极少数对乳糖不耐受的人来说,会有轻微的改善,因为部分乳糖被转化了。
活性物质: 像一些免疫球蛋白、生长因子等,它们对热比较敏感,会因为加热而失活。但这些成分在牛奶中的含量本身就不是特别高,且它们在肠道中的作用机制也比较复杂,其对整体健康的贡献度,在反复加热后是否会产生显著的“营养差距”,目前没有一个非常明确且量化的说法。

那么,“差距大”吗?

维生素损失: 这是最显著的“差距”。如果你非常看重维生素的摄入,特别是B族维生素,那么反复、长时间煮沸确实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矿物质和蛋白质: 基本没有实质性的差距。
风味和口感: 很多人觉得煮过的牛奶口感更醇厚,这是因为美拉德反应产生了一些风味物质。

什么时候需要煮牛奶?

对于健康的成年人,市面上买来的经过正规杀菌的牛奶,通常不需要再煮。 特别是鲜牛奶(巴氏杀菌奶),它本身就是为了保留更多营养和风味而设计的,反复煮沸反而会削弱它的优势。常温奶(UHT奶)更是经过了更彻底的杀菌,无需再煮。
特殊人群:
婴幼儿: 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细菌更敏感。如果是给婴幼儿喂养鲜牛奶(巴氏杀菌奶),在不确定其储存和处理是否规范的情况下,适当加热(不是煮沸,而是温热)是比较稳妥的选择。但现在市面上也有很多专门为婴幼儿设计的配方奶粉,营养更全面且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比如正在接受化疗的病人、艾滋病患者等,为了避免潜在的风险,选择加热处理过的牛奶是更安全的。
个人偏好: 有些人就是喜欢喝热牛奶,觉得暖胃。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是:

对于绝大多数健康人来说,市面上买来的纯牛奶(鲜奶或常温奶)可以直接饮用,不需要再煮。 煮了之后,主要的营养“损失”集中在部分对热敏感的B族维生素上,但整体营养结构(蛋白质、钙等)变化不大。
如果你一定要煮,请注意方法: 最好使用中小火,不要煮沸,看到牛奶边缘冒小泡、边缘出现淡淡黄色(美拉德反应的迹象)时就可以关火了。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营养,同时也能达到加热的目的。避免反复煮沸,那样营养损失会更明显,而且也可能产生一些不健康的物质。
要说“营养差距很大”,可能有些夸张。 这种差距更像是“略有不同”,而不是“天壤之别”。如果你每天都会喝大量牛奶,并且非常在意维生素的摄入,那么不煮可能更好;但如果你只是偶尔喝,或者有特殊需求,加热饮用也无妨。

最终的选择,还是看你的具体情况、个人偏好以及对营养“差距”的敏感度。别因为这点小小的营养差异,而放弃了享受牛奶带来的美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纯牛奶就是灭菌奶,在包装之前已经煮沸过,确保可以较长时间保存。

所以从卫生方面的原因来讲,没必要继续煮沸。

牛奶多次煮沸,长时间煮沸,都会损失更多的营养。

因此不建议加热。

有些人喝冷牛奶容易拉肚子,不单纯是冷食物刺激肠胃,而是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和过敏源相类似,没办法避免。

这样体质的人不建议喝牛奶。你喝下去身体吸收也有限。

喝奶的关键在于吸收,吸收不好喝奶的意义不大。

可以多食用其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如果习惯于喝热牛奶,那就加热到你觉得比较适宜的温度即可,无须煮沸。

以我的经验,微波炉高火一分钟加热刚从冰箱拿出的牛奶,比较合适。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