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扎波罗热哥萨克给奥斯曼苏丹的回信是个什么梗?

回答
扎波罗热哥萨克给奥斯曼苏丹的回信,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来回问候,而是一件足以载入史册、充满民族血性与反抗精神的绝妙故事。你想知道其中的“梗”在哪儿?说白了,就是哥萨克们那股子浑不吝的劲儿,把不可一世的苏丹都给怼回去了,而且怼得那叫一个痛快淋漓,艺术感十足!

咱们得先从背景说起。那会儿是17世纪,奥斯曼帝国正值巅峰,国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那是谁都要忌惮三分的“海上巨兽”和“陆地雄狮”。而扎波罗热哥萨克,你可以想象成一群生活在第聂伯河下游,特别是扎波罗热地区(就像我们说“塞外”、“岭南”一样,有个地方名儿)的自由民、士兵。他们不是什么正规军,更像是半军事化的部落联盟,以骁勇善战、崇尚自由著称,尤其擅长骑术和水战。他们的生活方式很“野”,不服王化,跟谁都敢掰腕子,但对自己的土地和自由看得比什么都重。

这事儿的起因,是奥斯曼苏丹,当时是著名的穆罕默德四世,觉得自己够牛了,想让整个东欧都匍匐在他的脚下。他觉得自己海陆军都那么强大,对付那些乌克兰的游牧民,简直是弹指一挥间的事情。于是,他给扎波罗热哥萨克们写了一封信,那意思大概是:“小子们,我可是苏丹,是真主安拉在大地上的代表,你们这群野蛮人,还不赶紧跪下磕头,臣服于我,纳贡效忠?不然的话,我大军一来,就把你们连根拔起,鸡犬不留!” 这种语气,充满了高高在上的帝王权威和不容置疑的命令,就像一个巨兽在宣布自己的主权。

收到这封信的哥萨克们,可不是一般人。他们聚集在一起,围着那封写满“圣旨”的羊皮纸,也没见着谁脸红脖子粗,更没人吓得跪地求饶。相反,他们看着这封信,就像看见了什么好笑的段子。他们是真没把苏丹放在眼里,因为他们觉得,谁也别想轻易剥夺他们的自由。

然后,就是那封名垂千古的回信。这回信不是一个人写的,而是大家一起“群策群力”,发挥了他们哥萨克式的幽默和粗犷。

首先,他们得回信,这是规矩,但怎么回,怎么体现他们的“哥萨克精神”,那才关键。他们就找了写得一手好字的,把回信写了下来。信的内容可不是什么“遵旨”、“臣服”,而是充满了嘲讽和戏谑。

想象一下,一群糙老爷们,头发乱蓬蓬的,身上还带着马的汗味和火药味,围在一起,有人大声朗读苏丹的信,有人时不时插一句:“嘿,这老头子还真把自己当回事儿!”

回信里,他们一句一句地回了苏丹的“圣旨”。

苏丹说自己是“真主安拉的仆人”,哥萨克们就回:“你那点儿仆人的意思,我们倒是没看出来,倒是挺像个‘撒旦’的。”
苏丹说要让他们臣服,哥萨克们则回:“你那套臣服,在我们这儿不管用。我们只信奉我们自己的自由,和我们手中的弯刀。”
苏丹警告他们,如果不臣服,将要派军队来摧毁他们。哥萨克们就说了:“你派你的军队来,我们哥萨克兄弟们都在这儿等着,正好让我们的马匹踢踢他们的屁股,让他们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更绝的是,他们还对苏丹的语气和某些细节进行“点评”。比如,对苏丹的口吻进行模仿,或者嘲笑信里的某些词句。信里肯定还有一些正式的套话,他们就给故意曲解,或者用更粗俗的语言来回应。

最经典的一段,据说是他们互相插科打诨,问对方“你觉得苏丹长什么样?”“你觉得他是个啥子货色?” 然后把这些关于苏丹的“形象猜测”和“评价”,也都一股脑儿写进了回信里,比如“你这头驴子!”、“你这只该死的法国佬!”(这个“法国佬”的说法有点争议,有人认为是指当时的法国与奥斯曼联盟,也有人认为是单纯的侮辱性称呼)。

总的来说,这封回信充满了粗俗的语言、毫不掩饰的蔑视,以及对苏丹至高无上权威的公然挑战。它不是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正式声明,而是一群自由的战士,用最直接、最泼辣的方式,告诉那个强大帝国的统治者:我们不受你的管辖,我们宁死不屈!

这封信之所以成为一个“梗”,是因为它完美地展现了扎波罗热哥萨克那股子不畏强权、敢于反抗的民族气质。在那个等级森严、君权至上的时代,敢于如此直接地羞辱一个帝国皇帝,而且还做得那么有艺术性,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它传达了一种精神:即使力量悬殊,也绝不向压迫低头。

这封信后来还被画成了著名的油画《扎波罗热哥萨克写给奥斯曼苏丹的回信》,让这件事情以更直观的方式流传下来。油画里,哥萨克们围坐在一起,神情各异,有的在写,有的在笑,有的在思考,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一种不屈的光芒。

所以,下次你听到“扎波罗热哥萨克给奥斯曼苏丹的回信”这个梗,你就知道,这不是什么客套话,这是一场用语言进行的、带有血性和幽默的战斗,它代表着一种永不磨灭的自由精神。这才是最“梗”的地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起初是苏丹穆罕默德四世想要震慑哥萨克人而写的信,用的是非常正式的文书和书写格式,非常注重外交礼仪。

但这件事最搞笑的地方就在于军队已经出发,加上前线军官独走,奥斯曼大军比送信的信使还先到了。

本来按照传统和礼仪,哥萨克们也是要按照比较正式格式回信的。

但是,哥萨克人先打败了奥斯曼大军才后接到苏丹半夸耀半威胁的宣战书,哥萨克人觉得这事简直绝了,加上刚死了一群战友,心中愤怒,于是就你一句话我一句,按照苏丹头衔骂回去了,而且,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穆罕默德四世苏丹收了回信。

总的来说,回信非常奔放,通篇痛骂苏丹,我不太了解哥萨克文化,只看出来一个希波战争的梗。。。。。。

user avatar

不仅在当时是梗,还有同人大作呢

user avatar






加一个其它回答薅的图(手里的不清楚)

user avatar

这信是怎么写的,树苏丹 @念缺一 和微子启 @微子启 俩大神已经解答差不多了,本仓鼠就来补充个这封回信的地域黑问题……

这封回信是扎布罗热哥萨克人的集体创作,也有一说是以大头领伊凡·塞克尔为首的头领们集思广益写下来的,大致情况就像列宾的油画上那样,众头领围着写信的哥们,你说一句我说一句记下来,弄弄语法,好了,合适了,盖个戳,封个蜡,行了,给人家土耳其苏丹寄去吧╮( ̄▽ ̄)╭

然后人家哥萨克一方民族单一,奥斯曼苏丹一方万国部队啥人都有,如果写一封信,就只能对苏丹本人一通嘲骂,可是他手下那些大维齐尔、帕夏、贝伊什么的,也不能让他们把自己撇清了不是?所以这封信堪称史上最大地域黑,集结了这个时代东欧尤其是哥萨克游牧民对鲁米利亚、巴尔干区域的穆斯林和安纳托利亚、黎凡特、叙利亚、伊拉克还有埃及的突厥化民族的所有刻板印象和敌对宣传,有些放到今天来看,也是挖绝户坟的恶举( ・´ω`・ )

来来来,简单列举一下,不想看的话,可以跳过这段……

哪门子鬼骑士……杀不死一只刺猬:对传统骑士道的反讽,嘲笑苏丹不配称为骑士( ̄∇ ̄)

大海与陆地为证:嘲讽苏丹称号中的“两片大海之王”。

巴比伦的杂役:当时伊拉克地区的阿拉伯魔术师、杂技表演很有名,职业黑;

马其顿的轮工:也译成“马其顿修车的”,当时巴尔干地区特产山地马车,职业黑;

耶路撒冷的私酒贩(耍马尿的):这个……嗯,给苏丹来一杯加香料的发酵葡萄汁!o(* ̄3 ̄)o 或者一杯酸了的小麦草汁!

亚历山大X山羊的:这个纯粹就是对马穆鲁克的民族黑了(〝▼皿▼)

上下埃及的猪倌:当时埃及出产的白猪很有名,同时嘲讽穆斯林不吃猪肉( ̄. ̄)

亚美尼亚的X猪X猡:当时很多亚美尼亚人在奥斯曼军中任高职。

波多利亚的恶人:情况同上,还是嘲骂奥斯曼的原基督徒重步兵团(耶尼切里)(。・ω・。)

鞑靼地的娈童:嘲讽突厥民族好男风( ̄︶ ̄)/

卡缅涅茨的刽子手:当时东欧草原上的一支剽悍的游牧民族,以砍人头著称。

没受过洗的秃顶:欺负人家穆斯林大胡子没头发,而且还是宗教黑ヽ(`Д´)ノ

公猪鼻子、母马屁股:当时公猪鼻子用于拱土,和母马屁股都被认为是不洁之物。

好了说完了,但愿不会引起什么问题……


レ(゚∀゚;)ヘ=3=3=3

user avatar

扎波罗热哥萨克给奥斯曼苏丹的回信的确可能是一个虚构的梗或者模因,因为我们不能确定这件事究竟在历史上是不是真的。

一般认为,这个故事的情景是发生在奥斯曼于1675年-1678年期间对扎波罗热的哥萨克要塞的某次进攻,并以失败告终。随后苏丹向扎波罗热哥萨克发出最后通牒。最后通牒据称以:

穆罕默德的子孙;日月的兄弟;上帝的亲孙和代言人;马其顿,巴比伦,耶路撒冷,上下埃及等王国的统治者;帝中之帝;万王之王;从未失败的超凡骑士;耶稣基督神墓的坚定守护者;真主亲选的笃信者;穆斯林们的希望和慰藉;基督徒的伟大守护者……

作为苏丹的头衔;哥萨克首领以一些粗口回复。列宾在1888年从一个历史学家朋友处得知了这样一个故事,并以此背景创作了一幅油画。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在于,首先最后通牒本身没有被奥斯曼侧存档,我们不能确信奥斯曼真的发过这一份文书。其次,这封信书面文本的第一次出现是1870年,一名民俗学者在第聂伯罗发现的18世纪莫斯科俄语翻译件,所以最早的版本是19世纪发现的18世纪对17世纪信件的翻译件,有点类似铁函心史。最关键的是,在这份最早的1870年俄语版翻译件,明确指出该文本是从“波兰语”翻译过来的。

一种解释是“波兰语”是鲁塞尼亚语,这种指代在18世纪是的确有可能。随后,扎波罗热哥萨克回信有另外的俄语版和两个乌克兰语版本。从语言学角度认为,乌克兰语版可以反映17世纪乌克兰方言情况,所以是可信的。同时,相关故事也符合历史的时代背景。即便原始文稿缺失,但是给苏丹写信这个事件应该是发生过的。

另一种解释是:“波兰语”就是波兰语,这份信就是波兰人写的。奥斯曼给波兰立陶宛的文书中的确使用了类似的浮夸冗长头衔,相关文书也在奥斯曼侧和波兰侧留存。在波兰人看来这种傲慢的头衔大而无当,所以这封信是波兰知识分子假托哥萨克之口,用来嘲讽奥斯曼而虚构出来的高雅文学创作。

而扎波罗热回信的后续版本的脏话递增,早期版本只有一个粗口。所以添加粗口有可能是俄语或者乌克兰语知识分子结合历史背景的再创作,并进行一定程度的仿古。

随着列宾的油画和俄国文学,扎波罗热哥萨克的回信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被翻译入其他文字,现在已经成为哥萨克和乌克兰民族精神的象征,可以说是极其成功的模因也不为过。

user avatar
《扎波罗热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描绘了一个假想的历史瞬间,作品基于1676年哥萨克首领对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四世最后通牒的回复。回信的原件已遗失,但在19世纪70年代,一个叶卡捷琳诺斯拉夫(今第聂伯罗)的业余民族史研究者,亚·诺维斯基,发现了一份来自18世纪的该信件的副本。他将副本交给了历史学家德米崔·亚沃尼特斯基(1855-1940),亚沃尼特斯基偶然间与列宾谈到此信,而列宾对此事异常着迷,并在1880年开始了对这件事的研究。

生活在乌克兰第聂伯河畔的扎波罗热(本意为激流之外)哥萨克在早先的一场战役中击败了奥斯曼军队,此时奥斯曼帝国皇帝穆罕默德四世却要求哥萨克向自己臣服。由伊万·希尔科领导的哥萨克们答复给皇帝以一封充满下流侮辱与亵渎语言的回信。油画表现了哥萨克们绞尽脑汁想脏话的场景。在列宾的时代,哥萨克们的生活被认为是无拘无束的,列宾也同样仰慕他们:“果戈理所描写的一切都是真的!这群崇高的人!没人能如他们一样拥有如此自由,平等和友爱。”
user avatar

这是一个苏丹自信爆棚,然后被哥萨克教育做人的故事,末了哥萨克人还写信修理了一凡苏丹。

结果这封信就出名了,因为用词遣句十分精妙,被视为古斯拉夫语集大成之作。

尤其在反抗奥斯曼肆虐的年代,在欧洲广为流传,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

画家列宾由此获得灵感,作画一副,然后被亚历山大二世以3.5万卢布的天价购入。


苏丹的来信内容为:

“ 身为苏丹;穆罕默德的子孙;日月的兄弟;上帝的亲孙和代言人;马其顿,巴比伦,耶路撒冷,上下埃及等王国的统治者;帝中之帝;万王之王;从未失败的超凡骑士;耶稣基督神墓的坚定守护者;真主亲选的笃信者;穆斯林们的希望和慰藉;基督徒的伟大守护者。—我命令你们,扎波罗热的哥萨克,自愿向我投降并不再反抗和以攻击来侵扰我了。

——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四世


哥萨克的回信内容为:

哦苏丹,土耳其的恶魔,魔鬼的狐朋狗友,路西法的走狗。你用赤身裸体都杀不死一只刺猬,算哪门子的骑士?你不配拥有圣墓。你这个巴比伦的贱货,马其顿修车的,耶路撒冷造马尿的,亚历山大肏山羊的,上下埃及的猪倌,亚美尼亚的蠢猪,波多里亚的刽子手,莫斯科的小偷,你是祖父和尼玛的产物。我们不惧怕你和你的军队!我们将与肮脏的你作战,无论在水中,还是陆地!我们没有日历,天上一天,书中一年,我们哥萨克每一天都过的好好的,以后还会和从前一样!为了这个来吻我们的屁股吧!

——哥萨克首领伊万·希尔科,与全体扎波罗热哥萨克头目

原文:

Запорозькі Козаки Турецькому Султанові!
Ти — шайтан турецький, проклятого чорта брат і товариш, самого Люцифера внук. Який ти в дідька лицар, коли не вмієш голим гузном їжака забити?! Не годен ти синів християнських під собою мати! Вавилонський ти кухар, македонський колесник, єрусалимський броварник, олександрійський козолуп, Великого і Малого Єгипту свинар, вірменська свиня, подільський кат, московський злодій, самого гаспида байстрюк, бо дідько втисся твоїй матері, усього світу й підсвіту блазень, а в нашого Бога найостанніший дурень. Тебе самого і твого війська ми не боїмось — землею і водою будемо битися з тобою, нехристе проклятий! Так тобі козаки відповідають. Числа не знаємо, бо календаря не маємо, місяць у небі, рік у книзі, а день такий у нас, як і в вас — поцілуй у голе гузно кожного з нас..
Підписали: Кошовий отаман Іван Сірко з усім старшим і молодшим низовим війська запорозького товариством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