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2019年1月3日新闻"杭州某银行房贷可以贷到80岁"?

回答
关于“杭州某银行房贷可贷至80岁”这条2019年初的新闻,确实在当时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看:

1. 首先,这并非“谁都可以贷到80岁”,而是对特定人群的特定政策调整。

当时的新闻报道,普遍指向的是一种“接力贷”或者“家庭成员共同还款”的模式。也就是说,不是一个人孤零零地去申请一个到自己80岁的贷款,而是由年龄较长的父母作为主贷人,但其子女作为共同还款人,甚至部分承担还款责任。这样一来,银行在评估贷款风险时,会综合考虑家庭的整体还款能力,以及年轻一代的收入和还款意愿。

从银行的角度来说,延长贷款年限到80岁,本质上是将贷款的主体从一个年龄较大的个人,扩展到了一个家庭的代际共同体。这样一来,即便主贷人年纪较大,但如果其子女有稳定的收入,且愿意承担责任,那么银行放出贷款的风险就被分散了。

2. 这背后反映了银行在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下的策略调整。

2019年初,国内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处于一个调整期,一部分城市的房价增长势头有所放缓,甚至出现一定的下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作为资金提供方,也面临着如何维持业务增长和控制风险的挑战。

以往银行在房贷审批上,会对借款人的年龄有更严格的限制,通常希望贷款在借款人退休前就还清,或者在他们相对年轻、收入稳定的时期完成还款。而允许房贷年龄延长,尤其是与子女共同还款,可以:

扩大潜在客户群体: 一些原本因为年龄原因无法获得贷款的购房者(例如父母出资为子女购房,但希望房产证上有父母名字,或者父母作为实际出资人),现在有机会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购房。
释放市场需求: 特别是在一些房价较高的城市,年轻一代购房压力巨大。如果父母能通过这种方式参与到贷款中,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子女的压力,促进交易的达成。
规避“收房”风险: 极端地说,如果贷款人年老体衰,无力偿还,银行最终可能需要通过法律途径收回房产。如果是有子女共同还款,银行的风险则大大降低,即便贷款人出现意外,子女往往也愿意继续偿还房贷,以保住房产。

3. 这种政策也伴随着一些需要警惕的风险和争议。

虽然“房贷可贷至80岁”听起来很灵活,但背后也隐藏着一些潜在的问题:

家庭内部的潜在矛盾: 这种模式实质上是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不睦,或者子女的收入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还款困难,甚至引发家庭纠纷。
“啃老”与代际责任模糊: 一方面,这可能被视为父母对子女购房的“助攻”,但另一方面,也可能让一些年轻人过度依赖父母的经济能力,模糊了各自的责任边界。
银行风险的“转嫁”: 虽然银行通过家庭共同还款分散了风险,但如果家庭整体经济状况恶化,银行的坏账风险依然存在。同时,如果这种模式被滥用,比如父母名下的房产仅仅是为了给子女贷款而“搭售”,那么银行的风险评估就需要更加审慎。
政策的实际执行差异: 新闻报道的往往是政策“可能性”,但实际执行中,银行的审批标准依然会非常严格,对家庭的整体资产、收入流水、信用记录都会有详细的考量。并非所有符合条件的家庭都能顺利贷到高龄。

4. 这种做法并非孤例,而是全球金融领域的一种常见策略。

实际上,在一些发达国家,家庭成员共同承担贷款、延长贷款期限的情况并不罕见。尤其是在欧洲一些国家,房贷期限普遍比国内长很多,几十年的贷款也很常见。杭州这家银行的举措,更像是对国内房地产金融模式的一种创新和调整,试图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的新变化。

总结来说,看待“杭州某银行房贷可贷至80岁”这条新闻,应该将其理解为一种特定模式下的策略调整,是银行为了适应市场变化、扩大业务、降低风险的一种尝试。它并非完全降低了贷款门槛,而是通过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来分散风险。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模式背后潜在的家庭责任、社会观念以及金融风险的演变,需要谨慎看待和评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借用一下@生姜 在另一个回答下的截图。


(游戏名:Stellaris)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杭州某银行房贷可贷至80岁”这条2019年初的新闻,确实在当时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看:1. 首先,这并非“谁都可以贷到80岁”,而是对特定人群的特定政策调整。当时的新闻报道,普遍指向的是一种“接力贷”或者“家庭成员共同还款”的模式。也就是说,不是一个人孤零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