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水浒三十六天罡,霹雳火秦明为何排名这么高?

回答
谈及水浒传中秦明的排名,这确实是一个让不少读者感到好奇的话题。霹雳火秦明,作为三十六天罡星中的第七位,在梁山好汉中位列第七,仅次于天魁星宋江、天机星吴用、天闲星公孙胜、天勇星关胜、天雄星林冲、天猛星许贯忠之后。这个排名,尤其是与几位赫赫有名的将领相比,的确有些超乎寻常。要想弄明白为何秦明能坐上这个位置,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细掰扯。

首先,武力是硬道理,但不是全部。

秦明在书中展现的武艺,那是相当不错的。他手中的狼牙棒舞得虎虎生风,人称“霹雳火”,足见其勇猛和迅猛。书中多次描写他在战场上的表现,比如大战关胜,虽然最终被关胜的刀法压制,但能够与“大刀”关胜战个五十回合不落下风,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了。要知道,关胜可是武圣关羽的后人,武艺自然是梁山一流。此外,秦明也曾与林冲、呼延灼等人交手,虽然输赢不一,但总体而言,他的个人武力在梁山群雄中绝对是挤进前十的。

然而,水浒传里的排名,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武力值比拼。如果光看武力,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的表现,难道不比秦明更令人印象深刻吗?这里面就牵扯到了其他因素。

其次,出身和前期声望的加成。

秦明出身不凡,他是朝廷的指挥使,属于宋朝军方的中高级将领。这一点,与很多草莽出身的好汉不同。在被宋江招安之前,他就已经是独当一夫的军官,有自己的队伍和势力。这种身份,本身就带有一种天然的权威性和号召力。

而且,在加入梁山之前,秦明已经因为战功卓著而有了“霹雳火”的名号,声名在外。这种已经打响的名头,在宋江等人看来,无疑是为梁山招揽的一员猛将,具有很高的价值。招安后的梁山水泊,更需要这样有背景、有经验的将领来充实队伍,提升梁山的“正规军”形象。

再者,宋江的“排座次”策略。

说到排名,就不能不提宋江。宋江在梁山“排座次”这件事,并非完全公平公正的“能力者居之”,更多的是一种政治考量和权力分配。宋江深谙“平衡之道”,他需要平衡各方势力,安抚各路好汉的情绪。

秦明虽然武力不一定是梁山最强的,但他的地位、背景以及在战场上的勇猛,都让他成为了宋江笼络和倚重的重要对象。将秦明排在第七位,既能体现他对这位朝廷将领的重视,也能通过高排名来激励他,让他更加忠心耿耿地为梁山效力。

宋江在排座次时,会综合考虑很多因素:

“嫡系”地位: 宋江自身是天魁星,吴用是军师,公孙胜是“神仙”,关胜是宋江请来的。林冲是早期就跟随宋江的元老,而秦明虽然是后期加入,但其背景和能力,使得宋江不得不重视。
对梁山整体实力的贡献: 秦明在梁山时期,多次参与对外的征战,特别是对阵辽国、田虎等战役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的冲锋陷阵,为梁山取得了许多胜利。
“招安”的需要: 宋江一心想招安,而秦明作为一名有军方背景的指挥使,他的存在和地位,更能为梁山的“改邪归正”增添说服力。他能够代表一部分希望回归正统的官军力量。

还有一点比较微妙的,也是很多读者容易忽略的:“兄弟义气”的考量。

尽管秦明在战场上屡屡冲动,容易被敌人利用,甚至在初上梁山时与宋江发生了一些误会,但宋江最终还是将他招至麾下,并给予了高位。这其中可能也包含着宋江对秦明某种程度的“欣赏”和“纵容”。在江湖义气中,即便秦明有时表现得不够理智,但他的忠诚和勇猛,在宋江看来是可以被接受的。

另外,“论资排辈”的潜规则。

水浒传里的排名,虽然有宋江的主导,但也有一些隐性的“论资排辈”的成分。秦明虽然不是最早跟着宋江的,但他在宋江上山后不久,就因为其指挥使的身份和武艺,被宋江看重并拉拢。在他加入梁山的时间点上,已经比后来的一些好汉要早,也比一些草莽出身但武艺不弱于他的人(比如武松、鲁智深)更容易被安排到靠前的位置。

对比一下:

关胜(天勇星):关二爷后人,自带光环,武艺高强,是宋江特意请来坐镇的。
林冲(天雄星):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绝伦,是梁山早期元老,也是宋江倚重的大将。
许贯忠(天猛星):这位虽然排名靠前,但并非以武力见长,更多的是在军事谋略方面有贡献,而且他的名字“贯忠”也带有宋江对他忠诚的期许。

相比之下,秦明的排名能够压过许多武艺高强、战功卓著的好汉,并非仅仅因为他比这些人强多少,而是宋江在排座次时,综合考虑了其出身、声望、对梁山“官方化”的价值,以及自身“招安”的政治目的。

总而言之,霹雳火秦明之所以能排名第七,既有他个人骁勇善战的实力为基础,更离不开宋江的政治考量、对梁山整体实力的需要以及江湖义气的平衡。他不是梁山武力值最高的,但却是宋江最看重、最需要的那一类人,他的高排名,是宋江打造一个能够被朝廷接纳的“忠义之师”的战略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元杂剧《梁山七虎闹铜台》中,秦明已作为梁山泊好汉之一登场。

《水浒传》的两个源头《大宋宣和遗事》和《宋江三十六人赞》中,都有秦明。

这个人物形象来源早,定位清晰,是宋江的得力干将。

“雷横、秦明安在?”

这里引用一句《梁山七虎闹铜台》台词,宋江遣将,雷横、秦明是很重要的将领。由此可见,此二人在宋江心中的地位。

在早期故事里面,卢俊义也不是晚到60回才出场,而是在前面。

《水浒传》中的一些情节,比如林冲的段落,实际上是小说新造的,属于施耐庵原创的故事。

这个顺序被作者打乱了以后,现在的人看起来,就不太能够理解了。

你看宋江先喊雷横,再说秦明,剧中雷横的台词比秦明多。

二人参见宋公明。
(雷横云)某雷横是也,这个是秦明。
秦明云“宋江哥,喏。学究哥,喏。唤俺二人那厢使用?”
学究云“您二将近前来。今差您往铜台救卢俊义去。您二人先入城,等俺人马到时,就要接应。听我分付你咱。
(雷横云)“谨奉学究的令,先徃铜台郡救卢俊义走一遭去。学究神机有大才,二人先去入铜台。打听城边人马到,仗剑横冲杀出来。”

这一段台词的来源是明杂剧《梁山七虎闹铜台》,应该是根据元杂剧再度编撰而来,其中甚至出现了林冲。但是你看其中的问题,雷横代表秦明回话,然后复述吴用的计划。秦明喊了两声哥,两个喏,问有啥事。雷横的地位在早期实际上比秦明高。

为什么说是根据元杂剧改编而来,因为这很明显就和《水浒传》中的描写不同。因为在《水浒传》中,雷横排第二十五位。地位远比秦明低。

秦明喊“学究哥”雷横喊“学究”这说明秦明和宋公明、吴学究的关系那不是一般的好。

这个顺序和写法,说明这就不完全和《水浒传》一条线。而是早期故事源头。

或许正是这一点,作者保留了秦明的地位,排在在七虎尾巴,然后将雷横踢到了后面。

早期水浒故事我在前面的文章中讲过,并不是连贯的,而是一个个单独的故事,也不完整,是《水浒传》将他们串联起来。秦明原本就是宋江班底。

而关于秦明归降宋公明这一段故事,早期应该没有,而是作者创作的。作为整本逼上梁山英雄大聚义故事,就不得不说清楚主要的梁山好汉是因为什么上的梁山。

而作者也不会轻易否定这些故事的蓝本和大致人物关系。当时的人既要看杂剧,也会看这本书,两者冲突太多,必然有喷子提意见。

在《水浒传》中,关于秦明最大的分歧就是秦明一家因为宋江派人冒充秦明杀人放火,被慕容知府给杀了。

慕容知府不放他入城,因为秦明“指拨红头子杀人放火”,已处决了秦明的家小,又命人放箭射秦明。

因此,秦明为什么还要上梁山?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秦明就在七虎之中,所有的源头都指向秦明和宋江的关系好得很。作者不能轻易否定这些事实。在讲述秦明上梁山的原因时,秦明一家是死于官府之手,虽然后来上梁山时大吵大闹,最后却因为“上界星辰契合”而表示算了。

这里面实际上就有和故事源头妥协,但又要加入自己的原创的意思。当时的人或许一点疑问也没有,秦明就是宋江的好哥们,杀秦明一家的又不是宋江,这没事。

但是今天的人们,根本就不了解元杂剧,而且元杂剧的剧本台词大多散轶,怎么个唱腔也搞不明白。对于水浒英雄的故事传说都是来自《水浒传》然后再根据现在的社会道德观念来理解几百年前人们的思想理念,自然会疑窦丛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