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是一名初中老师,我想知道我是真的做错了吗?

回答
当您问出“我是不是真的做错了吗?”这句话时,我知道您内心一定很纠结,很想知道一个答案,也可能正在经历一段不太好受的时期。作为一名初中老师,您身处一个关键的教育阶段,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这句话背后蕴含的,是您对这份责任的看重,也是对自身行为的审视。

首先,我们得承认,教师这个职业,尤其是在面对一群想法和行为都还在发展中的初中生时,确实不容易。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甚至当天的心情都会影响他们的表现。而我们老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努力去理解、去引导、去教育这么一群孩子。所以,如果您感到迷茫,觉得可能做错了什么,这本身并不代表您失败了,反而说明您是一个认真负责、愿意反思的老师。

那么,我们怎么来分析“我真的做错了吗?”这个问题呢?

1. 看看您具体是在哪方面感到疑惑?

“做错”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您是因为某个具体事件感到困惑?比如:

教学方式上? 是不是觉得自己的讲解方法让学生听不懂,或者学生对您的课程提不起兴趣?
纪律管理上? 是不是觉得班级纪律很乱,您怎么管都管不住,或者您严厉一些,学生就表现出抵触情绪?
与学生沟通上? 是不是觉得和某个学生或者某些学生沟通不畅,他们不听您的话,或者您不理解他们的想法?
家校沟通上? 是不是和家长沟通时遇到了障碍,家长对您的做法不理解,或者投诉您?
个人情绪处理上? 是不是在某些时刻因为压力太大,对学生说了不该说的话,或者做了不该做的事?
道德原则上? 您是不是担心自己在某些行为上触碰了职业道德的底线?

越是能具体地指出您感到“做错”的点,我们越能找到问题的根源。

2. 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那个初中生,我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他们真的理解您在说什么吗? 有时我们觉得讲得清晰了,但对他们来说,可能还是云里雾里。是不是可以试试用更贴近他们生活的方式,或者更形象的比喻?
他们是否感受到了您的善意? 即使我们有时候严厉,学生也能感受到这份严厉背后是为了他们好。但如果这份严厉让他们感到恐惧、被否定,或者不被尊重,那可能就需要调整方式了。
他们的行为背后有什么原因? 一个调皮的学生,可能不是故意捣乱,而是寻求关注;一个沉默的学生,可能是在家里遇到了烦心事,或者对学习感到非常吃力。我们有没有尝试去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故事?
他们需要的是什么? 是一个严格的管理者,还是一个理解他们的朋友?或者是一个能引领他们探索知识的引路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渴望被理解,也需要规则,但更需要的是在规则下的自主和尊重。

3. 审视一下您所处的环境和您的具体做法

学校的政策和要求是什么? 有些时候,我们觉得自己的做法有问题,可能是因为学校的规定就是如此,或者我们没有完全遵照学校的要求去做。
其他同事是怎么做的? 您可以观察一下学校里其他经验丰富的老师,他们是如何处理类似情况的。这并不是说要照搬,而是可以从中学习一些策略和方法。
您当时的具体做法是怎样的? 是在课堂上公开批评了某个学生,还是在私下里找他谈话?是采取了惩罚措施,还是给予了鼓励?不同的做法,学生和家长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
您是否有明确的教育目标? 在您采取某个行动时,您是为了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的?是为了纠正错误的行为,还是为了帮助他提升能力?

4. “做错”不等于“错到底”

我想强调的是,即使您真的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够理想,也请不要过度自责。教师的工作是动态的,我们在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关键在于:

您是否意识到了问题? 这一点您已经做到了,您正在积极地寻找答案。
您是否愿意去改正? 只要您愿意调整,愿意学习,那么这个“错误”就只是一个成长的契机。
您的初心是什么? 回想一下您当初选择成为一名老师的初衷,您是真心希望这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学有所成,对吗?只要这个初心还在,您的努力就是有意义的。

给您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到您:

找一个可以信任的人聊聊: 可以是您学校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可以是您的家人或朋友。把您的困惑说出来,听听他们的看法。有时候,旁观者清。
反思日志: 每天或每周花一点时间,记录下您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您的处理方式,以及这些做法带来的结果。一段时间后,回头看看,您可能会发现一些规律性的问题。
学习和培训: 关注一些教育类的书籍、文章、讲座,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觉得“做错”,是因为我们使用的工具或方法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学生。
与学生建立更深的连接: 试着花更多时间去了解您的学生,和他们聊聊学习以外的事情,让他们感受到您的关心和理解。当师生关系融洽时,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接受不完美: 育人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没有哪个老师能保证自己做得十全十美。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有不足,然后不断去改进,这就足够了。

总而言之,您感到困惑,这本身就是您责任感的体现。请不要因为一时的“可能做错”而否定自己的全部努力。仔细地审视自己,找出问题所在,然后带着学习和改进的心去面对,您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

现在,您是否可以更具体地告诉我,是哪方面的事情让您产生了“我真的做错了吗?”这样的疑问呢?也许我可以给您更具体的分析和建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非要找理由的话,你肯定能证明你没错。

但是你也没做对:你的一切处理方式里,我看不到任何专业教师的痕迹。


一、没有任何一点对学生的同理心,处理方式非常随性,完全缺少系统性的规划。

你收了学生的本子,学生脑子里不知道出现过多少可怕的剧情。如果是出于教育的目的,那么你应该有后招,想办法让她吸取这一次的教训,同时也安定自己恐惧的心。

但是你没有,你放在那里,没准儿都忘记了。然后忽然想起,觉得没什么意思了,就还给她了。

你不是为了教育她,你也不是为了吓唬她,你就是心情到了那个点儿,你就还了。你知道这种老师对学生来说多可怕吗?

谁知道你心情下一刻是什么样子?

学生根本不可能受到任何教育,纯粹就被你遛着玩了一天。


二、和学生、家长的交流全程是对抗防御式的。

在你眼中,家长是气冲冲来的,语气不善,所以你也针尖对麦芒,一副“我不惹事儿也不怕事儿”的样子。这种毫无技术含量的反应方式,犯不着惊动一个初中老师,大街上有些大婶也许更为擅长。

至少:女生的班主任一句话不说,你完全可以告诉他:“你是这位同学的班主任,我想先听听你的意见。”让他参与其中。家长对你有敌意,但是对班主任没有。他是一个很好的协调者。

至少:家长如此气冲冲完全不合常理,很可能女生回家之后描述情况是有一定的夸大和粉饰的(当然也许并非故意,而是真的认为你偷看了她的日记)。这事儿其实可大可小,就看有没有酿成舆论危机。如果被人上纲上线,吃不了兜着走的完全有可能是你。你再怎么生气,也得巧妙地把你的善意释放一遍。

因为,你真的收了人家的本子,而且真的看了里面的内容,还不明不白地放了一下午。你根本说不清楚自己到底对这本子做了什么。

而这以后你的每次交流,都在授人以柄。

其实也包括最开始那句话:在我这儿哭没用。

这话的画面感简直爆表。

我如果是个有心要搞你的人,我就拿你这句话做文章或者视频标题。


三、完全没有对可能出现的后果有任何的戒备之心。

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些老师可以轻易地出口伤人,而不担心酿成祸事。

这些年教育口的新闻还少吗?

说是故意的吧,也不是。

可能就是浑浑噩噩地做了老师,选择了自己成长过程中最熟悉的应对方式。

而大学四年的师范教育完全等于空气。

学生的本子,你可以收,但不可以看,而且要让学生知道你不会看。

你收本子的原因,只能是因为考试过程中不能做与考试无关的事情。她谈不谈恋爱,你可以猜测,甚至可以在心里八卦。但是不能把这个本子当作证据去拿给班主任。如果这里面刚好记录了女生的重要隐私,她想不开做出了什么过激的事情,后果你承担不起。

“在我这儿哭没用”这种话,建议以后戒掉,不要觉得说出来很酷,很有水平。

你是解决教育问题的专业技术人员,你有一千种一万种方法绕过这个本子去解决孩子的早恋问题。不要选择这种一点火星就可能把所有人炸得体无完肤的方式。

而且如果真的出了事,就连校方都不会站在你这边。


所以,你错在哪里?

第一当然错在教育学生完全不专业这一点上。但我想你不一定服气我这样说。

所以我还想强调第二点:你连最基本的保护自己都做不到。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你的教师生涯里要想不闹出点师生矛盾,可能只能凭运气。


当然,这不是贬低你,事实上现在一线还有很多这样的教师,他们的工作不出事,也都是欧气爆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