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尼康刚发布的 Z9 和索尼 a1 有哪些差距呢?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尼康 Z9 和索尼 a1 这两位影像界的旗舰,它们都是各自品牌的巅峰之作,也都瞄准了专业摄影师的顶尖需求。不过,虽然都是旗舰,但它们的设计理念、侧重点以及最终呈现出来的使用体验,还是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差异。咱们就一件件掰开了说,看看它们各自的“绝活”和“短板”。

1. 速度与爆发力:谁是更快的猎手?

尼康 Z9: Z9 在速度方面给人的印象就是“硬核”。它取消了机械快门,完全依靠电子快门。这带来了两个关键优势:无限制连拍和避免快门震动。尤其是在 20fps 的 RAW 连拍下,你几乎可以连续拍摄,不用担心缓存满了(当然,这需要 UHSII 存储卡配合)。最惊人的是,它在 JPEG 下还能跑到 120fps(但画质会有所限制,并且是固定 11MP)。而且,它的电子快门速度上限达到了 1/32000s,这在极亮的场景下,或者需要定格极速运动时,简直是神器。

索尼 a1: a1 同样是非常快的,它可以在30fps下拍摄 50MP 的 RAW 照片(但这是有缓存限制的)。如果退一步到 15fps,那它的缓存就更给力了。a1 也具备无机械快门的选项,但更关键的是,它在保留机械快门的同时,也提供了1/400s 的最高闪光同步速度,这是 Z9 无法比拟的。索尼的快门技术一直以来都很有优势,a1 在这点上依然表现出色。

差距点:
极限速度 vs. 高像素稳定速度: Z9 的 120fps JPEG 确实够“狂野”,但实用性要看具体场景。而 a1 的 30fps RAW 连拍,在更高像素下更具持续爆发力,对于需要高分辨率同时又追求速度的题材(比如体育、野生动物),a1 的 30fps 可能是更实用的“极限”。
闪光同步: 这是 a1 明显领先的地方。1/400s 的同步速度意味着在户外强光下,你可以用大光圈虚化背景,同时用闪光灯补光,而不受快门速度的限制,这对于很多商业摄影师来说至关重要。Z9 的同步速度则相对传统。
电子快门上限: Z9 的 1/32000s 提供了更多创意可能性,尤其是在日间拍摄大光圈镜头时。

2. 对焦系统:谁更“眼尖”?

尼康 Z9: Z9 的对焦系统是尼康近年来的集大成者。它引入了“3D 追踪”(虽然名字是 3D,但实质上是基于 AI 的主体识别和追踪),可以识别并锁定人眼、猫眼、狗眼、鸟类、车辆、飞机等等。它的对焦区域非常灵活,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大范围区域、单点,或者自定义区域。尤其是在“自动区域 AF”模式下,它会自己判断画面中的主体并进行对焦,这在很多情况下非常省心。

索尼 a1: 索尼在对焦领域一直是“内卷”大师。a1 继承了索尼一贯的“实时眼部自动对焦”优势,并且将它做得更强大。它同样支持人眼、动物眼、鸟类眼(甚至在拍摄视频时也能识别)。它的499 个相位检测自动对焦点覆盖了画面绝大部分区域,并且在弱光下的对焦能力依旧非常可靠。索尼的对焦算法一直以其“粘性”著称,一旦锁定,很难脱钩。

差距点:
AI 主体识别的泛化程度: Z9 在识别主体类型上更加广泛,比如它明确提到了车辆和飞机。索尼虽然也在不断拓展,但 Z9 在这方面给人的感觉更“全能”。
对焦的“主动性”: Z9 的自动区域 AF 感觉更“主动”一些,它会积极去寻找并预测主体的运动方向。索尼的对焦更多时候是在你指定区域内进行“捕捉”和“锁定”,虽然也非常精准,但感觉上 Z9 更像是“主动出击”。
视频对焦: 索尼在视频对焦方面一直有其独到之处,a1 在视频模式下的眼部对焦表现通常比许多其他相机更稳定、更自然。Z9 也在努力追赶,但视频对焦的整体平顺度和可靠性上,索尼依然保持着一定的优势。

3. 传感器与画质:细节与色彩谁更胜一筹?

尼康 Z9: Z9 搭载的是一块4570 万像素的堆栈式 CMOS 传感器。它的优势在于高像素带来的细节表现,并且在高 ISO 表现上,尼康的色彩科学一直有口碑,能输出扎实的、有质感的画面。堆栈式传感器也带来了前面提到的速度优势。

索尼 a1: a1 则配备了5010 万像素的 Exmor RS™ CMOS 传感器,同样是堆栈式设计。索尼的传感器在动态范围方面一直做得非常出色,能保留更多高光和阴影细节。同时,索尼在色彩方面也在不断进步,尤其是在人像肤色还原上,越来越成熟。

差距点:
像素差异: 5010 万 vs. 4570 万,这点差异在实际拍摄中,除非进行大幅裁切,否则影响不会特别巨大。但理论上,a1 会有稍微多一点的细节。
动态范围: 索尼的动态范围一直被认为是行业标杆之一,a1 在这方面可能略微占优,能提供更灵活的后期调整空间。
色彩风格: 这是比较主观的。尼康的色彩往往被认为更“自然”,更偏向于“德味”的感觉,尤其是肤色和绿色的表现。索尼的色彩则更“鲜艳”一些,尤其是在默认设置下,可能更容易讨好眼睛,但在肤色还原上,以前曾被诟病“偏黄”,现在已经改善很多,但依然是两种不同的风格取向。

4. 机身设计与操控:谁更“顺手”?

尼康 Z9: Z9 的机身设计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一体式竖拍手柄是它与 Z8(以及市面上大多数其他旗舰机)最大的不同。这意味着它的尺寸更大、更重,但提供了极佳的握持感和操作便利性,尤其是在竖拍时。它拥有丰富的自定义按键,并且很多按键位置都经过了精心设计,方便在戴着手套或者不看按键的情况下进行操作。拨杆(JOYSTICK)的设计也相当出色,方便快速切换对焦点。三向翻转屏的设计,虽然不像全翻转屏那样自由,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也足够用了,并且能更好地保护屏幕。

索尼 a1: a1 的机身设计更偏向于传统的单反式混合机身,有独立的竖拍手柄,但整体尺寸比 Z9 要小巧一些。它的握持感也很好,但可能不如 Z9 那样“扎实”。索尼在按键布局上也有自己的逻辑,并且自定义选项非常多。不过,很多人反馈索尼的菜单系统虽然功能强大,但显得有些庞杂,学习成本相对较高。EVF(电子取景器)的参数非常亮眼,高达 944 万像素,提供极为细腻的视野。

差距点:
一体式 vs. 分体式手柄: 这是最明显的区别。Z9 的一体式设计让它在专业摄影师手中更加“称手”,尤其是需要大量竖拍的场合。a1 的分体式设计则提供了更均衡的机身大小,但竖拍时的操作便捷性可能略逊一筹。
操控逻辑和菜单: 尼康的操控逻辑相对直观,菜单系统也比较清晰。索尼的菜单虽然功能强大,但用户需要花更多时间去熟悉和设置。
EVF 体验: a1 的 EVF 参数极高,画面细节和刷新率都非常出色,在拍摄高速运动时,可能会提供更顺畅的取景体验。Z9 的 EVF 也非常好,但在参数上略有差距。
屏幕: Z9 的三向翻转屏设计,在实用性和保护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a1 的翻转屏则更传统。

5. 视频功能:谁是更全面的视频利器?

尼康 Z9: Z9 在视频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它支持8K 60p 内录(RAW 格式),并且在 4K 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尼康的色彩科学在视频中同样有体现,能输出比较自然的画面。

索尼 a1: a1 在视频方面也是“怪物”。它支持8K 30p 内录(4:2:2 10bit),并且在 4K 方面,可以实现4K 120p(APSC 裁切)。它还支持SCinetone等色彩模式,这为视频后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索尼在视频的稳定性和对焦平顺性上,尤其是视频下的眼部对焦,做得更加成熟。

差距点:
8K 拍摄: Z9 的 8K RAW 内录在画质和后期空间上有优势,但码率巨大。a1 的 8K 30p 相对更实用一些。
4K 帧率: a1 的 4K 120p 提供了更多的慢动作拍摄选项。
色彩和工作流程: 索尼的 SCinetone 和对视频更友好的色彩模式,对于很多视频制作者来说更具吸引力。

总结一下,这两款相机可以说各有千秋,定位也略有不同:

尼康 Z9: 更像是一位“全能战士”,尤其是在户外摄影、体育摄影、野生动物摄影等对机身握持感、竖拍操控、主体识别速度要求极高的场景。它的无机械快门和120fps JPEG是其独特标签。一体式手柄的设计,让它在长时间拍摄时更舒适,也更专业。

索尼 a1: 更像是一位“技术狂人”,在像素、速度、视频能力等方面都力求做到极致。它在动态范围、视频色彩等方面有优势,并且其499 个对焦点和先进的对焦算法,在任何场景下都能提供精准的对焦。对于需要兼顾高像素、高速连拍,并且对视频有较高要求的用户来说,a1 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选择。

最终如何选择,取决于你的具体拍摄需求和个人偏好:

如果你是体育、野生动物摄影师,并且非常看重机身的整体操控和竖拍的便利性,那么 Z9 可能会是你的首选。
如果你需要最高级别的像素解析力,并且兼顾高速连拍和强大的视频录制能力,同时对索尼的生态系统有依赖,那么 a1 会更适合你。

这就像是两个领域的顶尖高手,虽然都站在金字塔尖,但他们的“武功路数”却各有侧重。只有了解了自己的“兵器”和“战术”,才能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个说法叫“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拿来形容索尼很合适,今天我从视频编码这个角度来聊聊Z9比A1差在哪里。我不止聊尼康,还会聊聊松下佳能富士比索尼差在哪里。


Z9发布会一结束@Linksphotograph 就发布了视频,在视频里他注明了拍摄的编码规格,如果你注意到会发现怎么拍的都是420 10bit的视频,咋不是422 10bit呢?


如果你继续往下看,会发现尼康Z9只能拍摄H.265 420 10bit而不是H.264。


虽然都是10bit,但422和420还是有差距的,有一些人认为这个差距主要在抠图上,另一些人认为调色上也会有差距,但不管怎么说这个差距确实存在。

H.265的编码压缩比更高,占用空间更小,是更新的视频编码,但现在依然有很多人在用H.264,为什么?因为H.264编码对电脑配置要求更低。之前佳能R5和R6发布的时候有人吐槽电脑修不动这两个相机的视频,因为佳能R5和R6用的也是H.265编码。

佳能R5和R6一旦开启了C-log就只能拍H.265视频,当然佳能比尼康要好一点,是422 10bit H.265 C-log,佳能也没有422 10bit H.264。

松下S5在4K30P的时候是422 10bit H.264,在4K60P的时候是420 10bit H.265。


索尼呢?拿A7S3来举例,索尼提供了三种编码,分别是XAVC HS(H.265)、XAVC S(H.264 帧间压缩)、XAVC S-I(H.264 帧内压缩),这三个规格下都能拍摄422 10bit slog的视频。

你看,这就是索尼更强的地方,给你更多的选择,你电脑配置高就拍H.265,电脑配置一般就H.264,如果你电脑配置特别不行,还有个H.264 帧内压缩可以用,我的笔记本是i5 1135 G7+MX450的配置,也可以用达芬奇流畅播放A7S3拍摄的H.264帧内压缩 500Mbps 422 10bit 4K50P视频,但播放另外两个H.264和H.265视频就卡的要死。当然这个H.264帧内压缩(XAVC S-I)编码太占空间了,一秒六七十Mb吧,一分钟接近4G,拍半小时就是100多G。

我接触不少拍视频的,他们选择A7S3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XAVC S(H.264 帧间压缩)。


尼康为啥做不到呢?还真不是藏东西,尼康又没高端电影机,Z9就是最强的了不可能有技术不拿出来用,那到底是为什么呢?根据我朋友的一些说法,索尼有参与过H.264、H.265的编码制定,正所谓“一流企业卖标准”,所以索尼有能力做到。至于佳能尼康松下做不到的原因要么是没能力,要么是成本太高没下放。

当然,尼康也想到了解决办法,就是ProRes 422 HQ这个编码,以前这个编码基本只出现在Arri、BMD的设备上,这是个特别特别棒也特别专业的编码,对电脑配置的要求很低,比H.264还不吃配置。

但Z9只能拍摄ProRes 422 HQ,码率是1825Mbps,算下来一秒两百多Mb,拍满一张128G的存储卡只需要8分钟,这得买多少存储卡多少硬盘啊!

你看下上面两张图,会发现Arri和BMD的设备除了HQ外还有ProRes 422和ProRes 422 LT的规格,HQ是高质量的意思,没带HQ的ProRes 422就是正常质量,带LT的就是较低质量,咱干活的都知道,甲方要求高就用最高的,甲方没要求肯定能省则省,所以LT很多时候都够用。

尼康Z9为啥没有普通和LT呢?我怀疑是用ProRes要给钱,都要的话太贵了,尼康最后就选了一个HQ。另外ProRes 422 HQ下最多只能拍摄4K60P视频,并不能拍8K30P和4K120P。

你看,这就是用别人的标准带来的坏处,索尼参与了标准的制定就可以想用啥规格用啥规格,尼康只能用H.265 420 10bit和ProRes 422 HQ,那么还有没有解决办法?有的,拍RAW视频,明年发布的12bit N-RAW视频,这就属于我自己制定标准,不用受制于人了,也因为用的是自己的N-RAW,所以明年会有最多8K60P的规格。


对尼康Z9评价高更多的是因为良心的价格和能给都给的诚意,但真要仔细对比的话还是有很多需要进步的地方,编码这块索尼可以“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尼康还处于一个不断追赶的状态,有差距很正常。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