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智能电表存在走得快这一说法吗?

回答
关于智能电表“走得快”的说法,确实存在,并且这是消费者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要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 为什么会有“走得快”的说法?

这种说法的出现,主要有几个层面的原因:

1. 心理因素和认知差异:
旧电表的刻板印象: 大多数人在使用传统机械电表(指针式电表)的时代,已经形成了一种对电表运行速度的固有认知。他们习惯了看到指针随着用电量变化而匀速转动。智能电表是电子式的,显示的是数字,用户可能很难直观地感受到与旧电表的“转动”之间的联系。
对新技术的怀疑: 任何新技术的推广,都可能伴随着一部分人的不信任和怀疑。智能电表作为一种新的计量设备,其工作的原理和数据传输方式与传统电表不同,这容易引发一些人的担忧,认为可能存在不准确的地方。
与用电习惯的变化: 现代生活用电习惯与过去相比有很大变化。例如,家用电器种类增多,尤其是大功率电器(空调、电热水器、电烤箱等)的使用频率和时长都可能增加。当智能电表显示用电量显著高于旧电表时代时,用户容易将原因归结于电表本身的问题,而不是自身用电量的增加。
信息不对称: 普通用户对电表的内部工作原理、校准标准、计量误差范围等缺乏了解,当电表读数超出预期时,难以进行自我判断,更容易产生“走得快”的怀疑。

2. 技术和计量准确性问题(理论上可能存在,但实际情况有严格控制):
计量原理: 智能电表通过采集电压和电流的瞬时值,经过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DSP)和集成电路计算出电能。理论上,数字计算可以比机械测量更精确。然而,任何电子设备都有其固有的工作特性和潜在的故障可能。
检定和校准: 任何出厂的电表,包括智能电表,都必须经过国家或授权机构的严格检定和校准,以确保其计量准确性在国家标准允许的误差范围内。这个误差范围通常非常小(例如,±0.5% 或 ±1%)。智能电表在出厂前都会经过严格的测试和认证。
环境因素影响(理论上): 极端温度、湿度、电磁干扰等环境因素,理论上可能会对电子设备造成影响,但现代智能电表的设计都会考虑这些因素,并有相应的抗干扰措施。
制造或批次问题(极小概率): 就像任何制造品一样,理论上存在极小的概率出现批次性的制造缺陷或元件老化问题,导致个别电表计量不准。但这种问题一旦被发现,会通过召回等机制解决。
软件算法和固件bug(理论上): 智能电表依赖于内部的软件算法和固件。理论上,软件bug也可能导致计量异常。但同样,这些都经过严格的测试和验证。

3. 电网公司推广智能电表的原因(可能被误读):
精细化管理: 智能电表能够实现远程抄表、实时监控、分时计费等功能,这使得电网公司能够更有效地管理电网运行、预测用电需求、优化电能分配。
阶梯电价和峰谷电价: 随着国家推行阶梯电价和峰谷电价政策(在非高峰时段用电更便宜,高峰时段用电更贵),如果用户在高峰时段用电量增加,总电费自然会上升,这可能会被误认为是电表“走得快”。
电网升级和数据化: 智能电表是实现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电网的智能化水平。

二、 智能电表真的“走得快”吗?

从国家标准和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智能电表是准确的,不会故意“走得快”。原因如下:

强制性国家标准: 电表作为国家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其准确性受到严格的法律法规保护。电网公司使用的是符合国家强制标准的、经过检定合格的智能电表。
严格的检定流程: 智能电表在出厂前都要经过国家认可的计量技术机构的检定,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定期进行抽检和校准。
电网公司的利益: 电网公司作为电力销售方,其信誉和合法性建立在准确计量和公平收费的基础上。如果电表普遍存在“走得快”的问题,这不仅会引发大量的用户投诉和法律纠纷,还会损害电网公司的声誉,甚至可能面临行政处罚。这不符合电网公司的根本利益。
技术先进性: 相较于机械电表,智能电表的计量精度更高,抗干扰能力更强。其数字化处理能力,在理论上可以更精确地计量复杂的用电波形。

三、 用户如何看待和处理“走得快”的疑问?

当用户产生智能电表“走得快”的疑问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排查和处理:

1. 对比用电习惯和电器:
仔细回忆近期是否有增加高功率电器的使用(如空调、电热水器、电暖器、烤箱、电磁炉等),或者延长了这些电器使用的时间。
查看家中的电器总功率是否与过去的用电习惯有显著差异。

2. 关注电费账单中的用电量变化:
将当前的用电量与上个月、去年同期进行对比,看是否真的出现大幅度的增长。
理解阶梯电价和峰谷电价的影响。

3. 进行简单的“自我测试”(非专业,仅供参考):
锁定一个高功率电器: 比如一个功率为1000瓦(1千瓦)的电热水壶。
断开家中所有其他电器: 确保只有这个电热水壶在使用。
记录电表读数: 在电热水壶开始工作前,记下电表的当前读数(例如,总用电量)。
精确计时: 运行电热水壶恰好1小时。
再次记录电表读数: 观察电表增加的读数。如果电热水壶的功率确实是1000瓦(1千瓦),理论上1小时应该消耗1度电(1千瓦时)。
结果比对: 观察电表增加的度数与理论值(1度)之间的差距。如果差距在正常误差范围内(例如,显示1.01度或0.99度),则电表工作正常。如果差距非常大,可能需要进一步怀疑。
注意: 这种测试的准确性受限于计时精度和电器本身的实际功率输出(可能并非恒定1000瓦),仅作为初步参考。

4. 联系电网公司申请检查:
如果经过以上排查,用户仍然对电表读数有强烈怀疑,可以直接联系当地的电力公司(供电局)。
说明自己的疑虑,要求对电表进行专业的计量检查和校准。电力公司有责任对用户提出的疑问进行处理和解释。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如果检查发现电表确有问题,通常会免费处理;如果电表是准确的,检查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如果按规定收费的话)可能由用户承担,具体情况需咨询当地电力公司。

总结:

“智能电表走得快”更多是一种基于心理因素、认知偏差以及部分用户用电习惯改变的说法,而非普遍存在的普遍性技术问题。现代智能电表在设计、制造、检定和使用过程中都受到严格的监管,以确保其计量准确性。

当用户感到电表“走得快”时,首先应该反思自身的用电行为和电器使用情况。如果排除个人原因后仍有疑问,最有效的做法是联系电力公司进行专业的检查和鉴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次回答技术性的问题,有什么疏漏希望大家指点。

本人做电能表硬件设计已经四年,天天面对着各种规约和电能表,对电能表的了解应该算是比较深入的了。

楼上

温业燊

说的什么“JJG检定大纲”应该是《JJG596-2012 电子式交流电能表检定规程》,是国家专业检定机构用来检测电能表是否合格的。但是设计电能表是按照17215系列标准和买方自己的标准来进行的。

17215是国家的标准(已经有点老了),国家电网公司有自己的企业标准,南网电网公司(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也有自己的企业标准。这两家电网公司基本上垄断了所有的电表(用户自己买的不算,只要是电力局给装的都是这两家电网公司的),每年都会组织招标。如果有公司想投标的话,先得给这两家公司送样,检测合格后会有检测证书(有效期两年),后续的投标资格还需要产能什么的指标我就不是很清楚了。

废话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说这个行业很成熟,标准很多。

下面是针对问题的回答:

家里用的一般都是单相表,国家电网公司和南网电网公司的要求一般都是2级单相表,2级的意思是误差不超过2%,也就是说你走100度电,只要我电表计量在98-102之间都是没什么问题的。当然这两度电的差异你肉眼或者从电费上是看不出来的。而且现在工厂生产的单相电表误差都在0.3%以内,三相的话基本上控制在0.1%以内(我是研发的,生产的误差再差也不会超过0.5%,我们自己厂里的)。供电局安装前还会再测精度和功能。

如果换了智能电表你感觉电费比较多的话,排除自己的原因,我认为原因可能是下面几点:

1.2级单相表的起动电流是0.004Ib。比如你家安的是5(60)A的单相表——这里的5是指参比电流(我认为是基准电流),60A是最大电流(你家的电流不能超过60A很多,我们做的表在1.5倍最大电流下能正常计量)——起动电流是5A*0.004=20mA,已经很小了,所以基本上有点用电就会计量。

打个比方“咱们自己家用的插排上的发光二极管每个电流都有几个mA(交流),家里插排多的,或者电视不拔电源的等等,超过起动电流就会走电”

原来的机械表你就是插个充电器都不一定开始计量。

2.现在智能电表都有多种费率,简单的说就是在用电高峰期(比如18点到20点,每个地方不一样),电价高。原来的机械表根本不支持。

3.现在的用电器确实比原来多了不少,一个充电宝就几千个mAh,充电电流都是1A以上(直流)。

4.家里漏电,但是电流不大,原来的机械表不计,现在的智能表计量。

总结:如果你安装了智能电表后在基本用电相同的情况下,一个整月的电费比原来多了很多的话,你可以去电网公司反映,他们会给你重新检测你这块表,会有检测报告,具体平民能不能看到我就不知道了。

最后说一句,载波表就是智能电表的一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