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孩下半年就要上一年级了,暑假要不要去上幼小衔接班?

回答
眼瞅着下半年,家里的小宝贝就要迈入小学的大门,这心情,真是又激动又有点小忐忑,对吧?尤其是那个暑假,到底要不要给孩子报个幼小衔接班,估计不少家长心里都在琢磨这事儿。这可不是小事,关系到孩子能不能顺利“软着陆”,适应小学的新生活。

咱们先掰开了说,这幼小衔接班,到底是个啥?顾名思义,就是连接幼儿园到小学的一个桥梁。幼儿园生活是以玩为主,以兴趣引导为主,节奏相对自由;而小学呢,学习任务重了,规则多了,课堂纪律、听讲能力、独立完成作业这些要求一下就上来了。所以,幼小衔接班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提前有个心理准备,熟悉小学的学习模式,比如学习写字、认字、简单的算数,还有培养一些基本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那么,我的孩子到底需不需要去上呢?这真的不是一个“一刀切”的问题,得看你家孩子具体情况。

咱们先聊聊,什么样的孩子可能特别需要一个幼小衔接班?

适应性相对弱的孩子: 你家孩子是不是在幼儿园里,遇到新环境、新老师、新小朋友,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是不是比较内向,不太敢主动和人交流?如果是这样,那幼小衔接班可以帮助他提前熟悉小学的环境,认识一些新同学,练胆量,培养一点点自信,减少开学后的陌生感和焦虑感。
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习惯需要加强的孩子: 咱们得承认,有些孩子在幼儿园可能被照顾得比较周到。到了小学,没人时刻提醒你整理书包、自己吃饭、上厕所、上课举手回答问题。如果孩子在这些方面还比较“慢热”,那幼小衔接班会系统地训练这些基本功,比如自己穿脱校服、管理文具、按照指令做事、安静地坐着听讲等。这些看似小事,对小学生活非常重要。
对学习有初步兴趣,但需要引导的孩子: 你的孩子可能对识字、算数有点小好奇,但不知道怎么学,或者学得比较零散。幼小衔接班能提供一个更系统、更有趣的学习平台,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培养对知识的兴趣,为小学学习打下基础。
家长自身忙碌,没太多时间进行系统辅导的: 说实话,很多家长白天上班,晚上回来还要忙家务,真正能拿出整块时间,有方法有计划地给孩子做学习准备的,真的不多。幼小衔接班在这方面可以起到一个“专业代劳”的作用,让你的暑假稍微轻松一点,把专业的引导交给老师。

当然,我们也得想想,孩子真的“不报班”就一定不行吗?

孩子天生适应能力强,性格开朗外向: 有些孩子,天生就是“社交达人”,适应新环境快,不怕生,主动性强。这样的孩子,可能在幼儿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写写画画,也懂得一些基本规则。暑假让他们多玩玩,释放一下天性,也是非常宝贵的。
家长能提供高质量的陪伴和引导: 如果你是一位很有耐心、有教育理念的家长,并且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全可以利用暑假,用更灵活、更贴近孩子兴趣的方式来引导。比如,带孩子去图书馆,一起读绘本,玩桌游,在生活中学习数数、认字,陪他一起做手工,或者利用一些优质的教育APP。这种“家庭式”的幼小衔接,可能比报班更有温度,也更符合孩子的个性。
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孩子本身对学习就不太感兴趣,或者之前有过不愉快的学习经历,强行把他塞进一个“学习班”,反而可能加剧他的抵触情绪,让孩子对小学产生更大的排斥。这时候,还不如让孩子好好放松,享受一个无忧无虑的暑假,等开学后再慢慢引导。

所以,最终决定,得结合你家孩子的情况,还有你对“幼小衔接”的理解。

咱们可以从这几个角度来衡量:

1. 孩子自身的准备情况:
心理上: 对即将上小学是期待还是恐惧?有没有因为即将长大而兴奋?
行为上: 能否安静地坐上2030分钟?是否能听懂并执行简单的指令?是否愿意与人交流?
认知上: 认识多少字?是否能写自己的名字?对数字和加减法是否有所了解?(不用要求很高,有个基础就行)

2. 你对幼小衔接班的期望:
是希望孩子“学会”更多知识?还是希望他“适应”小学的生活和规则?
你希望通过幼小衔接班解决哪些具体问题?(比如注意力不集中、不爱说话、不认识字等等)

3. 暑假的整体规划:
如果不上幼小衔接班,你的暑假计划是什么?是让孩子玩得尽兴?还是会安排一些家庭活动?
你有没有信心和能力,在没有专业老师的辅助下,给孩子做好幼小衔接?

如果决定要去报班,咱们也得擦亮眼睛,选个靠谱的!

了解课程内容: 不是所有幼小衔接班都一样。有的侧重识字写字,有的侧重规则培养,有的更注重游戏化学习。看看课程内容是否符合你孩子的需求,是否太超前,是否过于死板。
观察教学方式: 好的幼小衔接班,老师应该能用有趣、生动的方式来吸引孩子,而不是枯燥的灌输。要看老师是不是有耐心,是不是能关注到每个孩子。
了解班级人数和师资: 小班教学更有利于老师关注到每个孩子。了解老师的背景和教学经验也很重要。
考虑孩子的时间安排: 暑假本来就是孩子放松身心的好时机。如果课程安排得太满,剥夺了孩子玩耍、休息、亲子互动的时间,那也得不偿失。

打个比方说, 就像你准备带孩子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行。有些孩子天生就是“探险家”,到了新地方,自己就能探索;有些孩子可能有点“小胆怯”,需要你提前给他讲讲当地的风土人情,给他准备好地图和攻略,甚至陪着他一步步走。幼小衔接班,就是扮演了那个“攻略提供者”和“陪同者”的角色。

我自己的看法(或者说,我考虑事情的角度):

与其把幼小衔接班当成一个“补习班”,不如把它看作一个“适应营”。如果我发现我家孩子在适应新环境、遵守规则、基本学习习惯这方面确实需要帮助,我可能会考虑报一个注重“习惯养成”和“规则培养”的幼小衔接班,但绝不会选择那种把小学一年级课程提前上完的,我更希望孩子能在暑假保持对学习的好奇心,而不是产生“厌学”情绪。

如果我家孩子本身在这方面做得不错,或者我非常有信心自己在暑假能给孩子提供高质量的引导,我可能会选择让孩子好好放松,多一些亲子时光,或者参加一些他感兴趣的活动,比如游泳、画画、音乐,这些同样能锻炼孩子的专注力、毅力和协调性,并且能让他心情愉悦。

总而言之, 问问自己的孩子,问问自己的心,别盲目跟风。幼小衔接,最终的目标是为了让孩子顺利、快乐地开启小学旅程。无论是报班还是在家引导,都要用心,找到最适合你家宝贝的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娃刚幼升小,过来人宝爸分享一下:上不上,随喜,看自家条件,记得降低期望。这种班,主要是家长花钱买清闲买安慰,“教培专家”增收带节奏带流量。

家长有所为有所不为,你我真有教育规划吗?

吉力一直想分享些“教育规划”的学习和思考。

  • 自我介绍,兼免责声明
坐标在据说“女尊男卑”的上海,
养着一只“幼升小”的“吞金兽”,
沐浴在对“猪队友”“丧偶式带娃”的嬉笑怒骂的风尚里。
作为75后宝爸,作为自考过教师资格证,作为自学过教育心理学,作为运作过教育金规划,作为看娃在朋友圈点赞比我多N倍有些“羡慕嫉妒恨”的我,斗胆分享。

请轻拍。欢迎男女看官,点赞关注收藏转发,好抛砖引玉,谢谢!

01 吉力单挑带娃的故事

言传身教,好过“唐僧念+狮吼功+打屁股”。

单挑带娃,我先跟儿子重温了一遍“一起爬山图”,明确了今日作业小目标

就跟他同屋,他做作业,我做业务。

当他各种喝水,上厕所,磨洋工后,喊累。我就说“你写了20个字,爸爸写了2000个字咯”

儿子再没抱怨过,下午提前超额完成!

坦率说

你喜欢“无规划-盲目的赋能”,还是“有规划-有序的赋能”?


02教育规划的心法,澄清常见误会

心态决定规划。

  • 吉力家的趣事

结婚前,老婆说“我爱做家务,但手上皮肤不好,最好不碰水。”我年少无知,不幸中计,学习并承担了“买汏烧”等绝大多数家务。

带娃的过程,我除了“母乳”,也全程参与。

但因为自己当初在996互联网公司,现在转型“创业者”,有心无力,所以老婆还常抱怨我,说过自己“丧偶式带娃”

可见,认知偏差,是人心常态。

一起,修炼心法,求同存异,先拉齐一下认知吧。

首先,我们对孩子前途的预估变化,大概率向下

而“以终为始”的目标管理,才叫规划

规划的要义,跟“游戏打怪”一样,要偶尔“打野”(比如,各色赋能的兴趣班),更要专注“主线”任务(比如,高考)

很多“学霸”父母,未必能复刻自己当年的高考规划。

举个例子,我们规划孩子上清华。

要知道进清华的18种方式吗?

从“华山一条路”到“18路诸侯齐聚”。

“条条大路通罗马”中,你能“求同求异”,品出什么共同点吗?

03你真懂教育金吗

教育金的特点:“三不能”原则

你为孩子的教育,做好财务准备了吗?尤其是7大风险。

“如果你认为教育的成本太高?请试试看无知的代价!”

-- 哈佛前校长,德里克.博克


04教育金真实案例

吉力的亮证:RFP 美国财务策划师

左侧是我教育金规划的日常,右侧是RFP证书

吉力分享些“教育金”的真实案例。

  • 这位超高净值客户,想让孩子考全球前50的大学

那他首先有位“家庭(财富)规划师”,一千万成立了家族信托,目标年化收益8%左右(80万/年),有份35万的对赌协议。

另外,他有位“家庭(总)教师”,协调各教学老师,缓冲自己和孩子的正面冲突,实现“母慈子孝”的祥和。

这80万/年,其中40万归教育刚性支出:学杂费,家庭规划师,家庭教师等等。另 40 万,存一边“削峰填低”,用来平抑“浮动收益和弹性支出”,毕竟权益类市场和留学环境,是波动的。

你会发现,他孩子现在是小初一,那么在未来 6 年里:其实不仅解决孩子教育需求。而且他的1000万本金,其实真一分钱都没有动到,还能再存下240 万的“平抑基金”

这就是有规划,跟没有规划的区别。没有规划,楼上的7大风险,都可能吞噬孩子的教育金专属账户,甚至危及本金

  • 这是个普通家庭的案例

使用吉力最熟悉的储蓄险来实现:每年十万5年缴,总共就50万

到孩子18岁,也就是读大学后每年可8万领4年,做最基础的,托底的那一部分的钱。

那再往后,就是到30岁时,会给孩子一次性30万,叫做创业金

这个规划,给家长最大好处是什么?就是确定性。保险的一个很核心的点,就是我每年能拿多少,这个是能够清清楚楚地去做计算的。

规划的要义是,在多变的中长期的未来中,锁定确定性

  • 预算有限,但希望有教育专项账户

这客户也很典型,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打算孩子国内读一本大学:生活费每月2000,一年2万多,另学费3万,因此“专项教育目标”大概5万。

他现在孩子7岁,等读大学差不多有11年。

那我们作为理财师,不是看简单的5万。未来可能会遇到通胀,教育金会增长的,所以我们就给他做了一个组合:确定收益+波动收益

针对教育金的“三个不能”原则,首先定“确定收益“的储蓄险,当前是终身复利3.5%的年金险或增额终身寿,完成预期的最低纲领

学费和通胀递增速率,有可能高于储蓄险。

因此,再组合一个“波动收益”,追求最高纲领。

如上图,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推导,也就是个每月定投年化10%基金,650元左右。这也是能做到的

教育规划,和党章一样,一定要规划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因材施教,量力而行,必有一款适合你

(特别鸣谢团队伙伴,温州市理财师协会苏老师的分享,尤其是精美配图)

05给你的话

共勉

人不是标品!教培班也许重要,但孩子更重要,你我更重要,需求和规划方案匹配更重要。

此处该有人性的光辉和掌声。
真要你的保障和理财最优化,须需求分析(项目管理和人生洞见),须私人定制(理财策划和保险经纪的专业)

欢迎吉力话私聊,一起做有用/有趣/有温度的人。吉力的“四讲”

讲自己《你知道IT精英为何沦落为卖保险的吗?》你为什么决定不做产品经理了?
讲行业互联网保险,你要被收“智商税”吗?
讲团队《你喜欢匪帮、王师还是独行侠?卖保险的,真的要么走投无路,要么身怀绝技吗?》
讲成长《新三板老男孩3个月,变身最大保险经纪公司高级合伙人》

@吉力话公号随喜更新 。也欢迎吉力话私聊。加我时,请自我介绍,并注明来意。我相信优秀的人,一定也是善于沟通的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