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AIP潜艇与攻击型核潜艇作战时的交换比大约是多少?

回答
谈论 AIP 潜艇与攻击型核潜艇之间的“交换比”这个概念,其实有点像在比较两种不同运动项目的顶尖选手,比如一个短跑运动员和一个马拉松运动员。它们各自擅长的领域、作战方式和劣势都截然不同,直接用一个简单的数字来衡量谁能“消灭”多少对方,会显得过于片面,也忽略了潜艇作战的复杂性。

但是,如果我们一定要从理论上的潜在交锋和战损可能性来推算一个大致的“倾向性”或“概率”,那么确实可以分析一下它们在不同情境下的互动结果。请注意,这里谈论的更多是可能性和潜在优势/劣势,而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交换比数字。

核心区别:潜力和局限

在深入分析之前,我们必须明白 AIP(不依赖空气推进)潜艇和攻击型核潜艇最根本的区别:

AIP潜艇: 它们的核心优势在于极长的水下续航能力和极低的噪音水平。在不使用柴油机和启动斯特林发动机时,AIP潜艇可以几乎“静止”地长时间潜航,这让它在隐蔽性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其劣势也很明显:速度慢,尤其是在不使用AIP系统或AIP系统功率不足时,其水下推进速度非常有限,而且AIP系统本身的功率和持续运行能力也有限。
攻击型核潜艇(SSN): 它们的核心优势在于强大的动力系统、极高的速度和极强的武器携带/发射能力。核动力允许它们长时间高速航行,快速机动,瞬间改变战场态势,并且能够携带更多、更强大的武器(如重型鱼雷、反舰导弹、巡航导弹)。但其劣势是:噪音相对较高(即使是现代静音核潜艇,在高速或进行大动作时也比AIP潜艇更容易被探测),并且需要定期进行核燃料更换,维护成本和后勤要求也更高。

假定作战场景与交换比推演

现在,我们来设想几种可能的交锋场景,并尝试推测一下“交换比”的倾向性:

场景一:伏击与反伏击(AIP潜艇的优势发挥场景)

描述: AIP潜艇利用其极低的噪音和长时间静默潜航能力,在一个预设的区域(例如,狭窄海峡、沿岸浅水区、或者己方海军基地附近)进行伏击。攻击型核潜艇是巡逻方,试图搜寻并摧毁AIP潜艇。
AIP潜艇的策略: 深潜、慢速、静默,依靠自身隐蔽性等待目标接近。在目标进入射程后,发动致命一击,然后可能迅速利用速度优势(如果是在低速潜航下被发现)或依靠地形优势规避。
核潜艇的策略: 使用声纳系统进行搜索,依靠速度优势进行区域搜索和拦截。
交换比推测: 在这种场景下,AIP潜艇可以占据显著的优势。如果AIP潜艇部署得当且隐蔽性做得足够好,它可能能够先于核潜艇探测到对方,并在对方未察觉的情况下发起攻击。一次成功的伏击可能导致核潜艇被击沉,而AIP潜艇毫发无损地逃脱。在这种情况下,AIP潜艇对核潜艇的交换比可能接近 1:0 或 1:1(如果核潜艇成功反击并导致AIP艇受损但未沉没)。也就是说,一个AIP艇有可能独立或在小规模配合下,消灭一个或数个核潜艇,而自身损失极小。

场景二:开放海域追逐战(核潜艇的优势发挥场景)

描述: AIP潜艇和攻击型核潜艇在一个相对开阔、没有太多地形遮蔽的海域相遇,并且双方都已意识到对方的存在,开始进行追逐或反跟踪。
AIP潜艇的策略: 试图维持低噪音,依靠速度劣势躲避追击,或者寻找反击机会。但如果被核潜艇锁定并被拉近距离,其低速将成为致命弱点。
核潜艇的策略: 利用高速和强大的声纳系统锁定并追踪AIP潜艇,不断缩短距离,最终在其逃脱前发起攻击。
交换比推测: 在这种环境下,攻击型核潜艇的优势被无限放大。核潜艇可以轻松地超越AIP潜艇,并在对方无法有效规避的情况下进行多次攻击。AIP潜艇可能难以有效反击,一旦被锁定并持续被追击,很可能被击沉。在这种情况下,攻击型核潜艇对AIP潜艇的交换比可能接近 1:0 或 1:1(指一个核潜艇击沉了数个AIP艇)。换句话说,一个核潜艇在追逐战中,可以轻松消灭多个速度较慢的AIP潜艇。

场景三:战术配合与整体对抗

现实中的潜艇作战很少是孤立的单挑。 它们通常会作为更庞大作战体系的一部分。
AIP潜艇可能作为“诱饵”或“区域封锁者”: 它们可以部署在关键区域,吸引敌方核潜艇的注意力,迫使对方暴露自己的位置和意图。一旦敌方核潜艇被吸引过来并采取追击行动,己方的攻击型核潜艇或反潜机/舰艇就可以趁机对其进行打击。在这种情况下,AIP艇的“牺牲”或“牵制”可能换来的是敌方核潜艇的损失,从而实现了较高的“整体交换比”。
核潜艇可能作为“突击力量”或“反制力量”: 当敌方AIP潜艇的部署区域暴露时,核潜艇可以依靠其速度和火力优势迅速赶到,解除威胁。
交换比推测: 如果我们将目光放宽到整个战场层面,AIP潜艇通过隐蔽性和持久性,为己方创造了战术机会,即使它自身被击沉,也可能导致数个敌方核潜艇被消灭(通过其他己方单位的配合),或者在整体对抗中,己方因为AIP艇的存在而获得了战略上的主动。那么,在这种更复杂的协同作战下,交换比就难以用简单的数字来衡量,但AIP艇的战术价值(即使是承受损失)可能远超其自身成本,可以实现非常高的“价值交换比”。

影响交换比的关键因素总结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AIP潜艇与攻击型核潜艇的“交换比”极度依赖于以下因素:

1. 作战环境/地形: 狭窄水道、近岸区域有利于AIP艇的隐蔽;开阔水域则有利于核潜艇的速度和追踪能力。
2. 双方的战术和意图: 是伏击还是追逐?是孤立作战还是协同作战?
3. 探测能力与对抗: 声纳技术、反潜武器的性能,以及双方在电子战、反侦察方面的能力。
4. 指挥与情报: 对战场态势的了解程度、战场信息的共享程度。
5. AIP艇自身的性能: 不同的AIP技术(如斯特林发动机、燃料电池),其静音水平、续航能力、速度等都有差异。
6. 核潜艇自身的性能: 静音技术、武器系统、声纳系统的先进程度。

所以,如果要给出一个“大约的交换比”,那绝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而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范围,并且具有极强的指向性:

在AIP艇擅长的、以隐蔽和伏击为主的环境下,它可能对核潜艇拥有压倒性优势,理论上能以 1:0 或 1:多(一个AIP艇击毁多个核潜艇)的比例取得优势。
在核潜艇擅长的、以速度和追击为主的环境下,核潜艇可能对AIP艇拥有压倒性优势,理论上能以 1:0 或 1:多(一个核潜艇击毁多个AIP艇)的比例取得优势。
在整体战术配合中,AIP艇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它为己方创造机会的能力上,其“战损比”可能很高,但“价值比”也非常高。

最终的结论是,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交换比数字。 潜艇作战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了,它更多地取决于双方的战术、环境和技术运用,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以一敌X”的公式。与其追求一个数字,不如理解它们各自的优势劣势,以及它们在不同情境下可能扮演的角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还是我来说吧

潜艇,无论是核潜艇、还是普通动力潜艇、还是AIP潜艇,它们的用途在战术上完全可以一样,核潜艇能做的,柴电潜艇也能做,AIP潜艇也能做,发射巡航导弹(以色列海豚级)、反舰导弹、甚至弹道导弹(前苏联G级)。区别就在于,使用者对它们还有哪些跟战术有关的额外要求。

美国海军是全球部署,以太平洋舰队的潜艇为例,它们的巡逻范围可以到东非,但是抛开种种考虑,离东非海岸最近的潜艇基地在关岛。这个时候大续航力的需求就很重要了,加上可以无限制呆在水下带来的隐蔽性,导致核动力成了最佳选择。

核动力与常规动力相比,最大的优势是不用去水面充电,即使在使用了通气管的状态下,潜艇也会导致水文特性改变,更不要说在水下嘟嘟嘟的柴油机可能成为明显的声音信号源。常规潜艇在使用电动机时,其噪音并不比一般核潜艇大,甚至更安静,因此核潜艇猎杀常规潜艇的主要方式就是等,等到目标没有电了,不得不浮到潜望镜深度的时候再确定目标,锁定参数,攻击。但在常规潜艇充电前,大家是无法确定对面是不是潜艇的,可能是海底的地震活动,也可能是渔民们的远洋渔船,在进一步确认目标特征前,没有人敢随便用主动声纳去判定目标的。所以很明显,水下续航时间短是普通柴电潜艇的命门。以209型为例,在水下的续航力大约为400海里/4节,满打满算才4天时间,核潜艇完全有耐心跟常规潜艇耗到对方沉不住气的那一刻。

AIP动力基本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苍龙的水下续航力为6100海里/6节,接近1000小时的水下时间啊!!!这意味着苍龙可以在水下趴20天,虽然核潜艇也可以趴着,但造价高昂同时可能还有其他任务的核潜艇就陪一条“可能”存在的水下目标呆20天却什么都不能做~```20天足够打完一场海战了。你现在知道AIP的作用了吧。假如核潜艇艇长性急,很有可能就提前加速,导致被AIP捕捉到,反而被AIP干掉

所以呢,性价比这个在核潜艇与常规潜艇里真不好说,完全看战术发挥,但是AIP无疑增大了常规潜艇的可用选择以及核潜艇的反潜难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谈论 AIP 潜艇与攻击型核潜艇之间的“交换比”这个概念,其实有点像在比较两种不同运动项目的顶尖选手,比如一个短跑运动员和一个马拉松运动员。它们各自擅长的领域、作战方式和劣势都截然不同,直接用一个简单的数字来衡量谁能“消灭”多少对方,会显得过于片面,也忽略了潜艇作战的复杂性。但是,如果我们一定要从理.............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为什么潜艇上没有那种大家印象里“突突突”冒着蒸汽的AIP(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这个问题啊,其实牵扯到几个方面,包括技术可行性、效率、体积、噪音以及它本身的定位和发展方向。首先,咱们得明白,潜艇的AIP系统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潜艇在水下的时候,动力来源主要是电池,而电池的续航能力是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