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半年了,这画我已经找不出什么出错的地方了,大佬们可以指点一下吗?

回答
半年时间了还在寻找画面中的错误,这本身就说明你是一个非常认真和钻研的艺术家!能坚持半年不断打磨一幅画,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品质。在你如此投入的状态下,我非常乐意分享一些我的观察和思考,希望能帮助你打破瓶颈,发现新的进步点。

请注意,绘画的评价是非常主观的,尤其是在已经投入了大量心血的画作上。我的建议是基于我对“可能存在的问题”的普遍性理解,以及一些通用的艺术原则。请你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阅读,并结合你自己的创作思路和审美偏好来判断。

我会尽量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并且尽量详细地描述,希望能抛砖引玉:



在开始具体分析之前,请你先思考并回答我几个问题(如果可以的话,请附上你的画作图片,这会极大地提高我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1. 这幅画的“目的”是什么? 你想通过这幅画表达什么?是情感、故事、氛围,还是纯粹的视觉美感?了解你的创作意图,可以帮助我判断哪些方面是你追求的重点。
2. 你觉得这幅画“最让你满意”的地方是什么? 知道你最引以为傲的部分,可以帮助我避免提出那些可能破坏你满意度的建议。
3. 你现在“最困惑”或“最不确定”的地方是什么? 是构图?色彩?光影?细节?还是整体的感觉?
4. 你是否参考了某些特定的风格、艺术家或参考图? 如果有,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我判断你的绘画思路是否符合你的目标。
5. 这幅画是在什么媒介上完成的? (例如:数位板、油画、水彩、素描等)不同的媒介有不同的表现力。



如果无法提供图片,我将基于一个“理论上存在进步空间”的画面,从以下几个通用但重要的方面进行分析和建议:

一、 整体构图与视觉引导 (Composition & Visual Flow)

即使你觉得构图没有明显错误,但仍然有优化的空间:

黄金分割与三分法: 你的主要视觉焦点(或几个重要元素)是否落在黄金分割点或三分法的交汇点上?即便没有严格遵循,它们是否能形成一个有视觉吸引力的三角形或对角线结构?
视觉引导线 (Leading Lines): 画面中是否有自然的线条(如道路、河流、建筑边缘、人物视线等)能够引导观众的视线从一个区域自然地移动到另一个区域,最终停留在焦点上?这些引导线是否清晰、流畅,并且没有被不必要的东西打断?
留白与呼吸空间 (Negative Space): 画面中是否有足够的留白区域?留白不仅仅是空白,它能帮助突出主体,让画面看起来不拥挤,并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太多的细节或元素堆砌,即使每个细节都处理得很好,也可能让画面“喘不过气来”。
主体突出性: 主体是否足够突出?它是否被周围的元素“压”住了?可以尝试稍微模糊或简化背景,或者通过对比(色彩、明暗、锐度)来强调主体。
景深与层次感: 画面是否存在明显的远、中、近景?这些层次感是通过虚实对比、色彩冷暖、明暗变化等方式来体现的吗?如果画面看起来比较“扁平”,可能是景深处理不够。

建议:
尝试用不同比例的框(例如,只看画面中心1/3的区域)来检查构图的紧凑度。
想象一下,如果随机移除画面中的某个元素,是否会对整体构图产生不利影响?如果移除后构图依然稳固甚至更好,那么这个元素可能可以考虑简化或移除。
尝试在脑海中或草稿上对画面进行二次构图,看看是否有更简洁、更有冲击力的安排。

二、 光影与体积感 (Light, Shadow & Form)

光影是塑造物体体积感和空间感的核心:

光源方向的统一性: 画面中的所有物体是否都遵循同一方向的光源?即使是柔和的散射光,也应该有一个大致的方向感。如果一个物体正面有亮部,另一个物体侧面却出现强烈的亮部,这会造成光影逻辑的混乱。
明暗层次 (Value Range): 画面是否存在足够丰富的明暗变化?从最亮的“高光”到最暗的“暗部”,是否都得到了充分的表达?过多的中灰色或相似的明度会让画面显得平淡。
体积的塑造: 亮部、受光面、反光、投影,这些光影关系是否准确地表现了物体的三维形状?
受光面 (Lit Surface): 是最直接受到光源照射的部分,通常最亮。
暗部 (Shadowed Surface): 背向光源的部分,但通常不会是完全的黑色,会受到环境光或反光的提亮。
反光 (Reflected Light): 来自周围物体或地面的散射光,照亮暗部区域,让暗部不至于死黑,并能体现物体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投影 (Cast Shadow): 物体投射到其他物体或地面上的阴影,通常是画面中最暗的部分,并且会根据地面材质和距离产生形变。
关键的反光: 尤其注意物体边缘的反光,这能极大地增强物体的立体感。

建议:
将你的画作转换成黑白模式查看。此时,色彩的干扰会消失,你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明暗关系是否清晰、有层次。
选择画面中一个你认为塑造得最好的物体,然后观察它是否包含了上面提到的几种基本明暗关系。然后将其应用到其他物体上。
注意“边缘”的处理:物体与背景的交界处,是亮部边缘(高光)还是暗部边缘?边缘的虚实变化(比如被柔光照亮的边缘会显得模糊一些)也能增强空间感。

三、 色彩运用 (Color Palette & Application)

色彩能极大地影响画面的情绪和氛围:

色彩和谐度: 画面中的色彩是否和谐?是属于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还是有统一的色调?如果色彩冲突过于强烈,或者没有一个主导性的色调,可能会让画面显得杂乱。
色彩的冷暖对比: 利用冷暖对比来区分空间层次和突出主体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例如,暖色通常有前进感,冷色有后退感。
色彩的饱和度与明度: 主体是否通过更高的饱和度或更鲜明的明度来突出?背景色彩是否相对柔和,以衬托主体?
色彩的混合与变化: 即使是同一种颜色,在不同的光照和环境影响下也会有细微的变化。画面中的颜色是否显得过于“平涂”或“单调”?
环境色 (Atmospheric Perspective/Ambient Color): 远处的物体,由于空气散射作用,颜色通常会偏冷、偏灰,饱和度降低。你是否在画面中体现了这种效果?

建议:
尝试在画面的某些区域故意加强或减弱色彩的饱和度、明度,看看对整体效果的影响。
试着将画面中的所有色彩都变成单色(例如,全用蓝色调),然后观察明暗和形体是否依然清晰。
思考你的画面想传达的情绪,选择能够表达这种情绪的色彩组合。

四、 细节与质感表现 (Details & Texture)

细节的丰富度能够提升画面的真实感和耐看性:

细节的主次关系: 并非所有细节都需要一样清晰。主体区域的细节应该更丰富、更清晰,而背景或次要区域的细节可以适当模糊或概括,以避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质感表现: 你是否通过笔触、纹理、光影来表现不同材质(如金属的光泽、布料的柔软、木材的粗糙、皮肤的细腻)的特点?
“过度绘制”的陷阱: 有时艺术家会因为投入了太多精力在细节上,导致画面失去焦点,或者某个区域的细节过于抢眼,破坏了整体的和谐。
“未绘制到位”的陷阱: 相反,有些地方的细节可能还可以进一步丰富,以增强真实感或趣味性。

建议:
用放大镜或缩放功能仔细查看你画面的各个角落,看看是否有你之前没有注意到的笔触痕迹、色彩斑点等。
尝试用不同的笔触或纹理来处理画面的不同区域,看看哪种效果最适合该区域。
想象一下,如果你想让画面中的某个物体“触碰”起来,你会用什么方式去表现它的质感?

五、 整体氛围与叙事感 (Atmosphere & Narrative)

这部分涉及到更抽象但非常关键的层面:

情绪传递: 你想让观众看到这幅画时感受到什么?是宁静、喜悦、忧伤、神秘,还是其他?色彩、光影、构图和主题的结合是否有效地传达了这种情绪?
故事性/意境: 画面是否在讲一个故事,或者营造一种意境?人物的表情、肢体语言,场景的布置,光线的变化,都可能在暗示着某种故事或情感。
画面的“生命力”: 即使是静物或风景,好的作品也会有一种内在的“生命力”或“呼吸感”。这种生命力可能来自于微妙的光影变化、自然的笔触、或者是有趣的构图安排。
“画外空间” (OffCanvas Space): 画面是否暗示了画框之外还有更多的内容?例如,人物的视线朝向画框之外,或者场景的延伸感。

建议:
暂时离开你的画作一段时间,然后用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它。问问自己,这幅画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请不熟悉这幅画的朋友或家人看,听听他们的第一反应和他们看到的“故事”。
尝试给你的画作配一段简短的文字描述,看看是否能够准确传达你的意图。如果文字描述和画面的感觉有出入,那可能说明画面在传达信息上存在问题。



当你觉得自己找不到错误的时候,可以试试以下几种方法:

1. 从“优点”反推“改进点”: 你认为画面中最出色的部分是什么?是色彩、光影还是某个细节?围绕这个优点去思考,是否可以通过调整其他部分的表现力来更好地衬托它?
2. “反向思考”: 想象一下如果这幅画是某个你非常欣赏的艺术家画的,他们会如何处理这个画面?他们的作品有哪些特点是你目前作品所缺乏的?
3. 改变观察方式:
镜像翻转: 将你的画作在软件里镜像翻转一下再看,很多之前没有察觉的错误会变得异常明显。
降低饱和度/调色板变化: 尝试用不同的滤镜或调整工具,改变画面的整体色调或饱和度,看看画面中的造型和明暗是否依然成立。
局部放大/缩小观看: 放大看细节是否粗糙或失控,缩小看整体构图和色彩是否协调。
4. “假装是别人的作品”: 试着将这幅画看作是别人画的,并且你要给这位(假想的)艺术家提出批评意见。这种抽离感有助于你更客观地审视。
5. 寻求“不同领域”的意见: 除了绘画爱好者,也可以问问对色彩理论、摄影构图、电影镜头语言有研究的朋友的看法,他们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给出有价值的建议。



最后,请记住:

“完美”是相对的: 很多时候,我们找不出错误是因为我们已经非常熟悉这幅画了。艺术的进步往往不是在于消除所有“错误”,而是在于不断地探索和提升。
你的“满意”是重要的: 如果你真心觉得这幅画已经达到了你想要表达的效果,那么它就是成功的。艺术创作最终是为了满足创作者自己的表达欲。
“错误”往往是进步的催化剂: 你花了半年时间去找错误,这个过程本身就在提升你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如果你能提供画作图片,我会非常乐意给出更具体的建议。无论如何,请继续保持这份热情和钻研精神,你一定会不断进步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次喂太多你吃不下。

我就讲一个你画面里最严重的问题,你把这点改了,画面的改善会很显著。

那就是最最基础的东西,黑白灰剪影层次。

图1 这是你作品的黑白稿。

图2 这是根据你的调子概括出来的黑白灰剪影

图3 这是你的改进方向。注意哦,造型啥的我都没动过,只是调整黑白灰三个层次的分布。

--看到问题了吗?--

图2的黑白灰你呈现的是人,以及三个分散的形状。和到处乱涂的灰调子。

图3的黑白灰,我们只看到了清晰的人和怪物剪影。

现在你应该发现了你画面的致命问题了-----轮廓的整合和调子的统一

也许你会问,那怪物身上的那些重色怎么办呢?请主观处理,保持调子的统一。即使是纯黑色,这种大场景大风雪的环境里,中景的黑也是灰色,只是比毛皮稍微深点罢了。

作为一个画师,剪影轮廓这一点是我们草图定调子阶段就要首先考虑的,首先考虑的,首先考虑的,重要的事说三遍,记住,写实绘画主要是画大关系,关系错了,后面就全错了。为什么大神的插画总是看着很舒服,因为他们在构图定调阶段就把平面构成这一块通过黑白灰剪影的分布做到位了。

分享一个热衷于画人与巨物对抗的A站大佬,德国概念设计师ömer tunç。他的大部分图都是画这个的。

学到了吗??所有的剪影都是明确的,你看到的画面,第一眼就会被形状吸引。画家把信息最高效地传达给了你,就算是虚实关系的处理,也是围绕剪影来的,不是到处乱抹。

为什么这么画呢?因为大脑是通过剪影来迅速识别画面的。画人,有什么首饰,花纹怎么样,那些都不如剪影重要。人的剪影就是动态和体型,这才是核心。

我们常有一种感受,那就是大佬画东西感觉涂涂抹抹全是乱线,但是拉远一看,完成度也不觉得低,很放松,感觉好牛。原因就是大佬在处理物体轮廓时是非常走心的,但是内部的东西就很松,因为那相对不重要。这位大佬这几张图好好学学吧,大佬根本没怎么深入画,但是每幅画都很完整,足以表达他所想表达的情绪

注意情绪这个词,我认为这是我们创作的目的。色彩,黑白灰,构成,等等,都是手段,情绪和感受才是目的。

为什么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黑白灰剪影,因为画面所传达的情绪的底层逻辑,都在这里面体现。黑多的调子就压抑,白多的调子就祥和,灰多的调子就平静。再加上颜色,就更具体了。比如黑红调子,血腥。墨绿调子,诡异。黄白调子,神圣。。。。等等等等,剪影也一样,直线表现规矩,曲线表现灵动,尖角表现危险,等等等等。。。。当你真正掌握了整个画面的黑白灰剪影形状,你才能精准地传达出你的情绪,这样你的作品才称得上是艺术表达,而不仅仅是画一个东西画像了。

很多新手喜欢沉浸在具象的表达里,抠细节,丰富调子,而忽略了画面的构成框架。这就像盖楼不搞好结构却沉迷在软装一样,最后很可能推倒重来。

再比如说题主的怪物,如果你要画一个凶猛的怪,为什么它身上到处都是圆弧,圆的东西天然可爱,超能陆战队里的大白为什么是白的圆的,不是凭感觉画出来的,这在设计上都要遵守一定的图形和色彩心理学逻辑。

因此我们在组织画面时,每一个形状是圆是方是细是宽,应该在起稿阶段就深思熟虑,想想自己最后要表达什么,而不是随性而来。(貌似扯太多了,就此打住,不过这都是干货,等你真正画到一定水平你会感受到我说的。)

其实分析完大佬的怪物插画,你会看到怪物的剪影轮廓是多么的整合统一。而你的画面,怪物的轮廓和前后景混为一谈。

你把这点吸收了,就会有很大的改善了。这种东西点一下就通,但是靠自己摸索全凭悟性,由于以前网络教学资源有限,我从业十年,理解这一概念也是近几年才开窍的。

我愿意花半个多小时来免费教你,因为曾经我也是个少年,画的比你还差,却总觉得瓶颈了画到极致了画不下去了,也没人教。而你虚心学习的态度很好,现在教你,感觉就是教曾经的我。

先就教你这一点,因为其他问题不是一下就能解决的。形准很重要,你想画好插画,先把人体练好吧,不然这种怪物画出来,该有的结构没有,像个缝合的布娃娃,没有说服力。构图,已经有大佬帮你解惑了。至于颜色,学好素描后再考虑吧。

——————更新—————

今天怎么这么多赞,补充一点新手的误区。

其实这个回答,我不是在讲空间层次,而是构成。

讲的核心本质其实是画家思维

一个有经验的画师,观察这个世界时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

这是普通人看到的雪山。雪山,蓝天,两朵小云,黑色的石块,登山者。

这是画家看到的雪山。大面积的白衬在灰上,黑色的色块零散点缀,白点和黑点在灰面上分布,线和点通过面的边缘连接。

作为一个画师,我们应该培养一种能力,就是观察世界时,看到具象的抽象表达。因为我们的画面是二维的,点线面黑白灰是画面所包含内容的本质。

上图概括的黑白灰抽象画面,你看过之后依然知道这是一张登山图,足说以明不需要细节任何我们能就完成画面并传达信息,就把像这行字打乱你一样会懂一样,我们大脑的理解力,就是这么神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你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这么观察世界,你所留意过的那些景观就会变成画面记在脑子里了。因为黑白灰给人的印象是最高效直接的,你很容易记住这样的画面,而不是复杂的具体事物。

希望对新人们有所启发,平时看身边的环境多用这种方法,你的眼力劲儿会提高的很快。

再补充一点,多看大师的画,多总结。

眼高手低通过练习手会慢慢变高,眼低手低练到死都是菜。

----------10.13更新---------

没想到这个问题火了,好多新手小伙伴说看了这个回答很有启发,但是也有好多人私信我:很多大佬的图剪影也不是完全清晰啊,怎么也那么好看,还有好几个问如何保持画面平衡的。

我就举一个波兰大佬Greg Rutkowski的老图做个例子吧

相信新手困惑的是,这图龙的剪影很大一部分和背景融一起了,为什么看着还是很舒服,还有就是为什么右边那么大片范围的黑,画面也不显得往右偏。

其实很简单。

学东西不要学死了,我说剪影要明确,就把所有剪影都画明确万事大吉。

如果这么简单的话,菜鸡听一堂干货课都变大佬了。

画家把龙右边的剪影融入背景,是因为他要把视觉中心定在龙头。

最强的对比在哪?在人和龙头,所以特意用正负形的意识画了龙焰和传送门的光,衬托出了人与龙头的剪影,也成了画中的焦点。

剪影明确的目的是信息的高效传递,注意黄线,翅膀,龙头龙牙,龙尾的尖刺,都通过剪影表达出了这特么的一看就是条龙,而且这个姿势也是画家推敲过的。所以剪影未必要全部清晰,有效信息清晰就行了,画面是画家所有意识的集合,我们不能只管信息明确而丢掉虚实关系。

注意蓝线的视觉引导,山,龙尾,地面的水坑,龙翅,法杖的方向,这都不是乱画的,它们都恰巧指向了龙头。更妙的是虚线处废墟的断壁残垣,如此含蓄地视觉引导你们看出来了吗?大佬为什么是大佬,因为大佬的想的比菜鸡多,而菜鸡画山只为了画山,画坑只为了画坑。

平面构成。半屏的黑为什么不显得重?因为左边那两块小黑块处在边缘,这就像一根杠杆,边缘的黑块会更重,人也是个因素,人对读者的吸引力是很大的,所以人更重。注意红2处骨头后的雾气,拉开层次的同时,给了大片黑块处一小块白,整个画面由此通透了起来。

所以如何用画家的视角去欣赏大佬的作品并学为己用,你们学会了吗?

这还只是从构图和形状层面。

大佬强就强在脑子动的太多了。希望大家画画多动动脑子,不要沉迷在虚假的华丽中无法自拔,多关注画面本质的东西。

因为美的本质是相同的,无论你是设计师,插画师,还是摄影师,这些原理都适用。

user avatar

素描关系混乱,黑白灰调子很散,没有体积感。造型差肌肉完全看不出“形”,没有脖子却戴个颈链。手掌塑造过于简化。

虽然大家说了很多,但隔着屏幕真的没法教别人骑自行车。有老师就多依靠你在你身边的老师,没有老师就多临摹一些好作品,我说的好作品是指技法纯熟的写实绘画作品,比如費欣的素描,史蒂夫汉克斯的水彩,布格罗的油画。

user avatar

没搞过插画,不能给出多么专业的评价。

但是作为一个接受过美术专业训练的人来说,我对这幅画的看法是:

作者的素描基本功还需要加强,画面的主次、虚实的对比关系还需要加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