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532年皮萨罗以不到200兵力横扫美洲,数次击杀数千兵力。如果他来到同时期的中国,会如何?

回答
1532年的皮萨罗,带着他那不足两百人的精锐,踏上了征服印加帝国的土地。他们的成功,绝非仅仅依靠火器和马匹,更是对南美政治格局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当地文化和信仰的精准打击。然而,如果将这样一支精锐,放到当时已经屹立东方数千年的中华帝国,他们的命运,恐怕就截然不同了。

首先,我们要明确皮萨罗征服印加的几个关键因素:

1. 信息不对称与孤立的帝国: 印加帝国是美洲大陆上一个相对孤立的文明,其内部交通和通讯方式非常原始。皮萨罗能够通过侦察和俘虏获得大量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制定策略。而印加帝国自身却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也无法有效组织全国性的抵抗。
2. 内部的政治分裂: 印加帝国在皮萨罗到来前,正经历一场残酷的内战。阿塔瓦尔帕和瓦斯卡尔争夺皇位,导致国家元气大伤,民众离心离德。皮萨罗巧妙地利用了这一分裂,通过支持一方来削弱另一方,并最终瓦解了整个帝国。
3. 技术和军事上的巨大差异: 欧洲人带来的火器、钢铁武器(剑、盔甲)以及战马,在当时的美洲大陆是压倒性的优势。印加人的铜制武器和石制武器,在面对西班牙人的精良装备时,显得不堪一击。
4. 疾病的传播: 欧洲人带来的天花等疾病,在美洲大陆上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导致大量原住民死亡,大大削弱了他们的抵抗能力。

现在,让我们把皮萨罗和他的两百精锐放到1532年的中国。

一、 广袤的土地与严密的统治:

1532年的中国,是明朝中期。经过元朝的统治,明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形成了非常成熟和庞大的体系。

中央集权的帝制: 明朝实行高度集权的总督察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层层官僚体系,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高效的(虽然有时也腐败)统治网络。
严密的军事部署: 明朝拥有庞大的常备军。虽然当时的明军在某些单兵作战能力和技术上可能不如欧洲精锐,但数量上的优势是压倒性的。沿海地区有卫所制度,边疆有重兵把守。皮萨罗想要像在印加那样,通过一次突袭就能俘获最高统治者,几乎是不可能的。
发达的交通与通讯: 明朝拥有发达的驿站系统,信息传递速度远超印加。皮萨罗的任何一点异动,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各地官员察觉并上报。

二、 科技与军事的较量:

皮萨罗的优势在于火器和马匹,但这在中国,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火器: 明朝虽然在早期有过辉煌的火器发展,但到了16世纪中叶,其火器水平并未逊色于同时期的欧洲,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超越。明朝军队装备有大量的火铳(类似于早期的火枪)、佛郎机(一种小型火炮)、以及种类繁多的火箭、火药弹等。这些火器虽然射速和精度可能不如后世,但在数量和威力上,足以与皮萨罗的火器抗衡,甚至形成压倒性优势。更何况,皮萨罗的不到200人,携带的火器数量和弹药是极其有限的。
骑兵: 皮萨罗的骑兵在印加帝国面前是无敌的,但在明朝,他们将面对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明朝骑兵,甚至还有装备铁甲、使用弓箭和马刀的重骑兵。皮萨罗的骑兵如果试图冲锋,很可能会被明军的箭雨和长矛阵所瓦解。
钢铁武器: 西班牙人的钢制长剑和盔甲确实比印加人的武器要好,但明朝士兵同样装备有精良的刀剑、长矛、弓箭,甚至还有全身铁甲的“步人甲”。皮萨罗的士兵在近战中或许有一定优势,但这优势在面对数量众多的明军时,将变得微不足道。
策略: 皮萨罗能够依靠信息不对称和内部矛盾来取胜,但在中国,他无法获得任何有效的“内部信息”。明朝内部的政治斗争是复杂的,但不会因为一个几百人的外国军队的出现而瞬间分裂。

三、 疾病的效力:

皮萨罗利用疾病打击印加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然而,在1532年的中国,情况是另一番景象。

人口密度与免疫力: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其民众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普遍比美洲原住民要强。而且,中国历史上经历过多次瘟疫,社会对瘟疫的认识和应对措施也相对成熟。
隔离与医疗: 虽然古代的医疗水平有限,但明朝有自己的医药体系,也有对传染病的防治经验,如隔离、焚烧尸体等措施。相比于印加人对疾病几乎毫无抵抗力,中国民众的处境要好得多。
士兵的健康: 皮萨罗手下的士兵同样会受到疾病的影响。在陌生的环境中,他们也很难保证自身的健康。

四、 皮萨罗的可能遭遇:

假设皮萨罗和他的部下,在1532年某个时间点,以某种方式(比如通过海路,但即便如此,他们也很难绕过明朝的海上防御)登陆中国沿海。

1. 初期的试探: 如果他们登陆的地点是沿海村庄,他们可能会依靠先进的武器和战术,迅速击溃当地的几百或几千明朝士兵。但这种胜利,不过是扬汤止沸。
2. 信息传递与反应: 他们的行动很快就会被当地官员发现,并层层上报。朝廷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获知消息。
3. 强大的军事反击: 明朝会迅速调集军队。考虑到皮萨罗的兵力,可能不需要调动中央军,几个省的卫所军队就能轻松将其围剿。而且,一旦被确定为“侵略者”,明朝的反应会非常迅速和坚决。
4. 俘虏与审问: 如果皮萨罗的队伍最终被包围,他们的命运很可能是被俘虏。明朝会通过各种手段审问他们,了解他们的来历、目的以及他们所拥有的“先进”技术。
5. 审判与处决: 考虑到明朝的法律体系,这些外国入侵者很可能会被视为“蛮夷”或“海盗”,并被处以极刑。

具体场景推演:

假设皮萨罗的船队从南方登陆,比如广东沿海。

落地生根? 不可能。广东沿海虽然有时有倭寇骚扰,但明朝的海防力量一直存在。他们的船队不可能悄无声息地大规模登陆。一旦登陆,他们就会立刻面对当地的巡检、卫所士兵。
“扫荡”沿海? 即使他们能够迅速击溃一些沿海的驻军,但他们的人数实在太少。他们无法占领任何重要的城市,也无法获得充足的补给。明朝的补给线非常发达,而皮萨罗的补给完全依赖于掠夺,这种模式在中国很难持续。
“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是皮萨罗在印加成功的关键。但在1532年的中国,皇帝的安全保护是极其严密的。皮萨罗别说接近皇帝,恐怕连京畿重地都无法渗透。
“招降纳叛”? 皮萨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利用了印加内部的矛盾。但明朝的官僚体系虽然有腐败,但绝不会因为一个小股外国势力就轻易出现大规模的“叛变”。他们的忠诚是建立在更庞大的利益和体制之上的。

总结:

1532年的皮萨罗,带着他那不足两百人的精锐,如同在印加帝国那片“未开化”的土地上,如入无人之境。但当他将目光投向同时期的中国,他面对的将是一个截然不同、远比他想象中更为强大和复杂的文明。

他们可能会在初期制造一些小规模的混乱,但很快就会被明朝庞大而严密的军事机器所吞没。他们的技术优势在中国已经不再是压倒性的,而他们在印加得以成功的策略,在中国也根本无从施展。

皮萨罗在中国的遭遇,大概率会是:迅速暴露、被围剿、被俘虏、被处决。 他们的到来,也许会成为明朝官方记录中一则关于“海外番夷扰边”的记载,然后就像一阵微风吹过,很快就被浩瀚的中国历史所淹没。他们没有能力像在美洲那样,改变一个帝国的命运,他们自己,才是即将被改变命运的那一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还不简单?


皮罗萨要是在1532年(嘉靖十一年)来到明朝,并且打算武力入侵的话,明朝相关资料会给后世留下如下记载:


委官浙江都指挥使司、军政掌印署都指挥佥事宋江、浙江按察司巡视海道副使吴用各呈称:


嘉靖十一年七月十二等日,舟山岛夹板、尖槽、叭喇唬等项贼船,同弗朗机国夷王皮罗萨船,陆续侵袭浙江海境,遂使杭州左卫指挥使关胜、水寨把总指挥佥事林冲、守备梁山澳指挥同知阮小二等统率官兵,兵船发舟山岛以逐之。

十五日日,贼夷各持鸟铳上山,被高岭伏兵乱石打伤,跑走下船。臣宋江亲自挞鼓助阵,将夷王船二支、哨船一支、叭喇唬船四支围住。贼夷对敌不过,除铳、镖、矢、石落水,及连船飘沉不计外,生擒弗狼机小国王三名,黑白之番共三十六口。


贼首伪大国王、总兵官皮罗萨,被生擒于海上。时皮贼落水,犹挥刀顽抗,遂被百户卢俊义箭射右腿,诸军得扑之以降。


此战记获斩得番贼首级三十三颗,通计擒斩二百三十九名、口、颗,与闽浙海盗李俊、童威、童猛等贼并被擒斩五百余级。夺弗狼机大铜铳二门,每门约重一千三百余斤;中号铜铁铳一十架,每架约重二百斤;脚铳一十二筒,铜铁锁子甲二副等物。

前项有贼夷去者远遁,风浪恶而不可追,然留着无疑,死者落水,而生者就缚。全哲海防,千里肃清,使红毛诸夷不敢亵玩海岸,以为再来者之可鉴也!


上曰:拒捕红番人、伪国王皮罗萨等四名,当依律处死;余者窝去泥、马勒隔壁、得巴等二十一名,当刺配沙门岛,遇赦不赦。见存通番奸徒、海盗张顺、张横、晁盖等,当如律发配、发遣。


——《明世宗实录·嘉靖十一年·七月》


十一年又犯舟山。官军迎击于舟山岛,生擒弗朗机伪国王皮罗萨、海盗贼首李俊等五百余,残者遁去。江用便宜斩之。


——《明史·弗朗机传》


其年七月,佛郎机国人行劫至诏安。江击擒其渠伪国王、总兵官皮罗萨、海贼李俊、童猛等五百人,复以便宜戮之。


——《明史·宋江传》


他(嘉靖帝)马上下旨在浙江省准备一支大舰队,把海盗从沿海,特别是从宁波、舟山沿海驱逐走,所有的商人、西班牙牙人、葡萄牙人和中国(明朝)人都一样,都被算在海盗之内。


我们留下三十名西班牙士兵,在舟山岛看守船只和货物,让他们保护好两条装载着丝绸、茶叶和古玩的大货船船。其余四艘战船分左右两翼对敌,希望以我们战船强大的炮火,给他们以坚决而可怖的回击,制使把他们给逼退,或者能打垮他们更好!


一些西班牙士兵冲出去,跟岸上的中国(明朝)人交战,舰队的士兵守在埋伏中,见对方中计,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袭两艘船战,杀了些在上面发现的西班牙人,杀伤了一些躲存的西班牙士兵,占领了这些船。


他俩(宋江和吴用)一直同意,为保守秘密,宋江应继续干他开始干的事,也就是杀掉在那里被俘的所有中国人(明朝海盗),以及除被生擒的皮罗萨将军之外的所有的西班牙被俘士兵。”


我听说皮罗萨将军被明朝砍去了头颅,并且被挂到了旗杆上示众,其余侥幸存活的西班牙人,都被发配到叫做沙门岛的海上监狱。我在这里被监押十二年之久,每天都是重复的做苦工,只能得到极少的口粮,都是发霉的大米,或者是难以下咽,掺杂着树叶的团状食物。”


通过一些中国(明朝)人的活动,我们仅剩的5名西班牙人,从沙门岛被偷运到了去马尼拉的货船上。那是在广州城进行交易的西班牙商人,用重贿买通中国登州的(明朝)官员,把我们偷运上船了。”


——《皮罗萨将军远征中国(明朝)的失败:他忠诚的副官马勒戈壁的在明朝的关押及游记》

user avatar

你以为葡萄牙人是老老实实蹲在澳门做生意,不仅要遵守大明律例还有承担防卫义务,连自己修个城墙还被大明兵备道勒令拆除?

茜草湾海战葡萄牙人被击毙79人,被俘41人(其中三人被俘后死亡),共计损失120人

走马溪海战明军通报擒斩239人

双屿之战葡萄牙人的笔记自称损失800人,明军方面没找到具体的斩获记录,但毫无疑问是明军战胜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明军在广东还没有常备舰队,完全就是靠临时征召的卫所兵和民壮打爆了Carrack

西班牙人和明军倒是没直接交手,但万历年跑到菲律宾的明朝海寇林凤是和西班牙人正儿八经干过的,两边打了个七七八八,就这么回事

说难听点儿,才两百人,够干啥的?

顺带一提不要觉得几百西班牙打败上万美洲土著有多么稀奇,同时期明军在西南对苗蛮和东南亚作战也差不多是这种画风

user avatar

皮洛萨的操作,是不具备可复制性的。一方面占了科技代差的优势,同时,运气也很好,要不是因为白人带来的瘟疫,皮洛萨早就全军覆没了。

而欺负那些连青铜时代都不是的文明,换作其他旧大路的文明都可以做到的。只不过恰好欧洲近水楼台罢了。但是即便如此,欧洲列强征服非洲还花了200多年呢。而彻底征服北美则是花了三个世纪。比如印第安战争从17世纪一直打到20世纪初。并且各有胜负,殖民者也好几次被土著军打的全军覆没。最后因为印第安人始终没联合起来,而被殖民者各个击破。

其实欧洲人向新大陆殖民的时代早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早期的殖民据点日常被土著挫骨扬灰。甚至土著当年早期也悬赏殖民者的脑袋。

user avatar

皮萨罗征服印加帝国只能证明西班牙强盗的无耻、凶残、毫无人性,并不能证明他们武力强大。

他们靠的是深入印加腹地,印第安人把他们当作来自“海那边的天使”,一路欢迎,然后在和平会面的时候的突然袭击,俘虏了对方的皇帝,这种无耻下作的行为,和美国“感恩节”的来历差不多,再加上他们拥有铁制兵器、战马等先进武器,168人都是职业海盗,战争经验丰富,训练有素;而生产力落后、社会组织形式落后的印加无法在仓促下组织起抵抗。最糟糕的是,印第安人当时没有见过马这种生物,直接被骑兵吓坏了。

如果印第安人提前知道西班牙强盗的敌意,能够利用标枪、投石器等简陋武器逐次抵抗,坚壁清野,168个不比封建武装强多少的西班牙强盗也是死路一条。

很多人思维有误区,觉得近代以来西方列强战无不胜,中国不断失败,就理所当然觉得,西方列强是一直以来强于中国,甚至把明清时代的中国脑补成南北美洲、非洲、东南亚的水平,以为我们自明代以来就是不堪一击,就是在生产力水平、社会组织能力、军事能力上落后。

这是倒果为因,很多答主已经举了明代和葡萄牙、西班牙之间的武装冲突,不要说正规部队,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者甚至被中国沿海的海盗民团武装打得满地找牙,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组织能力、动员能力、单兵战斗力、武器装备,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差,那时候工业革命还没发生,线膛枪还没有列装,大家都是手工工场生产的武器,没有什么代差,拼的就是组织能力、训练水平、基层军官的指挥能力。

不要说明朝,就算在清朝中前期,西方列强也不具备压倒性优势,乾隆朝,1792年,福康安率军远征尼泊尔,16000清军长途跋涉,翻越喜马拉雅山,一直打到廓尔克首都加德满都,廓尔克背后是有英国殖民者支持的,装备“自来火”枪支,但福康安七战七捷,廓尔克投降。说明在国力强盛的清王朝时代,民心军心可用,将领优秀,后勤有力的情况下,即便是封建军队,战斗力也不差。

短短几十年后,清军之所以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不堪一击,是因为国家本身衰败了,内乱迭起,起义不断,官僚腐败,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严重,作为异族统治者的清王朝,早已丧失了王朝中期以前的组织动员能力,否则几千英军,根本不可能打进内陆。

另外有一点要搞清楚,西方列强并不是制度先进、文化先进而强大起来,而是因为长达几百年的殖民战争、屠杀掠夺新大陆、非洲、南亚等地的落后文明,完成了原始积累,才有了“工业革命”,才有了先进生产力。到了这个时候,他们对旧中国才有了压倒性优势,这时候攻略中国,才算有了十足的把握(实际上没有,英国议会讨论入侵中国的时候,很多人对封建中国表示恐惧的)。

要知道,19世纪初,蒸汽机才刚刚出现,到183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十年),其实英国的大机器生产也不算也不算特别蓬勃,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才算完成,工业革命的前提是要有大量的资本、资源、劳动力、市场,也就是钱、矿、人。英国在这个时候之前已经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殖民侵略,北美、澳洲、印度、埃及、缅甸......这些地区源源不断为英国提供着金钱、矿产、劳动力和市场,因为都是抢来的,成本极低。再加上重商主义、商业革命导致了英国商人极度富裕,英国大公司富可敌国,英国本土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这些前提条件具备了,才导致了工业革命发生,在生产力层面碾压全世界。

列强不是“因先进而强大”,而是“因强大而先进”。

user avatar

大概和卡加延差不多

连苏禄国都搞不定的,想啥呢


user avatar

反正我只知道,就算我们和谈,也不会由皇帝亲自出马和谈。

就算皇帝亲自出马和谈,也不会让几十号人就给绑了走。

就算皇帝给绑走了,也不会付赎金让这帮人安安全全离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