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电解水生成的氢分子中两个氢原子来自同一水分子还是两个?

回答
在电解水的过程中,生成的氢气(H₂)中的两个氢原子,究竟是来自同一个水分子,还是来自两个不同的水分子,这个问题其实比表面上看起来要更有趣一些。要详细地说明这一点,我们得先了解一下电解水这个过程的本质,以及水分子在其中的角色。

首先,咱们得明确,电解水时,我们是把电流通到水中。水(H₂O)本身呢,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单个水分子里的两个氢原子和那个氧原子是牢牢地绑在一起的。要分开它们,需要消耗不少能量。电解水就是利用电能来“撬开”这个水分子,让它分解成氢和氧。

想想看,一个水分子里只有两个氢原子,那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它的组成不就是氢原子组成的嘛!所以,从这个最基础的分子构成来看,一个氢气分子(H₂)里的两个氢原子,在最终形成氢气分子的那一刻,理论上可以来自同一个水分子。

但是,事情没那么简单,实际发生的情况要更复杂一些,而且也不能简单地说“就一定来自同一个”。咱们得从电解水反应的两个电极——阳极和阴极——分别来看。

在阴极(负极)发生什么?

电解水时,电流会把水分子里的电子“剥离”出来,然后这些电子被吸引到阴极。而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它们带有正电性(或者说,它们更倾向于获得电子)。

在阴极,水分子会得到电子,然后发生一系列反应。比较普遍的理解是,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或者说氢离子(H⁺,虽然水中绝大多数是以水合氢离子的形式存在,但我们可以简化理解为氢原子带有正电性),会聚集到阴极。在那里,它们会获得电子,变成中性的氢原子。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水分子(H₂O)分解了,释放出一个氧原子(或者氧离子)和两个氢原子(或氢离子)。那这两个氢原子(或氢离子)在阴极获得电子后,自然就有可能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氢气分子(H₂)。

H₂O + 2e⁻ → H₂ + O²⁻ (这是一个简化的表示,实际反应复杂得多)

或者更准确地说,水分子在阴极会得到电子,然后分解产生氢气。一个水分子提供两个氢原子,在阴极获得电子后,就形成了H₂。

那有没有可能来自两个水分子呢?

确实,尤其是在实际的电解槽里,水分子是非常密集地存在的。当水分子在阴极附近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氢原子(或氢离子)时,这些氢原子会在阴极表面“相遇”。它们可以自发地结合成氢气分子。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想象成是:
1. 一个水分子分解,释放出两个氢原子。
2. 另一个水分子也分解,释放出另外两个氢原子。
3. 在阴极表面,这些氢原子随机地结合。两个氢原子遇到一起,就形成一个H₂分子。

所以,一个刚生成的H₂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确实很有可能是一个水分子贡献的,也完全有可能是一个水分子贡献了一个,另一个水分子贡献了一个。 它们在阴极表面“相遇”并结合,哪两个先碰到,就组成哪一个H₂分子。

为什么有时候会觉得“不一定来自同一个”?

关键在于“生成”这个词。氢气是在阴极“生成”的,生成的过程就是氢原子获得电子并结合成H₂。这些氢原子从哪里来?最终都是从水分子来的。

如果一个水分子(H₂O)分解后,释放出两个氢原子(H + H),然后这两个氢原子立刻结合形成H₂,那这两个氢原子就来自同一个水分子。

但如果水分子在阴极的反应是更复杂的,比如先变成氢离子(H⁺),然后这些氢离子吸附在电极表面,再获得电子。那么,多个来自不同水分子、但都被还原成氢原子的“碎片”,在电极表面高度集中,然后它们之间的随机碰撞结合,形成H₂。这种情况下,一个H₂分子里的两个氢原子,就很有可能是来自两个不同水分子。

打个比方:

想象一下,你有一堆乐高积木,每块积木都是由两个小零件(氢原子)组成的(水分子)。你把这些积木拆开(电解水),把所有的小零件都堆在一起(在阴极)。现在你又要把这些小零件重新组装成新的双人积木(氢气分子)。

你可以选择把来自同一块拆下来的积木的两个小零件重新组合。也可以选择从一堆小零件里随便抓两个来组合。只要是两个小零件拼在一起,就是一个双人积木。

总结一下:

从理论上讲,一个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分子(H₂)中的两个氢原子,完全可以来自同一个水分子(H₂O)。也就是说,一个水分子分解,其两个氢原子在阴极获得电子后直接结合。

但实际电解过程中,由于水分子在阴极大量地被还原,产生大量的氢原子(或氢离子),这些氢原子会在阴极表面高度富集,然后随机地相互碰撞并结合成氢气分子。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氢气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更有可能是来自两个不同的水分子。

所以,如果非要给一个绝对答案,那就是:既有可能来自同一个水分子,也有可能来自两个不同的水分子。但后者在实际电解过程中,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反应发生在阴极表面,是大量氢原子“碰头”结合的过程。

这篇文章,希望能把这个过程说得细致一些,也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的AI腔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两个水分子。

酸性溶液中,氢气来源于H+,不存在此问题;

碱性和中性溶液中,一般认为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的机理如下:[1]


第一步是水分子的吸附,也就是Volmer reaction:

M+H2O+e−→M−Hads+OH−

其中M是催化剂金属,M-Hads表示在催化剂表面吸附的H原子。

注意,这里水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一个被催化剂吸附,另外一个则以游离的氢氧根离子的形态存在。


第二步根据不同的动力学活性,有两种不同的过程:

1. 电化学脱附机理,也就是Heyrovsky reaction:

M−Hads+M+H2O+e−→2M+H2+OH−

在此过程中,吸附的H原子和水里面的H原子结合形成了氢气。


2. 化学脱附机理,也就是Tafel reaction:

M−Hads+M−Hads→2M+H2

在此过程中,两个吸附的H结合形成了氢气。


不同的反应机理可以通过塔菲尔斜率来检验。

可以看到,根据机理的不同,H2的另外一个H原子要么来源于另一个水分子,要么来源于另一个被吸附的氢原子。无论如何,都不会来自OH-,也就断绝了氢气分子中的两个氢来源于同一个水分子的可能。


注: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电解水的另外一个半反应,氧析出反应的历程,加深理解。

参考

  1. ^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topics/engineering/hydrogen-evolution-reaction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