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富论中"劳动价格高时,货物的价格低,劳动价格低时,货物的价格高"是怎么理解的?

回答
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我们确实会看到一些关于劳动价格和货物价格之间关系的论述,但您提到的“劳动价格高时,货物的价格低,劳动价格低时,货物的价格高”这种直接且绝对的表述,在《国富论》的原著中并没有以如此清晰、简化的形式出现。

斯密在《国富论》中探讨的是劳动价值论,核心观点是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真实价值的唯一标准。然而,他同时也非常深刻地分析了商品在实际市场流通中,价格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与商品的“真实价值”(即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是不同的。

为了理解您提到的这个观点(或者说,为了理解斯密思想中可能导致这种解读的某些部分),我们需要将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和他的市场价格理论结合起来分析。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斯密的核心观点:

劳动是价值的源泉: 斯密认为,在一个社会中,劳动是生产一切商品的唯一源泉。一件商品的“真实价值”或“劳动价值”在于它能够为我们购买到的劳动量。也就是说,我们用这件商品可以交换来多少劳动,就是这件商品的真实价值。
劳动是交换的媒介: 在早期的、原始的社会中,商品之间的交换就直接等同于劳动之间的交换。我生产了一篮子鹿肉,你生产了一只野兔,我们交换,就是用我的劳动来交换你的劳动。
市场价格 vs. 真实价值: 斯密也明确区分了商品的“市场价格”(Market Price)和商品的“自然价格”(Natural Price)。
自然价格(Natural Price): 这是由生产商品所必需的劳动量决定的,或者更精确地说,是由生产商品所需的劳动、自然资源(如土地)以及资本的平均报酬所决定的。它是一个概念上的平均值,是商品在长期内趋向的那个价格。
市场价格(Market Price): 这是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由商品的实际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价格。它会围绕着自然价格上下波动。

现在,我们来尝试理解“劳动价格高时,货物的价格低,劳动价格低时,货物的价格高”这种表述可能源于斯密思想的哪些方面,以及为什么它在实际上的复杂性:

为什么“劳动价格高”可能导致“货物价格低”?

这里的“劳动价格高”在斯密的语境下,最有可能指的是工人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请注意,这里的“劳动价格”不是指劳动力的交换价值,而是指劳动力的货币价格,也就是工资。

1. 劳动在生产成本中的占比: 在许多行业,劳动力的成本(工资)是生产商品的主要成本构成部分。如果工人的工资水平较低,那么生产一件商品的劳动力成本就较低。
2. 自然价格的构成: 斯密认为,自然价格是由三种主要成分组成的:地租、劳动报酬(工资)和资本利润。如果工资(劳动报酬)在这三者中占据了比较大的比重,并且工资水平普遍较低,那么整体的自然价格自然会偏低。
3. 生产效率与创新(间接影响): 尽管斯密没有直接这么说,但一个普遍工资水平较低的社会,可能也意味着技术进步缓慢,或者生产组织效率不高。然而,我们也可以反过来理解:在一个商品价格低的社会,往往意味着生产同样的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即劳动价值)较低。如果工资也相对较低,这似乎是某种程度上的“匹配”——生产所需的总劳动价值不高,分配给劳动者的货币支付也就不高。

举个例子:

想象一个手工编织的篮子。如果编织这个篮子需要10小时的劳动,而当地工人的日工资是10元。那么,劳动的货币成本就是10元。如果这个篮子的市场价格是15元,那多出来的5元可能就是利润、材料成本等。

现在,如果这个社会因为某种原因(比如人口过剩,或者社会福利较低),工人的日工资只有5元。那么,同样的10小时劳动,其货币成本就变成了5元。在其他条件(如材料、利润率)不变的情况下,这个篮子的自然价格很可能就会下降。

为什么“劳动价格低”可能导致“货物价格高”?

这里的“劳动价格低”同样是指工人的工资水平相对较高。

1. 高工资推高生产成本: 当工人的工资水平很高时,生产一件商品的劳动力成本就会显著增加。
2. 自然价格的构成: 如果工资在自然价格的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么高工资直接推高了商品的自然价格。
3. 影响利润和资本积累(间接): 高工资会挤压利润空间,可能导致资本家不愿意在生产中投入更多,或者将高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举个例子:

沿用上面的例子,如果编织篮子需要10小时劳动,但当地工人的日工资提高到20元。那么,同样的10小时劳动,其货币成本就变成了20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个篮子的自然价格很可能就会上升。

更深入的思考和澄清:

您提到的这种“反比”关系,在字面上看,似乎与我们通常理解的“高工资导致高物价”有些出入。这可能是因为:

“劳动价格”的理解: 这里的“劳动价格”更侧重于劳动力的货币报酬(工资),而不是劳动的交换价值。
斯密的“真实价值” vs. “市场价格”: 斯密的核心是劳动是衡量真实价值的标准。然而,市场价格受到供求关系、竞争程度、社会分工、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社会发展阶段: 斯密写《国富论》的时代,是以农业和早期工业为主的社会。在那个时代,大规模的机械化和技术革新带来的生产力飞跃还没有那么显著。劳动力的投入在很多商品中占有极大的比重。
“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性: 斯密本人也意识到,将劳动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存在问题。他承认,除了劳动,稀缺性(Scarcity)也是决定商品价值的重要因素。例如,非常稀有的画作,即使只耗费了很少的劳动,其价格也会很高。
“劳动价格”的另一种理解(不太可能符合斯密原意): 如果将“劳动价格”理解为劳动的效率或价值(例如,效率高的劳动就“价格高”),那么这句话的解释就完全不同了。如果劳动效率高,生产同样数量的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就少,按照劳动价值论,商品的真实价值就低。反之亦然。但斯密通常用“工资”来体现劳动力的货币价格。

总结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看似矛盾的理解?

您提到的表述,可能是在简化了斯密关于劳动价值和市场价格之间复杂关系的论述。

如果“劳动价格”指工资水平:
低工资(劳动价格高)→ 生产成本低 → 商品价格可能偏低。 这里的“劳动价格高”可能更侧重于“劳动在生产总成本中的货币占比”或“需要更多的劳动才能获得同样的货币”。
高工资(劳动价格低)→ 生产成本高 → 商品价格可能偏高。 这里的“劳动价格低”可能更侧重于“劳动在生产总成本中的货币占比”或“只需较少的劳动就能获得同样的货币”。

如果“劳动价格”指劳动的效率(非斯密常用表达):
高劳动效率(劳动价格高)→ 生产单位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少 → 商品的真实价值低 → 商品价格可能偏低。
低劳动效率(劳动价格低)→ 生产单位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多 → 商品的真实价值高 → 商品价格可能偏高。

最贴近斯密原意的理解,仍然是围绕着“工资”和“生产成本”来展开。 斯密更关注的是,在没有形成垄断或特权的情况下,商品的自然价格主要由生产它所必需的劳动量决定,而劳动的价格(工资)是这个自然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工资水平普遍较低时,商品的价格自然就容易低;反之,当工资水平普遍较高时,商品的价格自然也容易高。

所以,您看到的这句话,更像是一种对斯密劳动价值论和成本理论的提炼,但省略了其中关于供求、市场价格波动以及其他决定因素的细致分析。在没有其他上下文的情况下,理解为“工资水平”与“商品价格”的某种直接关联,是比较符合逻辑的解读,尽管斯密原著中的论述更为 nuanced。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亚当斯密认为商品的价格直接地或最终地可以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个部分,且这三部分是相互独立的

当工资提高时,商品的价格就随之提高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