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强调材料,化学这种天坑专业是制度问题,不单单是工业届需求端的问题,是这种学科制度问题,从大学科目的设置,研究生的培养,硕博的毕业要求,自然基金的申请侧重,高校老师的评价体系。整个流水线从头到尾都是有问题的,四唯论中的论文主义太严重。
天坑中的学生总是提到某某化学领域,某某材料领域关键技术不行,被外国卡脖子,什么航天领域耐热的材料,芯片领域需要高新的材料……等等这些话,说出这种话的人,要么是坑外的人,要么对这个领域真的不清楚,你反问他一句“请问你说的这些有大学在搞吗?有哪个课题组在搞呢?”一般这时候他就懵逼了,小伙子,你上面说的都是事实,但是没有人在搞,为什么大家都巧妙的避开了这些需要攻关的难题呢?1这些难题吃力不讨好,可能几年十几年几十年都没有进展,老师的前途不允许,2这种评价制度体系下不允许,如果老师做这些项目,你几年都发不了一个论文,那么老师的年度审核怎么通过呢?老师的硕博怎么毕业呢?硕士一篇,博士两篇sci是硬性要求,并且学校里大批的科研人员都不是正式的教职工,什么科研助理,师资博后,特聘研究员,特聘高级研究员,特聘助理研究员……等等这些都是一大批这些人一般都是五年一签合同,达不到审核要求,直接走人的,那么审核要求是什么呢??即-论文 3老师的虚荣心和功力心不允许自己去申请费力不讨好的项目和课题,学校里的论文是有奖励的,如果你几年没有论文你缺少了大奖金的,毕竟有的老师一年光论文奖励就几百万,你敢相信嘛?再者人家做那些热点课题(石墨烯,钙钛矿,锂电池)的老师,一年几十篇的论文产出,人家年终都会走红地毯的,你没有论文,估计在学院头都抬不起来。所以,以后不要再欺骗外行人或者小朋友说某某材料技术某某化学技术被国外卡脖子这类话了。
为什么这种学科会变成这样,我的思考是有些人点歪中国的科技树,这些人一开始是那些留洋派,因为当时华人地位在美国进不了一些高级领域,这批人回国了,当时国内的工业环境不理想,市场氛围也不活跃,于是没有带动起工业的技术突破,他们进入高校,走上了论文这条不归路,他们是最早的学阀,在当时掌握了这个学科的话语权,在学阀建立的制度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制度产物,他们中有的人继续进入高校,这些人是学阀制度的受利者,所以他们要维护学阀制度,所以当今这种天坑专业的学阀不再是一两个人,是一个群体!!!
还有一些小伙伴说既然这种天坑专业这么发论文那么我就读博士发论文进高校好了,太天真!!你随便找一个天坑专业大学老师的应聘要求,再对比计算机,电气等热门专业的要求,你会发现人家只要博士学历就够资格,天坑专业博后起步,论文,影响因子都是明码要求的。你以为千老这个词是白叫的吗?千老这个词都出现多少年了,最开始就是对于天坑专业的,如果你想进高校告诉你一个途经,也是很多老师在这么做的,在其它专业做材料方向,比如电子,微电子,物理,光学,医学,机械,个别电气专业和自动化专业。他们挂羊头卖狗肉,这种是进入高校的最佳途经,比如你是电子专业,你做材料方向手里有十几篇二十几篇论文,你去应聘某某大学的电子学院老师,你碾压一同来的其它应聘者。这是现在很多人的玩法,所以我们说天坑专业不是天坑,是真的黑洞,它在吸收其它学科,,一些考研考博的小伙伴也要弄清,不要以为你是电子学院,物理学院,机械专业,光学专业,医学专业,甚至电气专业就不会遇到天坑,天坑正在吸收一切,不信你找个大学,看看他们的电子学院或者微电子学院,物理学院,多少老师是搞材料的,加两个电流一个电压就敢称是做电子的,微电子的。
回到这个问题,南大这件事,我支持,不藏着掖着,敢把底裤露出来。让上面的人真正意识到这种学科的问题,尤其就业问题,进而去改变制度问题,而不是欺上瞒下,有的学校,天坑学院的就业报告薪资并不低,这样有两种可能1.学生都转行了,2报告有假。这种情况会让我们亲爱的党组织意志不到问题,所以南大这件事我双手赞成,这次疫情本来就对很多企业来说可以用来排雷,比如银行的坏账等等,也可以被高校用来排雷,,把这些雷趁机提前爆掉。
最后强调,一两个学阀不可怕,可怕的是学阀是一个群体!!!
……………………………………………………………………
129名本科毕业生,133名硕士毕业生,143名博士毕业生?
吓得我揉了揉眼睛确定是不是看反了……
如果是真的话,这招生人数倒挂也太夸张了吧,恐怖如斯……
换个角度来想,这个数字可能指的待业的人数(已经被评论区证伪)?
那就说明学历高了反而难找工作……
好像更恐怖了……
正常现象而已。十几年前985.211毕业卖猪肉很轰动,现在呢?985.211本科都有好工作了吗?
没有,只是这种现象不在是个体了,而变成集体了所以大家也就不在讨论了,现在这个事上热搜是因为一百多本科毕业生吗?
也不是而是因为一百多博士在其中罢了。未来博士找不到工作会越来越多。大家也就不在操心了。
实际上这是自然现象,一百年前小学毕业的人那就叫知识分子,七十年前高中毕业那叫人才。四十年前大学毕业生那是高级人才。随着国家的发展高级人才失业或者就业难会越来越多,随着受教育人群扩张以及家庭承受孩子脱产学习能力越来越强这种现象会成为常态,不单单在化工,制造等专业。未来所有学校,所有专业都会如此。
同样一百年前能挑拣的只能是文盲。五十年前小学毕业失业是一百年前人想不到的。三十年前初中没毕业就工作只能算没文化,现在博士开始辛苦找工作了。三十年后呢?还算事?
这是正常现象。
天坑专业的特点是投入多产出少,任务多回报少,周期长前景黯,出路窄待遇差,课程水教材烂老师渣。再看看南大花园不同层次毕业生的人数比例,呈倒三角型的恶性结构。
逐本溯源,最好的办法就是执行三去一降一补。天坑专业需要自己大幅压缩招生,包括本硕博各类层次的化学专业的学生,出清产能!第二,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科研项目要紧跟社会需求,而非搞科研灌水科研大跃进。
以上建议不仅适用于南大化院,也适用于北清复交开北航北理工天大吉大兰大武大厦大川大中大山东大等等高校的化学化工材料学院。
大学毕业生是一种特殊商品,一旦培养出来是无法像资本家倒牛奶那样销毁的。学生的培养必须考虑社会的需求和专业与社会相对接。
找不到工作是因为“学历还不够高”,“学校还不够好”,是环材化生小将们常用的劝进言论。
这个消息发出来是件好事,用赤裸裸的现实击碎了小将们编织出来的幻梦。
学校里学的东西跟社会需要完全脱节时,书念得越多越难就业,这一点都不魔幻。高校一共才几个坑,一般企业按自己需求培养一个20出头的小鲜肉,不比招个30岁的paper machine香吗?
醒醒吧,早点想想干什么能恰饭,环材化生领域不缺你那几篇擦屁股都嫌硬的paper。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