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属感的由来,不是一个地方改变来适应你,而是你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地方。艺术不是文化的全部,只是文化的一小部分。文化主要是生活习惯(1)讲上海话(2)吃上海菜(3)上海标准的穿着得体。这些都要观察。你父母可能保持了家乡的习惯,让你家变成了一个文化孤岛,所以你需要在家庭外主动学习。至少要在外观上跟上海人没太大区别。比如一些外地女孩,到上海后,口红变淡了,胭脂也不用了,我就看不出她是外地人了。至于家里怎样,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问题不大。比如有自称老上海的犹太教难民,其实不吃猪肉,上海人几乎不知道。因为他们从未喊歧视啊包容来刷存在感。就只讲这些最基本的吧。
因为你既不够富,又不够穷,
如果你足够富有,那么你就可以尽情享受生活,你也根本不会关注别人有没有享受生活,我想你会很有归属感,因为这里给了你足够的享受,
但很遗憾我们绝大多数都做不到足够富有,
那如果你足够贫穷呢,你会很感激这座城市给你的机会,给你提供的平台,你会体会到付出后收到回报带来的喜悦和激动,一步一步改变命运的感觉会给你足够的归属感,
(同样道理,我想你的父母作为一代移民会比你有归属感的多,因为他们经历了付出回报的过程,一步一步在这里成家立业给你创造了可能比他们小时候更好的生活条件)
但大部分人很幸运也不是特别贫穷,
那么就出现这样的问题,你在上海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回忆,不够快乐,触不到这座城市的内核,没办法足够融入,不是你不想,只是你不能,
身边的繁华触手可及,但偏偏跟你没什么太大关系,这座移民城市背景下身边天南地北的朋友可能更多,上海的文化在移民的冲击下越来越淡,
(题目下上海朋友在拿几十年前的情况类比,这也很不恰当,当年没有现在这么庞大的人口流动,同样没有这么大比例的外来人口)
而且相比于其他绝大部分城市,这是一个新生的城市,历史很短,而且还有一部分是不太适合宣传的租界时代、民国时代,
本地自认独醒的有识之士在为了所谓文化独立性、话语权奋si斗bi,无所谓的大多数本地人则是佛系的态度,甚至上海话都不太会说了,
而外地人就在这个夹缝里摇摆,参与不进任何一方,当然任何一方也都不在乎外地人,这里的好与坏好像都跟你没关系,没有荣誉感,也没有为这里而战的意愿,
也许等你毕业了,经历了奋斗收获的阶段,比如从小房子换到了大房子,也就有了归属感,
或者奋斗了以后没得到足够的回报,更加导致了疏离感,这也很正常,
但我确实对题主这样的现状表示遗憾,我一个上海同学也是类似题主这样的,没有家乡没有根,如浮萍一样飘荡在这里,没有归处。。。
在外滩,看着江对岸的东方明珠、震旦科技。
我只想赶紧离开这个地方,我配不上这个地方,太繁华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