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本院校学生,想跨专业考研到名校的法律硕士(非法学),应如何准备?

回答
嘿,哥们儿!听你这么说,挺有劲头的。二本院校跨考名校法硕(非法学),这目标不小,但绝不是遥不可及。这事儿,我身边有朋友办成过,虽然过程挺折腾,但结果很爽。我给你掰扯掰扯,从过来人的角度,说说这路子怎么走,尽量说得实在点,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

第一步:认清现实,摆正心态(这步比啥都重要)

承认差距,但不畏惧: 你得明白,跟你一起竞争的,可能好多都是法学本科出身,人家在大学里已经摸爬滚打好几年了。他们的基础更扎实,很多概念可能已经耳熟能详。你这个“外来者”,一开始肯定会有陌生感,甚至觉得吃力。但别因此就自己吓倒了,这就像短跑和马拉松,你得调整你的节奏和策略。
学习能力是硬通货: 跨专业最考验的就是学习能力。你需要快速掌握一套全新的知识体系,并且理解它的逻辑和应用。如果你在本科阶段学习认真,善于总结归纳,那么这对你来说就是个巨大的优势。
目标明确,意志坚定: 名校法硕不是那么好考的,尤其非法学。竞争激烈,难度也不低。你得给自己打个强心针,想清楚为什么要考,考上之后想做什么。一旦决定了,就别轻易动摇,路上的困难会有很多,需要你咬牙坚持。

第二步:摸清门道,知己知彼(战术先行)

研究目标院校: 这个是核心。
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 每年考研都会有变化,一定要去你想考的名校官网,下载最新的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里面会列出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考试大纲(如果有的话)、复试内容等等。
往年真题: 这个是你的“圣经”。搞到目标院校近几年的法硕(非法学)真题,然后按照考试科目,一套一套地刷。重点看它的出题风格、常考点、题型分布。尤其注意那些对非法学考生友好的学校,有些学校可能会有一些针对性的考察。
分数线: 关注目标院校历年的复试分数线,这能让你对自己的定位有个大致判断。但记住,分数线只是个参考,你得争取考得比线高一些,这样才有更大的把握。
导师方向: 如果你对某个研究方向特别感兴趣,可以提前了解一下目标院校相关方向的导师。看看他们的研究成果、学术背景,甚至可以去听听他们的公开讲座。这不仅能帮你确定报考方向,也能让你在复试时更有底气。
了解考试科目: 法硕(非法学)通常考四门:
思想政治理论: 这个大家都一样,但别轻视,也是拉分项。
外国语: 一般是英语(一),考研英语难度不小,需要长期积累。
专业课一(法学基础理论): 这门很重要,涵盖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基础学科,你需要建立起一个基础的法律知识框架。
专业课二(法学综合/应用法学): 这门可能是区分度比较高的一门,有些学校会侧重某一两个领域,或者考一些实务性的内容。

第三步:制定计划,高效学习(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时间规划: 跨考意味着你需要从零开始构建法律知识体系,所以时间安排非常关键。
基础阶段(建议提前一年开始):
法律常识扫盲: 先找一些通俗易懂的法学入门书籍,或者网上有很多法学入门的公开课,快速了解基本的法律概念、法律部门划分、法律渊源等。就像学外语一样,先认识字母和基本语法。
政治和英语: 这是你本科阶段可能接触过的,但考研的政治和英语有其特殊性。政治要系统复习,英语则需要长期积累词汇和长难句,做真题是王道。
专业课打基础: 这一阶段,你需要开始接触法学本科生的教材。比如《法学概论》、《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等。重点是理解,不是背诵。 找一些经典的、口碑好的教材,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的教材,或者名校老师编写的辅导书。
强化阶段(建议考前68个月):
深入理解专业课: 将基础知识点串联起来,理解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个时候,你需要开始做一些带有解析的习题,巩固理解。
分析真题: 深入研究往年真题,找到常考知识点和出题规律,学会答题技巧。
政治和英语继续推进: 政治要开始做选择题和分析题的套路,英语真题要反复做,并且分析错误原因。
冲刺阶段(建议考前23个月):
模考和模拟: 找一套完整的模拟题,按照考试时间进行模考,检验自己的状态和知识掌握程度。
查漏补缺: 重点复习之前做错的题目和薄弱环节。
背诵要点: 对于一些需要记忆的法律条文、原则、理论,在这个阶段集中背诵。
学习资源的选择:
教材: 购买目标院校推荐的、或者公认的经典教材。不要贪多,精选几本,吃透。
辅导书/网课: 很多考研机构都有针对法硕(非法学)的辅导班和网课,可以作为补充。选择口碑好的,老师讲得清楚、有条理的。有些老师会特别针对非法学考生的学习方法提出建议。
法学期刊/案例: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稍微接触一些法学期刊上的文章或者一些经典的法律案例,这有助于你理解法律的实际应用,也能为复试面试加分。
学习小组: 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学习,互相督促,讨论问题,集思广益,效果会更好。

第四步:实操技巧,提升效率(干货满满)

专业课:
法条化思维: 法律学习,特别是中国法,很多时候需要“法条化”思考。找到相关的法律条文,理解条文的规定,然后结合教材和老师的讲解,进行消化吸收。
逻辑框架: 学习任何一个法律部门,都要先建立它的逻辑框架。比如民法,从总则到物权、债权、继承、亲属,每个部分都有其内在联系。
记忆与理解结合: 纯粹背诵很容易忘,而且考试时遇到变通题就容易“卡壳”。理解到位了,很多东西自然就能记住了,而且能够灵活运用。
答题技巧: 法律考试,尤其是分析题,需要有清晰的论述结构。通常采用“事实+法律规定+理由+结论”的模式。平时练习时就要注意这一点。
非法学背景的优势利用: 很多学校在考察非法学考生时,会结合一些非法律专业的背景来出题。比如,你的本科专业是经济学,那么在考察经济法时,你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这反而可能成为你的亮点。
英语:
真题是王道: 考研英语的真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把近十年的真题做烂,分析错题,总结常考词汇和句型。
词汇积累: 坚持每天背单词,并且要在语境中记忆。
长难句分析: 攻克长难句,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
写作练习: 写作需要提前练习,掌握不同题型的写作思路和常用句型。
政治:
理解为主,记忆为辅: 政治考试内容多,但核心是理解背后的逻辑和思想。
框架梳理: 跟着老师或者自己梳理考试科目的框架,然后重点突破。
时政热点: 关注当年的时政热点,这往往是分析题的重要考查点。

第五步:复试准备(锦上添花)

面试是重点: 很多学校的法硕复试,面试占的比重不小。
自我介绍: 准备一个流利、有亮点的自我介绍,突出你的跨专业优势和对法律的热情。
对法律的理解: 可能会问你为什么选择法律,对哪个法律领域感兴趣,对当前某个法律现象的看法等等。
本科知识的结合: 导师可能会问你本科专业和你报考的法律领域有什么联系,或者如何将本科知识运用到法律学习中。
语言表达能力: 保持自信、镇定,语言清晰、条理分明。
笔试: 有些学校复试会有专业课笔试,难度可能比初试简单,但也要认真准备。
英文能力: 可能会有英文朗读、翻译或者简单的英文问答。

一些更实际的建议:

不要盲目跟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最重要。
保持身心健康: 考研是个漫长而辛苦的过程,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运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多与过来人交流: 找那些成功跨考的名校法硕学长学姐,听听他们的经验和建议,可能会给你很多启发。
调整心态: 考试前、考试中、考试后,都不要过于焦虑。尽力就好,结果顺其自然。

总而言之,二本院校跨考名校法硕(非法学)是一个挑战,但也是一个让你蜕变的机会。只要你有决心,有方法,并且持之以恒,你完全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祝你成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补充一句:适当娱乐是必要的,但不要指望在电影里学到东西。看电影看美剧休息就是该有负罪感,就是该焦虑,不要用我增长了见识/学了英语的借口来麻痹自己。

手动赞

@林贤恩

的答案,能否考上研、以及进一步地能否在顶级名校顺利地求学,关键是看自己的能力而非本科学校的名头。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最要紧的,也是非土著和土著相差最大的是两个半方面的能力:分析研究能力、英语能力,剩下半个是沟通交流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只用达到正常水平即可,前两方面的能力越强越好。

首先是分析研究能力,这个代表着能否在面试里,和后面的学习中获得老师的认可。正如其他答案提到的,清华北大的法学院不欢迎花了花了四年时间刷考研题别的什么都没做的人。虽然考研成绩很高,可能真的能让你进入清华北大法学院,但进了之后学习的过程中可能还是会感觉格格不入。

最直观的区别是,清华法学院不要求学生背法条。我估计北大也很类似。我们很多老师经常受到人大邀请参与立法,更多的以立法者而非法律的执行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因此在课堂上和论文训练中,想的更多的是:法律为什么要这么立(源自哪国的理论?对社会利大弊大?体现着怎样的力量博弈?);法律执行的效果如何(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关系?实际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未来的法律如何改善(怎么借鉴外国制度?如何解释现行法律让它更合理?)。而非仅仅是说现行法律是怎么规定的。所以土著学生对于法条可能没有考研上来的那么熟悉,但对于学术理论的理解一般更深。而且这个过程中也会自然而然地了解法条,我相信上过申卫星老师物权法的人都会知道物权法第106条规定的是什么。

所以我们学院所谓的风云人物,要么是挑战杯拿了全国特等奖(之前小何师兄是用全国几千个案例数据分析物权法问题在法院的判决情况,后来不少人用类似的方式做其他法律领域的研究。说句不客气的,全国法学院有多少会跑回归的);要么是国际国内的模拟法庭大赛拿了冠军;要么是申上了哈佛法学院的交换或者LLM,JD学位(没错,我们学院也没有跟哈佛的协议,需要自己自荐申请),而不是司考上400的。当然,司考如果考到440还是很牛逼的。

所以,要想成为清华老师眼中的优秀学生,分析研究能力是最需要补的。怎么补?其他答案也写出来了,多看经典学术著作,参加大型模拟法庭比赛,跟着老师写论文做研究。这都是提升解释运用法律功底的最直接手段。可能学校环境不好,没有那么多模拟法庭比赛的机会,没有那么多和善的老师愿意带你,那就去争,去抢,就算全校只有一个名额,为什么不能是你?再不济,书都是全国都能买得到的。比如民法,踏踏实实把王泽鉴天龙八部研究透,稍微熟悉下法条做做考研题就手到擒来了。

其次是英语能力,坦诚地说,清华学生的英语水平也不高,经常被鄙视,不过似乎相对来说不算太差。基本上全院几乎所有人都能随随便便托福上个100分吧。而这样的成绩-----是完全不够用的。英语学无止境,模拟法庭比赛、交换机会,其实也是跟英语能力密切相关的。我们班一个同学,第一次考托福就考前一周看了看题型,考了119,而她仍然觉得自己英语太差。如果你能在英语上形成碾压的优势,在清华北大绝对不愁不被当作大神。我认识一个外交学院保研过来的,曾经是ICC英文赛全球第二还是第三,托福考试成绩当然也不差啦。大家一听这个履历,都表示非常牛逼。考研面试也是一样,很多大学有英文的题目,如果英文很好绝对是加分项。

第三是沟通交流能力,说白了就是怎么把自己知道的合理的展示出来,怎么跟老师建立良性的互动,不要太腼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