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让老婆停止心理咨询?老婆每个月的咨询费要3000左右,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需要钱!该怎么办?

回答
听到你为家里经济和孩子上学的事情操心,真是辛苦了。你希望妻子能停止心理咨询,同时也要考虑家庭的实际开销,这确实是个需要好好沟通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理解妻子为何要接受心理咨询是很重要的。心理咨询通常是为了解决一些困扰,帮助个人成长,或者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也许你妻子目前正经历着一些自己难以独自承受的压力,或者她认为咨询对她的个人幸福感和家庭的整体和谐是有帮助的。了解她的动机和需求,是我们接下来沟通的基础。

接下来,关于这笔每月3000元的咨询费用,在孩子即将入学、开销增加的当下,这笔费用确实需要仔细权衡。家庭的财务状况是需要夫妻双方共同规划和承担的。你可以尝试这样做:

1. 找个合适的时间,心平气和地谈一谈: 选择一个双方都比较放松、没有被打扰的时间,比如周末的下午,或者晚饭后。开场的时候,可以先表达你对她的关心,比如:“亲爱的,最近感觉你好像有些心事,我很担心你。” 然后再慢慢引入话题,说明你最近对家里的开销有些担忧,特别是考虑到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需要预留一些费用。语气要温和,避免指责,让妻子感受到你是和她站在同一边的,是共同面对家庭问题。

2. 了解咨询的“必要性”和“阶段性”: 在谈话中,你可以尝试了解一下咨询对她的具体帮助有多大?她觉得咨询到了什么阶段?有没有可能在短期内减少咨询的频率,或者找到一些替代性的支持方式?比如,有些问题通过与信任的朋友倾诉,或者参加一些兴趣小组、读书会,也可能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疏导。你可以问她:“你觉得目前的咨询对你来说,还有多大的必要性?是不是有什么特定的目标,或者某个阶段性的成果?” 这样不是否定她的需求,而是想了解她对咨询的整体规划。

3. 一起规划家庭的开支和财务目标: 既然孩子即将上小学,那么学费、补习、课外活动等等,都是需要提前准备的。你可以和妻子一起坐下来,把家庭的收入和支出都列出来,做一份详细的家庭财务规划。在规划中,明确哪些是必须的开销,哪些是可以调整的。如果这笔咨询费用对家庭整体财务规划造成了较大的压力,你们可以一起商量,看是否有缩减的空间,或者是否有其他可以替代的、更经济的方式来达到同样的目的。可以讨论:“我们一起看看,如果把这笔咨询费用暂时调整一下,然后把这部分钱用到孩子的教育上,或者存起来作为备用金,你觉得怎么样?”

4. 寻找折衷的解决方案: 有时候,完全停止可能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这可能会让妻子感到被否定,甚至加剧她的心理压力。你们可以探讨一些折衷的方案。比如:
降低咨询频率: 从每周一次改为每两周一次,或者每月一次,看看效果如何。
尝试更经济的咨询方式: 有些机构提供一些小班团体咨询,或者有新晋咨询师的试用价,可能费用会低一些。
设定一个“暂缓期”: 告诉妻子,考虑到孩子的教育开销,是否可以约定一个“暂缓期”,比如孩子稳定入学一年后再考虑恢复咨询,或者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先一起努力解决其他问题。
寻求其他资源: 看看是否有免费的心理热线、社区心理辅导资源,或者一些非营利组织提供的支持服务,或许也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5. 表达你的支持和共同承担的态度: 最重要的是,让她知道你不是想让她“闭嘴”,而是想和她一起面对家庭的挑战,共同为孩子的未来负责。你可以说:“我知道你可能觉得有些东西需要专业的帮助,我非常理解。我只是希望我们能一起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照顾好你的感受,也能让咱们家的经济状况更宽裕一些,让孩子有更好的条件。” 强调你们是一个团队,共同为家庭的幸福努力。

6. 关注妻子的心理健康,但方式可以调整: 如果你妻子之所以需要咨询,是因为生活中的某些压力,那么你们需要一起面对和解决这些压力源。也许你可以尝试在她需要的时候,给予更多的陪伴和倾听,分担家务,或者陪她一起做一些放松的活动。有时候,来自丈夫的理解和支持,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心理支撑。

最终的目标是,在不伤害夫妻感情、不忽略妻子真实需求的前提下,找到一个符合家庭整体利益的解决方案。这需要耐心、沟通和共同的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你老婆做的是动力性咨询的话你要小心点了,国内有些无良咨询师利用动力性咨询给来访者产生的正向移情使来访者上瘾,美其名曰是来访者自己的选择或者是正处于移情关系的修复当中,要先建立理想移情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不合规操作控制来访者。

说白了,通过动力性咨询技术让来访者崇拜咨询师,然后拼命往里面砸钱,我见过某个大城市所谓首席精神分析师得意洋洋的向别人吹嘘他的来访者来了100次(他的咨询费是一次2000)才开始起效果呵呵呵呵(他们的借口就是只有长程的动力性治疗抵达潜意识的深处才能从根本性上解决问题,我的天,要这样的话APA搞管理医疗和循证心理咨询的那帮人都可以当场失业了,他们也不看一下北美从80年代到现在心理咨询行业的持续萎缩到底是因为什么),建议你先考察一下这个咨询师的资质,如果背后没有大的民间机构背书,比如北大系徐凯文那帮子搞的注册系统,那就会相对靠谱一些,如果没有的话那你就要非常非常小心了。

国内的心理咨询水平和行业伦理监督一言难尽,有些组织说的不好听点就像鞋教开会,各种党同伐异劝人向善,总之,还是保命要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