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93T细胞在做免疫荧光共聚焦的时候怎么保证不脱落啊?

回答
293T细胞在免疫荧光共聚焦成像时,如何防止细胞脱落,确实是个需要细致操作的环节。我之前也遇到过不少次,细胞因为各种原因“跑路”,影响结果,后来总结了一些经验,跟你分享一下,希望能帮到你:

核心思路: 确保细胞在处理过程中“安稳”地附着在载玻片或盖玻片上,并且在后续染色、洗涤、成像等环节,尽量减少对细胞的物理冲击和化学刺激。

一、 细胞培养与准备阶段:打好基础

1. 选择合适的载体:
盖玻片(Cover Slips): 这是最常用的,尤其是小尺寸(如12mm、15mm)的圆形或方形盖玻片。它们易于在培养皿中放入,也方便后续转移。
载玻片(Slides): 如果你需要在大的区域上观察,或者直接在载玻片上培养,也可以选择。但要注意,培养皿底部比载玻片平整,更利于细胞均匀贴壁。
特定成像皿(Imaging Dishes/Plates): 有些特殊设计的显微成像皿,底部带有高质量的盖玻片,适合需要精细观察的实验,但成本较高。
关键点: 无论选择哪种,一定要保证载体表面是干净、无油、无灰尘的。最好在使用前用70%乙醇擦拭消毒,然后在火焰旁干燥,或者放入烘箱烘烤一下(特别是玻璃载玻片)。

2. 细胞贴壁是关键:
贴壁能力: 293T细胞是比较容易贴壁的细胞,但也要保证其良好的状态。细胞状态不好(例如传代次数过多、培养基不合适、污染等)都会影响贴壁。
铺板密度: 不要铺得太稀疏,也不要太密集。太稀疏时,边缘细胞可能更容易受到冲击;太密集时,细胞之间互相挤压,也可能在洗涤时被冲掉一部分。根据你的成像需求,摸索一个合适的密度。通常,在铺板后24小时,细胞应该达到6080%的汇合度。
培养时间: 铺板后给足细胞贴壁和生长的至少24小时。时间太短,细胞还没完全牢固附着。

3. 培养基的选择:
含血清的培养基: 通常使用的DMEM或MEM培养基,里面含有10%的胎牛血清(FBS)。血清中的一些成分可以帮助细胞更好地附着。
避免使用含有 EDTA 的洗涤液(在非常规情况下): 平时我们用PBS洗涤,而EDTA会解离钙离子,从而影响细胞间的连接。在免疫荧光过程中,我们要严格避免使用含有EDTA的缓冲液进行洗涤,除非你的实验设计需要。

二、 免疫荧光处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步步为营

1. 固定(Fixation):
常用固定剂:
多聚甲醛(Paraformaldehyde, PFA): 通常使用4% PFA(溶解在PBS中),室温固定1530分钟。PFA可以很好地固定细胞结构,同时也能增强细胞的附着力。
甲醇(Methanol): 有时也用冷丙酮(20°C)或冷甲醇(20°C)固定,通常固定515分钟。这种方法对细胞膜和细胞骨架的固定效果更好,但可能会导致细胞脱水,稍微增加脱落风险。
固定过程: 缓慢、小心地倾倒固定剂,避免直接冲击细胞层。例如,可以将固定剂沿着培养皿的内壁缓慢滴加,让它慢慢覆盖细胞。
固定后的洗涤: 固定后,需要用PBS洗涤35次,每次洗涤35分钟。洗涤时,同样要温柔操作。将PBS沿着培养皿内壁缓慢滴加,避免直接冲刷细胞,然后小心倾倒废液。

2. 透化(Permeabilization,如果需要):
常用透化剂: 0.1%0.5% Triton X100 或 NP40(溶解在PBS中),室温孵育515分钟。
透化过程: 同样要缓慢滴加透化剂,然后轻轻摇晃培养皿,让透化剂均匀接触细胞。
透化后的洗涤: 透化后也需要用PBS洗涤,注意操作的轻柔。

3. 封闭(Blocking):
常用封闭液: 通常使用含15% BSA(牛血清白蛋白)或脱脂奶粉(Skim Milk Powder)的PBS。
封闭作用: 封闭是为了减少非特异性抗体结合。
封闭过程: 缓慢滴加封闭液,覆盖整个载体表面,室温孵育30分钟或4°C过夜。不要剧烈摇晃。

4. 一抗孵育(Primary Antibody Incubation):
稀释度: 严格按照抗体说明书推荐的稀释度。太浓的抗体可能会增加非特异性吸附,反而不好。
孵育条件: 通常在室温孵育12小时,或者4°C过夜。在孵育过程中,尽量不要移动培养皿,或者只进行非常轻微的摇晃。
防止干燥: 如果是在室温孵育,最好将培养皿放入一个湿盒(Humidified Chamber)中,防止抗体溶液蒸发,导致细胞干燥和脱落。湿盒可以用一个盖子盖住的培养皿,里面放一张湿润的滤纸。

5. 洗涤(Washing,一抗后):
洗涤液: PBS或含0.1% Triton X100的PBS(PBST)。
洗涤次数与时间: 通常洗涤35次,每次5分钟。
关键操作: 倾倒废液时,要非常非常轻柔! 可以将培养皿侧过来,让液体慢慢流出,避免直接倒扣。加入新的洗涤液时,沿着载玻片/盖玻片边缘缓慢滴加,避免形成涡流冲刷细胞。

6. 二抗孵育(Secondary Antibody Incubation):
避光: 荧光抗体对光敏感,所以这一步和后面的步骤都需要避光操作。
孵育条件: 同一抗体,通常在室温孵育1小时,或者4°C过夜。
防止干燥: 同样要做好湿盒保护。

7. 洗涤(Washing,二抗后):
同上: 同样需要温和洗涤35次。

8. 复染(Counterstaining,如DAPI,如果需要):
复染过程: 按照说明书操作,通常在室温避光孵育几分钟。
洗涤: 同样需要轻柔洗涤。

9. 封片(Mounting):
封片剂: 选择合适的荧光封片剂,如Vectashield、ProLong Gold等。
操作:
准备载玻片: 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封片剂。
转移盖玻片: 这是最容易导致细胞脱落的环节之一!
温柔转移: 用镊子小心地夹取带有细胞的盖玻片(通常是从培养皿的角落夹起)。
将细胞面朝下: 将盖玻片细胞面朝下,轻轻地放在载玻片上的封片剂上。
避免产生气泡: 尽量在边缘开始接触,然后缓慢放下,避免产生大的气泡。
不要压片: 盖玻片放下后,不要再用力按压,让封片剂自然铺开。
如果是直接在载玻片上培养: 直接在载玻片上滴加封片剂,然后盖上干净的盖玻片(如果需要),轻轻压平。
封片剂的选择: 有些封片剂本身就能增强细胞的附着力,同时还能固定样品。

三、 共聚焦显微镜成像阶段:小心翼翼

1. 显微镜载物台:
固定: 确保载玻片或成像皿在载物台上放置稳妥,不会晃动。
避免震动: 尽量在没有明显震动的环境下进行成像。

2. 聚焦(Focusing):
缓慢调整: 在寻找焦点时,缓慢、轻柔地转动调焦旋钮。有些显微镜有粗调和细调,只使用细调进行精确聚焦。
避免机械冲击: 镜头下降碰到盖玻片,这种物理冲击是细胞脱落的直接原因。

3. 扫描速度(Scan Speed):
适中: 如果扫描速度过快,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光信号,需要增加激光强度,而快速扫描本身也可能对细胞产生一定的剪切力。
平衡: 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又不至于因为速度过快而导致细胞脱落。

4. 激光强度与曝光时间:
避免过曝: 过高的激光强度和过长的曝光时间不仅会增加光毒性,也可能导致一些细胞结构被破坏,间接影响附着。
优化: 仔细优化激光强度和曝光时间,在不损失细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

5. Z轴扫描:
步长: Z轴扫描的步长不要设置得过大,尤其是在扫描细胞内部结构时。
避免来回扫: 尽量一次性完成Z轴扫描,避免过度反复的聚焦和扫描。

总结一下,预防293T细胞在免疫荧光共聚焦过程中脱落的几个核心要点:

细胞状态良好,贴壁牢固。
载体清洁无污染。
整个操作过程中,所有液体(固定剂、洗涤液、抗体、封片剂)的加入和倒出都要尽量轻柔,避免形成水流直接冲击细胞。
充分洗涤,但洗涤过程要温柔。
封片过程中,盖玻片的转移要极其小心,细胞面朝下,避免产生气泡和压迫。
显微镜成像时,聚焦轻柔,避免机械碰撞,优化扫描参数。

这些都是我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有时候一点点的细节处理,就能带来很大的改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多尝试几次,慢慢就能找到最适合你的操作流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两个办法,一个是楼下说的Coat玻片,另一个是直接用HEK293-MSR细胞,稳转了巨噬细胞Scavenger Receptor。贴壁特别紧,其他和293没区别,能买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93T细胞在免疫荧光共聚焦成像时,如何防止细胞脱落,确实是个需要细致操作的环节。我之前也遇到过不少次,细胞因为各种原因“跑路”,影响结果,后来总结了一些经验,跟你分享一下,希望能帮到你:核心思路: 确保细胞在处理过程中“安稳”地附着在载玻片或盖玻片上,并且在后续染色、洗涤、成像等环节,尽量减少对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