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问这铁丝网是如何做到阻挡火苗不被烧坏的?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这涉及到一种我们生活中常见但可能忽略了它背后科学原理的材料。你提到的“铁丝网”之所以能阻挡火苗而不被轻易烧坏,其实并不是因为它有多么神奇的抗火能力,而是它本身的材料特性、结构设计以及实际使用时的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们得从“铁丝网”这个概念本身说起。通常我们说的铁丝网,材质最常见的还是钢铁,也就是铁的合金。钢铁在我们一般认知里是会生锈的,也会被高温融化。那么,为什么它在某些情况下能“阻挡”火苗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关键点:它不是让火苗“无法燃烧”,而是让火苗在接触到它时,其传播和蔓延受到极大的限制,并且网本身的损毁程度远低于我们对火的想象。

咱们一步步来拆解:

一、 材料本身(钢铁)的性质:

1. 熔点与燃点: 你问“不被烧坏”,其实钢铁的熔点非常高。普通碳钢的熔点大约在1370°C 到 1540°C之间,而更高强度的合金钢熔点更高。而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火,比如木材燃烧、纸张燃烧,其火焰温度虽然很高,但通常在几百摄氏度(例如,普通火焰温度大概在600°C 1100°C之间,当然特殊情况会更高)。在这样的温度下,钢铁的确不会立刻熔化或者失去结构。它会变色(从正常的银灰色变成蓝、紫、黑),强度也会有所下降,但远达不到“烧坏”的程度。所谓的“烧坏”更像是材料被破坏、变形、失去原有功能。

2. 导热性: 钢铁是热的良导体。这一点看似不利,但实际上它起了“散热”的作用。当火焰接触到铁丝网时,铁丝网会将火焰的热量迅速地向周围的铁丝以及接触的空气散发出去。这种快速散热会降低火焰在铁丝上的温度,使得火焰更难在铁丝上持续燃烧并蔓延。

3. 氧化性(但不是易燃): 钢铁在高温下确实会氧化,形成铁锈。但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并且形成的氧化层(比如氧化亚铁、氧化铁)本身有一定的耐温性,在短时间内不会导致整体结构崩塌。我们看到的火焰被阻挡,是因为铁丝网整体结构还在,并没有因为氧化而散架。

二、 结构设计(“网”的作用):

这部分是关键!“网”这个结构,是它能有效阻挡火苗传播的核心原因。

1. 隔离与屏障: 铁丝网是由无数细小的铁丝编织或焊接而成的。这些细小的网格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隔离空间。当火苗试图通过铁丝网时,它会遇到这些密集的金属丝。火苗是一个由高温气体和未完全燃烧的颗粒组成的混合物,它需要氧气来维持燃烧。

2. 阻断气流: 火焰的燃烧和蔓延离不开氧气的供应和热量的传递。铁丝网的网格虽然不完全密封,但会极大地限制空气(氧气)的流通。细密的网孔会阻碍火焰所需的氧气以足够快的速度到达另一侧,同时也会阻碍热空气的上升和蔓延。这就像在火苗前面竖起一道“墙”,让它“喘不过气来”。

3. 散热表面积: 每一根细小的铁丝都提供了大量的表面积。刚才提到钢铁导热性好,这意味着铁丝可以非常有效地将火焰的热量吸收并散发到周围的空气中,从而降低局部温度,使火焰难以持续。你可以想象一下,一根粗大的金属棒和一堆细小的金属丝,哪个更容易散热?显然是后者。

4. 阻止燃烧物传播: 除了阻挡火焰本身,铁丝网还能有效地阻止燃烧的固体颗粒或火星(比如飞溅的火星、未燃尽的木屑等)越过网格。这些燃烧颗粒一旦掉落到易燃物上,很容易引发新的火点。铁丝网充当了一个物理屏障,将它们拦截在原有的区域内。

三、 实际应用与环境因素:

1. 使用目的: 很多时候,铁丝网并非用来应对熊熊大火,而是作为一种防火隔离带或者用于保护易燃物。例如,在野外防火区域,可能会在林地边缘设置铁丝网,阻止人类活动带入的火种蔓延;或者在一些工业设备周围设置,防止火花飞溅到易燃材料上。在这种情况下,火源的强度和持续性是有限的,铁丝网足以应对。

2. 与其他材料配合: 铁丝网有时会与其他防火材料配合使用,例如在建筑中,可能会用它来固定防火棉、石棉(虽然现在石棉已经很少用)等材料,形成更有效的防火层。

总结一下,铁丝网并非“防火材料”的本意,而是利用了以下几点来“阻挡”火苗:

材料自身的耐高温性:钢铁的熔点远高于普通火焰的温度,使其在短时间内不会熔化或被烧毁。
快速散热能力:钢铁的高导热性可以将火焰的热量迅速散开,降低局部温度。
结构上的隔离作用:细密的网格限制了氧气和热量的流通,阻碍了火焰的蔓延。
物理屏障作用:阻止燃烧颗粒的传播。

所以,与其说铁丝网“不被烧坏”,不如说它通过其材料和结构的特性,限制了火势的蔓延,保护了被它隔离的区域,并且自身虽然会变色甚至轻微变形,但仍能维持其作为物理屏障的功能。 关键在于,它不是让火“灭掉”,而是让火“过不去”或者“烧得很慢很弱”。

希望这样解释足够详细,并且没有AI那种生硬的感觉!这就像我们看电影,英雄能挡住子弹,但那是因为他穿了防弹衣,而不是他身体本身有多么刀枪不入,铁丝网在防火方面,也扮演着类似“防弹衣”的角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实际上,这正是安全矿灯的原理。安全矿灯又叫做戴维灯(Davy Lamp),是“无机化学之父”、英国化学家戴维所发明的。[1][2]当时由于矿井经常瓦斯爆炸发生矿难,所以戴维决定发明一种不会导致爆炸的照明工具。

矿井中一片漆黑,所以必须要进行照明——当时的条件就是明火照明;但是矿井中还可能会有瓦斯气体,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接触明火就会爆炸。如果用玻璃完全隔开火焰和外界环境的话,的确就不会发生爆炸了,但是此时氧气也无法进入,所以火焰也会熄灭。

最终戴维的方法是,用金属网来隔开火焰和外界环境。一方面,金属网还是有孔隙的,所以氧气依然可以接触到火焰;另一方面,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具有极高的导热率——这样一来,当火焰燃烧到金属网上时,热量很快就被传到金属网的其他区域去了,所以火焰极难穿过金属网,也就实现了对火焰和瓦斯气体的隔离。可以说是非常的巧妙。所以,这里你能够理解为何火焰没能穿过铁丝网了吧?另外,瓦斯的确可以进入到铁丝网之内燃烧,但是也只局限于在内部燃烧,火焰不会溢出来所以也不会引发爆炸。

另外,感谢 @不觉 提供的链接[3]。除了传热的原因外,安全矿灯对于爆炸的阻止还与阻止自由基链式反应有关。爆炸过程中会有很多的支链自由基反应发生,比如会有下列的链反应:

链引发:

链传递: ( )

链终止:

而金属网就充当了容器表面的角色,所以使得更多的自由基支链反应被终止了,所以也就不容易发生爆炸了。


下面我来简单说说戴维这位化学家。还记得我在中学时,当时还常常看一些高考高分作文之类的书,里面一个常用的素材就是戴维。对于他的评价一般就是,做出了安全矿灯之后就沾沾自喜,从此一心扑在向公众科普上,从而荒废了自己的科学研究,而且最大的贡献是发现了法拉第。

我不知道这样的故事最早是谁编撰出来的,但是不得不说对于戴维真是恶意满满。比如下面这本就是这样介绍的。(这里放好物是为了完成任务的,我个人并不推荐这本——这句划掉)

在我心中,戴维他是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发现了最多的化学元素,他开创了农业化学,他发现了笑气的麻醉作用,他证实了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元素,更别提他发明的安全矿灯拯救了无数的矿工!而为公众做科普,我觉得这也是一项巨大的贡献,也值得被尊敬。而至于说他毕生最大的贡献是发现了法拉第,实际上这句话是戴维自己说的![4]

晚年的戴维曾说过:“我虽然在科学上有很多发现,但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发现,就是发现了法拉第。”

我觉得这是他自谦的一句话而已,可别真以为他一事无成了。

下面推荐两本北大化院出的化学科普书,其中我参与了第二本《明星分子》的撰写(没有稿费——这句也划掉)。

参考

  1.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vy_lamp
  2. ^ https://www.rigb.org/our-history/iconic-objects/iconic-objects-list/davy-lamp
  3. ^ http://m.nadosh.com/Article-1914154.html
  4. ^ https://zh.wikipedia.org/zh-cn/%E6%B1%89%E5%BC%97%E9%87%8C%C2%B7%E6%88%B4%E7%BB%B4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