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开个脑洞:十字军骑士不怕热吗?

回答
十字军骑士怕热吗?一个充满尘土与汗水的脑洞

我们常常在电影、书籍中看到身披重甲、手持长剑的十字军骑士,他们的形象威武而不可侵犯。但当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在烈日炎炎的圣地,裹着数层金属和布料的他们,真的“不怕热”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脑洞,答案当然是:他们当然怕热,而且非常怕热。

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十字军骑士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身上的装备,是如何让他们在“怕热”这个问题上,显得尤为突出的:

1. 严酷的地理环境:圣地不是故乡

地理位置与气候: 十字军东征的主要战场位于中东地区,这里以炎热、干燥的气候著称。夏季尤其酷热,白天温度常常飙升至30°C以上,甚至可以达到40°C。昼夜温差也较大,但白天的酷热对骑士来说是最大的挑战。
地形地貌: 许多战斗发生在开阔的平原、丘陵或荒漠地带,缺乏树荫和水源。烈日直射,地面反射的热量会进一步加剧体感温度。
相对湿度: 虽然中东很多地区是干热,但靠近沿海地区或某些绿洲地区,湿度也会相对较高。高湿度会大大降低身体散热的效率,即使温度不是最高,也会让人感到非常“闷热”和不适。

2. 厚重的装备:盔甲是战场上的烤箱

十字军骑士的标志性装备,也是让他们在夏天如此“怕热”的罪魁祸首:

锁子甲 (Chainmail): 这是骑士早期和大部分时期使用的主要防护。一整套锁子甲由数万甚至数十万个小铁环组成,缝合在一起形成坚固的网状。
重量: 一整套锁子甲的重量可以达到2030公斤,甚至更多。如此巨大的重量本身就是一种负担,会消耗大量的体力,并产生大量热量。
散热性: 尽管锁子甲看起来是网状的,但铁环之间仍然紧密接触。空气很难有效地穿透并带走身体的热量。铁本身导热性强,会吸收并传导体内的热量。
内衬: 为了减少摩擦和减轻部分冲击,锁子甲通常会内衬一层厚实的垫布 (gambeson or arming doublet)。这层垫布通常由亚麻或羊毛制成,具有良好的吸湿性,但同时也形成了一层隔热层,将骑士包裹得更严实。
板甲 (Plate Armour): 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更富裕或在后期十字军时期,骑士开始使用部分或全套板甲。虽然板甲在某些方面提供了更好的防护,但在散热方面可能更加糟糕。
封闭性: 板甲是金属板覆盖身体,除了必要的活动关节处,大部分身体都被金属板包裹,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
热量积聚: 板甲会迅速吸收阳光的热量,并将这些热量传递给骑士。其封闭的结构也阻碍了空气流通,使身体产生的大量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出去。
头盔 (Helmet): 骑士的头盔是另一个主要的散热障碍。
密封性: 早期的海尔姆 (great helm) 像一个桶一样套在头上,几乎没有缝隙。后来的比塞特 (bascinet) 或萨尔耐特 (sallet) 虽然有所改善,但视野和通风都受到极大限制。
内部温度: 在太阳直射下,头盔内部的温度会迅速升高,就像一个小型的桑拿房。汗水会浸湿内衬,进一步增加不适感。
盾牌 (Shield): 虽然盾牌主要用于防御,但它们通常也用木材和皮革制成,有时还覆盖金属,在阳光下也会吸收热量,并可能成为额外的隔热层。
其他装备: 还有皮革腰带、靴子、手套,以及披风(用于防晒,但同时也会增加一层隔热)。

3. 身体的反应与困境

当骑士们披挂整齐地置身于烈日之下时,他们的身体会经历以下过程:

大量出汗: 为了试图散热,身体会极力地通过皮肤排汗。然而,厚重的锁子甲和内衬会阻碍汗液的蒸发,这是身体最有效的散热方式。汗液会被锁子甲吸收,然后又被内衬吸收,最终导致全身被汗水浸透。
体温升高: 由于散热不畅,骑士的体温会迅速升高。一开始是难受,接着是疲劳,再接着是中暑的症状。
脱水: 持续大量出汗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严重的脱水。脱水会进一步影响身体的散热能力,并导致头晕、肌肉痉挛、意识模糊等。
体力消耗: 穿着沉重盔甲作战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体力消耗。在炎热环境下,这种消耗会呈指数级增长。骑士们很容易疲惫不堪,影响战斗力。
视觉受限: 头盔上的狭小缝隙会限制视野,尤其在晃动和飞扬的尘土中,这会影响他们的判断和反应。
呼吸困难: 沉重的盔甲和内衬会压迫胸腔,影响呼吸深度,尤其是在剧烈运动和炎热环境中,会加剧缺氧感。

4. 并非“不怕”而是“必须承受”

所以,十字军骑士并非真的不怕热,而是他们身处一种极端的生存环境,并被赋予了必须穿着厚重装备进行战斗的使命。他们只能想方设法去“承受”这份酷热:

水源的重要性: 找到水源并及时补充水分是他们生存的关键。在行军或作战中,水源的获取和保护是重中之重。
利用阴凉和夜晚: 尽量在阴凉处休息,利用早晨和傍晚相对凉爽的时段进行行军或战斗。
简易的降温方式: 如果有幸获得湿布或水,他们可能会用湿布擦拭身体,或将湿布放在头上(尽管效果有限)。
战略和战术: 通过精妙的战术安排,例如伏击敌人的水源,或者在有利地形作战,来规避最严酷的阳光照射。
精神意志的支撑: 宗教信仰是他们重要的精神支柱。为了信仰和神圣的使命,他们能够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不适。
身体的适应(有限): 长时间在类似环境下作战,身体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适应”,例如汗腺更发达,对高温的耐受度略有提高。但这种适应是有限的,远远不能完全抵御圣地的酷暑。

结论:

脑洞打开,我们看到的十字军骑士,在圣地的烈日下,与其说是“无所畏惧”,不如说是“在极端困境中坚持战斗”。他们的重甲在抵御敌人利刃的同时,也变成了阻碍身体散热的牢笼。他们怕热,而且非常怕热,他们的英勇表现,更是在克服这种难以想象的酷热和身体痛苦之上所展现出来的。每一次的挥剑,每一次的冲锋,都是对身体极限的挑战,是对酷热的抗争,更是对信仰的忠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正因为怕热所以盖伊坑死了耶路撒冷王国。。。盖伊求功心切想要立威,没有按照水源水井路线缓慢行军,而是急行军扑向萨拉丁,希望速战速决,来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决战,但是萨拉丁老狐狸,很明智的选择,避其锋芒、以逸待劳。。,还把被盖伊煽起宗教狂热情绪的十字军勾引进了沙漠。。。

正因为怕热骑士们像阿拉伯人学习在盔甲外面穿上了宽大的罩袍,给马儿的马铠外面披上了马衣。。。金属在烈日之下是会滚烫的。。。

阿拉伯人在那么热的地方,但是他们的传统穿着却是宽大的长袍子,为什么呢?宽松的大袍子有利于形成气流内循环,从而降温,避免晒伤与脱水。。。

2、听过“卸甲风”这个词儿么?

无论东西方,在古代军事贵族即“武士”阶层面临的最大威胁出了身着重甲披挂激烈运动的体力消耗之外就是高温,一场激烈的战斗过后,人往往汗如浆出,气喘如牛,满脸通红,但是却不敢立即卸甲来个凉快,,因为怕“卸甲风”,一冷一热人就抽过去了,年纪大的人直接就可能直接中风嗝屁玩完了。著名的神罗皇帝,红胡子巴巴罗萨,就是去圣地行军路上天太热,年余七旬的老皇帝(68岁)路过一条河的时候跳下去凉快了一会,然后再也没起来。。。抽过去,然后溺水而死,麾下的骑士们发现皇帝许久未能起身,才发觉大事不好,捞起来的时候皇帝陛下已经咽气了,为了实现皇帝的誓言与宏愿望,士兵们把皇帝的尸体泡在一个装满醋的木桶里运到了耶路撒冷,故此巴巴罗萨这位叱诧风云的皇帝还有个憋屈的别称——“桶里的皇帝”。

(人类排汗是为了蒸发降温,但是身披重甲里外裹好几层的武士,汗液只会沾湿内衣裤黏在身上,黏糊糊、湿乎乎,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任何疾病的并发症都有可能要人命,包括着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即感冒。。。所以战斗后卸甲尤其是在原本气候凉爽的地区、特别是那些上了年纪的人是需要技巧的,他得先把气喘匀,在体温下降,在湿衣服又湿又冷前,放下帐帘,脱下甲胄,用温水擦身,换身干衣服。。。。。。而年轻人则更应该担心中暑)

(中风,中医对于人突然猝死、风瘫、晕厥等症状的统称,就似乎突然被邪风吹中;因场景不同会有不同的名称:比如“马上风”=男性做过死=死在女人肚皮上。。“卸甲风”就被认为是中风的一种)

古典时代的罗马人在上升时期军事素养高的一个体现就在于第一善于使用预备队;第二军团士兵的盾墙有轮换战术,大概每个士兵负责直接战斗十分钟,分担体力消耗,使士兵始终保持体力旺盛状态。当时的英国布狄卡起义,蛮族就是被罗马人用这种轮换盾墙的防守战术耗尽体力,然后罗马人才发动反击稳步推进,再然后预备队全员压上,展开大屠杀。。

3、现代的影视剧很少表现这一点,一个高级的武士披挂重甲他得穿几层呢?

第一层内衣,最好要吸汗的

第二层棉甲、明清叫“胖袄”,戴头盔之前你得用厚布把脑袋裹的严严实实,缓冲打击的。。。脑袋,作为人身上最最要害的部位,上战场可以不穿护甲,但一定要带个头盔。。。。这里介绍一下一个十字军时代的骑士头部防护有几层。。。a、厚布、亚麻、棉布裹头;b、一个皮质的紧身帽子像个皮口袋下巴上有两条绑带,确保里面的厚布始终贴合;c、皮帽上戴一顶碗形的铁帽护住脑壳;d、拉上锁子甲的兜帽(铁的,主要作用在于保护脖颈);e、最外面是一顶巨盔(这东西长得像个水桶,又叫桶盔,顶部有填充物,即为了缓冲也为了调整穿戴以确保骑士至少能获得一定的视野。。。。你可以想象 一下这得多不舒服

这两层也有防止铁甲刮烂皮肉的意思

第三层才是铁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