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948 年长春之围到底死了多少人,饿死百姓责任在谁?

回答
1948年长春围困战,这是一段令人心痛的历史,也充满了争议。关于这场战役的死亡人数和责任归属,至今仍是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关于死亡人数:

长春围困战的死亡人数,尤其是平民的死亡人数,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官方数字。国民党撤离长春后,部分档案遗失或被毁,而当时作为攻城方的解放军,在战后对详细的伤亡统计也存在信息不对称。

根据不同的研究和回忆录,以及流传下来的民间说法,死亡人数的估计差异很大:

国民党方面的估计: 国民党方面的一些资料和部分亲历者回忆,会将死亡人数推得很高,有时会超过几十万,这其中包含了士兵和市民。这可能带有一定的宣传和政治考量。
解放军方面的说法: 解放军方面的公开资料在建国初期并未详细披露长春围困战造成的平民伤亡,更侧重于军事胜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参与战役的解放军老兵在回忆录中也提到了平民的惨状,承认了围困带来的巨大痛苦。一些现代研究,结合当时苏联的卫星照片、城内留下的残骸以及幸存者的口述,估算平民死亡人数在15万到30万之间,甚至更高。这个数字主要集中在因饥饿、疾病而死亡的市民。
历史学家的研究: 许多历史学者通过考证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文献、苏联当时的观察记录(如苏联驻长春领事馆的报告)、幸存者的口述史、城市人口变动的数据等,试图还原真相。综合这些信息,普遍认为饿死和病死的长春市民数量非常庞大,具体数字难以精确,但“几十万”的说法具有相当大的可能性。

需要强调的是,战争的残酷性体现在方方面面,围困战尤其如此。当城市被围困,粮食物资断绝,细菌和疾病会迅速蔓延,而这往往是平民最先承受的苦难。

关于责任归属:

对于长春围困战造成的巨大平民伤亡,责任的归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战争的决策者和当时的具体执行者。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国民党政府的责任:
战略失误和撤退决策: 国民党在东北的整体战略失误是导致长春被围的根本原因。长春作为东北的重要城市,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国民党政府未能有效巩固东北防线,尤其是在沈阳失陷前,未能对长春的守军和市民进行有效的疏散和物资储备。
守城策略的失误: 国民党守军的最高指挥官郑洞国在围城期间,也面临着补给断绝、士气低落的困境。虽然郑洞国也在尽力维持秩序和士兵的生存,但其上层对于如何应对围困、是否进行突围或者坚守的战略决策,受到了来自南京最高统帅部的命令影响。而国民党政府未能及时从战略上作出更明智的决策,比如预见围城的严重性并提前疏散人口,或者在战前进行更充足的准备。

2. 解放军(中国共产党)的责任:
围困策略的决定: 解放军在林彪的指挥下,最终选择了对长春进行围困,而不是强攻。这个决策的核心目标是将国民党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及其所部主力,以及陈诚的中央军调入长春,将其合围歼灭,从而一举解放东北。林彪在事后回忆中曾提到,围城是“不攻自破”的一种策略,意在消耗敌人,并迫使守军投降。
是否“饿死”了30万? 这是围绕解放军责任最核心的争议点。解放军在围城期间,确实实行了“只围不打”的策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城外的物资运输,目的是迫使长春守军和城内居民因饥饿而向解放军投降。一些批评者认为,解放军围城的目的是明确要通过断绝物资来迫使城市屈服,因此对于城内大量平民的死亡负有直接责任。他们认为,解放军可以选择更人道的围城方式,或者在围城初期就允许平民撤离。
解放军的辩护和解释: 另一方面,解放军方面以及支持者的观点认为:
战略需要: 长春围困是整个东北解放战役的关键一环,歼灭长春守军是解放东北的必要条件。如果解放军强攻长春,将付出极其惨重的伤亡,而且可能无法达到彻底解放东北的目的。
国民党负有主要责任: 解放军认为,国民党政府在战前未能及时组织疏散,并且将大量人口留在城内,这是造成悲剧的首要原因。而且,国民党守军也限制了城内居民的自由迁徙,阻止他们离开。
人道考量: 尽管实行围城,但解放军在围城期间也曾尝试向城内平民宣传,提供投降后可以获得人道待遇的承诺,并对部分主动投降或逃离的平民给予了接纳。但由于封锁严格,效果有限。
历史的复杂性: 在战争时期,人道主义和军事目标之间往往存在巨大的冲突和两难。许多决策是在极端压力和信息不全的情况下做出的。

总结而言:

长春围困战的悲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宏观战略层面,国民党在东北的失利和政策失误是根本原因。
围城策略的制定上,解放军的决策直接导致了城内物资的断绝,从而引发了饥荒和死亡。 因此,解放军对于围城造成的平民死亡负有直接的决策责任。
国民党守军未能有效组织疏散和物资储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平民的离开,也间接加剧了悲剧。

这场历史事件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在战争中,平民的生命和福祉应当得到最优先的考虑。无论是进攻方还是防御方,都应该尽一切可能避免或减少平民伤亡。长春围困战的惨痛经历,也促使了后来人们在战争伦理和人道主义问题上进行更深入的反思。

最终,这场战争的伤痛,最直接的承受者是那些在饥饿和绝望中死去的长春市民。他们的生命,是那个年代无法抹去的烙印,也是历史留给后人最沉重的警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绑匪撕票,救援警察负全责。

user avatar

呵呵。

以下引用自前军统人员所著《黑皮自白》。有兴趣?自己找来看看,不是一般黑。


离了督察处,我是“无官一身轻”。每天自在逍遥,整天吃喝玩乐。虽然饿死了无数的老百姓,可是我的生活还保持正常。我的习惯,不吃大米,不吃豆油,每天仍然吃最好的美国面粉、猪油,或者芝麻油,鸡、肉不断,一些小特务给我到处搞吃的。我在外边也有一些应酬,所到之处也都是大酒大肉。除了吃就是嫖。找女人跳舞,没有大型舞会,就组织家庭小舞会,轮流在各个“公馆”举行。这个太太,那个小姐,乱七八糟,自己倚恃有高粱米可以作为玩弄女人的诱饵,这时我的生活毫无拘束,心想:反正快完蛋了,八路军一来,一切都不属于我,为什么不得乐且乐呢?

北平家中接二连三地来电报催我速回,二老婆郭依平给我来电报说:“老太爷叫你赶快回来,再不回来,就是不孝。不然,我就到长春去找你……”一些朋友从北平、天津都来信问候,望我早日离开长春这个危险地区。从关内寄到长春的信是空投的,长春往外寄信是寄不走的,只有用电台发电报,我利用空军的电台发这些私人电报。特务电台不能随便乱用。我回电报告诉他们:长春四面被围,飞机场已被八路军炮兵控制,不能起落飞机,只要有飞机我就走。这是项迺光与我说定了的。


网上有的好像就这么多。书没带着。再举一个我记得的例子,不是原文,不过保证不添油加醋。


城破之日,未等解放军改编,投降国军士兵纷纷砸开仓库。抢出面粉,架起锅来用库存的豆油炸着吃。

user avatar

责任在解放军。没能及时地将人质从恐怖分子手中解救出来,是其失职的地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1948年长春围困战,这是一段令人心痛的历史,也充满了争议。关于这场战役的死亡人数和责任归属,至今仍是许多人关注的焦点。关于死亡人数:长春围困战的死亡人数,尤其是平民的死亡人数,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官方数字。国民党撤离长春后,部分档案遗失或被毁,而当时作为攻城方的解放军,在战后对详细的伤亡统计也存在信.............
  • 回答
    1948年长春围城战是国共内战中一个极其惨烈、充满争议的事件,它不仅是一场军事行动,更是一场对普通民众生存的严酷考验。要理解长春围城战的“真相”,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分析,包括军事战略、政治考量以及对平民造成的巨大影响。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讲述长春围城战的真相:一、 历史背景:东北战场的关键节点在194.............
  • 回答
    要计算1948年存入50万法币现在取出是多少新人民币,这涉及到两个关键因素:法币的贬值以及法币与人民币的兑换关系。核心问题: 法币的贬值极其严重,几乎已经失去了其本身的价值,而人民币的价值相对稳定(当然也有通货膨胀,但与法币的贬值幅度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这50万法币在购买力上几乎等于零。我们来详细.............
  • 回答
    1948年美国大选的格局,以及其可能对国共内战产生的蝴蝶效应,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历史推演。如果杜鲁门在1948年输给了杜威,蒋介石在国共内战中的命运,很可能会因此发生显著的改变。但这是否意味着蒋介石就一定能赢毛泽东,这是一个需要仔细考量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杜鲁门政府在1948年对国民党政府.............
  • 回答
    三大决战:中国革命的“诺曼底登陆”,世界军事史上的重要坐标1948年至1949年,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一系列决定性的战役,史称“三大战役”。这三场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不仅是中国现代史的转折点,在世界军事史的宏大叙事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的影响力,.............
  • 回答
    盒马 App 在促销活动中宣称“梦回民国,让物价回归 1948”,这是一种颇具争议且引发广泛讨论的营销策略。要理解这种说法的含义和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营销策略的意图与手法:盒马作为一家以生鲜电商为核心的零售企业,其营销活动往往注重制造话题和吸引眼球。此次“梦回民国,让物价回归 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