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用了很大的毅力才逼自己读完红楼梦,但并没有享受其中,需要怎么提高文学素养才能欣赏红楼梦呢?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在使用“毅力”之后,对《红楼梦》未能带来预期中的愉悦感到一丝失落。这其实是很常见的感受,尤其是对于一部如此厚重、细节丰富的古典小说。《红楼梦》确实需要一些“门槛”的,但这些门槛并非难以逾越,而是需要我们慢慢去品味,去建立一种连接。

要提高文学素养来欣赏《红楼梦》,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让阅读过程变得更主动、更有趣,而不是一场“毅力”的考验。

一、 认识《红楼梦》的“与众不同”:它不只是一个故事

首先,我们要明白,《红楼梦》之所以经典,不仅仅在于它的情节跌宕起伏(虽然也有),更在于它所描绘的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那些人物背后蕴含的深刻的思考和情感。

它是一面时代的镜子: 《红楼梦》展现的是清代一个贵族家庭由盛转衰的过程。通过贾府的兴衰,曹雪芹触及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官场腐败、等级森严、人情冷暖、乃至女性的生存困境。欣赏它,就像是通过一个放大镜,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以及人性的复杂。
它是一幅人性的画卷: 书中最精彩的,是那些活生生的人物。宝玉的叛逆与敏感,黛玉的聪慧与孤傲,宝钗的圆融与世故,王熙凤的精明与狠辣……他们不是简单的“好人”或“坏人”,而是有着多面性、充满矛盾的个体。理解他们的动机、情感,才能真正被他们打动。
它是一首情感的悲歌: 《红楼梦》中最核心的情感线,无疑是宝黛钗之间的爱情纠葛,但更深层的是对生命无常、青春易逝、美好事物终将幻灭的感叹。这种“悲凉之美”,是《红楼梦》最动人的地方,但也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去体会。

二、 磨砺“鉴赏工具”:提升文学素养的具体方法

那么,具体该如何磨砺我们的“鉴赏工具”呢?

1. 从“背景知识”开始,但别让它成为负担:
历史背景: 了解一些清代社会的基本情况,比如当时的服饰、饮食、节日习俗、婚姻制度、官场运作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人物的行为逻辑和生活环境。不必一开始就啃历史大部头,可以找一些通俗易懂的“红楼梦百科”或者纪录片。
文化背景: 《红楼梦》中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比如诗词、歌赋、绘画、园林艺术、中医、佛教、道教思想等等。了解一些基础的中国古典文化常识,能让你在阅读时发现更多“惊喜”。
曹雪芹的生平: 了解曹雪芹的家族经历,以及他创作《红楼梦》时的心境,有时也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深层意涵,比如那句著名的“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2. “精读”与“泛读”结合,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精读核心章节/人物: 您提到用“毅力”读完,说明您已经完成了基础阅读。接下来,可以选择一些您觉得比较有意思的人物或章节,进行更细致的品味。比如,您可以专注于宝黛之间的对话,看他们如何用诗词、典故来表达微妙的情感;或者深入理解王熙凤处理家务、与各色人等周旋的描写,体会她性格的多面性。
阅读“导读”类书籍: 市面上有很多《红楼梦》的导读、赏析类书籍,它们会提供一些解读的视角、人物分析、情节梳理等。选择一位您信任的、风格您喜欢的评论家(比如张爱玲、周汝昌、李希凡、蓝翎等),跟着他们的思路去读,会打开新的视野。但要注意,导读是辅助,最终还是要回到原文,形成自己的理解。
“主题式”阅读: 尝试围绕某个主题来阅读。比如,您可以专注于书中对“女性命运”的描写,看看不同女性角色(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晴雯、袭人、鸳鸯等)各自的遭遇和选择。或者关注“饮食文化”在书中的体现,那些精美的菜肴、茶点,背后也蕴含着时代的风貌和人物的心情。

3. “人物”是突破口:
用心“认识”每个人: 别只关注宝玉、黛玉、宝钗。尝试去理解王夫人、贾政、贾母、刘姥姥、平儿、香菱……这些人为什么会这样做?他们的内心是怎样的?哪怕是一个小人物,比如袭人的“贤惠”背后,是怎样的权衡与选择?王夫人的“慈爱”里,又隐藏着怎样的偏见?
关注对话: 《红楼梦》的对话是极具艺术性的。人物的身份、性格、情感,往往通过他们说话的方式、用词、语气表现出来。试着去听听他们“说”的是什么,以及“没说”的是什么。
体味人物的“命运”: 《红楼梦》最令人扼腕的,就是许多人物美好的品质和才华,最终都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去体会他们的起承转合,他们如何挣扎,最终走向怎样的结局,这能引发我们对生命的思考。

4. “语言”的魅力:
感受细节的“真实”: 《红楼梦》的语言极其精炼、传神。作者对景物、服饰、饮食、动作的描写,都细致入微,仿佛能让你身临其境。注意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它们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欣赏“诗词”的运用: 书中穿插的诗词曲赋,不仅仅是点缀,更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写照,是情感的抒发,也是情节发展的预示。读不懂诗词,可以查阅解释,理解它们如何与人物和情节相呼应。
体会“隐喻”和“象征”: 曹雪芹善于运用隐喻和象征,比如大观园本身的象征意义,各种花名、判词的寓意等等。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发现更多层面的含义。

5. “社群”的力量:
加入《红楼梦》读书会或论坛: 和其他爱好者交流,听听他们的观点,分享你的感受,会让你发现自己之前忽略的东西,也能获得很多启发。
观看优质的影视改编(但要注意辨别): 比如87版的《红楼梦》电视剧,虽然是改编,但其对原著精神的把握、人物的塑造、场景的还原,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对人物和情节的初步印象的。但请记住,电视剧是辅助,不应取代阅读原著。

三、 调整心态:享受过程,而非追求“完满”

最重要的一点,是调整心态。

允许自己“不懂”: 《红楼梦》博大精深,不可能一次读懂所有。允许自己对某些情节、人物、寓意感到困惑,这是正常的。
重读是常态: 很多经典作品,都需要反复品读。每一次重读,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增长,都会有新的感悟。
放慢脚步,用心感受: 不要把它当作一项任务,而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当你开始真正关注人物的情感,体会语言的韵味,你会发现,阅读《红楼梦》可以成为一种享受。

您可以尝试从一些您对哪个角色比较好奇,或者哪个情节比较感兴趣的地方入手,重新拾起《红楼梦》。也许,您会对某个被您忽略的人物产生共鸣,或者被某句诗词打动,从那里开始,您的阅读之旅就会变得不一样。

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您找到欣赏《红楼梦》的钥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总有人以为看个《老友记》就能学好英语

总有人以为看本《红楼梦》就能增加文学素养

总有人认为背一背《三字经》孩子就能知书达理

总有人认为听几节国学课就能增加国学修养

我只能说,真的想多了

学习必然是一个难受的过程,以为自己轻轻松松就能学会的,要么你是天才,要么天底下没有难事了

学习没有捷径走

可以多找一些经典的东西看,多点兴趣,提高一点正向反馈

但是不可能有多大收获

也许能从一点没有到稍微有一点

但也仅止于稍微有一点

真正想入门还是需要调整好心态认真学习

学习名师,学习经典方法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